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扎实推进《通山百家姓》李姓文稿的纂编工作,2025年6月15日上午9时,通山李姓五大庄门的54名乡贤代表齐聚燕下乡成龙村造口李文化礼堂。他们肩负着通山县近一万五千名李姓成员的期望,隆重举行了“通山李氏文化研究会筹备会”暨“《通山百家姓》李姓文稿编纂筹备会”。</p> <p class="ql-block"> 会议伊始,南洞村支书李家新同志作为主持人,对会议的召开背景、目的和主题进行了清晰且全面的阐述。他着重提到,依据通山县地方文化研究会和通山县史志办的规划与要求,《通山百家姓》将从通山县众多姓氏中精心遴选20多个姓氏,深入编写涵盖姓氏繁衍、庄门概况、姓氏文化、古今人物四大核心内容下的16个小项。李家新同志坦言,此次编纂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每一项内容都关乎着李姓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展示,希望各庄门能够高度重视,推举出一位热心家族事务、具备深厚文化内涵和强烈奉献精神的人员参与其中,共同努力让李姓文稿在《通山百家姓》中绽放光彩,争取成功列入第一卷。</p> <p class="ql-block"> 在会议推进过程中,工作人员将精心准备的《通山县李氏文化研究会章程(草稿)》分发给各位代表。李家新同志详细说明了章程的起草初衷与主要内容,并期望大家回去后认真研读。若代表们对章程有任何不同意见或建议,可通过微信等方式与李家新同志联系,以便在下次会议中展开深入讨论,确保章程的完善与通过。</p> <p class="ql-block"> 会议的重点聚焦于组织架构的讨论。与会代表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计划推荐或选出名誉会长、会长、执行会长、副会长、理事等若干名重要职务人员,以构建一个高效、有序的研究会领导团队。经过全体参会人员的慎重表决,一致同意李家新同志暂时代理会长一职。李家新同志在表态发言中表示,将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全力以赴推动各项筹备工作与文稿编纂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会议明确要求各庄门在7月15日之前,将备选成员名单报送至李家新同志。</p><p class="ql-block"> 对于推荐的备选人员,会议也提出了严格且明确的要求。备选人员必须在全县范围内或当地享有一定威望,这不仅是对其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为了确保研究会能够得到广泛的支持与认可;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用丰富的文化知识为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要热衷公益活动,拥有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能够不计个人得失,积极投身到家族文化的各项工作中;要能够积极履行职责,高效且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杜绝拖泥带水、敷衍了事的情况发生,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次会议得到了通山县地方文化研究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县地方文化研究会会长任保民,县地方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廖双河,县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县地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倪亚生,县地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世湖,县地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陈文忠等领导,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亲临造口李文化礼堂现场。</p> <p class="ql-block"> 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通山百家姓》李姓的编纂工作提出了诸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宝贵意见和建设性指导。任保民会长强调,李姓文稿的编纂要注重历史真实性,深入挖掘家族文化的内涵,展现李姓家族的独特魅力;廖双河常务副会长则要求每位代表要有文化自信,自信就有了凝集力;要精诚团结,固结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团结才能成功,固结才有战斗力。县地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世湖,就《通山百家姓》编纂要求作了详细解读。这些意见和指导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让参会人员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离不开造口李各位乡贤的鼎力支持。他们不仅为会议提供了舒适宜人的场地,还精心准备了丰盛美味的午餐,让参会人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共同为李姓文稿的编纂出谋划策。</p> <p class="ql-block"> 此次筹备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通山李氏文化研究会筹备工作及李姓文稿编纂工作正式拉开帷幕。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通山李氏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李姓文稿也将以高质量的内容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通山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