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公园 纪念馆 小马路</i></b></p> <p class="ql-block"> 复兴公园,始建于1909年,是上海最早建成的公园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法式园林。</p> <p class="ql-block"> 四季海棠(蚬肉秋海棠、玻璃翠、四季秋海棠)。</p> <p class="ql-block">春广场</p> <p class="ql-block">长廊,邂逅一场绿色的梦,“言叶之庭”。</p> <p class="ql-block">玫瑰园</p> <p class="ql-block">猫二玫瑰咖啡</p> <p class="ql-block"> 沉床花坛是整个公园的轴线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法式花园。</p> <p class="ql-block"> 马恩雕像广场,1985年落成。雕像高6.4米,重70多吨,由三块大花岗岩组成。</p> <p class="ql-block">百子莲(紫娇花、百子莲展)</p> <p class="ql-block">松果菊(紫锥花、紫锥菊、紫松果菊)</p> <p class="ql-block">夏日荷塘美景</p> <p class="ql-block">初夏的睡莲已悄然绽放。</p> <p class="ql-block"> 皋兰路,东西走向,东到复兴公园,西至瑞金二路,长278米,宽12米,始筑于1914年。</p> <p class="ql-block"> 与复兴公园一墙之隔的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国家级二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诞生于清末暴风骤雨席卷中华大地的峥嵘岁月,曲折多变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把他铸成为一代伟人。</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文物馆</p> <p class="ql-block"> 1866年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稍长取名文,父亲孙达成、母亲杨氏。</p> <p class="ql-block"> 1879年,随母亲赴檀香山投靠大哥孙眉,1879秋至1883夏,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意奥兰尼学校和奥阿厚书院学习。此为孙中山父亲孙达成、母亲杨氏。</p> <p class="ql-block"> 1885年4月,孙中山第一次来到上海,立即被这个极具西方色彩的通商口岸城市所吸引,他兴致勃勃地游览了黄浦江。此为宋庆龄收藏的孙中山十八岁画像。</p> <p class="ql-block"> 以五色旗、十八星旗为主题的各种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 立志救国,推翻帝制。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p> <p class="ql-block"> 法国著名雕塑家保罗·窦斯基雕塑的中山陵孙中山大理石坐像送审小样稿。</p> <p class="ql-block">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遨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广东各界举办了各种活动欢送孙中山。这是广东九十六工团代表赠送给孙中山刻有“定鼎中原”四字的银鼎。</p> <p class="ql-block"> 油画《孙中山与李大钊会晤》(杨顺泰绘制。</p> <p class="ql-block"> 入住莫利爱路寓所后,孙中山宋庆龄这对为中国革命奔波已久的革命拌侣终于有了一个真正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家,过上了相对安定的家庭生活。此为1922年孙中山、宋庆龄在寓所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21年10月孙中山出巡广西,设大本营于桂林,作北伐军事部署,宋庆龄从广州率红十字会会员赴桂林,孙中山亲自到阳朔迎接宋庆龄。此为1922年2月9日孙中山宋庆龄在广西桂林叠彩山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孙中山一生“尽瘁国事,不治家产”,他将一生仅有书籍、衣物、住宅留给妻子宋庆龄以为纪念。孙中山弥留之际,特别嘱咐儿子、女婿要善待“孙夫人”,听到何香凝保证尽力爱护宋庆龄后才放心。此为孙中山的家事遗嘱。</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故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近千万平方米,是一幢欧洲乡村式样小洋房,由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孙中山宋庆龄夫妇入住于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楼前花园,树木葱茏、草色凝翠。</p> <p class="ql-block"> 故居有两层,楼下是客厅和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和小客厅。</p> <p class="ql-block"> 故居内陈设绝大多数是原物原件,并根据宋庆龄生前回忆,按二、三十年代的原样布置。</p> <p class="ql-block"> 餐厅,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平时就在这里用餐和招待来访客人。</p> <p class="ql-block"> 客厅,1924年底,孙中山离沪北上前在此举行记者接待会,重申了“北上宣言”进一步阐明他北上谋求和平统一祖国以及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主张。</p> <p class="ql-block"> 小客厅,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经常在这里接待亲友。</p> <p class="ql-block"> 书房,1918至1919年间,孙中山在这里完成了《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和撰写工作。1922年8月,孙中山在此会见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李大钊、林伯渠以及共产国际马林;1923年1月,孙中山在这里与苏俄驻华全权代表越飞进行多次会谈,并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宣言》,为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卧室,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有时也在这里工作。孙中山喜欢坐在门边的靠背沙发上写作,夫人宋庆龄则经常坐在窗前的斜板写字台前,用英文打字机记录孙中山的谈话,打印文件和高稿。</p> <p class="ql-block">20世纪20年代使用的煤灶</p> <p class="ql-block"> 香山路,东起复兴公园,西至瑞金二路,全长328米,宽12米,始建于1914年法租界时期。原名莫利爱路,1946年更名至今。作为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香山路现存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原貌,法国梧桐树荫覆盖率60%,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特征。</p> <p class="ql-block">香山中医院</p> <p class="ql-block"> 思南路,南起始建于1914年,原名马斯南路(Rue Masseyet),1946年更名为思南路。作为上海11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记录着当年花园洋房的“原生态”。</p> <p class="ql-block">古董花园咖啡</p> <p class="ql-block"> 南昌路,东起襄阳南路,西至重庆南路,全长1690米,始建于1902年。2024年荣获“上海市户外招牌特色道路”,其模式被评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样本”。</p> <p class="ql-block"> 科学会堂(原法商球总会,法国学堂,上海法文协会),始建于1913-1915年,具有法国文艺复兴特征,并结合新艺术运动的装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号称沪上最长的法式单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 公寓,始建于1930年,砖混结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平面近似矩形,褐色砖面立面。浅色窗套、腰线和檐口,转角及西立面三层有凸阳台,铁艺栏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上海别墅</p> <p class="ql-block">穿弄堂</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东起西藏南路,西至华山路,全长5.1公里,建于1900年。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