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留下的毛笔。这么多!</p> <p class="ql-block">《笔墨承情,岁月流芳》</p><p class="ql-block">退休余热付专研,</p><p class="ql-block">刀笔交融岁月绵。</p><p class="ql-block">幸遇名家开眼界,</p><p class="ql-block">常研古印悟精玄。</p><p class="ql-block">忽惊父艺藏春景,</p><p class="ql-block">始叹亲勤绘彩笺。</p><p class="ql-block">今握遗毫思旧事,</p><p class="ql-block">墨香满纸寄流年。</p><p class="ql-block">2018年退休后,我仍在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邮轮经济专业委员会、上海市艺教委篆刻专业组等机构发挥余热,在奉献中享受充实与快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间,上海市艺教委篆刻专业组成立,因过往在教育领域积累的管理经验,我参与其中并持续耕耘至今。</p><p class="ql-block">退休生活里,篆刻是我的一个爱好。虽未正式拜师,作品也不算多,但这份热爱促使我不断钻研。在深入学习篆刻的过程中,我有幸结识了韩天衡等众多名家,还有历任韩天衡美术馆馆长朱晓东、张炜羽,以及黄连萍、吴天祥、瞿志豪、郑小云、李志坚、李唯、唐和臻、韩因之等沪上专业人士。他们的作品和创作过程都是我学习的宝贵资源,同时,我还从汉印典籍中汲取养分,技艺也在日积月累中得以提升。</p><p class="ql-block">父亲离世己十余年了,他不仅是抗美援朝的战士、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还曾是西北师范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原杭州商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的教授。我十五岁离家插队、求学,而后工作,直到父亲离休后,才惊觉他竟擅长国画大写意,花鸟鱼虫、鹰牛驴兽、山水风景,皆是他笔下的生动题材,他还在浙江老年大学孜孜不倦地学习,其勤奋与造诣令人赞叹。</p><p class="ql-block">从事篆刻相关管理工作后,写字成了日常。我常自嘲字写得不好,担任虹口书协主席、同样已退休的大哥孙爱民便鼓励我勤加练习,每逢为单位、部队写春联、送福字的活动,他都会带我一同参与。这些经历,也让我有机会使用父亲留下的毛笔,那些长短粗细各异的毛笔,承载着对父亲的思念。</p><p class="ql-block">最近,我突然对山水画产生浓厚兴趣,购置了不少古今山水画示范类书籍和教材,拿起父亲的毛笔尝试作画。在笔墨游走间,似乎父亲在身傍,指导着我,看着我...</p><p class="ql-block">我深刻体会到“提笔便是练字时,练字即是养性时,养性也即是修德时”的真谛,也更加理解“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深刻内涵。</p><p class="ql-block">在篆刻创作上,我也有一些自己的尝试。对于较大的印章,我会将边款设计成系列主题,像梅兰竹菊、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等;还曾与画家陈九合作,将他笔下的戏曲人物用石料复刻,别有一番韵味。</p><p class="ql-block">应老友大哥金先生所求,我曾将父亲的毛笔赠予金先生,多年未见,他在老年大学精进画艺,如今的作品令我惊叹,也激励着我在绘画领域不断进取,秉持“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像一行”的态度,提升绘画技能。</p><p class="ql-block">今天恰逢父亲节,回首过往,感慨万千。不知不觉间,我已67岁,但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看到祖国日益强大,社会经济发展,生活祥和。参与的上海市中小学生、教师书法(硬笔、软笔、篆刻)项目也让越来越多人重视书写,“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理念深入人心,我由衷感到欣慰。这些,便是一位父亲在父亲节缅怀自己父亲时,心中最真挚的感悟。</p><p class="ql-block">王立强2025年6月14日(星期日)下午</p> <p class="ql-block">俺与父亲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母亲。</p> <p class="ql-block">俺和夫人与父母亲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俺、俩个妹妹和父母亲的合影,每人手中捧一个俺烙的大饼。</p> <p class="ql-block">这是俺刻的“梅兰竹菊“。</p> <p class="ql-block">这是俺参与编写的《篆刻》教学用书。</p> <p class="ql-block">这是俺刻的二十四节气章。</p> <p class="ql-block">这是俺刻的十二生肖及戏剧人物章(肩面)。</p> <p class="ql-block">这是俺最近画的几幅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这是俺及妹妹为父亲的画作出的册子《南泊北涛》。</p> <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写的前言(部分)。</p> <p class="ql-block">《后 记》</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 很早就有意将其部分写意国画编撰成冊,作为儿女义不容辞,也是我们对老人应尽的一片孝心。于是,在杭州的(立华、立群)两位妹妹和妹夫(贾凡、金吉来)为爸爸整理书画、摄影集成, 传递信息,而我和夫人邹盘美則在上海联系广告公司,请人策划设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考虑到父亲出生西北,前半生在西北,学习参军,抗美援朝, 波涛声声; 而母亲出生南方,八十年代初老爸老妈来到杭州, 后半生在南方,教书育人,辛勤耕耘。泊岸静静;人虽离休,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吟诗作画,笔耕不止,乐在其中,故用 "南泊北涛" 四字作为书名,希望言达画意,名达书意,老父满意。后请我远房的舅舅蒋劲华先生(蒋劲华,号文草、人称 "宇怪"',"撕纸成书"创始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員和黄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賜字,他即予应允,并书 "南波北涛"四字;同时,我也篆刻 "南泊北涛"章一枚,以作纪念,当然,父亲作画使用的印章多也是我为他刻制。</span></p><p class="ql-block">戊子鼠年是一个好年景,子为属先,日月同天:奥远盛会在北京召开,健儿奋进,举国同欢;同祝愿,祖国好, 山青水绿,地美天藍; 让我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描绘祖国更美好的明天。</p><p class="ql-block">王立强</p><p class="ql-block">成子春月于上海</p> <p class="ql-block">这是俺写的后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