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石贵莹</p> <p class="ql-block">🌹今晚我们第90期的主题是“如何应对孩子畏难情绪”,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p> <p class="ql-block">在育儿过程中,许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p><p class="ql-block">当面对稍有挑战的任务时,孩子往往会表现出畏难情绪——或逃避拖延,或直接放弃。</p><p class="ql-block">“我不行”“我不会”成为他们的口头禅,即便家长再三鼓励,孩子仍然拒绝尝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帮助孩子克服畏难心理,最关键的是让孩子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的:</p><p class="ql-block"> ■ 从“我不行”到“我可以试一试”; </p><p class="ql-block"> ■ 从“我不会”到“我可以慢慢学”;</p><p class="ql-block"> ■ 从“我做不到”到“不一定现在就要做到,我还有时间”; </p><p class="ql-block"> ■ 从“失败就完蛋了”到“失败意味着经验,下一次努力做到更好”; </p><p class="ql-block"> ■ 从“做不好意味着我这个人不行”到“看来我在这件事情上下的功夫不够”。</p><p class="ql-block">一旦孩子认识到“现在做不好的事情,以后也许能做好”,对失败和困难的恐惧也会大大减轻。 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所说:“教育的关键要让孩子相信,他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分享三个实用的引导策略,引导孩子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知。</p> <p class="ql-block">[爱心]鼓励孩子少说“这很简单” 相反,你可以把任务描述得困难一些。 有的父母说:“我经常鼓励孩子,可是他们依旧害怕困难。”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鼓励孩子呢——“这并不难” “这很简单” “别人能做到,你也行” “我相信你肯定可以的”表面上看,这些鼓励能够振奋人心,但父母忽略了一种情况,那就是:如果孩子第二次还是做不到、做不好,这些话对孩子来说就是二次打击。</p><p class="ql-block">它在暗示孩子: “大家都说这件事很简单,我还是不会,我是不是太差劲了?” 这也是很多父母给孩子加油打气却收效甚微的关键原因,它们否认了孩子的感受,加重了孩子的无助感。</p><p class="ql-block">一位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不适应职场生活,工作里的人际关系让她每天压力倍增。 当她向一位厉害的前辈吐露烦恼时,前辈告诉她: “我刚刚进入社会那会儿也像你这样,甚至做得不如你,也是摸爬滚打很久,才有点从容的样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辈这番话,虽然没有让她的压力完全消失,却帮助她卸下了心理负担。 原来,不止自己一个人会觉得工作难,她开始直面自己现阶段的“无能”、脆弱和不完美。</p><p class="ql-block">安慰一个怕困难的孩子也是一样。 当你的孩子对某件事情丧失信心,首先要做的是接纳并认同他的感受,我们要看到他的“难”,认可他正经历的挫败感受,为他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p><p class="ql-block">当孩子意识到,你没有排斥他的脆弱和退缩,畏难并不可耻,这种被认可和接纳的感觉,就会带给孩子重新尝试的勇气。所以,相比较强调任务的简单,你可以把任务描述得困难一些,让孩子明白,很多事情都需要练习。</p><p class="ql-block">你可以这样说—— “这件事对于现在的你来说,确实挺难的。” “妈妈小时候学这个的时候,也是试了很多次才成功。” “做好这件事本来就需要时间,我们慢慢来。”[爱心]父母不对失败反应过度 孩子才会从容应对。</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很多孩子害怕失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害怕的,不是失败本身,而是失败之后身边人的评判,尤其是父母的评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们害怕被嘲笑,害怕被指责,害怕被批评,害怕不被爱。</p><p class="ql-block">许多父母往往只关注结果的成功,当孩子未能达到预期时,不自觉地流露出失望的神情,这种反应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p><p class="ql-block">于是,孩子会想方设法地避开有挑战性的事情,这样就能避开那些令他恐惧的情绪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说孩子害怕失败,不如说大人接受不了孩子失败。</p><p class="ql-block">所以,想让孩子不畏难,父母自己要正确地看待输与赢:用积极、客观的态度来分析孩子当下的处境;平时批评孩子注意措辞,如练习不够、方法不得当、没有坚持到底等等,避免责怪孩子的个性或能力;引导孩子重视过程而非结果……</p><p class="ql-block">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学习到各种事件的因果分析,他们的自我评价系统也与父母的语言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一个妈妈说:孩子被老师鼓励报名参加学校里的演讲比赛,到了比赛开始的前一天晚上,他感到有些紧张。 