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哈萨克斯坦 & 阿塞拜疆之旅

老树叶多感夫妇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底,我们踏上了中亚和高加索的热土,先后游览了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这四个国家对我们而言,既陌生又神秘,仿佛尘封的宝藏等待开启。</p><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古老文明的遗迹与现代城市的脉动交织,异域的风情在目不暇接的旅途中铺展开来。更难忘的是,那些在旅途中相遇的友善笑容与真诚问候,跨越语言与文化的界限,让每一次停留都充满温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哈萨克斯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亚五国之一,横跨亚洲和欧洲,地理上属于亚洲,没有海岸线,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也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约2.72百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九大国。它</span>地处欧亚交界,是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形以大草原、沙漠和山脉为主,人口约2000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哈萨克是前苏联加盟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独立。现在是总统制共和国。官方语言是哈萨克语和俄语</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哈萨克的第一个景点是科尔塞湖。它是哈萨克最迷人的高山湖之一,以“水下森林”而闻名世界,被誉为“天山明珠”。科尔塞湖海拔2000多米,1911年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后形成的堰塞湖</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坡朝湖边走去</p> <p class="ql-block">湖水清澈碧绿,地震后被淹没的冷杉树至今仍直立在水下,宛如“沉入湖中的童话森林”。水温比较低,使得树干不腐,形成罕见的生态景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上哈萨克服装,在科尔塞湖边,把自己融入中亚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身着游牧之袍,手擎草原之魂</p> <p class="ql-block">金雕很重哦</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在哈萨克的蒙古帐篷(哈萨克包)里吃当地特色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新鲜出炉的面包饼干,羊肉汤面都是“管饱”,团中有几位年轻人喝了几碗汤面,味道确实鲜美</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去看恰伦大峡谷,哈萨克最壮观的自然奇观之一,被称为“中亚的小科罗拉多大峡谷”,长度154公里,最深处可达300米</p> <p class="ql-block">峡谷是由恰伦河(Charyn River)在数百万年间侵蚀形成的,由红色砂岩构成,经过风化和水流侵蚀,形成了各种形状奇特的岩柱和峡谷壁</p> <p class="ql-block">岩石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从金黄到深红的丰富色彩,非常适合摄影</p> <p class="ql-block">峡谷最著名的部分是约3公里长的“城堡谷”。这里的岩石形态如同古代城堡塔楼,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是游客最多的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晚餐是哈萨克的手抓饭(<span style="font-size:18px;">Beshbarmak)。</span>“Beshbarmak”在哈萨克语中意为“五指”,因为传统上这是用手直接吃的饭菜。我们是用勺子吃的哦😅</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来到阿图木图,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和曾经的首都,位于该国东南部。它因为盛产苹果而被称为“苹果城”。尽管1997年首都迁至阿斯塔纳,阿拉木图仍是哈萨克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它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参观中央国家博物馆。该馆收集了30多万件展品,涵盖了哈萨克从史前时期到现代的丰富历史和文化,是中亚最大的博物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标志性外观是白色立柱与蓝色圆顶,体现出苏式新经典主义与哈萨克民族色彩的融合;门前台阶宽阔,面向广场且绿植环绕,氛围庄重且亲切 ;建筑整体呈三层结构,正中央是二层高的中庭入口,两侧对称排列展厅空间;白墙配合蓝色穹顶,在晴朗的天空下和花坛、喷泉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 </p> <p class="ql-block">宏伟的穹顶大厅。