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摘自:上海工业博物馆(三线建设)展陈处李舒桐采访徐雪舲底稿</h1> <h1><font color="#ed2308">李舒桐:徐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为上海工业博物馆提供宝贵的史料参考。</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李舒桐:<br></font><font color="#ed2308">认知转变<br></font><font color="#ed2308">3,我注意到您还任职过工业普查办公室主任,您当时对于全国三线建设的企业情况有一个全局的认知吗?</font></h1> <h1>徐:<br>我是一个企业微观工作者,长期埋头拉车,对宏观经济和三线建没全局认知很淺薄.。</h1> <h1> 1986--1987年我参加了电子工业部和陕西省的工业普查工作和总结表彰会议。<font color="#ff8a00">1991年3月参加了电子部召开的三线建设调整工作会议(部署调整,而762厂已于1984年提前迁出山沟病区)。</font>让我对各地三线厂大同小異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时的三线厂多忙于转型--“军转民”,“公司制”,纷纷引进日本的收录机,彩色电视机,电氷箱,洗衣机等生产线,到沿海开窗口,争取搬迁,或在原地掙扎,求得生存发展。我还听到了国外回来人员,介绍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例子,我们落后了,差距不小!<br></h1> <h1> 进入21世纪,电脑互联网的普及,原三线⺁的人员大部退休,有时间进行回忆和交流,进行纪念活动。</h1> <h1>照片:三线762厂五十周年纪念活动</h1> <h1>照片:贵州永安电机厂六十周年纪念活动</h1> <h1> <font color="#ed2308">他们自愿,自发,自费,组识编写了很多亲身经历的回忆录,蔚为壮观,是共和国文学史的一个奇芭!</font></h1> <h1> 我参与组织编写三线762厂回忆录《青山有情,漆水为证》的艰辛历程,体会良多。阅读了兄弟厂三线人《锦江魂》,《远去的天星沟》等回忆录,感人至深。</h1> <h1>照片:三线762厂五十周年纪念光盘</h1> <h1>照片:《远去的天星沟》</h1> <h1> 我购买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主编出版的《三线风云》,</h1> <h1>照片:《三线风云》</h1> <h1> 看到上海大学徐有威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张勇教授等出版的著作,以及网上有关三线建设的文章,帮助我对三线建设全局的了解和认识,<font color="#ed2308">不仅是肯定和发扬,而要直面历史,实事求是,客观分析,总结三线建设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国家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font><br> 因此我抱着<font color="#ff8a00">探讨和探索的态度不断提高三线建设的认知。</font></h1> 参阅:<br>游游冬(QQ空间:《三线风云》介绍 2014年<br>转:《锦江魂》 2017-10-22<br>转:山西三线建设的经 2018年<br>李 冠 南:重新认识三线厂矿的历史意义 2018 04-16<div><br></div><div>陈东林 | 三线建设: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富矿——《企业、人群与社会:三线建设的多维书写》序 2023-12-28 <br><div><br></div><div>张勇 张艳萍丨同级分化:三线建设企业职工的群体构成与社会关系 2024 03-09<br><br></div><div><br></div><div><br><br></div></div> <h1> 游游冬编辑 20250615</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