<p class="ql-block">蛇年,走过了春的旖旎,迎来了夏的热烈。五月,我们沿着泉州世界文化遗产、海丝文化起源地的海岸线自驾游,去看海上丝绸之路的逐梦深蓝。游览梧林村——黄金海岸——洛迦寺——林銮湾.林銮渡——永宁卫古城——小威海——龟山湾——崇武古城——惠安女风情园——风车岛——浔埔村——安平桥。去追寻那遥远的记忆,聆听海上悠扬歌声,探秘闽南海上之路波澜壮阔,欣赏海上丝绸之路醉人的风光。所到之处皆是梦中的诗画,每一处都踏在新奇之上,是一次传奇色彩满满的的旅程,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先探访晋江闽南侨乡建筑群,一个充满着诗意与唯美景色的小村庄——梧林村。这个古老而独特的村庄,群山环绕,绿树成荫,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闻名于世。我们在红砖古厝里打卡福建首个实景换装剧本《梧林外传》拍照地,观赏梧林村风情万种,古韵犹存的朝东楼、枪楼等百年番仔楼。了解梧林历经600多年沧桑、盛满了闽南华桥乡愁的闽南古建筑群,感受岁月沉淀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初见梧林便被它的古建筑群震撼,高高翘起的燕尾脊,给人一种仰望苍穹的遐想。屋檐下,雕花的木构件精巧细致,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保留着原有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梧林村成于明洪武年间,是青阳蔡氏家族的发源地。融合了闽南官式大厝、中西合璧的民居、哥特式建筑及古罗马建筑风格。一切都厚重而宁静,等待着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感受。</p> <p class="ql-block">步入梧林古村,恍若进入了一幅被岁月封存的画卷。青石板的小路蜿蜒曲折,两旁错落有致的闽南红砖古厝,斑驳的墙垣上爬满了藤蔓,像是岁月留下的印记,无声地诉说着往事。</p> <p class="ql-block">梧林村是闽南的侨乡,由于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很多梧林村人下南洋做生意。在19世纪末,富裕后的游子回到梧林村,在这传统的古厝中盖起了一座座楼房,有传统红砖上雕凤画鸟的番仔楼,也有哥特罗马式的小洋楼。村里共有23栋楼房,其中番仔楼12栋,洋楼11栋。使梧林村变成一个中西合璧的村落。五林村的建筑充满了浓浓的侨民乡愁,所以梧林村也被称为“娘惹村”。</p> <p class="ql-block">德养宅,在古村深处,院内有两棵古榕树与古宅相互交映,巨大的榕树挂满了祈福的红布条,现已改建成非常惬意的榕树下咖啡馆。那棵巨大的榕树更是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五层厝这座中西合璧的华侨建筑,在梧林历史存留的九十九座宫式大厝与番仔楼中,最富代表性,最吸人眼球。</p> <p class="ql-block">朝东楼,拜占庭式屋顶、石雕窗花和石柱洋楼,位于古村落入口处。是梧林村第一栋西式洋楼地标性建筑,也是梧林华侨建筑群中年纪最大、最恢弘的古罗马式建筑。由华侨蔡咸斜于1930年所建。</p> <p class="ql-block">枪楼,也称修养楼,是梧林的地标性建筑,欧式塑花工艺十分精巧。建于1934年,最初目的为保卫梧林村百姓安全,抵御流寇土匪入侵,后成为海外归桥与乡贤名流聚会之所。如今也成为梧林人心中的精神图腾。</p> <p class="ql-block">德珑楼,屋主为旅菲华侨,因多年海外生活形成了中西结合的建筑审美。该楼不仅聘请英国设计师与上海建筑工人,同时所用的村料也专门取自菲律宾。</p> <p class="ql-block">侨批馆,三层红砖洋楼。侨批是当年远在海外华侨与家乡亲人间的书信和汇款的统称。是一座西班牙式建筑风格的洋楼,建于1938年,也称为“旧学堂”。</p> <p class="ql-block">梧林古村是一座鲜活的博物馆,让人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漫步在梧林村,仿佛是时光穿越的复古之旅。蓝天白云下,几乎全是红色复古的燕尾脊、厚重的老洋楼,多种文化在这个小村落交汇。每一座建筑都诉说着百年的故事,每一砖每一瓦都在为这片古老的乡村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我们在这里浮生半曰的相遇感到即奇妙又温柔……</p> <p class="ql-block">梧林村的古井清泉,滋润着村庄的一草一木,村中的酒作坊也是梧林村的特色,也给梧林村增添了几分豪迈与浪漫。</p> <p class="ql-block">梧林古村风情万种,瑰丽多样的华侨建筑、赤子之心的华侨故事。如同一本近代华侨史书,诉说着梧林村的历史与变迁,凝聚的家国情怀,亘古弥新。</p> <p class="ql-block">从五林村出来行驶了17公里,来到《国家地理》推荐的打卡点,滨海绝景与禅意的海天佛国,揭秘一个不可多得的尘世明珠,“海上生庙,庙里看海的神秘宁静之地——洛伽寺。</p> <p class="ql-block">泉州黄金海岸,碧波荡漾的海面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初夏的阳光并不像盛夏那样酷辣,而是给人像春天般的暖意。金黄色的阳光透过白灰色的云层,呈现出淡红色的霞光,洛伽寺的红墙金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绿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和生命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黄金海岸线,全长12公里,呈月牙形绵延。