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2日和6月11日,翔安区干部林鸿东的微信公众号《鹭客社》分别发表了《翔安区竟有三座“解放军庙”,地点分别为珩厝、后村与欧厝》和《感人至深的翔安“解放军庙”:从烈士到神灵》,引起了各方的关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12日上午,厦门市老领导黄笑影等一行人在翔安区和金海街道有关领导的陪同下,专程前来后村社区“烈士宫”视察调研。社区党委安排我介绍后村“烈士宫”的历史背景及相关情况。</p> <p class="ql-block">后村“烈士宫”位于原后村小学东北角围墙外,原为纪念1949年解放大嶝岛时牺牲而被后村村民从海上打捞上岸并埋葬于此的十四位无名烈士。2023年春季小庙重修时,有关方面邀请我撰写了《后村烈士庙重修碑记》,此碑立于小庙的前方。当你读完碑文,大体上就可以了解这座小庙了。</p> <p class="ql-block"> <b>《后村烈士庙重修碑记》</b></p><p class="ql-block"> 公元1949年10月9日(农历八月十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第二十八军二五一团、第二十九军二五九团,在海水落潮的傍晚,冒雨涉水渡海,打响了解放大嶝岛的战斗,国民党第二十五军第四十师凭借海岛天险负隅顽抗。人民解放军经过近二十七个小时浴血奋战,取得了厦金战役越海作战的首场胜利。与大嶝岛隔海相望的后村,成了解放大军大本营和进攻大嶝岛的桥头堡,当地民众踊跃支援前线,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之歌。</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越海抢滩的登陆战中,人民解放军共歼敌俘敌一千两百余人,残敌仓皇撤往小嶝、金门方向,但解放军也有大量人员伤亡,一些战士的尸体随潮水漂流到后村的海边,村干部带领群众搜寻并收殓了不知姓名的解放军战士遗体十四具,集中安葬在后村村后的山上。后来,此处墓地成了后村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学校都要组织师生来到这里扫墓,请当年参加过支前的老干部讲解放大嶝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五年,位于新店镇后山岩的烈士陵园建成后,葬于后村的烈士骨灰也移往后山岩烈士公墓安放,原来的墓地也成了后村小学新校区用地。为了纪念这些为解放战争献出宝贵生命的无名英烈,村民们按照闽南民间风俗,在原墓地旁建成一座小庙,实为祀奉烈士之庙,民众自发祭拜英灵,常年香火鼎盛,但由于小庙多年未修,漏水严重,且为石板屋顶,已属危房。2023年春,当地民众慷慨解囊,出钱出力,重修此庙,如此善举,可谓功德无量,谨勒石树碑以志之。 </p><p class="ql-block"> 公元2023年5月12日</p><p class="ql-block"> 癸卯年三月二十三</p> <p class="ql-block">民众自发建庙纪念烈士,这是一种超越宗教的朴素情感。这种将革命先烈奉若神明的民间信仰,恰是军民血肉相连的深刻见证。谨学作一首七律致敬赤诚民心与不朽忠魂:</p><p class="ql-block"><b>《七律·谒翔安后村烈士宫》</b></p><p class="ql-block"><b>丹心碧血沃天涯,海立云垂护故家。</b></p><p class="ql-block"><b>百战沙场凝铁骨,千秋俎豆化春华。</b></p><p class="ql-block"><b>渔舟每载丰年酒,石砌长开不朽花。</b></p><p class="ql-block"><b>莫道宫祠非庙宇,人间至敬是烟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想写出更多值得被铭刻的诗行,让那些浪尖的忠魂更清晰一分。谨在此以后村“送王船”民俗为灵感,再填一阕《天香》,愿烈士的魂灵乘着人间灯火永镇海疆:</p><p class="ql-block"><b>《天香·翔安后村烈士宫英灵祭》</b></p><p class="ql-block"><b>沙铸形骸,盐雕骨相,潮音砌成宫阙。 血浸星芒,魂凝渔火,夜夜琉璃不灭。 石苔认取,深嵌着、弹痕如蝶。 漫道无名可考,春风刻满碑碣。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千帆点灯祭谒。 掷琼醪、浪开花雪。 阿嬷新蒸稔粽,裹金丝葛。 童稚穿螺作钺。 唱故事、咸风翻旧页。 纸鹞凌霄,云涛列鬣。 </b></p><p class="ql-block">——当童谣裹进粽叶,弹痕化作蝴蝶,祭奠便不再是哀悼,而是生命与历史轰轰烈烈的共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