博物馆设有七个常设展厅</p> <p class="ql-block">民族志厅里的全尺寸毡房,生动展示民族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毡房内的布局与陈设</p> <p class="ql-block">黄金人雕像复制品,展示早期游牧贵族文化。其原件出土于伊塞克古墓,穿戴3,000多件金饰(包括箭羽形装饰、三角几何图案、豹子图腾等);高帽象征神权和王权</p> <p class="ql-block">哈萨克斯坦古代的传统木床,它的特别之处是头脚等高的设计。哈萨克古人相信睡觉时头与脚一样高有助于血液循环平衡,尤其在寒冷草原地带,更强调全身保暖和舒适</p> <p class="ql-block">展厅的服饰和高跟鞋。高跟鞋起源于波斯(伊朗地区)。17世纪初,高跟鞋首先由波斯骑兵穿着,其设计目的是为了骑马时固定脚蹬,增强作战稳定性。高跟鞋最初是男性穿着的,尤其是在伊斯兰世界与中亚草原文化圈,骑士阶层广泛使用。1600年代波斯特使团访问法国后,这种鞋被引入欧洲王室</p> <p class="ql-block">阿拉木图的升天大教堂是哈萨克斯坦最具代表性的木制东正教堂之一,极具视觉魅力的建筑。它建于1904-1907年。整座教堂使用天山云杉建造,主高56 m,钟楼高约46 m,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制东正教堂之一 。它具有“抗震篮式结构”,木梁使用可滚动支架连接,所以即使1911年强震来袭,教堂也几乎毫发无损。它常被称为“无钉建造”,实则采用互嵌榫卯并辅以少量铁销和金属板固定</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金碧辉煌。内部装饰由莫斯科和基辅工坊制作,描绘诸多圣像,图像装饰主要出自著名画家尼古拉·哈鲁多夫(N. Khludov)之手 </p> <p class="ql-block">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是一座融合历史纪念与自然风光的城市公园,旨在缅怀在二战中英勇牺牲的28名苏联士兵。</p><p class="ql-block">1941年11月16日,苏联莫斯科西北方向的德乌洛沃村附近是莫斯科保卫战的关键地段,纳粹德国坦克部队正向莫斯科逼近,战线告急。28名战士来自潘菲洛夫将军领导的第316师,在装备极其简陋、火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他们与来袭的50余辆德军坦克展开殊死搏斗,坚持数小时,成功拖延德军进攻,为莫斯科防线争取了宝贵时间。据说,这28人几乎全员牺牲,但歼灭了18辆坦克,付出生命代价守住阵地</p> <p class="ql-block">公园入口处矗立着伊万·潘菲洛夫将军雕像,标志着公园英雄大道的起点,并配有石碑记录28名士兵的姓名 </p> <p class="ql-block">荣耀纪念碑由三座浮雕组成。象征28勇士群像浮雕中,有一位双臂张开、手持手榴弹的士兵似从画中冲出,动感强烈 </p> <p class="ql-block">潘菲洛夫公园内的黑色大理石平台是无名英雄纪念碑的一部分,通常也被称为“永恒火焰”纪念碑,用于纪念在卫国战争(即二战)中牺牲的所有苏联战士,特别是那些姓名未能被记录的无名英雄</p> <p class="ql-block">黑色大理石平台中央嵌有一颗五角星,其中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火焰,象征烈士精神不朽</p> <p class="ql-block">纪念公园里的另一座浮雕</p> <p class="ql-block">纪念公园的东侧是阿拉木图军事历史博物馆。它有四层楼,分为几个展厅。其中展出了二战时期苏军武器装备:从轻武器、火炮到装甲车、飞机和其他军事配件,共逾122 件真实展品 </p> <p class="ql-block">阿拉木图中央清真寺,共有五座宣礼塔,最高的一座高达47米,可容纳7,000信徒同时礼拜</p> <p class="ql-block">哈萨克斯坦科尔塞湖的湖光山色,恰伦大峡谷的苍茫辽阔,还有阿图木图升天大教堂与清真寺的静谧庄严……哈萨克斯坦用它辽阔的自然与多元的信仰文化,触动了我们的心。这段旅程虽然短暂,但留在心里的印象,会慢慢发酵成温暖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阿塞拜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Azerbaijan)</b></p><p class="ql-block">高加索三国之一,位于里海西岸,西邻另外两个高加索国家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南接伊朗。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世界重要的能源出口国之一。1918年曾短暂成立“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穆斯林民主国家),后被苏联吞并。1991年苏联解体后独立。</p><p class="ql-block">距离首都巴库约60公里的戈布斯坦国家公园是一处融合了史前岩画与独特地质景观的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阿塞拜疆拥有约400座泥火山,约占全球泥火山总数的一半,因此被称为“世界泥火山之都”</p> <p class="ql-block">戈布斯坦地区的泥火山以其独特的地质活动而闻名。火山口不断冒泡,喷出冷却的泥浆,形成各种形态的泥浆池和泥锥</p> <p class="ql-block">戈布斯坦地区保存着约6,000幅岩画,最早可追溯至15,000年前,最晚的也有5,000年历史。