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六年六月下旬,正值忙罢时节,酷热的夏风席卷而来,人们纷纷躲在树荫下或房子里避暑。那炙热的太阳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即便戴着草帽出门一趟,也瞬间会被汗水湿透衣衫。此时,高家公社孙村大队刚刚结束夏收,人们分到了一些小麦,自留地里的收成也颇为可观,丰收的喜悦弥漫在每个人的心头。</p><p class="ql-block"> 高家公社十二生产队给大家放了四天假,从六月二十五日到三十日。这段时间里,社员们忙完夏收,都已精疲力尽,正好趁此机会走亲访友。不过,大家心里也清楚,收假之后估计又得投入到“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中,去修基本农田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春季,十二队响应“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在北硷开辟了新的会战工地,计划用一年时间,把北硷的坡地修成和中硷一样的梯田。两处工地仅隔一条路,规划着二十六条硷,共计一千二百亩地。自六五年开始修梯田以来,社员们一年四季都在忙碌着。</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的儿子军军渐渐长大,到了渴望上学的年纪,可学校却因他年龄小,未到入学标准而拒收。军军常常和小伙伴们跑到学校附近,眼巴巴地看着大哥哥大姐姐们上学,还会在教室外面偷偷听老师讲课。当时,学校没有固定的校舍,有时在大队会议室,有时在西街的娘娘庙,有时又在东街大路边的几间房子里。村上没钱建一所像样的学校,学生一多,只能把班级分散开来,小学五个年级分在三处教学。军军心里十分羡慕那些能上学的孩子,天天盼望着自己也能早日踏入校园,读书识字。</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依旧在养猪,自从有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和“农业学大寨”的工作后,她就只养一头猪了。之前养两头猪时,每天找猪草都成了难题,好在军军长大了些,还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帮她找猪草,这才减轻了她的负担。如今养一头猪,虽然每天也得忙碌,但好歹能保证猪有足够的青草吃。</p><p class="ql-block"> 放假第一天,王阿玲兴匆匆地来到田碧玉家里,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道:“碧玉,你知道不?土陵陵上是高家公社农场的林场之一,上面种了好多果树,是咱们公社最大的果园呢!现在李梅和秋子都能吃了,咱们这几天放假,不如去买一架子车果子,拉到临近的张洪街道去卖,说不定能赚点钱呢。”</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微微皱了皱眉头,有些担忧地说:“土陵到张洪可有六十多里路呢,这么远,能行么?”</p><p class="ql-block"> 王阿玲自信满满地拍了拍田碧玉的肩膀,说:“张洪集市大,人口多,而且周围果子少,咱们拉过去肯定好卖。再说了,咱这里不让卖果子,说这是不务正业、投机倒把,可张洪那边不一样啊。”</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想了想,又问道:“那怎么去呢?一共去几个人?”</p><p class="ql-block"> 王阿玲掰着手指,认真地说:“我和刘紫玲说过了,她在家里照看孩子们。我打算让我家老汉和刘紫玲家的李栓柱,再加上你和我,咱们四个人就行。上山坡路的时候,大家一起用力推拉,下坡路和公路平的地方,就让他们两个男的拉车。”</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犹豫了一下,心里想着家里的开销,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说:“行吧,咱们平时也没什么收入,养猪得到年底才有收益,手头确实紧巴,弄点零花钱也好。”</p><p class="ql-block"> 两人商量好,决定二十五日下午去土陵陵滩拉李梅和秋子,晚上回来稍微休息一下,凌晨两点就出发,争取天明时翻过太庙公社沟,在太庙公社张洪塬上再走二十多里路,这样估计早上八九点就能赶到集市,那时集市上正好人多。</p><p class="ql-block"> 二十五日下午,阳光依旧炽热。田碧玉、王阿玲、李双虎和李栓柱四人拉着田碧玉家的架子车,朝着十五里外的土陵陵滩果园出发了。去的时候是下坡路,李双虎和李栓柱换着驾辕,拉着田碧玉和王阿玲一路朝着果园赶去。</p><p class="ql-block"> 李双虎看着有些疲惫的田碧玉和王阿玲,大声说道:“碧玉,你和栓柱、阿玲先坐在架子车上,我拉着车子,你们先歇一会儿。