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餐后八点半离开柳州南,<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晨的柳州南,带着几分湿润的空气,我们的车开往侗族自治县了。此时</span>心中仍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与期待交织,这里的每一口食物(螺蛳粉)都蕴含着这座城市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柳州南的街道映入眼帘,沿途都在向每一位过客诉说着柳州的美食文化。</p> <p class="ql-block">高速公路上,车辆极少,两旁绿树成荫,远处山峦起伏,天空晴朗。</p> <p class="ql-block">三江风雨桥,横跨在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浔江河上,它不仅是侗族木构建筑技艺的精华,更是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典范。这座桥将钢筋混凝土与木结构完美融合,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三江风雨桥不仅是一座规模宏大、结构精妙的木构桥梁,更是一座承载着侗族深厚文化底蕴的“活态博物馆”。它集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于一身,是了解侗族文化、欣赏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奇迹的绝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 《三江风雨桥吟》</p><p class="ql-block">烟雨长廊接翠微,青石为骨木为衣。</p><p class="ql-block">七亭飞角衔云起,百丈虹桥跨浪归。</p><p class="ql-block">古渡惊涛沉旧梦,新桥无铆铸神威。</p><p class="ql-block">谁言侗寨无奇巧?一水牵来日月辉。</p> <p class="ql-block">传统的风雨桥下,清澈的河流缓缓流淌,桥身覆盖着黑色瓦片,多个屋檐和精美的雕刻,与周围的茂密植被和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木质结构的廊桥,桥面由木板铺成,两侧栏杆装饰着传统木雕图案。复杂的木质梁架结构支撑着屋顶,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月亮街上的侗族历史文化碑廊是侗族地区最长、最大的文化碑廊之一。</p><p class="ql-block">街内有多种特色美食,如侗乡油茶、美味烤鱼、香煎河虾、侗家三酸等,也有一些外地小吃,如南宁老友粉、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等。</p> <p class="ql-block">摩托车在桥下驶过,一幅宁静的画。</p> <p class="ql-block">桥的场景,展现了这片土地厚重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一座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桥上,行人悠闲地行走或站立,木质梁柱错落有致,红色灯笼点缀其间。桥下的绿色植被与远处的建筑,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这座桥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侗族智慧的结晶</p><p class="ql-block">三江风雨桥是侗族人民集体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代表了侗族传统木构建筑的最高成就之一。</p> <p class="ql-block">廊桥上共有7个桥亭,每个桥亭都各具特色,有的飞檐翘角,有的雕梁画栋,有的则简洁明快,但都无一例外地展现了侗族建筑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雕刻和飞檐,宁静而古朴。</p> <p class="ql-block">桥体倒映在浔江水中,如一双动人的眼晴。</p> <p class="ql-block">宁静的河流上,蓝天白云倒映其中,一艘小船在水中缓缓行驶,<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幅平和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吉祥图案添“福瑞”</p><p class="ql-block">桥壁间雕刻或绘制着狮子、蝙蝠、凤凰和麒麟等象征吉祥的图案。狮子象征着权威和守护,能驱邪避灾,为侗乡带来平安;蝙蝠与“福”谐音,寓意福气满满;凤凰是吉祥、和谐的象征,代表着美好和幸福;麒麟则是瑞兽,能带来好运和福气。这些生动形象的图案洋溢着古朴韵味,栩栩如生,为风雨桥增添了浓厚的福瑞氛围,让每一个走过桥的人都能感受到福气的环绕。</p> <p class="ql-block">漫步桥廊</p><p class="ql-block">亲身感受桥的长度和结构,欣赏木雕艺术。</p> <p class="ql-block">走在桥中央</p> <p class="ql-block">休闲、微笑、纯朴。</p> <p class="ql-block">风雨桥在侗族生活中远不止是通道,它是村民休息聊天、聚会交往、节庆活动、青年男女“行歌坐月”(谈恋爱)的重要公共空间,被称为“侗族露天文化沙龙”。</p> <p class="ql-block">侗寨的灵魂</p><p class="ql-block">在侗族聚居区,风雨桥和鼓楼一样,是侗寨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被视为村寨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九十六岁的老奶奶,她喜欢唱歌,领着我们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她的歌声仿佛穿越了时空,将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祝愿奶奶们长寿、快乐。</p> <p class="ql-block">三江宜阳风雨桥,横跨在浔江之上,是三江县城建成投入使用的第三座风雨桥。这座桥不仅连通了县城的河东河西,更是三江侗族自治县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之作。双层榫卯结构,由200多名侗族工匠合力建设,不用一钉一铆,融合了侗族风雨桥特色造型元素与现代建筑文化风格,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桥的两头各建有5个亭子,代表三江的侗、苗、瑶、壮、汉族;桥的高度19.52米,寓意三江侗族自治县成立于1952年;东西桥头两个门楼设计成拱弧形风雨桥式建造风格,由5个亭塔组成,门楼建有7层瓦檐,寓意三江侗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p> <p class="ql-block">三江宜阳风雨桥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寓意,桥的两头每一头建有 5 个亭子,代表着三江的侗、苗、瑶、壮、汉 5 个民族,寓意着 5 个民族团结和谐一家亲,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是民族大团结的生动象征。</p> <p class="ql-block">宜阳风雨桥不仅仅是一座桥梁,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桥上的每一根木梁、每一个榫卯结构都是侗族工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节假日时,这里游人如织,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打卡点。此外,宜阳风雨桥还象征着侗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是侗乡的一张亮丽名片。</p> <p class="ql-block">宜阳风雨桥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车辆通道,设有双向四车道;二层则为人行休闲观景层,桥中间还设有人行互通立交。</p> <p class="ql-block">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雕刻绘画,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等形状。</p> <p class="ql-block">宜阳风雨桥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建筑之美,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它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车继续前往,抵达程阳八寨,罗老早己联系上了民宿店,车停景区内。由老板女儿用迷你汽车押运我们到她家民宿住。</p> <p class="ql-block">三江青木山水居</p><p class="ql-block">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程阳八寨景区岩寨屯73号</p> <p class="ql-block">眼前一片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编辑:清雅</p><p class="ql-block">拍摄:风道</p><p class="ql-block">时间:二零二五年六月八日</p><p class="ql-block">这次旅途,不仅领略了柳州南的清晨美景,更感受到了三江风雨桥的独特魅力。每一步行走,每一处停留,都会让你更加热爱这片充满历史与文化的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