我们首先参观岩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馆内展示了史前岩画、考古遗存、地质变迁,并配备3D影院与互动系统</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的岩石山脉就是史前岩刻的户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史前人类</p> <p class="ql-block">公园岩画中还发现了公元一世纪罗马第十二军团留下的拉丁文铭文,标志着罗马帝国东扩的最远点</p> <p class="ql-block">描绘船只的岩画被认为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独木舟图像之一</p> <p class="ql-block">看完室内博物馆,我们去岩画露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标志性的入口碑上的”QOBUSTAN”是一个合成词。“-Stan”是波斯语后缀,意为“土地、地方”,比如说Kazakhstan(哈萨克斯坦)意为“哈萨克人的地方”。“<span style="font-size:18px;">QOBUSTAN”可以理解为“岩谷之地”。石碑的下方提到:这是世界级重要纪念地</span></p> <p class="ql-block">石碑右侧的岩石上刻有独木舟,还有两个拿着弓箭的狩猎人</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的奇岩怪石引人入胜,呈现出各种奇特形状,如蘑菇状、塔状、兽形等,还有一些自然裂缝和小型石窟,这些地方可能曾作为史前人类的避难所或活动空间</p> <p class="ql-block">最著名的奇岩之一是一块天然“鼓石”——敲击时会发出类似鼓声的响声。这是因其内部结构中含有石英和空洞所致,被认为是史前的乐器之一</p> <p class="ql-block">断岩边的巨岩吸引着游人,那是古人用来围猎动物的天然平台。史前的人类会在开阔的石原上围赶动物(如野山羊、鹿等),驱赶它们奔向悬崖边。动物失足坠落,跌落致死或受伤,便于人类捡拾和宰杀。这种被称为“驱赶坠落”的狩猎方式,在戈布斯坦岩画中以岩画形式被描绘了下来,是人类早期集体狩猎策略的生动展示</p> <p class="ql-block">原始宗教或部落仪式中的舞蹈场景,在现代阿塞拜疆民间舞蹈中,你仍然可以看到与岩画中舞蹈图案类似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动物刻画</p> <p class="ql-block">古人用来蓄水的石坑</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遇到一些小学生,老师很热情地让孩子们与我们这些外国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午餐在一家布置优雅的阿斯拜疆餐馆吃烤鱼</p> <p class="ql-block">海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是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最具标志性的现代建筑之一,以其流动曲线式设计、科技感十足的外观和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而著称。整座建筑没有一根直线或尖角,象征“流动中的文化”,灵感源于丝绸、风沙与里海波纹;超现实外观犹如漂浮的白色涟漪或飘带,非常适合拍摄极简、抽象或未来感强的照片;纯白表面寓意纯洁、现代、开放的阿塞拜疆文化愿景</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建筑爱好者和摄影师梦寐以求的取景地,曾被誉为“世界最上镜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文化馆前的雕像将现代都市女性的“酷”与传统文化中的装饰元素(如大耳环)巧妙融合,体现当代女性自信、时尚与传承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阿塞拜疆常被称为 “火之国”,这是一个深具历史和文化意义的称号,源于这个国家独特的自然现象、宗教传统和文化象征。它的地下蕴藏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部分地区的气体从地表缝隙自然喷出并长期燃烧不熄。阿塞拜疆是“古代拜火教”的重要传播地之一,火被视为纯洁、神圣的象征。拜火教信徒把“永恒之火”作为与神沟通的媒介,这种文化在今天的遗址和宗教象征中仍能看到痕迹。</p><p class="ql-block">三座形似火焰的塔楼是首都巴库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它们不仅是现代建筑的杰作,更是“火之国”文化与象征的具象表达</p> <p class="ql-block">巴库近年来已成为高颜值现代建筑的集聚地,在保留古老丝绸之路与伊斯兰文化遗产的同时,大胆引入了未来主义、解构主义与高科技风格。这使得巴库成为全球“最具建筑对比感的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画面右侧的巨大环形建筑常被昵称为“甜甜圈大楼”或“圆环塔”。它是由迪拜帆船酒店的设计公司设计的,圆形象征月亮与团圆,融合了现代风格与伊斯兰文化符号。画面中间那座外立面为整块玻璃幕墙的高耸建筑是巴库港口塔,巴库最高的写字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耸立在海达尔清真寺前方的这座白色门廊结构,以垂直柱列和透光纹饰构成现代伊斯兰的视觉象征</p> <p class="ql-block">地毯博物馆。