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香巴拉(一)天水

曾言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2023年仲春到西藏林芝、拉萨、日喀则旅游,特别是到了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看“日落金山”,体验藏区的大美河山和藏族同胞生活。此后就想到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游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每年的6月下旬是羲皇故里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日子。2025仲夏时节,来了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参加“寻梦香巴拉”的甘南旅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甘南旅游被称为"寻梦香巴拉",核心原因在于‌香巴拉在藏语中象征理想净土,而甘南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完美契合这一概念。香巴拉的宗教与文化内涵"香巴拉"(藏语:ཤམ་བྷ་ལ་)音译自梵语,意为"持乐园"或"极乐园",在藏传佛教经典《时轮经》中被描述为雪山环绕、没有苦难的秘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寻梦香巴拉之行,起于甘肃天水。第一天的行程,先到天水麦积山石窟参观,顺便在麦积山旅游区泡温泉,而后拜谒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再乘旅游大巴驱车300多公里,到临夏,进入藏区寻梦香巴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天水市(Tianshui),古称秦州,甘肃省下辖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势呈西高东低走势,海拔在1000—2100米之间,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1℃左右,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森林覆盖率36.84%,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西汉汉武帝元鼎三年,从陇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从此有“天水”之名。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设秦州,因秦邑而得名,从此有秦州名称。清雍正七年,秦州升为直隶州,直隶甘肃省。民国二年(1913年)撤秦州设天水县。1985年7月8日,撤销天水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天水市升格为省辖地级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到达天水,我们就住在市区渭水河畔的锦江之星酒店,傍晚散步凉爽宜人,特别惬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6月15日一大早就到天水市麦积区的麦积山石窟游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麦积山石窟(Maiji Mountain Grottoes)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点。在秦岭西端北侧,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麦积山石窟受阴湿多雨等自然因素影响,壁画保存较少,但价值极高,题材丰富,构思精妙、技法娴熟。主要包括说法、本生、经变、千佛、礼佛等内容。如第127、135、26、27窟大幅经变和本生故事画,构图宏伟、人物众多,是中国北朝壁画艺术的典范之作。特别是北周时期创作的第4窟“薄肉塑”伎乐飞天,人物面部、手、足等以浅浮塑形式表现,衣裙、飘带、乐器、香花等则绘制而成,将绘、塑技法结合在一起,使整幅壁画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效果,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独树一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麦积山石窟,因其山的形状像夏收时的麦垛而得名。古时的登山阶梯石凿而成,向山体嵌入方木,搭成依峭壁而成的木廊道。上世纪70年代重设水泥道铁栏杆,仅保留一段20米左右的木栏廊。大部分地方只能一个人一个人跟随徐徐行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保留的一段古老的木制楼梯,陡峭险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正在保护修缮的大佛造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0号,是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伏羲庙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伏羲庙对于研究中国远古历史、探讨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有着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天水祭祀伏羲已有2000多年历史。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复公祭伏羲活动;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伏羲庙空间布局‌:坐北朝南,四进六院,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牌坊、仪门、先天殿、太极殿等,呈现宫殿式建筑形制,象征伏羲“三皇之首”地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核心建筑‌是先天殿,现存最古老建筑(540余年),殿内伏羲塑像手托八卦,天花彩绘河图洛书与六十四卦图,为国内孤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太极殿:木质窗棂透雕团龙、团凤,代表明代木雕艺术巅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古树遗存‌:庙内现存37株明代古柏(原植64株象征六十四卦),及唐代古槐,形成“柏影掩映”的独特景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文化象征意义 ‌文明溯源‌:伏羲创八卦、制嫁娶、造书契等功绩被融入建筑意象,先天殿八卦藻井与太极殿木雕生动诠释“一画开天”的文明肇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民族认同‌:作为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伏羲庙承载龙图腾文化基因,“龙的传人”族徽在此具象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伏羲庙1300年的龍槐虽树根部枯槁,但仍枝繁叶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摸摸柏树眼,图个吉祥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伏羲庙先天殿前千年柏树虽倒,但树尖郁郁葱葱,生生不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伏羲[fú xī]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即太昊,或称黄熊氏。相传为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相传其母华胥在雷泽(今山东省菏泽市)踩了巨大的脚印而有孕,生伏羲于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定都在陈(今河南淮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又教民结绳,以作网罟,捕鱼猎兽,嫁娶以俪皮为礼,又创制琴瑟(《世本作篇》)。《帝王世纪》称:“伏羲尝百药而制九针”,中国医界千余年来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伏羲庙内的天水博物馆历史文物特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伏羲女娲造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今天是父亲节,拜谒中华人文始祖伏羲、中华龙的祖先,感到机缘巧合!祈愿中国龙飞凤舞,祈愿寻梦香巴拉一切顺遂,扎西德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曾言拍摄于2025年6月15日,编辑完成于天水至临夏的途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