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非凡魅力萧皇后(下)</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宇文化及策划并执行了江都兵变,杀死了隋炀帝杨广,篡夺了皇位,并霸占了萧皇后。杀死杨广后,宇文化及迅速掌握了江都的权力真空,他不仅霸占了隋炀帝的正妻萧皇后,还将江都宫廷内的金银财宝,悉数分发给手下的骁果军,以笼络军心。萧皇后在杨广死后,成为了宇文化及的战利品。她的处境十分凄惨,失去了原有的尊严和高贵。萧皇后在面对宇文化及的控制时,表现出了极大的无奈和痛苦。她对这个杀夫仇人恨之入骨,但无力反抗,她被迫成为宇文化及的偏房,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p><p class="ql-block"> 宇文化及是右卫大将军宇文述的长子。他出身显赫,自幼享受奢华生活,养成了纨绔子弟的习气,性情轻薄,行为放荡,常常胡作非为。宇文化及因其父亲宇文述的支持而获得了一些官职,但由于其多次贪污受贿和不法行为,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尽管如此,他仍然得到了隋炀帝杨广的一些信任和重用。宇文化及虽然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和政治野心,但他性格上的缺陷,使得他在政治上显得无能。他的统治短暂且不得民心,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死亡。因此,称其为“无能之辈”并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宇文化及的统治并不稳固,他虽然暂时掌控了江都,但各地的州县并不愿意为他提供粮草和物资支持,沿途不断遭遇到地方势力的抵抗。最终,他在公元619年被窦建德和唐将李神通联手击败,许国随之灭亡。萧皇后在宇文化及死后,作为一个经历了两次政权更迭的女性,她的命运依然坎坷。这种充满了权力争夺的悲剧,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下女性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悲哀。</p><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窦建德在隋末的乱世中,凭借其军事才能和对民心的把握,迅速获得了河北地区的支持,建立了大夏国,成为一方豪强。他在隋末的动荡时期崛起,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在隋朝灭亡后,萧皇后经历了宇文化及的霸占,最终与窦建德相遇。</p><p class="ql-block"> 窦建德在击败宇文化及后,俘虏了萧皇后。尽管萧皇后已经五十一岁,但她仍然保持着端庄美丽的气质,吸引了窦建德的注意。窦建德对她礼遇有加,很想纳她为妃嫔。在与萧皇后的相处过程中,窦建德不仅被她的外貌所吸引,更被她的智慧和见识所折服。</p><p class="ql-block"> 窦建德是一位具有多重个性特色的杰出历史人物。他的豪爽与侠义、关爱士兵与百姓、果断与勇敢、战略智慧与军事才能、仁政与政治智慧以及忠义与诚信,共同塑造了他在历史上的独特形象。有一次,窦建德与萧皇后在营帐中对话,询问自己与隋炀帝相比如何。萧皇后回顾了隋炀帝的统治,指出虽然隋炀帝有宏图大志,但其急功近利的行为导致了天下大乱。相比之下,她认为窦建德出身平凡,却能心怀百姓,以仁义治世,给乱世中的百姓带来了希望。这段对话加深了窦建德对萧皇后的敬重,也反映了他对自身治理理念的认可。</p><p class="ql-block"> 尽管窦建德对萧皇后十分爱慕,但他非常害怕自己的发妻曹氏,曹氏对他看得很紧,所以窦建德没有机会纳萧氏为妃。当时,由于突厥的势力威胁,他不得不在义成公主(隋宗室女,嫁突厥可汗)的要求下,将萧皇后送往突厥。这一决定显示了窦建德在政治压力下的无奈,同时也标志着萧皇后命运的又一次转折。窦建德与萧皇后的关系始于战场上的俘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一种复杂的情感联系。窦建德对萧皇后的尊重和爱恋,以及萧皇后对窦建德的智慧和仁义的认可,使得他们的关系在受外部压力下只能是有缘无份,成为一段历史上的特殊篇章。最终,外部的政治压力还是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使得萧皇后再次踏上新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义成公主代表突厥可汗出面干预,最终成功将萧皇后及其小孙子带到突厥。由于突厥的强大,窦建德不得不将萧皇后及其皇族成员交给突厥使者,送往突厥。萧皇后在突厥的庇护主要依赖其小姑子义成公主。义成公主因家族情谊劝说可汗接纳萧皇后,使其免于流离。</p><p class="ql-block"> 萧皇后被窦建德送至突厥后,突厥可汗不仅未将其视为战利品,反因突厥与隋朝的宗藩关系,尊隋朝为正统,对其“恭敬有加”。突厥可汗立萧皇后的孙子杨政道为隋主(即“后隋”政权),并将她作为前朝太后予以礼遇。</p><p class="ql-block"> 野史中流传在突厥期间,萧皇后经历了更多的屈辱。她先是被老可汗宠爱,后来按照突厥的风俗,新可汗继位后,她和她的小姑(义成公主)一起成为了新可汗的妃子。这一过程充满了无奈和屈辱,但萧皇后凭借她的美貌和智慧,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尽管在突厥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萧皇后始终怀念她的故乡和亲人。她在突厥的生活虽然相对安稳,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国的思念始终伴随着她。