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节前参加了“游侠客”11天的“伊朗摄影•异域真名”摄影团,这是我们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20250128,晴,—4~4度。 今天是行程的第三天,在伊斯法罕的第二天。8:30我们从伊斯法康索酒店出发,徒步去伊斯法罕的伊玛目广场。</p><p class="ql-block">前两天的行程也很精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彩色字体的链接观看:</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q4dtmc" target="_blank">探访神秘国度伊朗(一)卡尚 古宅 波斯浴室 费恩国王花园</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pj63ns" target="_blank">访神秘国伊朗二 伊斯法罕①——聚礼清真寺 三十三孔桥</a></p> <p class="ql-block">💎清晨看到伊玛目广场(伊玛目是伊斯兰教的重要称谓,阿拉伯语音译,意为“领拜人”、“表率”或“领袖”。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是“王侯广场”)上光影不错,赶紧抓拍了一张。今天我们要在伊斯法罕游览整整一天,可以说是整个行程中最紧凑的一天,因为我们自费增加了两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p><p class="ql-block">伊斯法罕是伊朗萨法维王朝的鼎盛之地,号称“半个天下”,也是伊朗的手工艺殿堂。伊玛目广场是伊斯法罕的象征,面积仅次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世界第二大广场,如今已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图中高耸的像看台一样的建筑是阿里卡普王宫(游程中无此项目),遗憾我们没能入内游览。</p><p class="ql-block">百度:阿里卡普王宫位于伊斯法汗伊玛目广场的西侧,是当年阿巴斯大帝招待外宾及欣赏马球的地方。王宫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从正面看整个建筑是三层,从侧面看是四层,从背后看是五层,而实际上是六层,其中由 18 根木柱支撑的观景阳台是最受青睐的地方,古代君主和客人们会在阳台上观赏重要的仪式和运动竞赛。</p><p class="ql-block">伊玛目广场,原名国王广场。公元1597年,萨法维帝国皇帝阿巴斯一世决定将首都由加兹温省迁至伊朗的腹地——伊斯法汗。当时的伊斯法汗已经是一个大城市了,阿巴斯为了使伊斯法汗变成一座富丽堂皇、精致典雅的名城,以永久昭示其统治的辉煌业绩,决定重修伊斯法汗,其中最主要、最著名的建筑就是伊玛目广场。</p><p class="ql-block">该广场建于1602年,宽阔的广场由阿巴斯一世设计,长560米,宽160米,座落于新王宫和老商业区的交汇处,当时命名为国王广场。</p><p class="ql-block">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伊玛目广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镜头正对着伊玛目清真寺,伊玛目清真寺有三个跨度极大的浑圆穹顶为主体结构,由于机位不够高,只能看见两个,其中一个是伊斯法罕最高的穹顶高达54米。广场的中央有一个很大的喷水池,如果站在广场西面的阿里卡普王宫阳台上鸟瞰整个广场,会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广场的四周环以两层楼高的连环拱廊骑楼。拱廊骑楼里面的商铺一家接着一家,那里陈列着传统的波斯手工艺品,比如铜器、绘画、首饰、陶器、木器等等,琳琅满目。人们把伊玛目广场看作是伊斯法汗的象征,因为不少最著名的历史景点都坐落在广场的周围和附近。</p> <p class="ql-block">💎我在伊玛目广场北侧(镜头朝着西南方)留个影。我身后是一个非常大的水池,在中东这个到处都是沙漠和戈壁滩的国度里,凡是有水池的地方,都是富人或王室的高档地方。</p> <p class="ql-block">💎随后导游阿明带我们去位于广场东侧的【谢赫·劳夫清真寺】。据说是《孤独星球》封面的拍摄地。</p><p class="ql-block">百度百科显示:</p><p class="ql-block">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p><p class="ql-block">伊朗伊斯法罕市的萨非王朝清真寺</p><p class="ql-block">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始建于1602年,历时18年于1620年建成,是萨非王朝阿巴斯一世为其岳父、黎巴嫩宗教长老谢赫·洛特芙拉建造的皇家专属宗教场所。该建筑未设宣礼塔与庭院,通过地下通道连接阿里卡普宫供皇室成员使用,其穹顶采用淡米黄色调砖石建造,会随日照角度改变呈现粉红色渐变效果。