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年11月13日,我们访问了我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旧居,旧居位于杭州市拱墅区龙游路15号,是一处中西合璧的花园别墅。</p><p class="ql-block"> 沙孟海(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p><p class="ql-block"> 沙孟海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二十世纪书坛泰斗,曾担任过西冷印社第四任社长,也是一位学者兼诗人。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许多珍贵藏品,包括他的书画作品以及个人物品。</p><p class="ql-block"> 此外,我们通过参观了解到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他的一生经历。</p> <p class="ql-block">🔽沙孟海旧居简介:</p><p class="ql-block"> 沙孟海旧居杭州龙游路15号,原为私人宅邸,主体建筑是一幢二层青砖小洋楼。解放后,房主变卖了大部分房产,变卖部分后收归国有,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多逐渐变成大杂院。此地曾先后有潘天寿、陈训慈、沙孟海等名人居住。</p><p class="ql-block">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邮、兰沙、决明、僧孚,后以字行。沙孟海学贯古今,知识渊博,对书学、文字学、篆刻学、文献学、器物学、金石考古学等均有高深的造诣。1952年沙孟海先生一家迁居此寓所居住,直到1991年。在此四十年的工作生活中,他潜心著书立说,研究书法、篆刻艺术理论,晚年其书法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巅峰。</p><p class="ql-block"> 龙游路15号随着住家人口的不断增加,而房屋却年久失修,濒临坍塌。早在1991年沙孟海搬迁新居庆丰村后,浙江省博物馆拟辟沙孟海旧居为沙孟海书法纪念馆。经多年努力,省政府斥资700万元专项经费,2000年开始,由浙江省博物馆经办拆迁安置原住居民,对小楼进行保护、修缮,历经四年,2003年工程竣工。</p><p class="ql-block"> 修缮后的沙孟海旧居,占地面积8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1平方米,旧居保留了沙孟海先生生前卧室、书房、客厅的原貌,旧居北面设有160平方米的沙垂海先生生平事迹陈列,并增设了与旧居相协调的沙孟海青铜坐像、花园和假山。沙孟海旧居于2003年向公众免费开放,旨在供人们纪念,观瞻,让更多的人了解沙孟海先生,学习他深厚的学品、书品和伟大的人格精神,发扬光大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p> <p class="ql-block">🔽沙孟海旧居位于龙游路15号,是一处中西合璧的花园别墅(以下照片3张)。</p> <p class="ql-block">🔽进门后右侧为卧室(以下照片3张)。</p> <p class="ql-block">🔽卧室后为书房(以下照片3张)。</p> <p class="ql-block">🔽生平展室后面是客厅(以下照片4张)。</p> <p class="ql-block">🔽进门后左侧为沙孟海生平展。</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沙孟海先生(1900一1992)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兰沙、僧孚、决明,中年后以字行,浙江鄞县沙村人。曾任中山大学预科教授、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西冷印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终身教授等职。</p><p class="ql-block"> 沙孟海是现代书法大家。他的书法以碑学为基础,远追汉魏,近取明清,兼精篆、隶、真、行、草各体,其行草书沉雄茂密、俊朗多姿,以气势磅礴见称,又以题榜大字为世人所知。他的篆刻虽不多作,然能博综古今,朴拙而富有韵致。</p><p class="ql-block"> 沙孟海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书学、印学之外,他于古典辞章、文字训诂、金石碑版、文物考古等领域均有造诣。他长期从事文物、博物馆工作,在文物调查、考古发掘、文物征集、藏品保管、陈列展览等诸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沙孟海故居向社会公众开放,供人们参观,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沙孟海,学习沙孟海的人品、书艺和治学精神,共同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p> <p class="ql-block">🔽素描沙孟海。</p> <p class="ql-block">🔽沙孟海为沙氏第十九世长孙。</p> <p class="ql-block">🔽家世简表、书学师承。</p> <p class="ql-block">🔽1925年在上海屠府任家庭教师。</p> <p class="ql-block">🔽1926年在上海寓所。</p> <p class="ql-block">🔽1927年夫人朱𢡟襄病故。1929年与包稚颐结婚,包氏育有三女末之、四子匡世。</p> <p class="ql-block">🔽1946年与夫人包稚颐、子女展世、频之、茂世、更世、末之、匡世在南京合影。</p> <p class="ql-block">🔽1948年,南京公祭蔡寒琼先生七十冥寿合影(前排右一谈月色,右六于右任,右七雪鹤亭,右九沙孟海)。</p> <p class="ql-block">🔽上图:1953年与三弟文汉(时在北京外交部学习,准备出使印度尼西亚)在北京合影。</p><p class="ql-block"> 下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1年6月11日沙孟海九十华诞,与次子茂世,四子匡世,方树枫夫妇在杭州龙游路家中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1963西冷印社成立六十周年,与马一浮、沈尹默、张宗祥等合影,二排右二为沙孟海。</p> <p class="ql-block">🔽1980年在杭州汪庄为汪庄书“西湖第一名园”。</p> <p class="ql-block">🔽著书、书刻。</p> <p class="ql-block">🔽1980年9月龙游路寓所书房,开始着手编写《中国书法史图录》及《印学史》。</p> <p class="ql-block">🔽1982年在杭州龙游路寓所,审视自己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1986年应浙江电影制片厂之邀,在西湖国宾馆拍摄影片《书法家沙孟海》,书写巨幅草书“龙”字。</p> <p class="ql-block">🔽1983年秋解放后第一次返乡,在村口的大樟树下与四弟文威(左一)、长子展世(右一)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87年5月在龙游路寓所工作。</p> <p class="ql-block">🔽1988年元月7日在龙游路寓所。</p> <p class="ql-block">🔽1991年在庆丰村寓所。