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博物馆公元前8一1世纪的草原陶人像,应属中国《汉书》所记的“鬲昆”、“坚昆”的先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史载:这些人像应该是欧亚草原的原生民族,属欧罗巴人,中国文献记为“吐火罗”人。十九一二十纪初前苏联专古学界以时序将这类陶器文化分为:阿凡纳谢夫文化、安德罗诺夫文化、卡拉苏克文化、安诺文化。我曾在俄国国家博物馆见到过此类陶器。这些陶器文化与中国青藏高原河湟地区的马家窟文化,齐家文化、卡诺文化相似之处,也与叙利亚,土耳其,伊朗等地造型和图案有相似之处。但中国学界对此研究甚寡,因而它们对中国人和学界非常陌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事实上,这些文化为“深目高鼻”的欧罗巴人种所创造。在中国,我们仅在新疆博物馆里的楼兰,尼雅,小河遗址中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这些人考古的“吉尔吉斯人”为“逐水草而居”游牧民族,迁涉不断,居所不定,因之与中国文献记的“契骨”“纥骨”(南北朝)“黠戛斯”(唐)、“辖戛斯”(辽)、“吉尔吉斯”(元明)及“布鲁特”“浩罕”(清)等吉尔吉斯的外来移民,似乎关系不大。</p> <p class="ql-block"> 虽然,网上有关于吉尔吉斯人是“欧罗巴人与蒙古人”的混血的说法,但我满大街找黄毛,兰眼,白肤,深目的所谓:“吉尔吉斯人”,没有见到一例。</p> <p class="ql-block"> 今日吉尔吉斯人长相与中国人和蒙古人无甚区别。吉尔吉斯人在中国为“柯尔克孜”人,其长像比这里的吉尔吉斯坦人的更像欧罗巴人。呜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