内部装饰以柠檬黄为基调,运用深蓝色马赛克瓷砖和古兰经经文镶嵌工艺,穹顶中心可形成孔雀开屏视觉效果,被视作萨非王朝建筑艺术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建造背景</p><p class="ql-block">1602年阿巴斯一世迁都伊斯法罕后,为巩固政权合法性修建该寺。其命名源自国王岳父谢赫·洛特芙拉,这位黎巴嫩学者因推动什叶派教义传播被尊为精神领袖。建筑选址伊玛目广场东侧核心位置,与广场同期规划构成完整的皇家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建筑特征</p><p class="ql-block">穹顶采用厚170厘米砖墙支撑,外部直径22米,通过32扇高侧窗实现自然采光。特殊砖石排列使光线折射产生色彩变化:正午呈米黄色,黄昏转为粉红色,冬季早晨9点可拍摄金色穹顶。主殿经L形走廊连接入口,形成空间递进感,轴线偏离广场45度以朝向麦加。</p><p class="ql-block">装饰工艺</p><p class="ql-block">外立面使用超过15种蓝色系瓷砖,伊旺拱门镶嵌钟乳石状穆克纳斯装饰。内墙柠檬黄彩砖分割成几何图案,嵌有《古兰经》碑文及波斯诗歌。穹顶内部采用渐变设计,中心藤蔓纹饰随光线延伸,配合孔雀尾羽状光影得名"孔雀清真寺"。</p><p class="ql-block">功能设计</p><p class="ql-block">地下通道直通阿里卡普宫,避免皇室女性公开露面。主殿面积361平方米(19米×19米),无庭院设计限制民众进入。穹顶正下方设有声学聚焦点,阿訇诵读经文时可产生环绕效果。</p><p class="ql-block">保护现状</p><p class="ql-block">2025年实行预约参观制,每日限流300人。门票价格为50万里亚尔(约合25元人民币),含英文语音导览。建筑主体结构保存完好,但部分马赛克瓷砖因风化需定期修复。</p> <p class="ql-block">💎阿明远远就看到并向我们介绍,这是他的学生(名字我忘了),看到我们拍她,她还摆出了优美的姿势。</p> <p class="ql-block">💎阿明的学生来了以后,我们就进寺了。进门就是礼拜大殿,这线条,这图案,这花纹…真是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24-70的镜头拍不全整个穹顶的圆,我只能用手机拍了。</p> <p class="ql-block">💎阿明是个资深的导游,他拿出手机,调到自拍模式,将手机顶部紧贴墙壁示范,并对我们说,这里可以这样往上拍。这里有引导线,有图案,有色彩冷暖对比,特别是两条蓝色螺旋状的装饰线条特别吸睛。</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谢赫·劳夫清真寺里帖的马赛克,400多年了,都没有掉落。据说是隔开一段距离,就在墙壁里面贴一排木质的块木,以防热胀冷缩促使马赛克掉落。</p> <p class="ql-block">💎谢赫·劳夫清真寺礼拜大殿的穹顶上有个小小的孔(并非像罗马的万神庙,穹顶上的孔很大),如果没有阳光照进来,肉眼几乎看不到有孔。早晨穹顶下地面上大部分地方都是阴影,很少有阳光照到,此处正好有一束光,我赶紧请朋友帮忙留个影,不好意思我都忘了是谁,是萌萌吗?</p> <p class="ql-block">💎无奈,这张也是手机拍的。</p> <p class="ql-block">💎我24—70的镜头只能拍成这样了。</p> <p class="ql-block">💎哈哈哈,看到他人在拍,我也来一张,不错过任何机会。</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传说中谢赫·劳夫清真寺的“金孔雀”吗?通过穹顶的弧度,无限向中心延伸,阳光从穹顶中央镂空的圆洞一泻而下,弥补了采光不足的弊端。波斯人发明了突角拱圆顶,它比罗马人的帆拱(如果想了解“帆拱”,可以点击有色字体的链接观看<a href="https://www.meipian.cn/471cvrn3"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奥、意、瑞17天自驾游—11(罗马第三天圣彼得大教堂)</a>)更有优势,可以产生更多的变化,在形式上也更为多样。</p><p class="ql-block">谢赫·劳夫清真寺高大的穹顶与镂空花窗将室外的光线引入内部,光束的形成与太阳的直射角度有关,特别是在冬天,光束的效果尤为明显。这种光影的变化使得穹顶呈现出类似孔雀开屏的效果,层层铺设下来,承接着一明一暗的拱形花窗,再由大幅拱形门框排列衔接直到底部。</p><p class="ql-block">以上两段文字是百度上拷贝的。我们是冬天去的伊斯法罕,拍此照片是9:30,要看到金孔雀的光影延续到底部,据说要等到接近中午才行,然而我们却马上要去伊玛目清真寺了。</p> <p class="ql-block">💎密集繁复的图案花纹是伊斯兰装饰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马上要离开谢赫·劳夫清真寺了,我与他们师生俩合影一张,阿明戴着墨镜好酷。</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步行去了广场正南方的伊玛目清真寺(我们自费增加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加上自费的四十柱宫,合计门票6美元),10点钟我们到达伊玛目清真寺。