</p> <p class="ql-block">🔽1992年4月24日率长婿张令杭、长子展世、次子茂世、三子更世、四子匡世、甥张硕年出席鄞县沙孟海书学院成立典礼。</p> <p class="ql-block">🔽古典文学与书法教育。</p> <p class="ql-block">🔽沙孟海学识渊博,他自三十年代始执教中国古典文学、金石文字学等。1949年8月任浙江大学中国文学教授,担任中国文学系、人类学系古典文学、金石学、古器物学等课程,与陆维钊、胡士莹、夏承焘共事。作为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之一,1963年他在浙江美院执教书法史、书论、古文字等课程。1979年起,他又受聘于浙江美术学院,担任书法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的导师工作。他把书法事业看作是振兴民族文化的大事,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体现出老一辈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他在书法教育中的成功实践,为高校书法艺术教育的学科化建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书法与篆刻。</p> <p class="ql-block">🔽沙孟海在书法、篆刻及理论研究、艺术教育方面的成就世所公认,同时,他还对浙江的田野考古、博物馆事业尤有开创之功。1952年沙孟海自浙江大学调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兼调查组长,着重培养青年考古力量,逐步建立起一支能胜任田野调查和发掘的考古队伍,为开展浙江的考古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沙孟海博洽多闻,通达古今,善于把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互为印证,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见解。他撰写的一系列具有独特视觉、言之有物的文物考古专论,广征博引,发微阐显,受到考古界同仁的高度重视。1954年沙孟海兼任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与南京博物院曾昭燏院长、史学家蒋赞初商讨制定浙江历史文物陈列方案,成为浙江省博物馆第一个系统性的历史陈列,受到文化部认可作为一级地志性博物馆的典范。1962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浙江省博物馆合署办公,原文管会业务归属省博物馆历史部,沙孟海任副主任。工作中参与了对博物馆藏品的征集、鉴定、整理的具体工作。1980年被浙江省文化局任命为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四十年间,沙孟海与浙江省博物馆渊源深厚,与浙江省的文物博物与考古工作相始终。</p> <p class="ql-block">🔽文博与考古。</p> <p class="ql-block">🔽西泠印社书法活动。</p> <p class="ql-block">🔽创建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我国历更悠久、人文荟萃、饮誉中外的学术团体。历任社长有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等。1979年西泠印社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沙孟海凭着他德高望重的书学、印学之功,被众人推举为第四届西泠印社社长。在历任印社社长中,沙孟海是担任社长职务时间最长的人,连任三届,对西泠印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执掌西泠印社十余年间,为振兴印社,亲自主持印社的各项工作,创速了一整套完整的治社指导思想,其中心就是加强学术研究。西泠印社从恢复到发展,并在国内外获得极大的盛誉,这与沙孟海的身体力行是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1973年在西泠印社与陆维钊参加接见日本朋友香,川峰云、青山杉雨等人的交流活动,书写“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八字整幅。</p> <p class="ql-block">🔽1979年出席西泠印社成立七十五周年纪念活动(左起:周哲文、诸乐三、商向前、朱复戡、方去疾、王个簃、孙晓泉、沙孟海、郭仲选、谢稚柳、钱君淘、程十发等)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82年1月出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第一次大会,当选为浙江分会主席(标记处为沙孟海先生).</p> <p class="ql-block">🔽1981年出席中国书学研究交流会,写“集谢安、郗昙、孙绰、谢绎兰亭诗句”(绍兴)。</p> <p class="ql-block">🔽1981年出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1980年11月7日在西泠印社吴昌硕胸像揭幕式,大会后与日本朋友团长小林与三次握手。</p> <p class="ql-block">🔽1987年11月在西泠印社出席日本篆刻家作品联展开幕式,参观展览。</p> <p class="ql-block">🔽1986年”沙孟海、沙更世书画展览”开幕式盛况,到会省市领导及来宾三百余人。</p> <p class="ql-block">🔽1986年在文澜阁观看“沙孟海、沙更世书画展览。</p> <p class="ql-block">🔽1986年在浙江省博物馆资料室(文澜阁)查阅资料后留影。</p> <p class="ql-block">🔽1979年11月当选为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p> <p class="ql-block">🔽沙孟海的书法艺术可分为四个发展时期。早年书法由篆书入手,这一时期他主要致力于诗古文辞的研究,书法虽为余事,但仍然注重于用笔结构之法度,风格以整饬精严、古雅朴茂为特点,从中可见沙孟海晚年成熟书风的雏形。中期以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末为界,其书风渐趋稳健,于擘窠大字尤有心得。这时期他的书法运笔精谨,强调稳中求势,以气势畅、精力弥满的榜书独步当代书坛。七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是沙孟海书法的转折期,这时的书体以行草为主,追求粗率豪放,讲究整篇气度与神采。浓溺大书,气势磅德,笔墨狂放不拘、荒率随意而气韵沛然,是该时期最为明显的特征。八十年代起,沙孟海的书法进入了晚期,虽还保持原有的斜结构书的风貌,但对比更为强烈,用墨也更趋浓重,苍老、生辣、道劲,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该时期,沙孟海在中国书坛的影响与日俱增,声名不仅威震全国,还远扬海外。</p><p class="ql-block"> 沙孟海是书家,也是篆刻家。他的篆刻,上探古钵,近效吴昌硕、赵叔孺,达到了不微不励,风规自远的纯净境界。虽然他的印名为书名所掩,但也是转益多师,具有自己独特的篆刻艺术风貌。“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其艺术成就在近代印坛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沙孟海作品展览(照片10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