海滩细腻柔软,视野开阔,与碧海蓝天相互映衬。海浪拍打着岸边,泛起层层白色的浪花,景色迷人,是东南沿海海湾的一道靓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宫屿岛上,藏着一座被誉为“海上佛国”的观音殿——洛伽寺。是石狮闽南黄金海岸著名的宗教旅游圣地之一,是不可多得的海上奇观,宛如尘世明珠闪烁着诱人的光芒。洛伽寺供奉多尊观音像,包括露天立像,寓意护佑海上平安。</p> <p class="ql-block">洛伽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也是探索中国古代海外交流史的重要窗口。它见证了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繁荣与多元文化的交融。我们邂逅了这座如诗如画的寺庙,探索了它的神秘色彩,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宁静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洛伽寺屹立于海之涯的佛教圣地。它三面被碧波荡漾的海洋环绕,与辽阔无垠的台湾海峡毗邻而居,每当潮汐变化,寺庙与陆地若即若离,宛如漂浮在海上的仙岛,景色蔚为壮观。这种与海共舞、却不不失宁静的场景,让我对这座寺庙的期待值达到了顶点。“海上生庙,庙里看海,海天佛国”,完美诠释了洛伽寺“蓬岛佛国”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洛伽寺始建于唐朝末年,由印度僧人建立。通过一座桥与陆地相连。寺庙的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寺庙建筑风格与南亚佛教建筑的元素。红墙绿瓦飞檐翘角风格古朴庄严,兼具江南风林的佃腻与皇家寺院的恢宏。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圆通宝殿、念佛店、藏经阁,每一座建筑都雕刻精美尽显匠心。</p> <p class="ql-block">洛伽寺庙,屋顶的剪瓷雕工艺,展现了闽南人民的匠心独运。瓷制神兽、龙凤花鸟等文饰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洛伽寺作为观音道场、闽南地区重要的佛教圣地,它不仅仅是一座寺庙,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见证者。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庄严肃穆,领略到古代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广阔视野。</p> <p class="ql-block">洛迦寺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它的建筑和环境,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与信仰。这里汇聚了无数信徒的虔诚与敬仰,承载了世世代代的信仰与希望。在这里信徒们可以追寻内心的宁静,寻找生命的意义与真谛。</p> <p class="ql-block">虽是匆匆一瞥,洛伽寺独具特色的景色美得令人陶醉,每一处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作为观音菩萨道场洛伽寺香火鼎盛,这里不仅是闽南地区重要的佛教圣地,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p> <p class="ql-block">游完洛伽寺,再到泉州古代规模最大,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明朝三大卫城的永宁古卫城,赴一场铁马金戈的历史邂逅。永宁古时曾经历过刀光剑影的洗礼,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曾是闽东重要的海防重镇和港口,是一座东南沿海现存最完整的古商城镇。被誉为“滨海千年古镇、东南第一卫城”。是福建省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永宁古卫城,形状如同鳌鱼卧滩,城内主要街巷为“一纵三横”,交错相通,犹如鳌鱼背上的纹路,故又称“鳌城”。有人说永宁人血液里流淌的都是“铁军之血”,明代中后期,永宁卫城抗挡住倭寇无数次袭击。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大批倭寇袭城,史称“陷城”血案,这场灾难让永宁古卫城元气大伤。时至今日,永宁还流传着“陷城洗街”的祭奠习俗,以示铭记历史。我们步入古卫城,无异于翻开了一部历史军事著作,上面书写着铁与血熔炼的故事,令人敬而生畏。</p> <p class="ql-block">永宁古城以明清军事遗迹、番仔楼、老街、及多元文化著称,是历史与战争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历史与传奇故事的故事,番仔楼是古城的特色建筑之一。走进永宁古城,触模明洪武年间的鳌城肌理,听番仔楼群诉说着南洋华侨的乡愁密码。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战争与和平交替的时代,我们走在石板路上,感受到600年时光与海浪共呼吸,“永葆安宁”从斑驳城墙渗入心中。</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永宁最重要的庙宇,与古卫城同寿。