进门前,阿明介绍伊玛目清真寺的简况,并告知伊玛目清真寺礼拜大殿内不允许用相机拍摄,可以用手机拍摄等注意事项。我一边听,一边返身往北拍了一张广场的全景,图片中间的两根石头柱子,是以前马球场的门柱,现在不能再打马球了,因为广场中间有树。</p> <p class="ql-block">💎这是伊玛目清真寺的正门,与我们1990年代的住宅大门相似,是里外两层的门。我用两张照片组图来描述:里面一扇大门是木头的,看成色是新安装的;外面一扇大门是镀银的,正门高达30米,门上写有许多诗文,这些诗文由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用美丽的波斯文纳斯塔利克体书写。</p><p class="ql-block">伊玛目清真寺,原来叫国王清真寺,是伊朗清真寺建筑中的精品,也是艺术和建筑的伟大结晶,由阿巴斯皇帝(17世纪上半叶)下令全国最优秀的工匠们花了27年时间修建而成。整个清真寺建筑以深蓝色为基调,其颜色与蓝天融为一体。清真寺还以三个跨度极大的浑圆穹顶为主体结构,并饰以蓝色、金色和银色镶成的抽象或具有想象力的花卉图案。建筑物的绝大部分的表面被镶嵌铺贴了精美的珐琅质的砖,我们的导游阿明介绍的是马赛克。走进它的巨大庭院,四周矗立的是四座宏伟的“伊万”(伊万, 有时又译伊旺Iwan,波斯语:lgl,源自巴列维语Ban,意为房子),是指一种三面建墙,另外一面完全开放的门厅。每座“伊万”堪称是伟大的建筑杰作:高耸、完美、和谐和精致。它柔和的半月形拱弧和其蜂窝状的造型一直是伊朗清真寺建筑的摹本。北面的廊殿有两座42米高的宣礼塔相伴,而西面的“伊万”一侧有一座高48米宏伟的宣礼塔。南面的“伊万”是最大的一个,它通向一座巨大的祈祷大殿,该殿有两个互相叠盖的碗状形的半圆穹顶。内圆顶高38米,外圆顶高达52米,这之间空出来的14米空间是专门为了达到回音效果而设计的,以便让伊玛目在宗教聚会时站在壁龛的地方礼拜时,其声音能让各个角落的信众都听到。</p> <p class="ql-block">💎左边的大门上有四五个食指大小的孔洞,据说是枪弹打的。</p> <p class="ql-block">💎因为伊玛目清真寺是阿巴斯皇帝下令修建的,所以又称国王清真寺。因此两扇木门上黄铜铸造的门环,上部有两个不同的国王头像。门环下部敲击的部分,好像是两个紧握的拳头。在伊朗第一次看到,很是新奇。我待全体团员进门后,干脆将两扇木门关闭起来迅速拍了一张,然后再开启。哈哈哈!这在国内的景点肯定是不可能的。</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北面有两座42米高的宣礼塔相伴的伊万。这种从建筑物正面突出的门户,通常装饰有书法带。</p><p class="ql-block">一般认为,伊万最早起源于安息帝国时期,也曾经是波斯萨珊王朝建筑的一个标志,后来才被引入到伊斯兰建筑中。到了塞尔柱帝国时期,伊万成为了伊斯兰建筑中的一个基本元素。典型的伊万对着建筑前方的广场或中间的庭院,并被广泛用于公共建筑和住宅。</p><p class="ql-block">在中亚,由于受到波斯文化强烈的影响,伊万成为了各个清真寺、神学院以及宫殿豪宅建设时格外钟爱的一种结构。</p> <p class="ql-block">💎领队萌萌把游侠客的旗帜和横幅拿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合影。想不到刚刚重返伊朗,半年不到就发生了以伊冲突,何时再能重返!</p><p class="ql-block">以下这两张合影的照片,我刚从我们的微信群里发现,但是我只知道是在伊斯法罕拍的。我们在伊斯法罕去了三个清真寺,我一时记不清是哪个清真寺了。我马上在群里求助,立即得到了响应,经“某凡”和“重錦”两位团友帮助,确认是伊玛目清真寺拍的。谢谢两位好朋友!</p> <p class="ql-block">💎请看伊玛目清真寺的豪华装饰,一般清真寺是没有将玉石做建材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要求自费增加的亮点,请看视频:伊玛目清真寺穹顶下测试回音,我把手机放在地上也亲测了一回,也有伊朗人用拍手来测试回音的。</p><p class="ql-block">这个穹顶是伊斯法罕最大的双层(层距14米)拱顶,建筑宏伟,设计精美。清真寺拱顶上的尖塔正对着麦加圣地。</p> <p class="ql-block">💎穹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平面式圆型的,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可能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p> <p class="ql-block">💎百度:所谓的双壳穹顶,指的是穹顶的壳体分为内壳和外壳两层,而根据双壳穹顶上,内壳与外壳之间的联系。我们又可以将双壳穹顶区分成两类:连续的/不连续的壳体结构。所谓连续双壳穹顶,指的是穹顶的内壳与外壳之间并不存在相当大的距离,有时穹顶的内外壳之间还有某种程度上的连接体用以联系(见图片上图)。</p><p class="ql-block">布鲁内莱斯基所设计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主穹顶就是一个很经典的连续双壳穹顶结构,在穹顶的内壳和外壳之间还有供人登临的阶梯(见图片下图)。