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玉虚宫 千年道韵中的历史回响

老华仔追梦

<p class="ql-block">  踏入武当山北麓,玉虚宫那古朴雄浑的身影便撞入眼帘。这座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宫殿,全称“玄天玉虚宫” ,因真武神被封为“玄天上帝”“玉虚师相”得名,曾是张三丰修炼之地,承载着厚重的道教文化与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  沿着历史的足迹前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峨耸立的御碑亭。它们是玉虚宫历史的忠实守望者,亭中赑屃驮御碑,碑身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其中既有永乐皇帝为保护武当山道教颁布的圣旨,也有记录武当山宫观建设及历代皇家对武当山重视的碑文。这些碑刻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研究武当山历史和道教文化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  穿过御碑亭,来到玉虚宫的山门。砖石结构的山门,下部为精美的石雕须弥座,券拱三孔,两侧八字墙镶嵌着琉璃琼花图案,在岁月的洗礼下,依然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步入山门,里乐城那宽阔的青石甬道便呈现在眼前,十字状的布局规整有序,尽显皇家道场的庄严与大气。</p> <p class="ql-block">  继续深入,便能看到紫禁城中的龙虎殿。这座殿堂是玉虚宫最为神秘的“祀神区”的入口,虽历经风雨,但其建筑结构依然坚固,殿内曾经供奉的神像虽已不在,但从残留的建筑构件中,仍能想象出当年的威严与庄重。穿过龙虎殿,便是武当全山最大的宫殿——玉虚宫玄帝大殿的遗址。殿基之上,巨大的石柱础见证着昔日大殿的宏伟。据记载,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大木结构,采用了最高等级的和玺大点金彩绘,殿内供奉着高达6.06米的武当山最大铜铸鎏金真武像 ,金童玉女、八大帅等塑像威严肃穆,可惜如今只能在想象中还原其盛景。</p> <p class="ql-block">  玉虚宫的建筑布局极为讲究,遵循着严格的中轴线对称原则,仿故宫“三朝五门”制,平面布局呈三路五进。宫城分内、外、紫禁城三重,城内套城,等级鲜明。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皇家建筑的规制,更蕴含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内涵,象征着道教对天地秩序的理解和追求。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官式建筑的端庄大气与道教建筑的清幽脱俗,红墙绿瓦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然而,命运多舛的玉虚宫历经磨难。明天启七年的毁灭性火灾,清乾隆十年的再次大火,以及1935年的山洪暴发,使这座宏伟的宫殿遭受重创,大片房屋被吞没,曾经飞金流碧、富丽辉煌的宫殿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但这些遗迹依然顽强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探寻历史的真相。</p> <p class="ql-block">  如今,在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努力下,玉虚宫的部分建筑得到了修复。宫墙、御碑亭、山门、龙虎殿、玉带河、宫内石板地面等工程已完工,修复后的建筑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地还原了其历史风貌。漫步在玉虚宫的遗址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当年道教的兴盛和皇家的尊崇。这里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部生动的史书,让人们对武当山的道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