阿塞拜疆的地毯不仅在高加索地区享有盛誉,还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地毯产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海滨大道上的这座建筑群由中心“花蕾”及向外伸展的“花瓣”组成,整体触感宛如8片花瓣,灵感来自阿塞拜疆的八角星国徽及莲花意象 </p> <p class="ql-block">位于巴库老城区边的这座圆柱形古塔是巴库最具象征意义和传奇色彩的历史地标之一,被称为“少女塔”。据说“少女”之名可能源于塔的不可攻破,也可能源于一个经典传说:国王欲强迫女儿嫁给她不爱的男子,女儿请求父亲建造一座塔以推迟婚期。塔建成后,女儿从塔顶跳下自尽,以示抗争</p> <p class="ql-block">少女塔被普遍认为始建于12世纪,但有考古发现表明下层结构可能追溯至公元7–6世纪前 </p> <p class="ql-block">我们登顶俯瞰老城区、里海海岸与现代高楼</p> <p class="ql-block">希尔凡沙宫殿位于老城区,被誉为“阿塞拜疆建筑明珠”,并与少女塔一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希尔凡沙王朝统治阿塞拜疆地区近七个世纪,首都最初在沙马基。15世纪初,因地震原因,王朝将首都迁至巴库,并在此建造了这座宫殿。宫殿内的清真寺、陵墓和浴室等设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与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离开巴库,前往122公里以外的阿塞拜疆东部历史名城沙马基。这座城市面积约6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沙马基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五世纪,在9-16世纪期间,这里是希尔凡王朝的首都,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贸和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沙马基聚礼清真寺,始建于743年,高加索地区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尽管沙马基曾经历了11次大地震,这座清真寺仍屹立不倒,堪称奇迹</p> <p class="ql-block">身着民族服装的阿塞拜疆人</p> <p class="ql-block">舍基是阿塞拜疆一座历史悠久且极具魅力的古城,位于大高加索山脚与古尔贾纳河交汇处,距巴库约380 公里。2019年,舍基历史中心及可汗王宫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舍基古城堡内的舍基可汗宫殿,是18世纪中期由穆罕默德·侯赛因汗所建,作为其夏季避暑的行宫。它是该地区代表性建筑,也是全球最精美的木质镶嵌彩窗和壁画艺术杰出典范之一</p> <p class="ql-block">舍基可汗宫殿是一座两层楼的建筑,外部朴素但内部装饰极为华丽,最引人注目的是精美的彩色玻璃窗。这些窗户由近5,000块彩色玻璃和木质材料组成,无需使用胶水或钉子,展示了高超的工艺技艺</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宫殿内禁止拍照(这张是网络照片)。彩色玻璃的几何图案繁复精巧,构图灵感多源自伊斯兰几何艺术,复杂对称、色彩斑斓,连阳光都被分割成图案洒在地面上。阳光透过这些彩窗时,整个房间变得如梦似幻,宛如置身宝石盒中。宫殿内部的墙壁和天花板装饰着色彩艳丽的壁画,描绘了花卉、狩猎、战争等场景</p> <p class="ql-block">宫殿的户外庭院</p> <p class="ql-block">当天有许多学生在舍基可汗宫殿参观,他们个个朝气蓬勃。当他们看到我们这些来自异国的游客时,显得格外兴奋与热情。一位老师走上前来,主动用英文与我们交谈,并自我介绍说是英语老师。她微笑着询问,是否可以让她的学生和我们合影留念。与男生们拍照时,老师叫来一位女生站在我身边,大概是怕我面对一群陌生男生会有点不自在吧 😅</p> <p class="ql-block">拍完大合影后,有些女生还兴致勃勃地拉着朋友来,想单独或者和闺蜜小圈子一起合照,可惜我们时间有限,导游催促我们快走</p> <p class="ql-block">离开宫殿,我们来到专门制作镶嵌玻璃窗的传统工坊。这种工艺在宫殿及其殿堂中大量使用,现在工坊仍保留并对游客开放。当地匠人现场演示,从切木、拼装框架到镶嵌玻璃的过程 </p> <p class="ql-block">舍基曾是中世纪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以丝绸养蚕和贸易著称,丝茧和纺织品交易繁盛。</p><p class="ql-block">古丝绸路驿站大门口。这是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驿站之一,也是舍基老城的地标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位于入口处中央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耸穹顶</span></p> <p class="ql-block">驿站的中央庭院通风良好,设有喷水池,是典型的“中庭型客栈”</p> <p class="ql-block">驿站的上层为旅客的住宿房间,下层为仓库、交易厅、马厩</p> <p class="ql-block">马蹄形拱门走廊</p> <p class="ql-block">阿塞拜疆,这个位于欧亚交界的“火之国”,以独特的自然地貌和古今交融的城市风貌,深深留在我们的记忆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