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辽宁北镇

就这样吧

<p class="ql-block">六月份东北出差,走进了辽西走廊的北镇市,虽是锦州市下辖的县级市,看起来有些低调,城市建筑很不起眼。搜寻了一下北镇历史,这里还算是一个历史名城,凭借着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历朝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上演着一幕幕金戈铁马的岁月。也因为如此曾经的北镇地位相当了得,辽代的时候北镇成为了东京道所辖,金代的时候北镇到达了巅峰时期升为了广宁府。而曾经的历代皇帝也极其看重这里,五大镇山之一的医巫闾山就在北镇境内。(五岳五镇知识大家自行科普)</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逝,如今的北镇或许是因为偏安于一隅的缘故显得格外的低调,名字也在民国初期由广宁改为北镇,但是在这里我看到了不少极其特色的古迹,如北镇庙、崇宁寺双塔、李成梁石坊、鼓楼等,文物价值丰富,见证着这里的人文历史。</p> <p class="ql-block">中午休息时间,查询到石坊、鼓楼、双塔离宾馆不远,且基本在一个中轴线上,遂漫步走进了北镇商业步行街,去‌察今知古,涨涨见识。</p><p class="ql-block">首先在城市的缝隙中寻到李成梁石坊。石坊身居闹市,但这座古香古色的建筑并不显得与周围景致格格不入,这一方面得益于步行街两侧沿街建筑统一为深褐色,与石坊色调趋于一致,减少了视觉反差;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在石坊北侧几十米处,矗立着一座北镇鼓楼,这座曾经做过李成梁点将台的古建筑与石坊相得益彰,共同追忆着当年这座曾为明朝东北地区最高军事机关的城池的辉煌。</p><p class="ql-block">李成梁石坊仿木构牌坊样式雕造,为四柱、五楼庑殿顶式,用青色花岗岩建造。石坊通高9.25米,宽10.5米,横跨商业步行街。在石坊的坊额部分,竖刻“世爵”二字;在横额部分,则刻有“天朝浩劵”四个大字,以及“镇守辽东总兵官太保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这二十个大字。</p><p class="ql-block">石坊的建造时间也被清晰雕刻在上面,即“万历八年十月吉日立”,也就是说,石坊建于1580年,距今已逾445年。</p><p class="ql-block">石坊的雕刻华美精致,雕工细腻,图案丰富饰有鲤鱼跳龙门、二龙戏珠、四季花卉和人物等浮雕,这些雕刻不仅展示了明代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紧挨着石坊不远,可看到一座二层单檐歇山式建筑,这便是北镇鼓楼。鼓楼采用了坚固的大木架结构,楼座之上重檐相叠,为双层单檐歇山顶楼阁。鼓楼中心有可通行的南北向门洞,上面各书四个大字,南面门洞为“幽州重镇”,北面门洞则为“冀北严疆”。整个鼓楼看上去很新,今日所见应该是1993年大修后的面貌,缺少了一些古建筑的感觉,于城下仰望,仍不失威严庄重,敬畏之情也是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北镇鼓楼现在的位置为辽代显州城南门,金代升显州为广宁府,元末战乱南门无存,明洪武年间重设广宁府,明嘉靖年间修建鼓楼,万历年间曾经是李成梁的点将台,历史上便是北镇古城的著名景观,以“鼓楼点将”被列为广宁八景之一,见证了辽东地区的历史变迁和军事荣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建筑在清代又被改为了鼓楼。</p> <p class="ql-block">南门洞口的两只石狮子很有特点,造型独特,憨态可掬。</p> <p class="ql-block">鼓楼前行约十分钟,人民医院双塔路右拐不远,就能看到崇兴寺双塔,应该整体处于市区的东北隅。双塔始建于辽代晚期,我国佛寺采取双塔并立布局,以崇兴寺双塔为最早,居中国四大双塔之首。深圳微塑锦绣中华景观中唯一代表东北三省的古建筑,就只有崇兴寺双塔。塔后有寺曰崇兴寺,故得名崇兴寺双塔,古称“双塔幻影”,又称“禅塔双标”,是著名的广宁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崇兴寺双塔以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高俊秀美、独特的建筑风格,著称于世。双塔文物经历代维修,至今保存完好,如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两塔特色的风貌。</p><p class="ql-block">崇兴寺双塔坐北朝南,东西对峙,巍峨壮观,气势非凡,东塔高44.46米,西塔通高42.63米。两塔形制基本相同,皆由塔基、塔身、塔檐、塔顶几部分组成,都是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最让我喜欢的就是塔身的各种浅浮雕,坐佛、胁侍菩萨、华盖、飞天等造型独特,雕琢精细、栩栩如生。除此塔基的负重力士和莲瓣以及塔刹的宝瓶宝珠同样非常精美,值得细细看。</p> <p class="ql-block">更值得一提的是,每层的檐角都巧妙地挂上了风铃、铜铎,每当风儿拂过,我们都能听到它们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真可谓:金铎荡云风,婉转清音飘山谷,银檐辉日月,玲珑丽影映天河。</p><p class="ql-block">还有那绕塔盘旋的诸多飞燕,吸引了我们在塔下驻足观瞻。据说双塔居栖着数以千计的塔燕,昼则群飞捕食,夜则静栖檐下。每当旭日初升之时,塔景更为可观,红霞招紫燕争飞,白塔刺青天欲坠。故“双塔日出”也成为古城一大景观。</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晨遛弯到北镇庙公园,打卡北镇庙,时间紧张未详细浏览。北镇庙位于北镇市城西的山岗上,是医巫闾山的山神庙,也是全国五大镇山中保存最完整的镇山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初称“医巫闾山神祠”,金大定四年(1164年)重修后改称“广宁神祠”,元大德二年加封医巫闾山为贞德广宁王,将神祠扩建后改称“广宁王神祠”,元末被毁。明洪武三年在原址重建,改称“北镇庙”。</p> <p class="ql-block">北镇境内文物古迹最厚重、最出彩、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崇兴寺双塔,连同北镇庙、石坊、鼓楼、广宁古城墙等文物古迹,融合了多元历史层积,共同勾勒出跨越千百年的历史文化之魂,见证了这片土地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值得我们去探寻、去发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