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于2025年5月27日上午七时半从内罗毕出发开往这次行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景点马塞马拉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肯尼亚的国土面积相当于中国四川省,在这个东非高原之国,散落着大约60个野生动物园,其中有26个是国家级野生动物保护区。而位于肯尼亚东南部与坦桑尼亚交界处的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堪称肯尼亚野生动物园的“王中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占地面积1800平方公里,由开阔的草原、林地和河岸森林组成。这个绝世无双的动物王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哺育动物家园,拥有95种哺育动物和450种鸟类,是动物最集中的栖息地和最多色彩的荒原,狮子、豹、大象、长颈鹿、斑马等生生不息。是全世界野生动物爱好者必去之地,也是旅游爱好者可选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前往马塞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路上途经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素有“地球伤疤”之称。东非大裂谷的整个形状可画成不规则三角形。该谷宽几十至二百公里、深达1000~2000米,全长约5800公里,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尼亚萨湖)北部分为东西两支。东支裂谷是主裂谷,全长近6000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约几十至200千米,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西支裂谷带规模比较小,全长1700多千米。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谷底则有呈串珠状的湖泊约30多个。这些湖泊多狭长水深,其中坦噶尼喀湖南北长670千米,东西宽40~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平均水深达1130米,仅次于北亚的贝加尔湖为世界第二深湖。<span style="font-size:18px;">内罗毕所处之地这一带是东非大平原,也是非洲地势最高的地方,气候温和凉爽,雨量充沛,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盛产茶叶、咖啡、水果、除虫菊、剑麻等。在这里,咖啡豆一年可以采摘两次,茶叶一年内有9个多月可以每半个月采摘一次,除虫菊全年中可以每10天至14天采摘一次,而剑麻成熟后天天可以收割。你看到这里就知道为什么肯尼亚在赤道两侧还四季如春了,非洲不热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部高原地区,包括南非、肯尼亚、纳米比亚、毛里求斯、摩洛哥、马达加斯加、卢旺达、津巴布韦等。这些国家因高海拔、海洋调节或南半球冬季气候而常年凉爽,夏季平均气温多低于25℃。</span></p><p class="ql-block">在肯尼亚境内,裂谷的轮廓非常清晰,它纵贯南北,将这个国家劈为两半,恰好与横穿全国的赤道相交叉,因此,肯尼亚获得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称号:“东非十字架”。裂谷两侧,断壁悬崖,山峦起伏,犹如高耸的两垛墙,首都内罗毕就坐落在裂谷南端的东“墙”上方。登上悬崖,放眼望去,只见裂谷底部松柏叠翠、裂谷右侧的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是非洲第二高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路边观景台拍摄的大裂谷竟是一望无际的平原</p> <p class="ql-block">视频更能看清大裂谷的景象,视频下部的阴影就是我们身处裂谷顶部被阳光斜射所形成的,至于这顶部和下面的平原有多少米的落差,资料介绍有几百米至两千米。