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温州的泰顺县,号称中国廊桥之乡,现下泰顺县境内仍保存有32座古廊桥,其中15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顺县也是中国廊桥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当地普遍管廊桥叫柴桥、老桥或蜈蚣桥。许多泰顺人的童年都是在廊桥上度过的,是挥之不去的梦。景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地紧跟形势,已经把廊桥的区域圈起来了,旅游收入估计大增。好在我和家人均超过收费年龄,这也是近几年我出门心情舒畅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进景点,第一座廊桥就是北涧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北涧桥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廊桥 。因桥跨北溪而上,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去北涧桥要经过一座建在水坝上的由石蹬连成的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走在水坝上,涧水从脚下的石蹬中间缓缓穿流而过。</p> <p class="ql-block">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嘉庆八年大修,道光二十九年重修。至今保存完好。东桥头有两棵千年古树,西桥头有家网红咖啡馆。全桥没有使用一颗钉子,结构精巧,榫卯相接。桥身宛如一道优雅的弧线横跨在碧绿的溪流之上。</p> <p class="ql-block">廊桥的两边廊屋,供奉着本地神仙的神龛。廊桥长 51.87 米,宽 5.39 米,净跨度 29 米,廊桥桥柱 84 根,桥面地板全由一寸厚木板两层加固。桥的东首当地人称“桥头”,地势较高,有石阶 16 级;西首称“桥尾”,相对地势较低。在拱架上建廊屋,从功用来讲,增加了桥拱的压力,使之更稳固;也起到了防护风雨的作用。同时,桥屋各部位的艺术处理,如屋檐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屋脊装饰等,增加了桥梁的整体美感效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廊桥结构。整体结构采用编梁式构造。国家文物局的桥梁专家考察后,由于北涧桥与溪东桥是姐妹桥,因此认为这是中国桥梁史中的“双碧”。</p> <p class="ql-block">北涧桥的建桥者,被当地人立像纪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桥头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咖啡制作的像模像样,还有拉花。口味尚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同行在小憩,品尝咖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咖啡店老板的女儿对来客很好奇,可能平时来喝咖啡的也不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牛约食报,纽约时报的音梗,小镇上的牛排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小贩坐在暖阳中,懒散的等待顾客买她的竹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泰顺非物质文化展示馆,铁将军把门</p> <p class="ql-block">临水殿。位于溪东桥北,供奉泰顺本地的道教人物陈十四娘娘的神宫。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清道光年间重修。四合院式建筑,共三进,一进为门楼,二进为大殿(下殿),三进为临水殿(上殿)。殿内雕梁画栋,工艺精细,古朴优雅,是难得的古建典范。相传陈靖姑有驱邪除害的本事,被皇帝封为顺懿夫人。南方许多地区,在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顺天圣母陈靖姑诞辰之日,都要举行盛大祭祀活动。求子的善男信女也常常到顺懿夫人庙焚香虔祷。如果妇女怀孕,生产前,必供夫人像于室中,到洗儿日再礼拜叩谢。</p> <p class="ql-block">溪东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距今有400多年历史,很多人认为它是泰顺建造工艺最好的一座廊桥。桥长 41.7 米,宽 4.86 米,高 10.35 米,净跨 25.7 米,廊屋高 10 米,净跨 31 米。桥拱上建有廊屋 15 间,当中三间高起为楼阁。溪东桥无桥墩,由粗木架成八字形伸臂木拱,颇为罕见。桥由二层拱骨相贯而成,由九节拱骨并排与另一层八节拱骨贯穿搭置,自成稳固的梁架,在拱内又置三角形木架,加强横向力的作用。为保护拱骨和梁柱,防止风雨侵蚀,两侧都装有挡风板。桥上的楼阁式有神龛,绘有壁画,天花板及四角雕有花卉和蝙蝠图案,工艺精细。</p> <p class="ql-block">三条桥。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建于宋绍兴七年,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为叠梁式木拱廊桥。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柱梁,柱头有蝶形莲花瓣头拱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据泰顺地方志记载,道光年间重修时曾发现唐贞观旧瓦,这是泰顺县文献记载历史最早的廊桥之一。三条桥被编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书。可见其地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仙居桥。位于温州古道。始建于明,长42.83米,宽5.30米,离水面高12.6米,净跨34.50米,是泰顺历史最悠久、跨径最大的木拱桥。历史上多次被冲毁重建,最近的一次整修是2002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仙居桥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薛宅桥。建于咸丰六年,叠梁拱式木廊桥,全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建桥屋十五间,桥头坡度30米,拱矢斜度大,造型古朴独特,气势雄伟壮观,被载入《中国桥梁史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该桥86年被洪水冲垮,后集资重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