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平系列散文诗《父亲留下的……》

晚霞行千里

<p class="ql-block">父亲留下的……</p><p class="ql-block">​ 散文诗之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李金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搪瓷缸</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沐浴着战火硝烟,用它喝水,刷牙,打饭……泛着鸭绿江的波澜,装过长津湖的冰雪。</p><p class="ql-block">​ 搪瓷缸,讲诉一场战争血与火的故事,见证父亲曾是一个抗美援朝的老兵。</p><p class="ql-block">​ 一场战役,他同村的一个战友牺牲了,父亲被弹片击穿口腔,捡回一条命,后转业到矿山工作,搪瓷缸也隨他转业,开启了和平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父亲精心呵护这把搪瓷缸,平时用一块红布包裹着,逢年过节,他总是拿出搪瓷缸温一壶老酒,边饮边说,老杨呵,又过年了,俺哥俩喝一杯,你在那边好好的,有一天我会去见你。</p><p class="ql-block">​ 75年过去了,父亲也离世多年,或许他与战友重逢,一去不复返。</p><p class="ql-block">​ 搪瓷缸脱落的瓷片,露出钢铁的底色,像一道道伤痕,刻骨铭心,铭记那血与火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每当拿起搪瓷缸就想起父亲,想起他生命的点点滴滴,想起他短暂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因为他是我心中的英雄,一位世界上“最可爱的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工具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一个铁皮工具箱,装着钳子,搬子,镙丝刀,锤子,锉刀,电工刀,胶布……还有一颗颗拧进记忆深处的小小镙丝钉。</p><p class="ql-block">​ 这些钢铁制作的工具,见证了父亲钢铁生涯。每件工具都留下他的指纹,凝结汗水,带着生命的温度,以及他辛勤,对劳动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位老党员,也是个老兵,他在辽沈战役火线上加入的党。他曾参加过攻打铁架山的战役,为解放鞍山立下战功!</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个普通的水泵工,负责对对全矿生产生活的供水,以及对设备的维修。他并不觉得平凡普通,而是认为自己是工厂的主人翁,责任重大。并以主人翁的心态,以一个老兵老党员老兵吃苦在先,冲锋在前的精神投入工作。他多次被评先进职工,优秀党员,被大家称为“闲不住的人”。</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母亲回老家吉林奔丧。他临时把我带到泵站,工作岗位。一台台机器轰鸣,他一会,拿着麻布擦设备,一会儿用搬子拧紧镙丝,噪音太大,说话听不见,他用手势比划让我不要靠近。这时我才知道父亲爱发火的原因,白天在这样振耳欲聋的环境中工作,晚上在一家五口拥挤的小房间又得不到很好休息,还要倒夜班,他却毫不在意,每天乐呵呵骑着二八自行车上班下班,寒来暑往,年复一年。</p><p class="ql-block">​ 铁皮工具箱,装着父亲劳动工具,装着他一生的辛劳,虽不是金银财宝,确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还在使用这些工具,用镙丝刀,拧紧松动的信念,用沙纸擦去生锈的铜臭,用锉子拂平不满与欲望,用锤子把每颗星辰都定进自己的位置,默默地发光发热……父亲留下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一散文诗之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李金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烟斗</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一闪一闪的火星,点亮夏夜的星星,一缕一丝的烟雾,伴着黄昏的炊烟,思念的白云。</p><p class="ql-block">​ 一把榆木烟斗,父亲用过的烟斗,唤起我远去的童年,如烟如缕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小镇,夏夜。父亲坐在红楼门洞台阶上,叼着烟斗给我和小伙伴讲他苦难的童年,给地主放牛,天冷没鞋穿,把脚踏进牛粪中取暖。小伙伴都笑了:“这该多臭多脏”!他是老兵,也讲战斗的故事。我们都爱听,都想当英雄,烟斗的火星一闪一闪,仿佛战火硝烟,令人心驰神往。</p><p class="ql-block">​ 火星闪闪,一年又一年。烟雾缭绕,寒来暑往。榆木烟斗与父亲一生相依相伴。</p><p class="ql-block">​ 父亲走了,烟斗息灭了。那如丝如缕的记忆却深埋在烟斗里,只要轻划一根思念的火柴,就会把它点燃。</p><p class="ql-block"> 放大镜</p><p class="ql-block"> 拿起父亲曾用过的放大镜,摸糊的记忆,浑浊的往事渐渐清晰明朗。</p><p class="ql-block">​ 放大了故乡小镇的每一缕炊烟,每一道小路,每座山岗,每条河流……</p><p class="ql-block">​ 放大了父亲额上的皱纹,鬓上的每一根白发,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p><p class="ql-block">​ 那时父亲眼晴花了,喜欢拿着放大镜,看看墙上地图,镜框里的老照片。偶尔,也读读报纸,翻翻《老三篇》。</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物资贫乏。邻里和睦,人心向善,父亲每一天都积极乐观,他放大了幸福,放大了快乐,放大了光明!放大镜像一轮圆月掛在心间。</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也老了,眼晴昏花。拿起父亲的放大镜,我却放大了贫富差距,放大了忧郁与不平,放大了生活细节的艰辛与苦难。