等把车装满了果子,回来的时候再出力。”说着,他便用力拉起了车子,朝着陵滩赶去。四人用了三个小时,终于在下午五点赶到了陵滩。</p><p class="ql-block"> 高家公社土陵陵滩,这里其实是公刘墓。公刘是夏朝后期古豳国的开创者和诸侯王,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三千五百多年。田碧玉她们几个虽然不知道公刘的典故,也不了解古豳国的历史,但她们知道这里有个大陵墓,所以当地人把这里叫做土陵村。村子的一个生产队在盆地底下,这片地方就叫陵滩,陵滩周围的群众大多姓豆,据说是这个陵墓护陵人的后代,繁衍至今。</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看着眼前那巨大的陵墓,不禁惊叹道:“双虎,这个陵墓好大啊,我还是第一次来,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陵墓。”</p><p class="ql-block"> 李双虎笑着解释道:“这土陵墓从远处看,就像一座小山。咱们刚才在塬面上观赏,觉得它像个圆锥形的小山,其实不是的。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一样。公刘墓从空中看,其实是一个大鲤鱼卧盆的形状呢。”</p><p class="ql-block"> 李栓柱也在一旁补充道:“这陵滩墓高五百米,长一千五百米,确实跟一座小山差不多大。”</p><p class="ql-block"> 李双虎又接着说:“而且这陵滩墓的尾巴和泾河接在一起,远远望去,气势宏伟,有的人说它就像一条龙,盘在这里呢。”</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听着,脑海中浮现出那壮观的景象,说道:“我娘家在泾河上游的田家河滩,听说田家河滩泾河下面有龟蛇山,是在护着这陵墓呢。”</p><p class="ql-block"> 几个人一边说着,一边沿着盘山公路往山下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陵前。只见墓的山上种满了果树,有梨树、杏树、李梅树、秋子树、核桃树、柿子树等。这里是孙家公社社办林场的果园,整个陵墓所在的山都被果树覆盖着。此时,梨树、桃树、杏树的果实都已过了时节,只有李梅和秋子成熟了。李梅树不高,人在树下就能轻松采摘,那李梅绿里透红,红里透紫,看着就十分诱人。秋子树则比较高,需要上树才能采摘,树上的秋子黄得透亮,散发着诱人的香气。</p><p class="ql-block"> 李双虎和林场场长王虎娃联系上后,王虎娃说道:“李梅按个卖,一分钱两个,一元钱能买200个李梅。秋子不多,一分钱三个。”</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想了想,问道:“这果子大小区分价格吗?”</p><p class="ql-block"> 王虎娃摆了摆手,说:“果子大小不分,你们可以在我们这里采摘好的筐里直接拿,也不分大小,按个数算。当然,你们也可以自己去树上采摘一些。”</p><p class="ql-block"> 王阿玲眼睛一亮,提议道:“那咱们先到树上摘一些吧?这果子能直接吃吗?”</p><p class="ql-block"> 王虎娃笑着说:“行,你们去摘吧,随便吃。”</p><p class="ql-block"> 于是,李双虎他们四人拿了筐子,就兴致勃勃地去了陵滩墓上的果树上摘李梅和秋子。李梅树不高,田碧玉站在树下,伸手就能摘到那饱满的果实。她轻轻咬了一口,酸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忍不住赞叹道:“这李梅真好吃,酸甜可口,美极了。”李梅个头不算大,一个手掌只能抓三四个。而秋子树比较高,王阿玲爬上树,小心地采摘着黄澄澄的秋子,尝了一个后,兴奋地喊道:“这秋子也好吃,酸中带甜,真不错!”</p><p class="ql-block"> 他们四个人边采摘边吃果子,不一会儿,每个人的肚子都吃得圆滚滚的。摘了一会儿后,他们觉得自己采摘的速度太慢,时间不够,便下了公刘墓,直接在林场里买了二十元钱的李梅,十元钱的秋子,装了满满一架子车。车的前后放着两个大筐子,车厢里也堆满了果子。</p><p class="ql-block"> 几个人准备出发时,王阿玲好奇地问王场长:“场长,你们这土陵陵滩有啥讲究和传说不?给我们讲讲呗。”</p><p class="ql-block"> 场长清了清嗓子,认真地说:“这土陵陵滩墓就是公刘墓,占地五百亩,长一千五百米,高五百米。四周环山,北边有五个山头,叫五个旗,南边有十二个山头,叫十二将军,守护着陵墓,陵墓的尾端接着泾河,就像一条天龙盘在其中。这陵上的土都是熟土,当年埋公刘的时候,八百里秦川乾礼的群众自发地在家里把土蒸熟,然后一袋子一袋子地背到公刘墓上填埋,所以这公刘墓上的土一直在长,越来越大,上面的果树也长得格外茂盛。还有呢,公刘墓对面泾河边有两个泉眼,据说当年公刘的两个女儿来拜祭他的时候,泾河涨大水,她们过不来,急得大哭,眼泪落下就变成了这两个泉眼。