而我们的视觉并未觉得裂谷的深,这是因为裂谷太宽了,宽得使深变浅了。加之当天为多云天气,无论是裂谷的深和宽在我们的眼前都沦为极其平常的画面,我们无心在此多停留,心想等到哪一天能乘上宇宙飞船再来一睹这个大裂谷的风采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乘车前行,在到达目的地前约有50公里的土路十分颠簸,颠簸的程度超出我的想象和经历。</p> <p class="ql-block">土路一瞥,比这路面更差的太多太多。</p> <p class="ql-block">马塞马拉附近酒店大堂</p> <p class="ql-block">马塞马拉酒店一角</p> <p class="ql-block">终于在觉得颠簸得没有尽头的时候到了保护区附近的酒店,很快入住吃午饭。酒店是中国老板开的,房间虽普通,但自助歺饭菜还比较适合我们的口味,在入住的两天中,各吃了一次牛肉和羊肉,其中牛肉味特浓,羊肉也没什么腥味,都烂熟可口,至今不能忘怀。用中歺后下午四时乘车约一刻钟到达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马塞族原住民在马塞马拉公园门前乘我们乘住的车辆排队检票时推销手工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进入马塞马拉国家公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草原,草原上星星点点有不少野生动物,司机开着车不断在提示左侧或右侧有什么动物,首先在车辆近处拍到的是斑马,斑马是我们这次行程中拍到的最多的动物之一,斑马美丽且温驯,十分受人喜爱。斑马有好几种,其中细纹斑马最漂亮,遗憾的是濒临灭绝了。</p> <p class="ql-block">从网上下载的细纹斑马图片(一)</p> <p class="ql-block">从网上下载的细纹斑马图片(二)</p> <p class="ql-block">接着拍摄到的是羚羊的一种,个头很大,在网上查了一下,说是非洲大羚羊。</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汽车的轰呜声惊动了大羚羊,飞奔起来虽不及离弦的箭,但在你眼前一闪就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沿途不断有动物出现,任凭我们叫喊着停车停车,但司机似乎听不懂我们的叫喊着什么,仍然一路奔驰,车窗旁的红色燕麦草包裹着风声、引擎声,成片成片地在我们身边刷刷而过,而我们在焦虑的不断看着窗外…</p> <p class="ql-block">草丛中的母狮</p> <p class="ql-block">不知在草原上开了多长的路,弯了多少个弯,我们终于看到了前面百米处停了好几辆车,司机驱车向前,我们终于看到了一群母狮懒洋洋地躺在草丛里,有的睡觉,有的玩耍。我们兴奋极了,这时才知道司机的良苦用心,他的任务是让我们首先要看到狮子、猎豹等主要的动物,不能把有限的时间用在一些小动物上。我们立即用相机和手机拍了照片和视频。视频中分别有两只母狮姐妹相互玩耍、抚摸、亲呢的镜头既有趣又精彩,特别容易引起我们的联想,因为独生子女的政策,中国人的姐妹情和兄弟情已经不多见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司机有很强的职业道德责任心,由于车辆多,他不停地开车寻找最佳的观看和拍照的位置,上面的图片和视频是侧逆光时拍摄的,照片的质感就比较好。</p> <p class="ql-block">拍完一群母狮后,两小时的游览时间已过半,司机就返程了。就在我们余兴未了又遗憾的认为一群母狮中怎样没有雄狮时,雄狮出现在我们眼前,只可惜我们迟到了一步,我们见到的雄狮遛达后伏着土堆上几乎不动了。夕阳光从正面几乎平射在雄狮的脸上,画面平淡无奇,雄狮的威猛、凶狠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在马塞马拉的第二天是全天游览。今天最重要的看点是猎豹。司机一进公园门就驱车一直开向草原深处,</p> <p class="ql-block">途中又见一群长颈鹿,排着队悠闲地踱步而行。背后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各自在草原上活动着,一派生机盎然的和谐景象。