二十四司神像倒映王朝旧影,财神庙金铜钱闷耀着百年祈愿,妆糕人指尖流转着非遗记忆。这里没有丽江的喧嚣,唯余石板路上600年时光与海浪共呼吸,让“永葆安宁”从斑驳城墙渗入旅人心里。</p> <p class="ql-block">石狮林銮湾,有一块“长”在海里的石头,随着潮涨潮落而淹没或浮现在海水之中。它就是唐代古渡口遣址,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石湖码头(林銮渡)的古迹,它见证着千百年来的海丝传承。2021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有了一个新身份——世界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此次游览林銮湾.林銮渡,看到因海而生的林銮渡凭借海丝积淀、海洋资源优势,以更高视野、更大手笔从“千年古渡”到了“现代大港”,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锐变。书写着向海而兴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来到石狮祥芝镇东大垵的海滨景点。它因与山东威海相似的海景和拍照打卡元素而以“小威海”著称。迷人的海景和独特的海岸线,红房、斜坡、海湾和一条6702.94米的三彩隔离带标线,与碧海银滩组成现代滨海画卷。是《国家地理》评选的最美海岸环线,是一个鲜为人知却风景如画的“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走进“小威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袤而湛蓝的大海。阵阵海风吹来,燥热中带着一丝丝清凉。白色的海浪一个接一个向岸边扑来,拍打着海边的岩石,炸开了千万朵银花,颇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叱咤风云之感,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祥芝网红“小威海”其实并不像威海那般繁华,也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反倒是一片宁静的海湾,几乎没有被过渡开发。它与威海的浪漫不同,它更像是一幅岁月轻轻抚摸过的画卷,让你久久不舍得离开。</p> <p class="ql-block">红白相间的航标灯塔矗立于斗美弯,像一座富有童话色彩的城堡。灯塔作为航海者的指路明灯,也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标志性建筑。“转角遇到海”的斜坡、航标灯塔及渔港风光,成就了小威海景区的热门,极具现代美感又不失自然韵</p> <p class="ql-block">祥芝中心渔港是全国五大渔港,福建的最大渔港,有泉州济州岛的别名。这里停泊着各种渔船,色彩斑斓,让人感受到“千帆驻港”的壮观,感受到浓郁的海洋文化,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夕阳遇到大海就美成了诗。我们在碧海银滩的“小威海”,伴着海风,成就了一段休闲时光。静坐在岸边的茶棚里,嗅着淡淡的海腥味,听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看着波光粼粼的海面,吹着凉爽的海风。一边赏影一边茗茶,余晖映出橘色的海面,海风传递着温馨与浪漫,我们向大海许愿,在祥芝相见,极具现代美感又不失自然的韵味,太惬意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游到惠安的龟山湾。作为泉州沿海大通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干净细软的沙滩和独特的海滨风光吸引我们的眼球。龟山湾的海岸线呈圆弧形,沙滩地势平坦,海风轻柔,是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夏季的龟山湾是最迷人的季节,人迹罕至,我们三五好友,一起来这里享受海滨的宁静与美好,记录下这美丽海湾风光,让我们的旅途更加难忘。</p> <p class="ql-block">游完龟山湾,我们又走进惠安崇武古城领略独特的美。崇武古城是中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好的明代丁字型石头城。是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为防御倭寇入侵,委派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根据泉州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在泉州设永宁卫,管辖五个所,惠安设立五座城,崇武城为五城之一。宗武,有崇尚武备之意,12万方花岗岩砌成六百年的潮声,时光与海浪在这里交织吟唱了六百年,塑造了崇武古城的“石骨海魂”。它是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保存完好的一座。也是中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是泉州山海之间的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凭借巧夺天工的石鏖技艺,神奇迷幻的山海景观、风情独悄的惠安女,以及古朴厚重的明代古城墙,被誉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崇武海岸更是“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城门,城内有四个,南北门相距500多米,东西门相距300多米。