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佛本生经》敦煌莫高窟上有本生经壁画。</p> <p class="ql-block">《本生经》是印度的一部佛教寓言故事集,大约产生于公元前三世纪。</p><p class="ql-block">本生是用古印度的一种方言——巴利语撰写的,主要讲述佛陀释迦牟尼前生的故事。按照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只是一个菩萨,还逃不出轮回。他必须经过无数次转生,才能最后成佛。这样,在佛教传说中就出现了一大批佛本生故事。现存的《本生经》共收有547个佛本生故事。</p><p class="ql-block">《本生经》是印度佛教文学中最重要的经典,按照佛家的说法,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经过了无数次轮回转生,他曾做过国王、王子、婆罗门、商人、妇人、大象、猴子、鹿等等,每一次转生,便有一个行善立德的故事,这些故事被称为“本生故事”。同时它被称为是古印度"民间寓言故事大集" ,是可与希腊伊索寓言并称的古代世界寓言文学的宝典。</p><p class="ql-block">它不像律藏那样不厌其烦地陈述戒条和戒律。也不像其它经、论那样论述深奥的佛学哲理和教义(如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它仅以几百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反复说明轮回和业报的"规律",以劝导人们止恶扬善,广积福德。正是这一简明、朴实的佛教思想,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缁素信善,佛教和佛教文化正是在这样的"群众"基础上得以延续和发展的。</p> <p class="ql-block">《佛本生经》敦煌莫高窟上的本生经壁画。</p> <p class="ql-block">《本生经》 ,亦称 《佛本生经》 ,是 印度佛教 的一部寓言故事集,大约产生于 公元前3世纪 。它是用巴利语撰写的,主要讲述释迦牟尼前生的故事。根据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经历了无数次转生,每一次转生都有一个行善立德的故事,这些故事被称为“本生故事”。</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和创作年代</p><p class="ql-block">《本生经》的创作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现存的版本是由公元5世纪的斯里兰卡僧人编纂的。这些故事不仅是一部宗教典籍,也是一部古老且流传广泛的民间故事集。</p><p class="ql-block">内容概述</p><p class="ql-block">《本生经》共收录了547个佛本生故事。这些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叙述,反复说明轮回和业报的规律,旨在劝导人们止恶扬善,广积福德。与其他佛教经典不同,《本生经》不涉及深奥的佛学哲理和教义,而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来传达佛教的基本教义。</p><p class="ql-block">文学价值和影响</p><p class="ql-block">《本生经》不仅是佛教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故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p><p class="ql-block">此外,"本生"和其它巴利经典不同。在其它巴利经典中,只谈佛、辟支佛、阿拉汉、比库和比库尼。没有"菩萨"的位置。而本生的547个故事讲的都是菩萨,塑造的都是"光辉的菩萨形象",把“菩萨”抬举到甚高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巴利语《本生经》虽然未曾由古代和尚译成汉语,但通过口传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字的渠道也传入了中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