</p> <p class="ql-block">这个视频中可见长颈鹿有七头之多</p> <p class="ql-block">长颈鹿现仅存在非洲,郑和下西洋时看到长颈鹿时大为吃惊,视为神兽,听当地人称长颈鹿的发音很似麒麟二字,遂认为长颈鹿即为中国人寻找的神兽麒麟。时至今日,日语及韩语仍将长颈鹿称作麒麟,台语也将“长颈鹿”称作“麒麟鹿”。海外曾有媒体称,在非洲肯尼亚发现貌似亚洲人的土著,自述系郑和船队水手后裔,透露其祖先曾送长颈鹿给中国。</p> <p class="ql-block">司机终于找到猎豹了,这也是在非洲行程中唯一见到的一只猎豹。</p> <p class="ql-block">猎豹的特写</p> <p class="ql-block">近距离拍摄猎豹行走在草丛中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这是同行团友在另一辆车中拍摄猎豹行走的视频。从视频中可以看出猎豹不如狮子胆大,见到众多车辆后迅速跑动起来,加速后如闪电般地消失在茫茫草丛中,再也找不到它的踪迹。</p> <p class="ql-block">短暂拍摄猎豹后,司机继续驱车寻找野生动物。当天在草原上的越野车有数十辆之多,司机之间用手持对讲机互相联系,一旦发现有狮、豹之类重要动物,就互传信息,或者司机一旦发现远处有车辆停车不动,就一定是有所发现。上图的两只雄狮就是司机发现远处停了好多辆汽车而赶去让我们拍摄的。由于两只雄狮在草原深处,距我们车辆有近百米,我用的中长焦镜头拍摄的效果不很理想。两只雄狮是兄弟俩还是父子俩我不得而知,但它俩亲密无间的情感会让你为之动容!</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越野车离雄狮越来越近,终于拍摄到清晰度较高的雄狮照片了。</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一次发现两只雄狮不易,当天草原上上演了一幕众车辆围堵观看雄狮的精彩场景。</p> <p class="ql-block">数十辆车辆在数百米范围内围着雄狮驱车逐步逼近雄狮,我们的司机也足足开车转了一大圈,最后终于把雄狮近距离的圈到我们车辆中间。</p> <p class="ql-block">两只雄狮已经被逼得似乎无路可走了</p> <p class="ql-block">这只雄狮在车辆的夹缝中寻找出路</p> <p class="ql-block">雄狮尽管被汽车团团围住,但雄狮在寻找出路的步伐仍然漫不经心,尽显草原霸主唯我独尊、舍我其谁、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这场围堵雄狮的大剧以雄狮在众车辆面前躺平休息而告终。</p> <p class="ql-block">在司机的提示声中,我们又看到一条近在咫尺的斑鬣狗。斑<span style="font-size:18px;">鬣狗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也是最著名和捕食性最强的一种,性凶猛,可以捕食斑马、角马和斑羚等大中型草食动物,是非洲除了狮子以外最强大的肉食性动物。斑</span>鬣狗善奔跑,时速可达40-50公里,最高时速为60公里。全年都能繁殖,是数量最多的捕食动物,在维持被捕食动物种群数量方面具有作用。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较开阔地区,南至南非联邦、除热带雨林地区。</p> <p class="ql-block">斑鬣狗身上如其名所称,布满了黑色斑点。狮子是丛林之王,但非洲大草原上真正的群猎王者则是斑鬣狗,它们成群活动,每群约80只左右,雌性个体在群体中占优势。这只落单的斑鬣狗是私自离群,还是犯禁被开除出群的呢?</p> <p class="ql-block">非洲野猪是不受驯养的野生动物。在高草和苇丛中掘洞为巢,昼伏夜出,性情凶猛,善于游泳群居。杂食,取食植物枝条、蕨类、某些植物的种子,也吃一些农作物和动物性食物。不知何故平时夜出的野猪白天跑出来了,被我的相机捕了个正着。</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黑背胡豺,也叫黑背胡狼。它们的家庭为“一夫一妻”制,雄兽和雌兽结成伴侣后将厮守一生,这在哺乳动物中是不多见的。在当年出生的黑背胡豺幼体中,有三分之一的个体将留在母亲的身边,并与母亲一起度过下一年的繁殖季节。因此经常会形成由3~5只组成的群体,其中的非繁殖个体便充当帮手,帮助生育的双亲保护和抚育幼体。