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汉唐等朝代通过经营河西走廊,设立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四个行政区,设立玉门关、阳关两个军事要塞,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促进了边疆稳定。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政治和军事保障</p><p class="ql-block">河西走廊因丝绸之路而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枢纽,丝绸之路也因河西走廊的存在得以繁荣,二者相互依存,共同书写了古代中外交流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旅行线路就是走丝绸之路的关键通道——河西走廊</p> <p class="ql-block">6月3日前往天府机场,乘飞机✈️到达兰州</p> <p class="ql-block">&•中山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兰州市的地标性建筑,</span>又称“黄河铁桥”</p> <p class="ql-block">它横跨黄河,连接南北两岸。桥墩由花岗岩砌筑,上部为钢架结构,历经了日寇飞机27次轰炸,无数次的洪水冲击和多次的地震,依然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它是黄河上修建最早且保存最完好的近代钢架桥梁,结束了兰州黄河两岸依靠船渡筏渡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超越了原本的交通运输功能,成为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和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围绕黄河文化的打卡点</p><p class="ql-block">黄河楼</p> <p class="ql-block">黄河母亲像,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的华夏子孙</p> <p class="ql-block">&•甘肃省博物馆,一共有五个陈列馆,我们主要参观了“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和“甘肃彩陶”两个展馆</p> <p class="ql-block">“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基本陈列</p> <p class="ql-block">天马西来</p><p class="ql-block">马是古代军事、交通、生产的重要工具。西域多产良马,为抵御匈奴骑兵进犯,汉武帝两次派军西征,引进大宛汗血宝马,使汉代养马业和骑兵得到长足发展</p><p class="ql-block">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及铜车马仪仗队,可谓这一历史发展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马踏飞燕,原名铜奔马,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器,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象征着中国旅游业的腾飞,也代表了中华民族一往无前的气势和蓬勃的生命力,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p> <p class="ql-block">马骆头饰</p> <p class="ql-block">东汉医药木简</p> <p class="ql-block">铜博戏俑</p> <p class="ql-block">国宝可以说话了</p> <p class="ql-block">古乐器</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玻璃莲花托盏</p> <p class="ql-block">“甘肃彩陶”呈现了甘肃彩陶从起源到衰落的完整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人头形器口彩陶瓶</p> <p class="ql-block">张骞,这位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用脚步丈量河西大地,以坚韧和勇气,在河西走廊上镌刻下不朽的传奇,让文明在交流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看,这辆彩车曾参<span style="font-size:18px;">加过庆祝建国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span>造型聚合了玉如意、铜奔马、莫高窟、运载火箭等甘肃特有的16种符号</p> <p class="ql-block">&•兰州水墨丹霞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大门以“丝路古途”为主题,色彩和造型模仿自然丹霞地貌</p> <p class="ql-block">由于天气和日照的差异,阳坡主色调为橘红色,阴坡主色调为深绿色,两种地貌交相映错。色调如波浪顺着山势起伏,色彩绚烂而斑斓,风光迤逦,江山如此多娇</p> <p class="ql-block">&•兰州老街</p> <p class="ql-block">体验兰州特色美食</p><p class="ql-block">东乡手抓羊肉,味道鲜美,当然不是真的用手抓,而是戴上了手套</p> <p class="ql-block">“老马家”尕爷羊肉泡</p> <p class="ql-block">6月5日离开兰州,坐火车前往武威</p> <p class="ql-block">&•雷台汉墓,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诞生地</p><p class="ql-block">汉式大门,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马踏飞燕高耸云天</p> <p class="ql-block">“马踏飞燕”,三足腾空,<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腿右足踩一飞鸟。</span>长尾翘举,造型矫健精美,神形兼备,是现实和想象的完美结合,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p> <p class="ql-block">汉代风格大型浮雕</p> <p class="ql-block">四神图腾柱</p> <p class="ql-block">整体放大6倍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阵列</p> <p class="ql-block">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云步——平云青步</p> <p class="ql-block">雷台上的这棵古槐被称为“神树”,距今约1700年,树高14米,现仍枝繁叶茂</p><p class="ql-block">至今这颗神树仍受到武威人的祭拜,人们都说,您要有什么愿望,只要绕树三周告知神树,就一定能够实现</p> <p class="ql-block">现在进入雷台一号汉墓</p><p class="ql-block">汉井</p><p class="ql-block">雷台汉井深12米,直径1米,井壁用汉砖垒砌而成,壁砖采用人字形砌筑。井壁呈腹鼓式。据考证,像这样保持原貌的东汉古井,全国目前发现的仅此一眼。更值得奇怪的是落在此井底部的东西会比原物放大一倍。因而常有人抛入钱币。