她的处境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无法摆脱作为一个亡国皇后的屈辱和无奈。</p><p class="ql-block"> 野史中流传“依突厥风俗嫁父子两代可汗”的说法,在正史中并无记载。突厥虽存在收继婚习俗(父死子继妻妾),但萧皇后入突厥时已年过五十(按年龄推算约五十三岁),且作为隋朝皇太后,其身份特殊,突厥基于政治需要,萧皇后在突厥期间实为受庇护的亡国太后,而非野史描述的“屈辱囚徒”。其生平被歪曲的主因,是后世将政治动荡中女性的被动流转,附会为香艳传奇。正史中她始终以端庄隐忍的悲剧形象存在,晚年终获唐朝礼遇,与隋炀帝合葬 。</p><p class="ql-block"> (八)</p><p class="ql-block">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李靖大败突厥,颉利可汗逃至沙钵罗部落后被俘,东突厥汗国至此灭亡。李靖平定突厥后,萧皇后(时年63岁)与隋炀帝之孙杨政道一同被带回中原。李世民为萧皇后举行迎接仪式,赐予宅邸与生活保障,结束其流亡生涯。义成公主因坚持拥隋反唐立场,被李靖处死。隋炀帝之孙,归唐后受封员外散骑侍郎。李世民厚待萧皇后及其孙子的政治考量,旨在彰显唐朝对前朝遗族的包容,强化政权合法性,同时安抚隋旧臣。</p><p class="ql-block"> 萧皇后回归是唐初民族关系与政治安抚的重要事件。李世民通过礼遇前朝皇室成员,既展现仁德,又为后续处理突厥降部(如设置羁縻州)奠定基调。萧皇后的结局(寿终正寝)与义成公主的悲剧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个人选择在历史洪流中的关键作用。</p><p class="ql-block"> 回到中原后,萧皇后在李世民的安置下,过上了平静的生活。除了和她的胞弟唐朝大臣萧瑀有来往以外,她经常关闭宅邸,只看庭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享受着难得的宁静与安宁。在这段时间里,她没有再受到政治风波的影响,也没有再经历颠沛流离的生活,终于能够在自己的故土上安度晚年。萧皇后在唐朝的国土上寿终正寝,结束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萧皇后的故事成为了历史上一段传奇,展现了女性在动荡时代中的坚韧与智慧。部分野史称李世民纳萧氏为昭容,但正史未记载封妃之事,仅明确其受礼遇。</p><p class="ql-block"> (九)</p><p class="ql-block"> 萧皇后在被带回中原后,依然保持着对隋炀帝深深的思念和忠诚。在她的一生中,经历了多次的变迁和动荡,但她始终没有忘记与隋炀帝共同度过的时光。萧皇后与隋炀帝杨广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在杨广尚未成为太子之时,萧氏就已经嫁给了杨广,成为了晋王妃。随着杨广的上位,萧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后。尽管隋炀帝在位期间实行暴政,导致民怨沸腾,但萧皇后始终没有改变对他的忠诚。即使在隋炀帝被杀后,她也未曾放弃对他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在隋朝灭亡后,萧皇后被迫在不同的势力之间转移,但她一直希望能够找到隋炀帝的遗体,为他安葬。这种行为体现了她对隋炀帝的深深怀念和对他的承诺。即使在被李世民接回长安后,萧皇后依然保持着对隋炀帝的忠诚。</p><p class="ql-block"> 李世民在把萧皇后接到皇宫之后,对萧皇后十分敬重。他在萧皇后死后还下令把她和隋炀帝合葬在一起,这足以看出在李世民心中,是把萧皇后看成隋炀帝的女人的。如果李世民自己想占有萧皇后,那么在萧皇后死后绝对不会有此番作为。</p><p class="ql-block"> 萧皇后在被带回中原后,虽然年纪已高,但她依然保持着对隋炀帝的思念。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她享年八十一岁,在那个年代也算长寿老人了。一生颠沛流离、身若浮萍,最终还是魂归故里,和最初的爱人一起葬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即使在经历了多次的变迁和动荡后,萧皇后依然保持着对隋炀帝的深深怀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p><p class="ql-block"> 萧皇后的美丽给她带来了很多荣耀,但也因此成为了她生命中的诅咒。她的美貌使她成为了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每当她看起来能够重新获得自由时,却又被另一位有权势的人所觊觎。即使在她已经过了四十八岁的年纪,她仍然引来无数人的追求。宫廷中的贵族和官员们争相向她献殷勤,希望能够获得她的青睐。</p><p class="ql-block"> 萧皇后的美丽使她在五十一岁时被人霸占,从她的婚姻开始,她的美丽就成为了她命运的主宰。权力的争夺使她不断地在不同的权势人物之间辗转,她的美丽成为了她无法逃脱的枷锁。</p><p class="ql-block"> 萧皇后的美丽是她生命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也是她命运的双刃剑。她的美貌使她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但同时也注定了她一生的坎坷与不幸。她的故事提醒我们,美丽虽然能够带来荣耀,但也可能成为命运的负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