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

<p class="ql-block">  酒就是文化,在中国历史中,把酒和诗给抽走的话,好像就没剩多少东西了。</p><p class="ql-block"> 《诗经》载“君子有酒,酌言酬之”;竹林七贤名士风流,酒是极重的构成部分;《长安三万里》的重头戏,是李白创作《将进酒》;苏东坡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国人都知道送别的时候“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p><p class="ql-block"> 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开篇,贾雨村写道“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后期诗社也写“宴集诗人於风庭月榭,醉飞吟盏於帘杏溪桃。”其实意思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写诗饮酒赚几分文人雅士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西游记》大闹天宫及其他场景,与酒密不可分;《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肯定喝酒;《水浒传》更是根本离不开酒……</p><p class="ql-block"> 处处都有酒,所以,“酒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情感的载体。”</p> <p class="ql-block">  近期,各地相继推出最严禁酒令,一时窃窃私语众说纷纭,城市上空飘荡着焦灼酒虫的惨淡浓云迷雾。作为贪恋杯中之物的资深饮者,我也想从不同视角透视一下最严禁酒令。 首先,我们先看看推出最严禁酒令的原由:八项规定学习教育期间,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先后曝出官员违规饮酒致死事件,而且都是有一定职务、级别的官员。据了解,这只是曝出的,没曝出的远不止这几起。能喝酒喝死,可想而知,这些人喝的是多么奋不顾身,多么豪横仗义,多么肆无忌惮,多么底气十足!管中窥豹,可见吃喝之风早已泛滥成灾,三令五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久治不愈,积重难返!最严禁酒令是不是做过了呢?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如果一支队伍吃喝成风醉生梦死,那么,他们的作风纪律会好到哪里呢!尤其是手握公权力的公职人员,酒酣耳热之际、酒足饭饱之余,接下来,定然是有失公允、网开一面,甚至是有悖党纪国法,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嘛。回看那些落马官员,又有多少不是最先沦陷在推杯换盏之中呢?而违规吃喝又恰恰发生在八小时之外,是监管的薄弱环节,由此可见,把监管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延伸到酒桌炕头,确有必要!</p><p class="ql-block">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公务员队伍对社会无疑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公职人员若吃喝成风,上行下效,企业和群众很难不投其所好,破坏政治生态,败坏社会风气。由此可见,从严狠刹公职人员吃喝风,是釜底抽薪,是转变社会风气的先手棋,由公职人员作表率,带动全社会形成风清气正良好氛围。 </p><p class="ql-block">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有人认为:最严禁酒令将导致烟酒店关张,餐饮业雪上加霜;企业办事更难,原来是没有一场酒不能解决的,而禁酒后无从下手。这些说法背后的逻辑细思极恐,一是违规吃喝竟然养活了种养殖、卷烟酿酒、餐饮等一、二、三产若干产业链,二是办事请吃吃请依然是不变的套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换个场所换种方式,照喝不误!茅台价格疯涨成天价,依然供不应求,从中便能看出端倪。最严禁酒令或许会对烟酒餐饮行业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绝不是靠公职人员吃喝换来的,它必然会像“房住不炒”政策一样,挤出奢靡腐败的泡沫,让天价白酒回归到普通百姓的餐桌。</p><p class="ql-block">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那么多先贤名流、英雄豪杰酒意纵横,尽显浪漫豪情,李白斗酒诗百篇,傅抱石酒后作画得神韵,曹孟德以酒会友喻志,鉴湖女侠借酒抒豪情……自古圣贤皆死尽,惟有饮者留其名。而再看如今违规吃喝的酒场饭局,无非拉关系、走后门、谄媚围猎,庸俗直白,为达目的豪饮致死在所不惜,哪有一丝半毫文化成分?更与浪漫高雅无任何关系!从情感的角度来看, 终日酒场不断,轻则脏器受损“三高”缠身,重则危及生命,谁家父母妻儿会希望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因酒致病甚至致命呢?最严禁酒令帮他们让亲人回归家庭,保护健康,成全亲情,所以,家属亲人才应该是对最严禁酒令举双手拥护的!最严禁酒令,看似不近人情,实则是切中要害,功德无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