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5.23,陕西汉中的第二天</p><p class="ql-block">吃完早餐就打车去了“兴汉胜境”景区。由于一是工作日,二是我们去的早,到达景区后人很少,而且我们属于免门票的,刷身份证直接入内,所以省去了去游客中心购票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兴汉胜境景区是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建设的一个以汉文化为核心的全方位景区,承袭千年的汉文化浓缩于此。两汉三国汉文化底蕴的积累,跨越千年随着时间轮转,承载往时汉中故事,成就而今兴汉胜境。而诸葛亮、张骞、蔡伦等杰出人物都在汉中留下了深刻足迹。</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大门的拱桥</p> <p class="ql-block">过了桥,看见门楼背后也有“兴汉胜境”几个字,那就来张背影照</p> <p class="ql-block">对面的建筑才是今天要重点参观的地方~兴汉胜境。这是一个依汉源湖而建,以自然生态的汉水之源为根基,以中华民族的汉文化之源为灵魂,以汉朝初兴的历史辉煌为底色,打造了一个集汉风景点群、汉风商街群、汉风博物馆群于一体的汉文化旅游度假区。</p> <p class="ql-block">上午九点多天气还不算太热。索性不乘电瓶车了,可以边走边观风景</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五彩绣球</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人造花门,假装清纯的拍几张</p> <p class="ql-block">嘿嘿~模仿一下抖音推送的拍照姿势</p> <p class="ql-block">半蹲着,透过花丛拍湖对面的兴汉城市展览馆和汉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沿着湖边漫步,水中有一片一片的睡莲</p> <p class="ql-block">同一片睡莲中全开、半开和待开的🪷</p> <p class="ql-block">还是全开的🪷好看</p> <p class="ql-block">按顺序 先去参观“兴汉城市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兴汉城市展览馆是“兴汉胜境”汉文化主题景区的核心建筑之一,集城市历史、现代规划与未来展望于一体,通过古典与现代融合的设计手法,集中展现汉中在汉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展览馆入口处,需要穿鞋套入内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个布置把我吸引住了</p> <p class="ql-block">这张拍的不好,感觉满脸“油乎乎”的,记得当时并没出汗哦。毕竟此处仅此一张,还是留着吧</p> <p class="ql-block">馆内设计的艺术感</p> <p class="ql-block">由此通往地下展馆</p> <p class="ql-block">游客们纷纷在此留影</p> <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的“金瓯玉盆”,其设计理念综合了汉中历史文化诸多元素于一体,双龙耳,盆口一圈连山纹,四象头足,代表江山永固。</p> <p class="ql-block">以“水”为主题,通过水下栈道、石门甬道等场景,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汉中古栈道文化、张骞出使西域等历史</p> <p class="ql-block">“珐琅冰鉴”</p> <p class="ql-block">“古汉台”~计划之一</p> <p class="ql-block">“拜将坛”~也是计划要去的</p> <p class="ql-block">驻足观看了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最后通过时空隧道,结束了展览馆部分的参观</p> <p class="ql-block">走出城市展览馆没多远,就来到了“汉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建筑融合山水,恢弘大气,以“四大体验”(文化、历史、艺术、旅游)为核心,为世人打开了一扇通往汉文化世界的恢弘之门。</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主体共有8层,设计巧妙融合了西汉、东汉和蜀汉国都的建筑风格,仿佛一幅展开的汉文化长卷,引领着游客穿越时空,回到那个辉煌灿烂的汉代。</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建筑群落以“秦砖汉瓦”为基石,巧妙地融合了古代建筑与现代设计理念,将汉乐风华与盛世风雅极致呈现。</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场景设计采用“仿汉宫阙风格”,以汉代宫殿为蓝本,气势恢宏,再现“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汉式美学。</p> <p class="ql-block">汉文化博物馆的馆内设有水下长廊、先圣堂、汉文化大会堂等,通过文物典籍和壁画雕塑展现大汉历史。</p> <p class="ql-block">趁着没人,就地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的《汉颂》表演大厅</p> <p class="ql-block">由此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进入一大殿,里面立着一排先秦诸子人物铜像:从左至右分别是——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孙子和荀子。分别是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等不同学派文化思想的奠基者,雕塑造型神态各异而又呼应互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学术文化争芳斗艳、百花齐放。</p> <p class="ql-block">此尊应该是麒麟吧</p> <p class="ql-block">火凤凰</p> <p class="ql-block">馆内长廊</p> <p class="ql-block">长廊里的烛灯台</p> <p class="ql-block">进入另外一个厅内,里边是创汉兴汉六贤塑像,从左至右分别是:张良、萧何、韩信、张骞、蔡伦、诸葛亮</p> <p class="ql-block">最后来到了“汉乐府”</p><p class="ql-block">汉乐府以汉代歌舞宴饮文化为主题,核心场馆“大飨宫”还原宫廷盛宴场景,游客可以边用餐边感受汉代乐舞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出去,便是汉文化博物馆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站在出口位置,俯瞰台阶下的拱桥</p> <p class="ql-block">回望博物馆建筑 ,上面赫然写着“汉源”两个大字,寓意汉中为汉朝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离开前再从不同角度拍一下汉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由于入园时没买观光车票,所以参观完也只能自己走出去。