城门上各设烽火台一座,相传当年倭寇炮轰城池,城内关帝庙的关云长,青龙偃月刀一挥,炮弹射回贼船,船沉寇亡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的城墙是最显著的标志。在老城墙上走一走,清晰可见整个古代军事战略要地的城墙。城墙像条巨龙,由白色花岗岩垒成,城围长2467米,城基高5米,墙高7米,内砌跑马道二或三层,宽4米。墙上有墙碟1304个,箭窗1300个,四方设敌台5座,还有瞭望台,四面城边有窝铺、月城、墩台和通外涵沟,构成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糸。几百年来,古城凭借这牢固的城墙,历经了血与火的洗礼。现在虽然年代久远,但用石头砌成的六百年城墙历久弥新、雄伟壮观,被称为“闽南的八达岭”。</p> <p class="ql-block">中国.崇武东海南海气象分界线标志碑矗立在古城东南角。</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南侧的“中华石雕工艺博览园”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一处苓萃石靡精品主题公园。</p> <p class="ql-block">戚继光将军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惠女风情,千年传承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崇武海岸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沿着海岸线漫步,这里的海滨风光与古城墙相依,形成了“一半古城一半海”的独持景观。这片纯净的海域,可以看到海的辽阔与天的边际。蓝天碧海美的让人陶醉,美的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群七老八十的老玩童童心未泯,在美丽的崇武海边,放飞自我,</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是闻名中外的惠安女的主要聚居区之一。惠女风情园濒临金山湾,是一个集浪漫旖旎的滨海风光和特色惠女服饰以及丰富多彩的闽南民俗文化的旅游景区。我们来到惠安这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置身于古老与美丽交织的村落,探秘千年惠安女的神秘风情,感受那份淳朴与真实,领略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民俗。</p> <p class="ql-block">惠安女,千年传承浪漫的惠女风情。头戴黄斗笠,披着白底小碎花头巾、捂住双颊下颌,上身穿蓝色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皮,腰间佩着银腰链,下穿宽大飘逸的低胺黑裤,配上精巧艳丽的头饰。俚语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早已成为这片土地的标志,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惠女风情园在崇武镇大砟村,是恵安女的原始发源地和聚居地。我们在这里虽然没有看到真正的惠安女形象,但惠安女风情园景色优美,风光旖旎。在这里看海、听海、赏海,感受海的宁静与美丽,是值得一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一进园区,就被这里独特的美景吸引,每个角度都有不同的风景。走过弯弯曲曲的廊道,最里面是一条长长的建在岩石上的海边栈道,沿着栈道漫步,远眺大海,听着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偶尔还在摇椅上坐下,享受阳光和海风,真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初夏的微风拂过脸庞,远处的海浪轻拍着礁石,我们在这拥抱银的白沙滩、湛蓝的海水,听大海讲述说着古老的故事,仿佛已融进了这片静谧的海天之间。</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没有城市的浊气和喧嚣,没有人们匆匆追赶的脚步,只有宁静祥和的氛围和清新的空气。可以放下所有的烦恼和怀虑,找一张摇椅坐下来,享受阳光和海风,享受简单而纯朴的快乐,享受生命与自然和谐美。在这里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能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我想,如果有机会,一定会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欣赏日出日落、云卷云舒。去感受那份独特的美丽和浪漫,享受与海共舞的惬意时光。</p> <p class="ql-block">傍晚夕阳西下,晚霞铺满天际。远处的渔村和波光粼粼的大海,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座闻名遐迩的惠女风情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闽南这片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崇武古城映着映霞和日落,灯光伴看星辰与扬帆,充满生机与浪漫。夜幕下的崇武古城灯火辉煌,不仅仅是美丽更富有文化内涵。