他对妈妈说:“如果我没有得名次,你会觉得失望吗?” 妈妈很惊讶,那一刻,她才明白,孩子比自己想象中更害怕让父母感到失望。</p><p class="ql-block">她对孩子说: “怎么会呢?有人得名次,就会有人没得名次,这是正常的。 </p><p class="ql-block"> 妈妈觉得,无论你有没有得名次,这一次的活动,你能报名参加,就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她试图让孩子明白:“不要害怕做的不好,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尝试过了,失败就不足为惧。”</p><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就是父母给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缓解孩子的畏难情绪,要给孩子一个“容错空间”,接纳孩子不优秀的那一面,父母表现出来的这种平常心,会让孩子毫无顾忌地去勇敢尝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可以这样说—— </p><p class="ql-block">“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厉害的人也会失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与过程最重要,不管结果如何,也不会影响我们对你的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次你做错了,没关系,妈妈知道你下次会更注意!这就是失败的意义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爱心]在孩子提出需要时,提供具体帮助:</p><p class="ql-block">当孩子说“我不行”时,有时候是心理上的恐惧,有时候确实是能力还没有达到。 这种情况下, 口头上的安慰效果有限。</p><p class="ql-block">当他主动寻求帮助的时候,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设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适当降低难度或者将任务分解。</p><p class="ql-block">比如孩子不敢上台演讲,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在房间里单独练习演讲,再让孩子在妈妈面前演讲,之后增加观众,一步一步增加难度;</p><p class="ql-block"> 如果一首曲子,总是弹错,我们可以把容易出错的地方,单独练习; </p><p class="ql-block">学习出现困难时,先鼓励孩子下次考试争取及格,再向上调整目标。</p><p class="ql-block">帮孩子迈出第一步,让他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对任务的掌控感就会增加,你可以这样说—— </p><p class="ql-block">“妈妈陪着你一起来想办法”</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步一步地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从这件简单的小事做起……”</p><p class="ql-block">当然,也并不是说,孩子一遇到困难,我们马上就要上前提供帮助,除非是孩子主动求助或者你通过观察发现他们一直停留在那个情境中无法再进一步,否则,我们不必过度弱化孩子的承受能力。</p><p class="ql-block">孩子需要失败,也需要感受气馁、不安和无能为力,当我们冲动地去帮助孩子,同时剥夺了他们变得更加坚强的机会。如果孩子再次尝试,并取得了小小的成功时,你可以他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是怎么做到的?” 引导他回顾自己克服困难的过程。</p><p class="ql-block">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意识到: 原来不是运气好,而是因为自己用了正确的方法、付出了努力才获得成功。 这种认知的建立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它会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成就归因方式,逐渐明白努力与成功之间的必然联系。</p><p class="ql-block">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切身感受,获得的成长经验越多,就越会对外界环境产生信任感,有胆量、有勇气迎接各种挑战。</p><p class="ql-block">教育的关键要让孩子相信,他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祝福我们和孩子越来越好[爱心]</p> <p class="ql-block">感恩石老师的无私分享,带领着妈妈们健康成长,学会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帮助孩子成长的技能。妈妈们加油!!石老师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石老师的经典语录:</p><p class="ql-block">期待着别人猜透自己的心思,等着别人满足自己,来为自己的舒服和不舒服负责,是婴儿心智。</p><p class="ql-block">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主动告知自己的诉求,请求别人满足自己,自我负责,是成人心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