毕竟已是中午时分,艳阳高照,好在可以沿着湖边长廊行走,不知不觉也就走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从兴汉胜境出来打车回到酒店,毕竟上午走了三个多小时,实在懒得出去吃饭,索性叫了外卖果腹。饭后午休,正好躲避一下正午的阳光。下午三点多继续出发,先打车去了“古汉台”,即汉中市博物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古汉台的门脸虽不大,但是需要从旁门进入</p> <p class="ql-block">古汉台实际是一古建筑群,融合了文物古迹与精致的古代园林。它巍峨耸立,台高8米,周身环绕着坚固的石砌,显得气势磅礴,宛如一座城堡。台内布局精巧,分为三级,宽敞的空间中,翠竹、花木与庭堂楼阁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p><p class="ql-block">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这里正是汉高祖刘邦在南郑受封汉王、驻跸时的宫廷遗址。宋代的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残存的高台。</p> <p class="ql-block">图中的“石鼓”,相传为刘邦当年上马之石,它是古汉台最古老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图中的“铜钟”,源自明代汉中城瑞王府,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多处可见“汉台”字样</p> <p class="ql-block">“望江楼”作为最高建筑,更是古汉台中的一大亮点。它始建于南宋,虽历经沧桑,但现今依然屹立在古城中心,彰显着古建筑的雄伟与庄重。</p> <p class="ql-block">桂荫堂是博物馆内的一处重要景点,它不仅是一处建筑,更是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汉台碑林”内设立了多个展室,其中的“石门十三品陈列馆”更是被誉为“国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精致的碑林小院</p> <p class="ql-block">“石门十三品”中的部分藏品及拓印</p> <p class="ql-block">园内竹林</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古汉台,已经是下午四点半,感觉另一个景点“拜将坛”离这不太远,于是赶紧跟着导航往那边赶,希望能在关门之前入内</p> <p class="ql-block">赶到拜将坛时,远远的看见有两个人正在往外走,看他们走到方向是去售票处。心中暗自庆幸,还好没关门。</p><p class="ql-block">因为符合免票年龄,所以很轻松的出示一下身份证就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远远的就看到了韩信大将军的巨幅塑像。塑像前是一条通往拜将台的楚河汉界步道,据说象棋就是韩信在被捕入狱时发明的。</p> <p class="ql-block">站在地面大大的“汉”字上与大将军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拜将坛由两座高三米多、南北分离的夯土基石台筑成。其中南台脚下树立着两块石碑,东碑阳刻“拜将坛”,西碑阳刻“韩大将韩信拜将坛”。碑阴的《登台对》为韩信登坛与刘邦的一段对话,展示了刘邦唯才是举、在识人用人方面的高明。</p> <p class="ql-block">拜将坛、亦称拜将台,是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的遗址、它位于汉中市城区风景路中段北侧,距古汉台西南约200米处</p> <p class="ql-block">夜影神碑:韩信被杀后,刘邦念其功绩,命萧何将地方上贡朝廷的一方奇石刻成石碑祭祀,因碍于吕后的权威,碑上没有篆刻碑文。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块石碑在夜晚竟能发光,故又称“夜影神碑”,并被誉为古代“汉中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世纪大钟”,是目前属西北最大的铜钟,气势壮观,声音洪亮,与拜将坛交相辉应,它是2000年汉中市政府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号召全市人民出资铸造的重达11吨,代表汉中的10县1区;钟高3.64米,代表世纪之初城市人口364万,钟的口径2.74米,代表汉中占地总面积2万7千4百平方公里:钟下口的波浪形,代表滚滚汉江水。正中间是一只朱鹮,钟提一周刻有铭文,共288个字,概述了汉中的由来,特殊的人文景观,历史和发展,钟身一周四位历史人物分别是:中国古代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居首位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家--一蔡伦;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一代名相诸葛亮,辅佐刘备创建了蜀汉帝业,在汉中屯兵8年,度过了他最呕心沥血的岁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归葬于定军山脚下;东汉时期著名的忠正耿直的大臣李固(汉中城固),反梁籍专权。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张骞,他是丝绸之路开拓者,被普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近于长安,归葬汉中故里城固县,2014年6月22日,汉中张骞墓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钟鼎一周是旱莲花辨,“钟纽的半圆形喻指早晨刚刚升起的太阳,两边的朱鹮着太阳向上飞,也预示了我们美丽的汉中在世纪之初飞速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国士无双”的建筑里是韩信生平事迹展</p> <p class="ql-block">韩信是西汉初年的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被誉为“国士无双”,意味着他是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p> <p class="ql-block">展览中专门列出了与韩信经历和事迹有关的成语典故,不乏有我们朗朗上口的常用成语</p> <p class="ql-block">拜将坛园区里的小景观</p> <p class="ql-block">离开之前再回望一下韩大将军</p> <p class="ql-block">满负荷的一天完成了预订的计划,汉中之行亦就此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