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梦中的长江

橡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江,这条哺育了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长久以来一直令我神往。前段时间,我和妻子乘坐从重庆到宜昌的游轮,历经三日,终于与我梦想中的长江拥抱。梦中的长江曾经如古人所描述的那般,“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后来有了三峡大坝,又在想像她“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的样子。及至登上万吨级的大型游轮顺江而下,真实的长江才如一幅古典与现代之美相融合的画卷徐徐展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夜幕降临,朝天门码头两岸林立的高楼霓虹闪烁,江面波光粼粼,繁星点点,一片光彩的海洋。这个重庆历史悠久的水上门户,如今既是繁忙的航运码头,也是著名的观光景点,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傍晚时分,随着声声汽笛,我们的游轮终于启航,两岸灯火如退潮般快速向后移去,渐渐隐没在黑暗中。江水平静地流着,感觉不到一丝船身的晃动,这真是那个奔腾着的长江吗?我问着自己,不知不觉间进入了梦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上醒来,游轮已经到达了重庆丰都县。走进已有近 2000 年历史的丰都鬼城,彷佛行走在阴曹地府间,阎罗殿、奈何桥、鬼门关、孟婆庄、黄泉路、十八层地狱等梦中才有的建筑,此刻就直观地展现在眼前,每迈一道门槛、每走一条长廊,都好像是在跨越生死。然而鬼城并无恐怖狰狞之感,相反却以阴间的审理判案形态延续着阳间的道德与秩序,传递着 “生前修善,死后安宁” 的生命哲学。原来,古人建造丰都鬼城,是为了教化国人,传承中国人的生死观、道德观。我们意犹未尽地回到船上,对母亲河又有了新的认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船继续沿江而下,大小不等的船只不断与我们擦肩而过,两岸起伏的青山下,不时有农民在田间劳作。吃过午饭稍作休息,我们到达了重庆忠县,踏进了石宝寨。石宝寨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为当时绿林好汉盘踞之所在。它的奇特之处在于,整个寨子建在一块儿巨石之上,巨石四壁如削,兀自矗立,犹如一块儿天外来石,顶端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三峡大坝蓄水后,石宝寨四面被淹,变成了一座江中“盆景”,仙气飘飘,恍若梦境,更为令人称奇。古人为了反抗朝廷、割据求生在此大兴土木,殊不知竟为今日长江美景添上了神来一笔,几百年前的刀光剑影之地就这样化作了今天游人如织的景点,这是长江怎样的胸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早上,我们到达了重庆奉节县,登上了著名的白帝城。三国时期,刘备夷陵兵败后退守此处,托孤于诸葛亮,使白帝城名扬天下,刘、关、张及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塑像在此被历代供奉。千百年来,更有李白、杜甫等许多文人墨客到访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现如今的白帝城,依旧如一千多年前那样雄踞长江峡口,而不远处的奉节老县城却已随三峡大坝的建设而没入水下。看着白帝城内的处处遗存,我恍若站在古人的身边,唏嘘着三国英雄江山梦碎的不甘,感受着诗人杜甫“白帝空祠庙,孤云自往来”的悲苦,不禁心潮起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午后,我们的游船经由著名的夔门进入了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一眼望去,瞿塘峡两岸奇峰林立,峡长谷幽,迂回曲折,云雾缭绕。妻子一时兴起,吟诵起李白的诗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然而今日之三峡,江面已开阔很多,不再有激流密布,也没了暗礁险滩,更无惊涛拍岸,一江碧水如明镜般映照着延绵的群山,条条江轮在峡中从容地穿梭,这里的沧桑巨变是古人做梦也想不到的,唯有两侧山崖上时隐时现的古栈道、古悬棺遗迹,以及时而出没的猴群,仍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的古老往事,见证着这里的历史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次醒来的早晨,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极目眺望,江面平坦开阔,山水相映如画,大坝如银龙横卧,拦腰截住了奔腾咆哮的江水,磅礴的人力与自然的伟力在这里达成了神奇的平衡,将高峡变成了平湖,让伟人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从此长江两岸亿万百姓将共享绵长福祉,美丽如珍珠项链般的长江也又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将与前人所创造的文明一起,永载民族史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天的旅程,如同穿梭在千年的时光隧道中,抚摸前人留下的遗迹,饱览今人建造的工程,始觉长江流淌着的不是水,而是中华文明的延展和赓续。明代诗人杨慎曾赋诗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可在我看来,浪花并不会淘尽英雄,青山也可以改变,永远不变的,是长江母亲继续携华夏魂脉奔向未来。作为华夏子孙,此刻我已经心潮随江浪澎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