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晨曦的微光尚未完全驱散高原的清寒,6月12日清晨7点10分,我们已然启程,告别了沉静的左贡县。车轮滚滚,载着一颗颗对未知充满期待的心,向着更深邃的藏地秘境进发。这一日,注定是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是征服与敬畏的交织体验。</p> <p class="ql-block"><b>初遇邦达,高原精灵的邂逅</b></p><p class="ql-block">约莫两个小时的平稳行驶,海拔维持在4000米左右,窗外的景致在晨光中缓缓流淌。 9点20分,我们抵达了八宿县邦达镇。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的切换,更是一场意外惊喜的开端。在河谷茵茵的草地上,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吐蕃鼠。它们浑圆的身体,透着一股憨态可掬的乖巧,灵动的双眼毫无惧色地打量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甚至大胆地向游客讨要食物。那一刻,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些高原小精灵的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它们是这片土地的信使,用最纯真的方式欢迎着每一位旅人。</p> <p class="ql-block"><b>攀越邦达山,俯瞰七十二拐的壮丽史诗</b></p><p class="ql-block">邦达镇的短暂停留,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车子再次启动,便开始了真正的爬山旅程。山路蜿蜒,海拔急剧攀升。 9点35分,当车轮碾过邦达山垭口的土地,海拔已然飙升至4600多米。稀薄的空气考验着每一个人的肺活量,但视野的开阔足以弥补身体的些微不适。仅仅十分钟后,我们便来到了72拐游客中心。站在福建省援建的观景台上,俯瞰那传说中的“怒江七十二拐”,所有的言语都显得苍白。那不是路,那分明是一条巨龙盘旋于山脉之间的印记,是大地肌理最深刻的褶皱,是人类意志与自然伟力交锋后留下的不朽诗篇。每一道拐,都像一个遒劲的笔锋,书写着征服的艰辛与豪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走过今天的弯路,今后人生尽是坦途。”</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句镌刻在观景台的宣传语,不仅仅是对这段路的注解,更像是一种人生的哲思。它提醒着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次曲折,每一次挑战,都可能通向更广阔的平原。此刻,所有的壮奇之景尽收眼底,胸中激荡的是难以言喻的豪情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b>峡谷深处,怒江的咆哮与历史的回响</b></p><p class="ql-block">征服了视觉的巅峰,我们开始向峡谷深处进发。 11点整,在八宿县同尼村接待站的川味饭店,一顿热辣的午餐为我们补充了能量,也为接下来的旅程积蓄了力量。饭后继续前行,车轮飞转,海拔也随之骤降。 12点14分,我们下探至七十二拐大峡谷的谷底,海拔仅2600余米。与山巅的清冷不同,谷底的空气温润了许多,而眼前,便是那浊水涛涛的怒江!</p><p class="ql-block">江水并非想象中的碧绿或湛蓝,而是带着一种原始的、野性的浑黄,仿佛裹挟着千山万壑的泥沙,奔腾不息,充满了力量感。当车行至怒江大桥时,我们再次停车。这座位于国道318线上的西藏怒江大桥,全长仅74米,却如同一道钢铁彩虹,飞跨在怒江天险之上,是川藏公路名副其实的咽喉要道。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更是一座丰碑,承载着当年解放军筑路官兵的英雄历史与血汗牺牲。桥栏上,往来行人留下的种种祭物,在风中微微拂动,似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艰辛与今日的感恩。那一刻,一种莫名的崇敬之情在我心中油然涌起,那是对开路先辈的敬仰,也是对生命顽强不屈精神的赞叹。</p> <p class="ql-block"><b>雪山相伴,高原路上的漫长等待</b></p><p class="ql-block">下午1点40分,车至八宿县城加油,短暂的补给后,我们继续向西。途经吉达乡时,再次停车打卡留影。此时,向西南方望去,连绵的雪山愈发清晰,一座座圣洁的雪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山谷间,海拔又回升至4300米左右,仿佛每一次下降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壮丽的攀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高原的路途从不缺乏考验。由于前方道路建设,我们遭遇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堵车。时间在等待中显得格外漫长,但或许,这也是旅途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有机会放慢脚步,静静地欣赏这平日里疾驰而过的风景,也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一次前行都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b>暮抵然乌,湖光山色的温柔慰藉</b></p><p class="ql-block">当夕阳开始倾斜,将金色的余晖洒向大地, 傍晚7点,我们终于抵达了今日旅程的终点站——然乌湖。所有的疲惫与等待,在望见然乌湖的那一刹那,都烟消云散了。湖面波光粼粼,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群山之间。四周,雪山环抱,巍峨耸立。此时,夕阳正以最温柔的笔触,为雪山镀上一层灿烂的金边,而雪山的倒影,则静静地躺在湖心,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晚风拂面,带着一丝高原特有的清冽,竟让人 体验到几分晚秋的凉意。这是一种沁人心脾的舒爽,涤荡着一路的风尘。</p><p class="ql-block">今天所走过的这段路,从邦达山的险峻,到七十二拐的奇绝,再到怒江峡谷的深邃,最后是然乌湖的静美,每一处景致都堪称特别奇险特别壮美。我在感慨自然的雄奇伟力之时,心中对它也产生了无穷的敬畏。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p><p class="ql-block">晚8时,我们入住然乌湖畔的佳合酒店。窗外,夜色渐浓,湖水在星光下泛着幽微的光芒,雪山则如沉睡的巨人,守护着这片宁静。第五天的旅程,在极致的壮美与深刻的感悟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那份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感叹,已深深烙印在心间,成为入藏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