我在意大利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爬过这样的阶梯,详情可见<a href="https://www.meipian.cn/471cvrn3"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奥、意、瑞17天自驾游—11(罗马第三天圣彼得大教堂)</a></p> <p class="ql-block">💎百度:在伊斯兰时代后期的伊朗穹顶结构中,双壳穹顶的内壳和外壳之间却留有相当大的距离,我们将这种穹顶称为“不连续双壳穹顶”。这样的距离可以有多大呢?我们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就拿伊斯法罕的国王清真寺内部来举例,请看图。</p> <p class="ql-block">💎接上页的百度:可以看到,在伊朗的不连续双壳穹顶中,穹顶的内壳和外壳之间是存在着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其距离甚至形成了一个可以供人进入其中,用以维护结构的空间(每年都会有人从穹顶底部的小窗户爬进去检修),如果将这个大空间内部继续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如下的结构(见图):这类竖向的结构被称作补强板,补强板是与穹顶外壳联系在一起的砖砌结构,它与木构架一起,构成了加强外穹顶结构的作用,将外穹顶壳体的荷载直接传递到了穹顶的鼓座基础部分,避免了穹顶因荷载过大而坍塌。</p><p class="ql-block">此图及以上两张图片及文字均来自“知乎”上的作者“将作于少监”的文章《聊一聊伊朗建筑的穹顶结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请教度娘。</p> <p class="ql-block">💎在礼拜大殿的中心部位,你能找到正对大穹顶中心下的地面上有几块深蓝色的地砖,站在那里用脚蹬一下,就会听到七声回音。阿明站在那里为我们演唱了一段“地狱之门”(谢谢闵老师告知),虽然我们听不懂,但他在穹顶下的歌声悠扬动听,余音绕梁,不绝于耳。</p><p class="ql-block">视频中可以看到阿明身后靠墙处有个楼梯状的物品,那是敏白尔。敏白尔是伊斯兰教清真寺礼拜殿内的重要设施,阿拉伯语音译词,原意为"坐位"或"讲坛"。其形如阶梯状楼台,通常位于大殿正墙中心壁龛(米哈拉卜)两侧,主要功能为伊玛目(领拜人)演讲和诵念"呼图白"。呼图白中宣讲的内容主要是伊斯兰教义,其次是针对社会上的某些实际问题发表的演说。</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礼拜大殿的壁龛前,身后是低于地坪的领拜人带领穆斯林礼拜的地方。从照片中可以看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精致的壁龛</span>,与墙面以及高耸的穹顶风格一致,用深蓝色为基调的马赛克装饰。</p><p class="ql-block">伊玛目清真寺精彩的内容看过了,到此一游的照片也拍了,随后我们跟着导游阿明离开礼拜大殿。</p> <p class="ql-block">💎礼拜大殿门口有两个伊朗小朋友好漂亮,经过他们家长的同意,我们拍了好多张,选放两张。</p> <p class="ql-block">💎圣殿边上高达48米的宣礼塔的美丽塔顶,一圈木质围栏内,是“穆安津”宣礼的地方。“穆安津”,伊斯兰教职称谓,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宣礼员”,中国西北地区穆斯林称“玛津”,即清真寺每天按时呼唤穆斯林做礼拜的人,其职责是向穆斯林和伊玛目宣布举行礼拜的时间已到。宣礼时穆安津登上宣礼塔楼或清真寺门旁台阶,以一定的韵调,高呼“安拉至大”,“快来礼拜”,以召集穆斯林礼拜。</p> <p class="ql-block">💎这是伊玛目清真寺的水井房,透过屋顶六角形的天窗,可以看到高耸的宣礼塔。</p> <p class="ql-block">💎这是42米的双宣礼塔。</p> <p class="ql-block">💎中东伊斯兰教的建筑形制具有鲜明的宗教与文化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核心要素:</p><p class="ql-block">1、空间布局与朝向</p><p class="ql-block">礼拜殿必须朝向麦加的克尔白(即坐西朝东),确保信徒礼拜时面向圣地。</p><p class="ql-block">常见柱厅式布局,以庭院为中心,周围环绕柱廊支撑的礼拜大厅,如早期库巴清真寺和先知寺的形制。</p><p class="ql-block">2、建筑结构与装饰</p><p class="ql-block">拱形与圆顶:拱券和穹顶是典型结构,既适应大跨度空间需求,也象征宇宙的无限性。</p><p class="ql-block">装饰限制:禁止使用动物形象,仅以阿拉伯书法、几何纹和植物纹装饰,体现伊斯兰教义对偶像崇拜的禁止。</p><p class="ql-block">3、地域差异</p><p class="ql-block">阿拉伯地区:多采用简朴的土坯结构,如早期麦地那先知寺;后期发展出华丽瓷砖和马赛克装饰,如圆顶清真寺。</p><p class="ql-block">波斯与奥斯曼影响:波斯地区善用彩色釉砖,奥斯曼帝国则以巨型穹顶和细高宣礼塔为特色,如蓝色清真寺。