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无知而读书

中国小品文大王黄小平

<h1><b>因无知而读书</b></h1><b>文/黄小平</b><br><br>从长远来看,读书能滋养心灵,陶冶性情,或是升华灵魂至更高境界。但若聚焦于知识的维度,多数人的答案会倾向于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使自身变得学识渊博。但我的一位老友,一位数十年沉浸在书海中的智者,却给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答案,他说,他读书是因为深感自己的无知。<br>这位老友,他的书房如同知识的宝库,每一本书都见证了他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在我眼中,他早已是满腹经纶,何以还会自称无知?我曾以为这只是他谦逊的措辞,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井与大海》的寓言故事,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友所言非虚。<br>寓言中,井以井口为限,视之为世界的全部,因而自满自足,不知天高地厚;而大海,面对无边无际的天地,却深感自身的渺小与不足。我的老友,正如那片广阔的大海,每多读一本书,每多掌握一份知识,就越发意识到知识的海洋是如此广阔,自己所知不过是沧海一粟。他深知,在知识的海洋中,自己永远只是一个探索者,而非掌握者。<br>老友曾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面对一位年轻学者的新颖观点,他非但没有不屑一顾,反而虚心请教,共同探讨。他说:“我虽年岁较长,但在知识的道路上,我永远是个学生。”这种谦逊的态度,正是他深知自己无知的体现。<br>反观现实,我们常常发现,那些自诩为无所不知的人,往往是最缺乏真才实学的。他们如同井底之蛙,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无法领略世界的广阔。而那些真正有学问的人,却往往保持着谦卑的心态,因为他们深知,在知识的海洋中,自己永远有学不完的东西。<br>读书不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自我无知的认知与接纳。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多么博学,总有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总有新的知识等待我们去领悟。正如我的老友所说:“阅读,是因为我深知自己的无知,而这份无知,正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b>(黄小平小品文)</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