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本去旅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Rainbow

<p class="ql-block">今年六月上旬,我怀揣着对先生的敬仰,踏上了一段追寻文学记忆的旅程。从高铁抵达郑州,再换乘卧铺列车前往绍兴,一路风景如画,仿佛在为我铺陈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学盛宴。读过先生的书,便心生向往,渴望亲临先生的故里,感受那片孕育了伟大灵魂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经过将近14个小时的车程,火车于次日上午9点半左右缓缓驶入绍兴站。站台上人声鼎沸,却掩不住我内心的激动与期待。这趟旅程,即将揭开一段历史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出站后,步行不过十分钟,便抵达了预订的酒店。沿途的风景如诗如画,青瓦白墙、小桥流水,仿佛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令人陶醉其中,旅途的疲惫也随之消散。</p> <p class="ql-block">入住咸亨新青年酒店后,稍作休息,便迫不及待地准备前往鲁迅故里。这家酒店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更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为这次旅行增添了几分特别的意义。仿佛每一步,都在靠近先生的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稍作休整后,我乘坐地铁前往鲁迅故里。那里,不仅是鲁迅先生的出生地,更是他童年与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承载着无数珍贵的记忆。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扇雕花窗,都仿佛在诉说着先生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是鲁迅先生出生并成长的地方。这里包含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核心景点,生动展现了他童年的生活场景与文学启蒙环境。漫步其中,仿佛能穿越时空,亲眼见证那段充满诗意与思考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咸亨酒店,创建于清光绪甲午年(1894年),是绍兴最具盛名的百年老店之一。鲁迅先生曾在此当过伙计,而他笔下的《孔乙己》更是让这家酒店闻名遐迩。走进咸亨酒店,仿佛能闻到空气中飘散的酒香,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江南韵味。</p> <p class="ql-block">正午时分,绍兴的街道上依然人流如织。游客们穿梭于古色古香的建筑间,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阳光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映照出一片宁静与祥和,仿佛时光在这里停滞。</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居,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的建筑,见证了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点滴。故居内部陈设依旧保留着清末民初的原貌,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在这里,仿佛能看到鲁迅先生当年的身影,听到他朗朗的读书声。</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鲁迅先生的故居,也是他祖宅的原址,见证了他童年与少年时光的成长轨迹。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白墙黑瓦,古朴典雅,处处透露着岁月的痕迹。走进这里,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情感纽带。</p> <p class="ql-block">先生的手稿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他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这些珍贵的手稿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他精神世界的见证,仿佛在诉说着先生的内心世界。</p> <p class="ql-block">百草园,鲁迅先生的童年乐园,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童趣。这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这些景物给鲁迅先生带来了无尽的乐趣,也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p> <p class="ql-block">百草园,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曾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菜园。鲁迅先生童年时常常在这里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直到晚年还让他怀念不已。</p> <p class="ql-block">如今,百草园的主要部分仍保持原样,石井栏、皂荚树、泥墙根等实物依然存在,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2025年4月18日上午,一棵树龄近250年的何首乌被移栽至百草园旁的朱家花园东墙边。这株重达23斤的何首乌,藤蔓虬曲、根系苍劲,其形态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浪漫想象相呼应,让书中的植物意象从文字走向现实,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如今依然保留着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和高大的皂荚树。这些景物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岁月,让人不禁想起那段充满童趣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故居内,除了保留原有的建筑风貌外,还添加了许多文创产品,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带走一份独特的纪念。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延续了先生的精神,也让他的故事得以传播更远。</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居东边,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祖居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彰显着家族的荣耀。鲁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因此周氏家族的三个台门(周家老台门、新台门和过桥台门)的仪门上都挂上了翰林匾。祖居的“大堂前”是周氏族人公共活动的场所,厅堂上方高悬一块大匾“德寿堂”,两旁柱子上有一副红底黑字楹联:“福禄欢喜长生无极,仁爱笃厚积善有徵。”</p> <p class="ql-block">与鲁迅祖居隔河相望的三味书屋,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的寿家台门。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三味书屋约35平方米,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书屋正中的木方桌和高背椅子是塾师的讲台,边上则为学生的座位。鲁迅的座位在东北角位置上。书屋内的布置简洁而庄重,仿佛能听到当年的朗朗书声,感受到鲁迅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踏入三味书屋的那一刻,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童年课本中的场景。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流逝。书屋内的布置古朴典雅,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鲁迅的座位上,那个小小的“早”字,仿佛在诉说着他当年刻苦学习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235号,总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纪念馆主展厅共两层,分为南、北展厅两个大空间形式,同时又与序厅紧密相连。南展厅二层为中庭式回廊展场,主要展出鲁迅的生平事迹。截至2022年底,馆藏品数量达6507件/套,珍贵文物222件/套,年度观众总数为971650人。绍兴鲁迅纪念馆不仅是纪念鲁迅先生的重要场所,更是传承和弘扬鲁迅精神的文化殿堂。</p> <p class="ql-block">鲁迅祖居,又称周家老台门,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这座建于清乾隆十九年的古老建筑,坐北朝南,由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四进组成,东西各有厢楼,占地3087平方米。走进祖居,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岁月的流转。而鲁迅故居,则是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这里保存了鲁迅曾经生活过的房间、书房,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他的生活环境和创作氛围。</p> <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被誉为“民族脊梁”,这一称号是对他在文学和文化领域卓越贡献的高度肯定。他以犀利的笔触揭露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唤醒民众对封建传统的反思和批判。鲁迅的作品如《狂人日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而《阿Q正传》则通过阿Q的形象讽刺了社会的愚昧和麻木。他的文学作品语言简洁、犀利,富有表现力,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绍兴街头,随处可见与孔乙己有关的元素。《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所著的一篇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