这公刘墓到现在已经三千五百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听着,心中充满了好奇,又问道:“那这公刘墓被盗过吗?”</p><p class="ql-block"> 场长点了点头,说:“传说被盗过。原来墓顶有个天井,里面有气流,人们把帽子放下去,帽子就在里面飘着,不会往下落。据说以前有个黄喇嘛来偷公刘墓的宝物,从那个天井下去,把墓里的东西盗走了,从那以后,天井就成了死井,里面没了空气,再往下面放帽子,就直接掉下去了。”</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她们四人听了,不禁感叹道:“没想到这陵墓还有这么多故事,谢谢你给我们讲解啊。”</p><p class="ql-block"> 随后,她们拉着架子车,沿着盘山公路往塬上赶。山路崎岖,她们四个人走走停停,歇歇推推,花了两个小时才把车子推上了塬面。接着,她们又在塬面的公路上推拉了十五里路,直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到家里。四个人把果子放到田碧玉家马房院子里,给各家的孩子拿了一些李梅和秋子,然后短暂休息,约定好明天凌晨两点就出发。</p><p class="ql-block"> “军军,快过来吃李梅。”田碧玉回到家,就给孩子拿了一些果子。军军看到水果,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兴奋地说:“妈妈,你带了好吃的回来啦!”说着,他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李梅,也没来得及洗,用布擦了擦就往嘴里塞。</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看着儿子那急切的样子,笑着说:“不急,妈妈给你洗几个干净的,看把你急成啥样了。”她一边说着,一边去洗了几个李梅递给军军,看着儿子吃得开心,心里也觉得满足。之后,她便休息了一会儿,准备再次出发。</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凌晨,天还黑漆漆的,田碧玉、王阿玲、李双虎和李栓柱四人就出发了。从高家公社孙村去临县马栏县张洪公社,要翻一座沟,他们先从孙家坡的盘山公路下去,再上太庙公社的盘山路,然后上塬,接着前行十五公里才能到张洪公社的集市。一路上,他们四个人有说有笑,虽然路途辛苦,但想到能卖果子赚钱,心里都充满了期待。</p><p class="ql-block"> 九点钟,他们终于赶到了集市。此时,集市上正好是忙畔,人们都比较清闲,逛集市的人很多。</p><p class="ql-block"> “快来买李梅啦,一分钱一个,又大又甜的李梅,错过了可就没啦!”田碧玉和王阿玲大声吆喝着。</p><p class="ql-block"> 人们看到这一架子车色泽鲜艳、个头饱满的李梅,都纷纷围了上来。有的社员尝了一口,竖起大拇指,赞道:“好吃好吃,这李梅又甜又酸,味道美得很!”其他社员也跟着掏钱购买李梅和秋子。</p><p class="ql-block"> 在张洪集市上,卖果子的人不多,像他们这样拉着架子车卖李梅的更是只有这一家。不到半天功夫,他们四个人就把果子卖得一干二净。</p><p class="ql-block"> 王阿玲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高兴地说:“咱们一直啃冷馍,可把人饿坏了,去吃一碗热饸络吧。”</p><p class="ql-block"> 大家纷纷点头,说:“好啊,好久都没进过食堂了,今天好好吃一顿。”</p><p class="ql-block">几个人走进一家卖饸络的面馆,每人要了一大碗豆腐煎汤饸络。田碧玉看着李双虎和李栓柱,说道:“他们俩出力大,一碗怕是吃不饱,给双虎和栓柱再来一碗吧。”</p><p class="ql-block"> 李双虎笑着说:“那好,我第二碗吃干的,汤的吃不饱。”</p><p class="ql-block"> 李栓柱也说:“我要汤的,再来一碗。”</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又给他们加了饭,四个人吃得饱饱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吃完后,他们出了面馆,高高兴兴地往家里赶。</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里,他们算了一下账,这次卖果子一共赚了二十八元钱,每个人分了七元钱。这在当时可是一大笔收入,他们心里都乐开了花,盘算着用这些钱置办一些日常用品,比如食盐、苏打,再买点布料做件新衣服等。</p><p class="ql-block"> 这次贩果让他们尝到了甜头,可惜放假只有几天,只能去一次。而且队上管得紧,不让社员贩卖东西,他们这次是偷偷去的,虽然有些担心,但赚到钱后心里还是偷着乐。他们期待着以后能有机会再赚点钱,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