</p><p class="ql-block">4、功能分区</p><p class="ql-block">清真寺通常包含礼拜殿、宣礼塔(召唤礼拜)、庭院(净身与集会)、经学堂等,部分附设陵墓(麻札)以纪念宗教领袖。</p><p class="ql-block">5、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穹顶象征天堂,庭院象征尘世,宣礼塔连接天地,整体体现伊斯兰教对宇宙秩序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11点15分,我们从伊玛目清真寺出来,这是我在大门外拍摄的谢赫·劳夫清真寺的穹顶,据说夕阳西下时,穹顶的颜色会变成粉红色。</p> <p class="ql-block">💎伊玛目广场上有好几个年轻人在骑电动滑板车,围着广场兜风,想必这也是伊朗时髦的一项运动。这位青春阳光的小姐姐最飒,披着黄色的马甲、戴着头盔(可能是伊朗的规定,几个骑滑板车的人都穿戴),金色的长发也潇洒地飘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伊玛目广场偶遇伊朗两祖孙。一位伊朗的女士看到我们一群中国人,主动地带着这个会说中文的小孩过来与我们聊天。团友小白还送了一个带有中国元素的挂件给这个小朋友,小白真的是富有社交经验,也非常有心,我怎么没想到呢?</p> <p class="ql-block">💎导游阿明带着我们去下一个自费的景点——伊斯法罕的四十柱王宫。</p> <p class="ql-block">💎途经伊斯法罕的大巴扎。</p><p class="ql-block">蓝色应该是伊朗人最喜欢的颜色,橱窗里陈列的瓷器非常精致,造型也不错,如果早个二十年,我一定会买一两个带回家。</p> <p class="ql-block">💎这丝巾的花纹似曾相识,但这高高翘起的尖头鞋,显然具有浓郁的阿里巴巴风格。我在摩洛哥旅游时曾经买过一双尖头拖鞋,也蛮有特色的,只是尖头没有翘得这么高。</p> <p class="ql-block">💎逛逛伊斯法罕的大巴扎。</p> <p class="ql-block">💎12点许,我们来到了四十柱宫。四十柱宫是萨法维王朝重要的王宫之一,建于1647年,是阿巴斯二世处理国事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四十柱宫并非实有40根柱子,因宫殿门廊上的20根大柱倒映在门前的池水中,又出现了20根柱子,故得名“四十柱宫”。其实,“四十”这个词在波斯语中的含义是虚指“很多”,而非实指“四十”这个数字。就像经典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脍炙人口的短篇故事《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不是指有四十个强盗,而是指很多强盗。</p><p class="ql-block">进门不远,就有几个姑娘在拗造型(拗造型源自上海方言,指刻意打造自己,以吸引眼球),团友们已经开始与她们沟通拍摄,我也蹭拍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水池四角的狮头石雕据说是从其他地方搬来的,回家后仔细看照片,原来是四个女性托着四只狮头,当时在那里一个劲地忙着拍照片,几乎没有时间仔细欣赏景点里的景致,是否有点本末倒置?</p> <p class="ql-block">💎一个家庭四五个人,他们在水池前拍照,我示意在旁蹭拍一下,他们OK后我就在旁蹭拍,并且给她们看我拍的照片,她们想要我传给她们,我表示无法拷贝出来,有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最后这家的男主人干脆请我给他拍,于是我就用他的手机帮他拍了两张,然后也请他帮我拍,请看下图。</p> <p class="ql-block">💎宫殿由花园、水池、门廊、正殿这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值得一提的是花园和水池这两部分构成了典型的“波斯花园”,这座波斯花园和伊朗境内的其他8座波斯花园一起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门廊投射在一汪碧波中的美丽倒影早已成为伊朗旅游的名片之一。这些美丽镜头无数次不厌其烦地被用于伊朗旅游介绍和宣传的海报上。</p> <p class="ql-block">💎阿明已经在柱廊前等我们了。</p><p class="ql-block">整座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于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廊柱”元素。宫殿入口的门廊是由大名鼎鼎的20根柏木材料的木头支撑。做美篇时我将图片裁剪放大了看,前面的柱子是用8块长木板固定在柱子外面,柱廊里面的柱子则被16块(当时没有细数,根据图片估摸)长木板固定在外面,以保护这20根巨柱,请看下图。</p> <p class="ql-block">💎王宫内正殿的“伊万”(也有译作“伊旺”)正面。半月形拱弧和其蜂窝状的造型中,加入了镜子的元素,而其下方5个类似壁龛的造型中,更是有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镜子组成,闪烁出耀眼的光芒,据说这是镜面马赛克。