鬣狗是黑背胡豺幼体的主要天敌,所以当黑背胡豺的双亲离巢外出时,帮手的存在便使幼体所面临的危险性大大减少。</p><p class="ql-block">我们两次看到黑背胡豺,第一次是单只,这次看到的是两只,果然是模范夫妻,外出时成双成对,寸步不离。</p> <p class="ql-block">马塞马拉公园野生动物种类之多名不虚传。我们又先后两次看到大象,一次看到一群,因距离较远,又要赶时间去找猎豹,所以司机没有停车让我们拍摄。第二次距离太近了,我们又幸运地拍摄到蓝天白云下行走在青黄色草地上的大象,真是美极了。大象不时扇动着硕大的耳朵,上下翻卷着长长的鼻子,既呆萌又生动的姿态让你舍不得放下相机和手机,汽车已开动了,我们还依依不舍的回头张望着…</p> <p class="ql-block">在非洲几天的游览中见到最多的就是上面图片和视频中拍摄的跳羚,跳羚是牛科哺乳动物,属于中型的羚羊。跳羚擅长跳跃,在受惊或嬉戏时,常常可以跳到3-3.5米的高度,并可连续跳跃五六次,因此得名。跳羚分布于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安哥拉的草原、平原上。跳羚以草类为食,且耐旱能力很强,能长期不饮水,也可定时饮水,这使它可以栖息于开阔的草原和干旱的平原上。跳羚是群居动物,平时结成十几只或几十只小群生活,有迁徙的习性。野生跳羚因为狂杀滥捕和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其数量急剧下降。跳羚是南非的国羚,所以南非举行的各种体育赛事中、跳羚的形象是不可或缺的。</p> <p class="ql-block">高角羚属哺乳动物,又叫广角羚、黑斑羚。臀部两侧有竖黑斑,后足跟部有黑色斑。雌性没有角;雄性的角很长,而且呈竖琴状,角可达0.5-0.8米。平均寿命为12年。高角羚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的肯尼亚、乌干达和南非等国。喜欢生活在草原和开阔的林地。平时结成15-25只的小群生活在一起。在干旱的季节,会数小群聚集在一起,形成几百只以上的大群。非常善于跳跃。在受到敌害威胁时会迅速躲进丛林中。昼夜均有活动,交替吃食和休息。以各种树叶、草和水果为食。发情交配季节为每年的4-5月间。孕期为170天左右,每胎一般产1仔,偶尔也有两仔现象。</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和视频拍摄的是非洲栗头丽椋鸟,此鸟在非洲分布很广,是非濒危鸟类。</p> <p class="ql-block">在马塞马拉司机带我们主要看非洲五霸(大象、狮子、豹、野牛和犀牛),没有时间去找鸟。上面图片拍摄的十分奇特的大型鸟是偶然看到的,我又上网查了一下叫非洲秃鹳,身高1.5米,展翅2.6米,是非洲除驼鸟以外最大的鸟。</p> <p class="ql-block">上面三张图片拍摄的是东非冕鹤。是我5月25日内罗毕时间下午5时半左右在安博塞利国家公园拍摄的,我在编辑肯尼亚跟团游纪实(上篇)中遗漏了,中篇中补上。非洲戴冕鹤分为东非冕鹤和西非冕鹤二者的不同之处是东非冕鹤羽色较浅,又叫“灰冕鹤”;西非冕鹤遍体黑羽,因而又叫“黑冕鹤”,但是两种鸟都长有美丽的金色羽冠。东非冠鹤、灰冠鹤,是大型涉禽,体长1 10~130厘米。其面颊上的色彩非常艳丽,由鲜红色和白色组成。双腿修长,足上有4趾;颈细长而优美,额部向外凸出,有乌黑色绒羽;枕部有无数条金黄色绒丝向四周放射,形成绒球状冠羽,看上去像一顶王冠。灰冠鹤一般栖息在沼泽地上或低平的树顶上。非洲人民对灰冠鹤十分喜爱,尤其喜欢听它那轻柔的鸣声,由于鸣叫时间都在黎明、中午和子夜,农民把它看成是准确的生物钟。灰鹤主要分布在非洲乌干达、刚果、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安哥拉、南非等地。在乌干达,灰冠鹤被奉为国鸟。灰冕鹤的示爱方式包括跳舞、鞠躬及跳起。它们可以膨胀红色的喉囊来大叫。灰冕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能在树上筑巢的鹤类,主要栖息在潮湿的草原,吃昆虫、鱼、种子和草叶等。</p> <p class="ql-block">我弟弟和保安合影</p> <p class="ql-block">28日当天中午时分我们赶到马拉河畔,导游为我们准备了打包的午饭。匆匆吃过午饭后,我们即沿着马拉河畔徒步。该景点是自费项目,有保安人员身背枪支和我们一起徒步,以保证我们的人生安全。我和弟弟都与保安合了个影。一生中第一次有拿枪的人和我拍了照。