</p><p class="ql-block">​ 放大镜,父亲留给我的一面明镜,照亮灵魂,放大太阳升起的希望明天!父亲留下的…父亲留下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一散文诗之三</p><p class="ql-block"> 李金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老饭盒</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那年月,饭盒是工人象征。父亲骑着长白山自行车,后座夹一个饭盒。寒来暑往,风雨无阻,每天穿越小镇,上班下班,循环着岁月……</p><p class="ql-block">​ 矿区小镇的女人管带饭盒上班的丈夫称为“工友”,能嫁一个带饭盒的人,背后便有了靠山。</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家淘好米,打理父亲的饭盒,红的高粱米,黄的小米,白的大米,萝卜咸菜加豆,白菜炒土豆片。偶尔带条咸鲅鱼,炒个鸡蛋算是靠劳父亲。在饥荒的60年,也带过野菜团子,槐树花馍。父亲把饭盒放进工厂的大蒸锅,中午拿回休息室开饭。</p><p class="ql-block">​ 父亲下班后,带回的饭盒也会给我们惊喜:几根已化的老冰棍,一盒盐汽水,没舍得的半条鱼,这简单的东西,却深藏着父爱。</p><p class="ql-block">​ 父亲留下的老饭盒,如今似乎已成为文物,它却装满父辈沧桑艰辛,承载岁月的苦辣酸甜,一代人集体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多想再用老饭盒蒸一盒饭,再次品尝那个年代的味道,人间烟火的味道一一父爱的味道。</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手电筒</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小镇的夜很黑。没有街灯,路灯,家家户户为省电,早早就息灯睡觉。手电成为人们日常必备。</p><p class="ql-block">​ 父亲打着手电筒,上夜班,下夜班。有时也会打着手电接我放学路上。我们喜欢停电的夜晚,父亲会打着手电带我们在院里捉迷藏,也会拧掉手电头,借着小灯泡微弱的光,在屋里墙上做人物动剪影造型,是那个年代的动漫片。漆黑的夜,父亲打开手电筒,一道光柱直刺夜空,他笑问我:“看!多像孙悟空的金箍棒!”</p><p class="ql-block">​ 一次晚上与小伙伴玩耍,弄丢了五分钱硬币,这可不是小钱,我急哭了。父亲打着手电简领我在草丛中寻找,一遍一遍,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我举起这枚硬币,仿佛举起一轮银色的月亮。</p><p class="ql-block">​ 父亲像一节电池,耗尽了一生的热量,手电简息灭了。但她仍是留给我生命的一束光!</p><p class="ql-block">​ 无论夜再黑,路再长,有了这束光的引领,我也不会举步维艰,迷失前行的方向。父亲留下的……父亲留下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一散文诗之四</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李金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剃须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用上班后第一个月工资,为父亲买了一把新款电动剃须刀。</p><p class="ql-block">​ 父亲很开心,他按动开关,剃须刀转动一缕缕清风,拂去嘴巴下的杂草,顿显一片春光。他说,我可以与老刮胡刀说再见啦。</p><p class="ql-block">​ 父亲把剃须刀视为掌上明珠,精心使用,精心养护。偶尔也带它上班,告诉工友,这是儿子给我买的。</p><p class="ql-block">​ 剃须刀与父亲相依相伴,转动春风,转动秋雨,转动雪花……沙沙的声音,讲诉光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父亲离世多年后,我偶然打开电剃须刀的头盖,里面竟然残留着他灰白的胡碴,点点滴滴的往事,碎碎念念的记忆,化做眼角串串泪珠。</p><p class="ql-block">​ 我把父亲的胡碴保留珍藏起来,这带着他生命温度基因的碎沫,深藏着无尽的思念一一永恒的父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半导体收音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这个老式半导收音机,与父亲形影不离,朝夕相伴。早晨听天气预报,听新闻联播;夜晚听评书,听京剧,听相声。半导体成他晚年聆听外面世界的一只耳朵。</p><p class="ql-block">​ 过去家里有一台收音机,只能在屋里听,携带不便。有了半导体,可以上下班路上听,坐着听,躺着听,走着听。有时他会一个人带着半导体去小镇附近的铁架山采蘑菇。望蓝天,白云,青山,伴着蝈蝈蝉鸣,听一曲《二小放牛郎》,他无比幸福快乐,仿佛又回到童年……</p><p class="ql-block">​ 听半导体,父亲开了眼界,收获不少知识,比如养生,比如联合国,比如政治,历史,军事。他一生没坐过飞机,确知道美国波音是世界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p><p class="ql-block">​ 父亲节,我把半导体装上电池打开,调好属于父亲的频道,一个声音,一个久违的声音,父亲的声音,穿越时空,在我的耳畔回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李金平,诗人。原鞍钢日报首席记者。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辽宁作家协会会员,市诗歌创作朗诵学会主席,在多个协会任副会长等职。 从上世纪70年初开始诗歌、散文创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作品近千首(篇)。出版《蓦然回首》、《光阴故事》等六部作品。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及省市级征文大赛中获奖。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