遂前(钱)程(沉)远大之愿</p> <p class="ql-block">躬身探寻墓主人的随葬品</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世人瞩目的出土铜奔马🐴(马踏飞燕)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雷台汉文化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汉代刘彻《天马歌》</p> <p class="ql-block">“绿釉陶楼院”</p><p class="ql-block">它是东汉后期豪强世家庄园坞壁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曾是中原与西域、中亚文化交流的枢纽。作为商贸往来和文化传播的必经之地,这里成为佛教、道教等宗教传入中原的重要通道,为寺庙的修建奠定了地理基础</p><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寺是为纪念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弘扬佛法、翻译经典功绩而建造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在圆寂前曾立下“若译经无误,焚身后舌不烂”的誓言,相传罗什寺塔便是其“薪灭形碎,唯舌不坏”之舌舍利塔,是15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象征着武威古城悠久而文明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罗什寺塔,是全国唯一以鸠摩罗什命名的寺院中的重要建筑,也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在此驻留近17年,他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之一,所译经论约七十多部、三百余卷,使这里成为佛教传播的重要中心,对佛教传播有深远影响,也使鸠摩罗什寺成为研究五凉文化、汉传佛教、西域佛教的珍贵遗存</p> <p class="ql-block">&•海藏寺是西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被誉为“西北梵宫之冠”,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木牌楼,檐下彩绘走马板书写“海藏禅林”</p> <p class="ql-block">海藏寺兼具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元素(如“海心井”受藏族崇拜),多元宗教的并存进一步催生了寺庙的建设</p> <p class="ql-block">武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众对宗教的信仰,使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更成为地域文化的象征。如“海藏烟柳”“雷台观星”等景观融入了当地民俗与自然崇拜,进一步强化了寺庙在城市文化中的地位,促使其长期保留并延续</p> <p class="ql-block">武威的寺庙群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古代政治推动、宗教传播及民众信仰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成为这座古城历史底蕴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武威西夏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座西夏专题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西夏文物,为研究西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大夏辅郡—一武威西夏历史文物陈列》以西夏时期武威历史发展为脉络,以武威出土的西夏文物为重点,着重展示武威在西夏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和各族人民在武威这片热土上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西夏文化</p> <p class="ql-block">神秘的西夏文字</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西夏碑,刻于西夏崇宗天佑民安五年(1094年),是全国现存唯一、保存最完整、西夏文与汉文对照文字最多的石碑,对研究西夏语言文字和经济社会意义重大</p> <p class="ql-block">精湛的绘画艺术</p> <p class="ql-block">国家级文物——木缘塔</p><p class="ql-block">木缘塔是西夏时期保存骨灰的葬具</p><p class="ql-block">木缘塔四周书写着以梵文为主的佛经咒语,体现了佛教对西夏葬俗的影响,具有超度逝者、祈求福祉等宗教寓意,反映出西夏人借助佛教信仰来安抚逝者灵魂、寻求心灵慰藉的精神需求</p> <p class="ql-block">小木缘塔</p><p class="ql-block">作为西夏文化的重要载体,木缘塔承载着当时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信息,通过对木缘塔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西夏的文字、语言、宗教、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为西夏文化的传承和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西夏文化成为武威发展旅游业的一个品牌</p> <p class="ql-block">&•武威文庙是中国三大孔庙之一,也是河西走廊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p><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武威文庙的匾额主要集中在文昌宫桂籍殿及牌坊上,共有52块,上起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下至1939年,是河西地区乃至全国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匾额集群</p> <p class="ql-block">我们正好是高考前一天来到这里,看到考生和家长来文庙祈求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这是一种传统的心理寄托方式</p> <p class="ql-block">万世师表</p><p class="ql-block">祭拜孔子,文庙是纪念孔子的场所,孔子被视为“至圣先师”,象征智慧与学问,考生和家长通过祭拜表达对知识的尊崇和对考试成功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祈福许愿,他们在文庙中烧香、献花或写下心愿卡</p> <p class="ql-block">状元桥</p><p class="ql-block">祝愿莘莘学子学业有成,金榜题名</p> <p class="ql-block">武威,古称凉州,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显大汉帝国 “武功军威” 而命名武威 </p> <p class="ql-block">武威曾是 “五凉古都”“西夏陪都” ,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因篇幅所限,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