</p> <p class="ql-block">马拉河一瞥</p> <p class="ql-block">非洲马拉河流经非洲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全长395公里,流域面积13,504平方公里,其中60%位于肯尼亚境内,40%位于坦桑尼亚境内。河流发源于肯尼亚多雨的山区,即使在旱季时也从不断流。3-6月的雨季,河水会陡然上涨,最后水量可以达到平时的两倍以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拉河将马赛马拉的原野一分为二,它是鳄鱼和河马的家园。马拉河下游在坦桑尼亚境内,形成马拉河湿地,最后注入维多利亚湖。</span>野生动物横渡马拉河,在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和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之间来回迁徙,在世界壮观野生动物大迁徙中占有重要地位。暴涨的激流和鳄鱼的狙击是角马、斑马和羚羊过马拉河最艰难最危险的一幕,这被称为马拉河之渡或天国之渡。这也是众多摄影和旅游爱好者梦寐以求能亲眼所见这一壮观的场景。为了避开旺季的繁忙拥堵,加之囊中羞涩,我们选择了淡季游肯尼亚,有幸看到了非洲五霸,但角马飞渡马拉河是跟我们绝缘了。</p> <p class="ql-block">当天是五月底,仍是马拉河的雨季,混浊的河水裹夹着水流的咆哮声从上游往下游倾泻而去,这时你可以想象着成千上万的角马在这喘急的水流中奔腾而过的场景是多么的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没有角马过河的马拉河水在我们面前再怎么折腾也吊不过我们的味口了。再看看懒洋洋躺在岸边的鳄鱼,你还有兴趣吗?</p> <p class="ql-block">河马也与我过不去,把头露出了一点点就不见踪影了。</p> <p class="ql-block">总算还看到一条计划外的非洲彩虹蜴蜥</p> <p class="ql-block">平淡无奇的马拉河徒步好象与同行的几个美女无关,她们饶有兴趣地在河边不断选景留影,我也蹭拍了一张美女照。</p> <p class="ql-block">我弟弟在分界碑旁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在分界碑旁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徒步很快就结束了,返程中导游让我们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分界碑旁留个影,踏上了坦桑尼亚的国土,我的旅程中不是又多了一个国家了吗?这张照片应该增值了。</p> <p class="ql-block">想把照片增值的人还真不少啊!还有很多人的视线投向了坦桑尼亚的远方,非洲的旅行还想继续?</p> <p class="ql-block">司机返程的速度很快,因为他们不同意加班,我们曾找导游让他与司机协商,在太阳落山前摄影最佳的时段让我们在公园里多逗留两小时,我们可以给他加班费,司机竟开出了一千美元的价码,导游与他一再商量,最后出价五百美元,也就是两小时四千人民币呀,最终未谈成。肯尼亚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听导游说中国老板在肯尼亚开公司招人时都要问清楚能否接受加班。司机按时将我们送回了酒店,按行程上的安排,在晚歺前,酒店在草坪上为我们举行了日落香槟酒会。</p> <p class="ql-block">酒店服务人员热情简洁的表演使我们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美女团友手握香槟酒用力摇晃,也秀了一把开瓶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酒店服务人员邀请大家一起参加活动,但由于文化差异,大家看的多,跳的少。不过参加的团友们还是很高兴很快乐的。至此马塞马拉公园两天的游览就结束了,我的肯尼亚跟团游纪实(中)也就写到这里了。继续写(下),有兴趣的请等待。</p><p class="ql-block">谢谢关注和阅读</p><p class="ql-block"> 董建中于2025年6月1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