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芳华书作伴 今朝鹤发月同圆

枫染清秋

<p class="ql-block">  在时光长河悠然流淌间,我们曾以青春之姿,在校园里书写充满幻想的童年梦;如今,岁月为我们染上霜发。但同学间的情谊,恰似那中秋之月,愈发皎洁圆满。当我们再次相聚在群里,往昔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仿佛又浮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记得那些洒满阳光的清晨,我们背着书包三五成群步行几里土路来到学校,一张张稚气的笑脸朝气蓬勃阳光灿烂。我们在教室里激情朗诵毛主席语录,《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稚嫩的声音仿佛要冲破云霄。</p> <p class="ql-block">  课间休息是大家最快乐的时光,阴雨天,小小的教室充满欢声笑语,有人分享有趣的笑话,有人展示自己的小创作,有人在掰腕子,有人在偷偷吃苞米哑巴......轻松愉快的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天气晴朗的日子,大家都到操场上,男同学弹琉溜,木头人,女同学跳皮筋,踢毽子,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学校每学期都举办运动会,那是同学们特别开心的时光。运动会上,大家齐心协力,为班级荣誉而战。长跑选手们咬紧牙关,奋力向前,每一步都充满坚定;短跑健将们如离弦之箭,瞬间冲了出去,风在耳边呼啸。接力赛中,传递的不仅是接力棒,更是彼此的信任与团结。优秀选手还要参加乡运动会,记得我们班上短跑健将刘凤阁、彭相军、郑福成、钟太贵、肖成舫,跳高健将宋林亭都是能为学校争光的运动员。</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学校经常组织文艺汇演,小靳庄活动中,多才多艺的同学们纷纷登台,唱歌、跳舞、表演小品,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记得学校组织表演坐唱《处处有亲人》,我们校花王晓燕扮演赵大娘,我们班长张兆生出演工人师傅大老郭,赵显红扮演部队干部李参谋,王广芝扮演郭大嫂,梁桂梅扮演郭晓红,肖成舫扮演列车员。很多同学参与打板合唱。我们班郑福晶独唱的《北京颂歌》那叫一绝,清脆甜美的歌声穿透整个学校上空,悠扬宛转的旋律如天籁之音令人沉醉。那时候,我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与快乐,像一串串跳跃的音符,奏响无忧无虑的乐章,心中闪烁着奇思妙想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如今我们已步入花甲之年。当刘凤阁同学再次把大家相聚到群里,仿佛平静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亲切的问候、<span style="font-size:18px;">熟悉的笑声隔屏传来,</span>瞬间将我们拉回了那段青春岁月。大家畅谈过往时,我惊喜地发现,那份纯粹的快乐从未改变。我们依旧为当年谁最调皮、谁最搞笑笑得前仰后合,仿佛岁月从未流逝。当年的趣事,大家依然能回忆出来,隔屏的笑声里,藏着和年少时一样的真诚与热情,让我深深明白,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被时间磨灭。</p> <p class="ql-block">  网络打破了时空的藩篱,让我们即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屏幕相聚交谈。屏幕中的相聚,定格了许多美好的瞬间,成为记忆深处熠熠生辉的片段。然而,冰冷的屏幕始终无法替代真实的拥抱,无法传递指尖触碰的温度,无法营造围坐一堂的热闹氛围。我们便在心底畅想,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在洒满阳光的一天,相聚于温馨的一室。那时,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欢笑,尽情分享这些年的经历与感悟,让珍贵的情谊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愈发深厚 。我坚信,这场线下的重逢,会为我们的故事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