</p> <p class="ql-block">💎左右两侧也是这种装饰风格,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请看视频,阿明介绍,正殿的大门,以前只有国王才能进去。今天,我们从四十柱宫的正殿大门鱼贯而入,享受国王的待遇,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殿,立即会被铺满整座墙壁的壁画吸引。在每幅壁画的前面,都有一幅被局部放大的小画像,画像前端还立有非常详细的波斯语和英语的双语解说。壁画的内容讲述了伊朗历史上和周边国家的外交和战争的历史以及市井生活。有的主题是关于波斯人和乌兹别克人、莫卧儿人、土耳其人的交战;有的反映的是波斯皇帝接见外国使臣的场景;有的表现了节日欢庆的市井生活;也有小部分是纯粹的动植物装饰图案。大多数壁画采用工笔细画技法,线条清晰柔美。人物表情生动活泼;衣着线条流畅;历经岁月画作仍色泽鲜艳,明鉴可辨。宫殿大厅的天花板上装饰了金色图案的壁画,穹顶本身也是一件具有波斯特色的艺术品。</p><p class="ql-block">王宫正殿,虽然富丽堂皇,但是其规模及精美程度,与梵蒂冈博物馆里拉斐尔的壁画和天顶画,完全不在一个评判等级上。请看视频。</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金色图案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穹顶上的图案,部分已经损坏,而且没有修复,只是将穹顶批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这是王宫正殿两侧的山墙及穹顶,由两张照片组图而成。</p> <p class="ql-block">💎四十柱宫主要的景点就是水池和王宫正殿,我们在王宫的参观已接近尾声,我赶紧请团友拍一张“到此一游”的旅游照。</p> <p class="ql-block">💎看得快的团友已经在柱廊处等我们了,我看到此处的光影不错,用手机随手拍了一张,请看上图。</p><p class="ql-block">柱廊的柱子高达14米,气势非凡。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的四根柱子下面,它们有石头雕刻的四狮柱础。请看下图。</p> <p class="ql-block">💎四十柱宫的水池长达110米。在水比油贵的中东,水池这么大,可以理解,毕竟这里是王宫啊!</p> <p class="ql-block">💎12点半许出得四十柱宫来到街上,一眼看到有一对新人走在马路旁,引得我们这帮人纷纷操起相机咔嚓咔嚓,新娘也很是配合。平时我很少用单点对焦,这次在张老师指导下已能熟练地使用。尽管隔着一条马路,我将对焦点对准新娘的脸庞,所以这张照片拍得还是比较清晰的。在此再次谢谢张老师!</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就是午餐的地方,依然是藏红花米饭,大肉丸、黄瓜,还有蔬菜色拉(没拍),以及无酒精的啤酒。</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去音乐博物馆,途中步行街上的一个由很多面镜子组合而成的作品,除了好看,看不出有其他功能,我顺手拍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到伊斯法罕音乐博物馆参观。</p><p class="ql-block">伊斯法罕是伊朗音乐和传统歌曲的摇篮地之一,当地人民对音乐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该博物馆是当地的两位音乐人迈赫达德·杰洪和沙赫瑞尔·舒克莱伊,于2015年12月2日创建,是伊朗第一座私人音乐博物馆,参观结束后可以免费观赏现场音乐表演。据说门票35块人民币,我们的行程已包含这个项目。</p> <p class="ql-block">💎一个披着长长卷发的小伙子接待了我们这个团队,他简单地介绍了伊朗的乐器,当然,阿明当翻译,他的汉语说的很流畅,丝毫没有打格伦(打格伦,上海话,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p> <p class="ql-block">💎请看视频。</p> <p class="ql-block">💎这是“塔尔”,“塔尔”在波斯语里是弦的意思。有趣的是塔尔乐器的鼓面是用羊肠制作,调弦钮和板是用桃木制作,弦律板是用山羊角制作,两边用骆驼骨制作。除此之外,塔尔上还有一层薄薄的皮子是羊羔胎盘,这可以使音律更清晰,当然,在一般情况下都是鱼皮代替。</p> <p class="ql-block">💎我没有听他们的介绍,自己在展厅里观看和拍摄。</p> <p class="ql-block">💎音乐博物馆中,可以看到300多件伊朗乐器,这些乐器曾在广义的波斯地区盛行,有些类似于我们新疆的乐器,还有少量他国的乐器。</p><p class="ql-block">伊朗的传统乐器品种纷繁,有弹拨乐器塔尔、桑图儿(扬琴)、塞塔儿和卡龙;拉弦乐器有卡曼恰;吹管乐器有唢呐、称为“那伊”的竖笛;打击乐器有手鼓、冬巴鼓等。</p> <p class="ql-block">💎这个四根弦的琴很精致。</p> <p class="ql-block">💎这个十一根弦的琴就有点夸张了,不知演奏时的音质如何?</p> <p class="ql-block">💎演出小队由他们四位组成,三位男士中两位留有长发,这大概是艺术家的风范吧。