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街的记忆(二) 央企青年成长之路[上]

苍松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十年代初期,国营工厂的生产任务日益增长,产品品种逐渐增多,职工队伍迅速壮大,但是进厂的徒工和技工文化水乎都比较低,很难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需要。做为一名机械厂的技术工人,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将寸步难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工人进行生产作业,首先要看懂图纸,这就需要懂得平面投影原理和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要看懂工作图上的尺寸标注及公差配合、加工粗糙度、“技术要求”、及材质等内容,否则,就不能加工出合格的工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车工加一个锥形工件,需要确定小刀架的角度,需要用三角正切计算公式求得角度,《平面三角》是高中数学的内容,徒工才小学水平,只能死背愣记上辈传下来的口诀:“大头減小头除以2乘长,查正切函数表,求得角度”;又如工人要划一个20º的角度,工件又长,比如2000mm(毫米),用量角器划出2.0º再延长出去,误差很大,“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也必须用三角公式计算,用尺寸确定角度;再如一个铣工,铣一道.螺旋槽,必须用现有一系列的齿轮计算传动比,挂轮衔接,达到“螺旋导程“的要求。总之,要求操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如果操作者不具备这些基本素质,靠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指导,那时厂里工程技术人员非常缺少,国家也非常缺少工程技术人员,当时西北工业大学的学制四年,有一人上了三年就提前毕业,分配到我厂工作,可见工程技术人员是多么短缺。面对职工素质低及人才短缺,不适应工业发展需求的局面,政府会同企业制定职工教育机制,开展职工文化、技术知识教育,号召工人积极参加文化、技术学习,在积极开展生产竞赛活动的同时,掀起了人人学文化、学技术的热潮。</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保证各工厂职工文化教育的有效进行,52年市政府在老工业街工厂集中的地方,建立了职工业余业学校,设置了由一年级至初中(主要是数学语文)各个不同程度的班级,当时市机厂(即地质部张家口探矿机械厂前身之一)的全体工人及大部分科室人员都必须参加学习,每天早上先到业余学校上课,然后吃饭上班。后来因为各厂班次不同,无法统一时间参加学习,就把老师们调入各个工厂,便于安排上课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技术理论教育,由厂内安排定期或不定期的技术课或技术讲座,由工程师讲授机械制图、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等有关知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过文化、技术教育活动,普边地提高了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学习积极性最高的就是哪些青少年徒工,可以说是共和国第一批徒工,特别是那些有小学及完小文化程度的人,他们热情高涨,有雄心壮志,既善于学习,又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工作时间努力学习本领,吃苦耐劳,埋头苦干,业余时间看书学习,他们首先从新华书店买了《机械工人手册》,认真学习有关的各种内容,如常用的齿轮、缧纹、皮带轮的参数、规格、术语以及工艺参数、函数表等有关知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工种是模型工,模型工的看图和画图能力在机械工人中是最强的。模型是铸件的第一道工序,从无到有,全凭一套工作图进行制做,凡是重要的和形壮复杂的工件,大部分採用铸件,如机床的机身,发动机缸体,泵头,特别了是汽缸、泵头,内部水路就像迷宫,要把平面图纸,看清内部的结构,就是工程师也得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才能看懂。工作图上出现的错误,如漏标尺寸、尺寸错误、视图缺限等,在模型制作时暴露无余,所以,我们经常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修正工作图上的错误,因此,和工程技术人员非常熟悉。再就是模型工必须熟悉铸造工艺,那时还没有专门的铸造工程师做出铸造工艺,大都由模型的高级师傳确定的铸造工艺,重要关键工件需会同铸造师傅商定工艺。模型工还应懂得工件的用途和重要的部位,工艺安排时应避免重要部位出现气孔、砂眼等缺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厂内工程技术人员的学历以中专为主,大学学历的较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位南开大学毕业的年轻的侯工程师,和我们住在一个单身宿舍,非常热心对我们青年工人的技术培养,晚上经常和我们聚在一起,给我们讲授技术知识,我们受益颇深,按着他的意见,我给做了不少教具:比如一堆正六面体削角、切槽等各种形状的木块,做为平面投影和三视图画法的教具;用三合板制成丁字尺和小图板,教我们机械制图和画法几何学;我制作了一米长的计算尺主体,侯工划出对数刻度,晒成蓝图,贴在固定尺和游动滑尺上,用于讲解计算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侯工自己掏钱买了十几把小计算尺,送给我们每人一把;制作了一个木制橢圆仪,侯工教我们标準橢圆的作图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外,侯工还教我们齿轮的参数计算和渐开线的画法;三角函数的计算,用正弦定理求解任意三角形的方法以及对数表的应用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过学习,我们不但从候工那里学习了很技术知识和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学的能力力,使我逐步成长为能画、能算、能做、能夠适应现代工业生产要求的技术工人,在车间、班组成为一批骨干,对企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厂内五二五三年的产品主要是农业机械和取暖设备。当时厂内的加设备还比较落后,没有现在的半自动车床,都天轴皮带传动,塔轮皮带变速车床,就是车间一跨一根天轴用皮带带动多台车床。制齿设备也很少。当时生产的“小五轮”水车上的齿轮都是直接铸造成形,这样成本较低,适应当时的国情。这些产品的工件大多是是铸铁件,所以,模型的任务比较繁重。我们学的那些技术知都在作业中发挥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与我对案的徐师傅是木工转行模型工的,他的操作技术很好,但看图和画图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我们之间互学互补。有一次他制作一件口经600多毫米的“三通”模型,从中间开边(工艺术语),他做好了两个半圆柱体,需要垂直连接在一起,怎么加工才能严丝合缝搭接在一起,他遇上难题,这时我主动帮徐师用薄纸板画出相贯线展开的曲线样板,围在半圆柱体上,用铅笔画出曲线,按线锯割修整后,用较短的时间,严丝合缝地连接在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一件事我记忆犹新,因为我在模型工段的八年工作中,只做过一次较大的圆锥齿轮模型,模数为m8,齿数z=120,分度角δ≈76º。这个任务分配给我的一个同事,这个齿轮外径接近一米。完工后交验时发现轮齿特别瘦薄,两齿间的空间特别空旷,凭经验也知道,大锥度圆锥齿轮的齿形,应该接近齿条的齿形,(即梯形齿形),当负责人与几个人围观分析原因时,我主动参与其中,并帮助解决,通过了解才知道,他是把锥齿轮分度圆直径d=mz,当作圆柱齿轮的分度圆直径画出基圆直径,再用依此确定的近似渐开线半径画出齿形,作为圆锥齿轮的齿形,这是绝对错误的。</span><b style="font-size:22px;">而圆锥齿轮的齿形,应该按锥齿轮“背锥”的分度圆、基圆、和近似渐开线的半径画出齿形,才是圆锥齿轮的正确齿形</b><span style="font-size:22px;">。于是,我着手计算出同一公称分度圆d=mz的“圆柱”和“背锥”两套所需数据(下表所示)。这些专计算不多赘述,看看两者结果相差多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按圆柱齿轮 按背锥参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错误) (正确)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分度圆 直径 960 396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基圆直径 902 372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渐开线近似半径 164 67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按着我的计算数据并做了示范,用两张图板相接,两米长的地规划出背锥分度度、基圆;划出20º压力角线,以679mm为半经画出大端齿形。让同事按此方法画出小端齿形。按背锥画出的齿形,制做新的轮齿,圆满地做出了合格的圆锥齿轮模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谢谢观赏,请看[下]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