古城内的古建筑、石板街道、石雕等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的夜景还融合了现代元素。在古城的一些角落,可看到时尚的洒吧、餐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夜生活选择。可以感受到古今交融的美丽,领略到泉州湾畔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福建最美的海岸线其实不在平潭,而是在泉州惠安小岞镇的风车岛的。自驾游的第三天,我们来到风车岛观光。这是泉州陆域最东极的半岛景区,纯净湛蓝的海水,搭配白色风车群、金色的沙滩、礁石、海岸线和日出日落景观闻名。</p> <p class="ql-block">风车岛,三面临海,北眺湄洲岛,东迎泉州第一缕阳光,西望惠女湾,被称为“泉州陆域东级”。原生态的海景拥有礁石嶙峋的海岸线、金色沙滩及清澈海水。白色风力发电机错落分布,构成童话般的视觉,有小众海岛的绝美风光。</p> <p class="ql-block">风车岛不仅是一个自然风光旖旎的地方,也是一个可以体验海滩风力发电的独特场所,我们在夏季晴朗的天气欣赏风车的美景,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走出风车岛,又到了成为泉州一张名片的蟳埔村去欣赏簪花文化和呵壳厝。蟳埔村是阿拉伯裔后代的古朴村落,有许多奇特和神秘的传承。以独一无二的蚵壳厝建筑和戴看“簪花围”,穿着大踞衫的蟳埔女闻名。蟳埔村女人们每天戴着簪花围,身穿宽松的大裙衫和阔腿裤。这种装束既实用又不失美观,逐渐成为蟳埔女性的标志。“簪花围”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浔埔村这个隐藏在泉州海边的渔村,仿佛是一个时光的宝藏。蚵壳厝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古老的蟳埔村老街,看到用海蛎壳建造的厝,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就地取材,而且具有不积雨水、冬暖夏凉、隔音效果好等优点。海蛎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泉州沿海一带广泛分布,尤以浔埔村为多。尽管城市里灯火辉煌,浔埔村依然保持着祖辈古朴的生活方式,坚守着传统,是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蟳埔女“戴簪花圈,插象牙筷”的头饰,即使在闽南地区也是独树一帜。泉州簪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寓意和象征主要体现在女性美、吉祥幸福、生活态度及生命历程的标识。传说蚵壳厝、簪花围是从中亚地区传过来的。考究发现蟳埔一带为古阿拉伯人的后裔,虽经无数代的与汉族融合,但中亚的遗风依然在此流传。</p> <p class="ql-block">走红后村里的簪花店从几家增长到上百家,每家店里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簪花,色彩鲜艳,设计独特。现簪花围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成为了泉州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观赏世遗景点安平桥。安平桥位于泉州城西南的晋江安海与南安水头交界的海湾上。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是中世纪世界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盛誉。它是安海港兴盛的历史见证,也是宗州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的重要载体。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安平桥因其长度相当于5华里,俗称五里桥。桥面由近2000块长达5至11米的花岗岩条石铺设而成。最重的达25吨。建桥时,工匠们创造了“睡木沉基”、“浮运架梁”等先进技术,攻克多项难关,施工技术代表了当时的世界最高水准。彼时,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盛极一时,安平桥既是海丝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纽带。助推泉州形成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如今,因填海造陆,安平桥变成了内湖桥,失去通行功能,但它既是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海外华侨难以忘怀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安平桥承载着人们心中穿越时空的梦想,它不仅诠释着独特的地域文化,更是人们心中那份深藏的故乡记忆。如今看着安平侨雄伟壮观的长桥和夕阳美景,“天下无桥长此桥”这气魄雄伟的七个字,沉浸在这座历史长桥的不朽诗篇,感慨安平桥真是世界魂宝!</p> <p class="ql-block">夏日已至,我们燃情五月自驾游的花絮结束了。虽只短短的三天,但徜徉泉州海丝之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不仅欣赏到壮丽的风景,还让我们重新发现闽南独具特色的美丽,让心灵得到的洗礼和升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