</p> <p class="ql-block">💎伊朗扬琴的名字叫桑图尔,其造型与我们大致相同,上面的视频中已经看到,只是弹奏时琴竹的揑持方式稍有不同,他们是将琴竹夹持在食指与中指之间,而我们则揑持在拇指与食指的中间。</p> <p class="ql-block">💎你看他那纤长细腻的手指,但是在敲击通巴克鼓时,他的手指不但灵动,而且有力,节奏感强烈!可以在下面的视频中看到。</p> <p class="ql-block">💎伊斯法罕音乐博物馆的现场演出, 沉浸式地感受到古波斯传来的音韵旋律,特别是那位伊斯法罕人唱的当地民歌,呈现出深深的悲哀和忧郁的情感。我觉得美篇中不宜放较长时间的视频,因此这个视频由三个不同的节目剪辑而成,可能会有一种不连贯的感觉,那是我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不长的伊斯法罕音乐博物馆已经得了两个奖项,最近获得的奖来自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被评为伊朗最好的私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音乐博物馆后,我们回酒店休息了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去了伊玛目广场北出口处的咖啡馆,去拍摄伊玛目广场的日落。这是在博物馆门票售票处拍的,应该是广告吧。</p> <p class="ql-block">💎二楼顶上的露台,一个个穹顶的凸台旁,摆放着一只只小圆台。</p> <p class="ql-block">💎我和张老师已经架好了脚架,等待夕阳西下期间,我还拍了一段“延时”,请看下面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请看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的晚霞和人们忙碌的景象。5个月后,在我编辑本集美篇时,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了猛烈的轰炸,其中包括我们到过的伊斯法罕和德黑兰。</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拍到漂亮的晚霞。</p> <p class="ql-block">💎冬季的日落肯定没有夏季的日落精彩,不过,远处的山顶上还是有些许的红色。</p> <p class="ql-block">💎我在伊斯法罕咖啡馆的露台上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正中是伊玛目清真寺高大的穹顶,右边是阿里卡普王宫。蓝调时刻,伊玛目广场周边的建筑灯火辉煌,不知这两天的夜景是否还能这样漂亮?!愿伊朗人民平安度过这艰难危险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进了博物馆,这是我从博物馆的窗户里拍的伊玛目广场全景。</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伊玛目广场北端的凯撒利亚门,也是凯撒利亚大巴扎的入口。</p><p class="ql-block">上面那张照片就是在凯撒利亚门上的三个窗户中间一个窗户里面拍的,这应该是晚上拍摄伊玛目广场全景最佳的机位。</p> <p class="ql-block">💎景老师在这窗户前拍了一张,蛮好的,我也请他帮我拍一张,这是我“到此一游”的照片中最满意的一张。</p> <p class="ql-block">💎夜色更浓了,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的夜景更美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博物馆里的展品,人物众多,蛮精致的。博物馆场地不大,我也不知道此博物馆是什么级别,是否也是个私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玻璃的?还是瓷器的?估计是个烛台,时间太匆促了,不及细看。上面还有一个人物肖像,可能是哪个朝代的国王。</p> <p class="ql-block">💎墙壁边一个巨大的展品,不知是什么?是乐器吗?</p> <p class="ql-block">💎请看一下伊玛目广场北面的博物馆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出了博物馆,再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除夕,现在的北京时间已经是23点多,在中国的话,正是辞旧迎新的时刻。马上要离开伊玛目广场了,我们在咖啡馆露台上,导游阿明组织我们拍一个新年祝福的视频。我是第二排左边的第二个,拿着横幅的那个。我特意将视频横过来,要不然找不到我了,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去了伊斯法罕的大巴扎。伊斯法罕大巴扎是中东地区最古老、规模最宏大的巴扎之一,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个市场由广场四周的拱廊和若干条街巷组成,长度有好几公里,布满了各种商铺、清真寺、餐厅、浴室和花园,形成一个巨大的迷宫。</p><p class="ql-block">导游阿明带我们买了伊朗的GAZ糖。百度:“GAZ糖是一种伊朗的传统甜点,也被称为波斯牛轧糖。它的主要成分包括蛋清、糖、开心果、杏仁和玫瑰水,有时还会加入藏红花或蜂蜜来改变颜色和味道。”这种糖怎么可能没有牛奶呢!这种糖类似于我们国内的花生牛轧糖,但是糖果内牛奶成分比我们的花生牛轧糖多,尽管我们在伊朗时是冬天,但GAZ糖口感更软糯,口味新奇。团友们还买了藏红花,藏红花是伊朗最有名的特产,回国后有团友还有点遗憾的说买少了。但是朋友们请注意,伊朗对藏红花的出境是有重量限制的,因为我没有需求要买,所以没有关注。</p> <p class="ql-block">💎这是专卖香料的店铺,各种香料堆叠得非常好看,像马卡龙似的。</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又去了一家藏红花店。游侠客的旅行团是没有购物行程的,主要是伊朗的藏红花太有名了,团友中有几个人要带点藏红花回国,所以乘此机会去了。因为出国前我问了老婆,她说不需要,因此进店后我坐在了最旁边的位置,这个店的老板也会说中文,他的销售模式跟我们这里相同,介绍、试吃,然后推销。</p> <p class="ql-block">💎晚上7:45,我们来到了一家饭店。今天是除夕夜,我们在伊斯法罕吃了顿热热闹闹、回味无穷的年夜饭。</p> <p class="ql-block">💎首先导游阿明代表他们公司赠送每个团友一件礼品——一个精致的首饰盒,视频的末尾可以看到。</p> <p class="ql-block">💎然后领队萌萌给每个人发了一个大红包。</p> <p class="ql-block">💎其实里面是一张刮刮卡,团员中只有我最幸运,我刮到了我们团内最大额的奖(100元),其他团友当然也刮到了一些小奖。难道我的本命年财运要来了?工作几十年,应单位要求买过不少公益彩票,参加过不少年会,就是没开到过奖,唯独一次参加展览会,中了一个小小的电子钟,所以我从不主动买彩票。</p> <p class="ql-block">💎阿明知道除夕的年夜饭,中国人是最讲究的,所以今天阿明安排的菜是烤牛里脊,美味无比!蔬菜与西班牙差不多,土豆、洋葱、西红柿等也是烤的。</p> <p class="ql-block">💎吃完年夜饭,将近九点钟,我们去拍摄哈鸠(读音zhì)古桥。</p><p class="ql-block">哈鸠古桥位于伊朗伊斯法罕市,横跨扎因达鲁德河,是萨法维王朝阿巴斯二世时期(约17世纪)建造的代表性桥梁。该桥兼具行人通行与水利调节功能,采用双层拱廊结构,桥身装饰有夜间发光的神兽雕像。作为现存最完整的古桥之一,其桥拱内部空间至今仍是当地居民休闲聚会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哈鸠古桥是一座历史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建筑杰作。这座砖石古桥拥有独特的双层结构,全长105米,桥面宽14米,由21个(百度搜索也有24个的,我从照片中数是21个)孔洞组成,巧妙地利用了原本的挡水坝。旱季时,关闭桥洞内的闸门可以蓄水灌溉农田;而雨季时,河水则可以顺畅地通过桥洞。</p><p class="ql-block">哈鸠古桥不仅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更是萨法维时代的国王阿巴斯二世举行盛大庆典和接见外国使臣的场所。这座桥梁的中央部分设计独特,国王的会客厅位于桥中央,两侧各有一个半三角亭,形成一个六角形的凉亭,亭顶覆盖着鲜艳的瓦片,墙面和屋顶还饰有精美的古代彩绘。每当国王举行庆典,大臣们则在左右拱廊内观看,共同庆祝。</p> <p class="ql-block">💎网上下载一张有水的哈鸠古桥,蛮漂亮的。</p> <p class="ql-block">💎桥洞底下的公共活动场所,人们在晚上聚会娱乐的地方,年轻人居多。</p> <p class="ql-block">💎这几个女青年活泼开朗,我拍她们时,还与我互动。</p> <p class="ql-block">💎根据桥墩的形状可以判断,这边是上游来水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由于是冬季,上游没有放水,所以河床是干涸的。我与张老师又走到河床的正中间,拍了一张哈鸠古桥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马上要回酒店了,在哈鸠古桥上留张影。</p><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还是住在伊斯法罕最好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伊斯法康索酒店。</p> <p class="ql-block">今天走了15300多步,也有点累了,洗了澡,躺在床上选择照片发朋友圈,等到发出已经过了12点。</p><p class="ql-block">下一篇记录伊斯法罕去亚兹德途中的“美堡”,这是一个1800年的驿站;午餐后前往梅博德的“鸽子塔”及“寂静之塔”拜火教的天葬台游览;晚上去“阿米尔恰赫马格广场”游览拍摄。景点具有独特的观赏和探秘价值,请继续关注观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关注和阅读!</p><p class="ql-block"> XZP 202506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