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乡”系列之七,——做鞋

塬上草

<p class="ql-block">  农村的女孩从小不仅要学习农活,女工也是必做的功课,十五六岁,十七八岁纺线织布、做衣服做鞋都要拿得起,做的漂亮,才能找个好婆家。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到了农村才真正见到真实的纺车、织布机,才真正知道做鞋要先打“袼褙”(ge bei)(关中语言)。</p><p class="ql-block"> 看到农村姑娘人人都会做鞋,心里痒痒,特别是冬天农活少,坐在老乡家里的热炕上聊天,每个姑娘、媳妇都是边纳鞋底边聊天,就提出也想学习做鞋,她们很热心的手把手教我,我耐心的认真学习,终于给自己做了一双很不错的白底黑面斜扣布鞋。</p> <p class="ql-block">这双鞋是灯芯绒面的,我做的是咔叽布面的。</p> <p class="ql-block">  根据记忆先把做鞋的程序记下来:</p><p class="ql-block"> 1、打糨糊。把面粉加水搅和成稀面糊,水在锅里烧开,把面糊边倒往锅里边搅和,直到面糊烧开糨糊打好。不能把面粉直接加到开水里,那样会结疙瘩。糨糊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p><p class="ql-block"> 2、打袼褙(ge bei)。在门板上刷一层糨糊,然后再铺一层布,这样刷铺四五层(太厚了晒干了剪不动),放到太阳下面晒干。每一层棉布都必须铺得平整没有褶皱,才能使纳出的鞋底坚实耐用。晒干的袼褙收放好,要做鞋随时就可以用。</p><p class="ql-block"> 3、纳鞋底。根据脚的大小用纸画好鞋底样,再将鞋底样画在袼褙上,左右脚各剪下三四片,然后叠加起来粗针固定,再用麻绳把袼褙一针一线密密的纳成鞋底。</p><p class="ql-block"> 纳鞋底是做鞋的基础,纳的细密不细密,不仅是展现做鞋人的手艺,更决定鞋的质量,粗针大麻线当然不如针脚细密平展耐穿。</p><p class="ql-block"> 4、剪鞋面样。剪鞋面样是个技术活,要与鞋底大小匹配。先用纸剪好鞋面样,没问题了再放到里面二层用糨糊粘牢晒干的布上,照着纸鞋样剪出布鞋面。鞋面里面用糨糊粘牢晒干,鞋面硬硬的里面熨帖,便于操作,便于与鞋底缝合。</p><p class="ql-block"> 鞋的样式有许多种,男女的鞋也不同,根据布的大小,可以剪成整个鞋样,还可以分前后二块鞋样,当然分开的鞋样有接缝不如整个鞋样做出的鞋好看。心灵手巧的人能不断创新,剪出新颖的鞋样,做出好看的鞋,也因此是受欢迎的人。</p><p class="ql-block"> 5、上鞋面。剪好的鞋面要用斜布条滚边,然后与纳好的鞋底缝合在一起,才能做好一双鞋。上鞋面是一道关键工序,针脚要均匀,走线要平直,以确保鞋子的美观和牢固。不熟练还会上歪,鞋面与鞋底不对称,纳的再好的鞋底,做的再漂亮的鞋面,上歪了就一切都完蛋了。</p><p class="ql-block"> 6、楦鞋。做好的布鞋要用鞋楦,就是做成脚的样子的木块,塞到鞋里把鞋撑出饱满的样子。人真是聪明,鞋子有大有小,不可能每双鞋都做一个鞋楦,而且一个完整的鞋楦用料较多,因此鞋楦有完整的,也有做一个圆头放在鞋前面撑起鞋头,做一个半圆放在鞋尾撑起鞋后跟,中间根据大小加木块,最终能把鞋撑起来就行。年代久远的鞋楦被用的润滑光亮,拿在手里会感到有余温。</p> <p class="ql-block">用旧布打袼褙</p> <p class="ql-block">根据脚的大小画纸样</p> <p class="ql-block">鞋面纸样</p> <p class="ql-block">纳好的鞋底</p> <p class="ql-block">把纸样铺在布上画鞋面</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鞋楦现在很少见了</p> <p class="ql-block">  我在农村二年,只做过一双鞋,但那双鞋是精工细活,是认认真真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得到了大家的赞誉,也成为我得意自豪的资本。每次去重要场合、回家才穿,比如去公社开会,去县里参加优秀知青表彰大会,回家向父母向同学显摆。那双鞋我一直很珍惜,不仅订了鞋掌,每次洗过都要把鞋底周边用粉笔涂白,那双鞋一直陪伴我招工进了工厂还穿了一阵子,直到穿破才恋恋不舍的扔掉。</p> <p class="ql-block">  学习做鞋是冬天在老乡家热炕头上开始的,我没有袼褙,一个小姐妹把她家的袼褙给我用。那时城里买布要布票,农村基本是自己纺线织的粗布,我很感谢小姐妹的无私,也因此告诉母亲把家里穿小穿破的衣服留给我。城里穿小穿破的衣裤淘汰掉是要用作拖布的,母亲还是从中给我留出一些,让我拿给小姐妹可以打袼褙 。细布比粗布耐磨,特别是城里的劳动布工作服最好。</p> <p class="ql-block">过去工矿的工作服都是“劳动布”做的,现在叫“牛仔布”。</p> <p class="ql-block">  小姐妹们手把手的教我画出鞋底,她们拿出最喜欢的鞋样让我挑,我还是喜欢最大众最质朴的白底黑面斜扣鞋。根据小姐妹的介绍,我买了线绳、黑白斜布条、锥子、顶针、纳鞋的大针,开始了我做布鞋的工程。</p><p class="ql-block"> 纳鞋底在电影中看到过,也看到老乡一边说笑一边纳,就觉得不难,可自己做起来才知道不简单。</p><p class="ql-block"> 老乡们做鞋用的是麻绳,要先把麻撕成细丝,用手掌搓成麻绳,搓麻绳搓久了手掌又红又疼,麻绳搓的不均匀纳出的鞋底针脚高低不平很难看。<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图方便也为了好看,买的是线绳。</span></p> <p class="ql-block">麻绳</p> <p class="ql-block">线绳</p> <p class="ql-block">  我要做双漂亮的鞋,先用斜白布条给每层鞋底袼褙滚上一个白边,然后才用针线把四层袼褙鞋底固定住,开始纳鞋。直接用针纳,穿过袼褙鞋底很难,拔针也很费事,用锥子先在袼褙鞋底上扎个洞,再戴着顶针把穿着棉绳的针从洞里顶过去,就省事省力多了。</p> <p class="ql-block">50年前的锥子我还保留着</p> <p class="ql-block">纳鞋底的针我也还有</p> <p class="ql-block">  一针一线我极认真的纳,针脚大小、针距宽窄要一样,每一针要拽紧,不能松紧不一,我还学着小姐妹的样子,纳一会儿把针在头发里篦二下,粘上头发里的油脂,针变的润滑流利,再纳鞋就轻松多了。</p><p class="ql-block"> 纳鞋底不扎手是不可能的,从上面往下扎针,手在下面,放的离针眼远使不上劲,放在针眼附近稍不恰当就会扎到手,全凭经验感觉,就是老手稍微一分神也难免扎手。针扎到手上立马出血,那时没有创可贴,扎破手,就把手指使劲捏出血,再放到嘴里吸一下,几次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鞋底要纳的细密又整齐,每一针每一线都要仔仔细细,我不允许纳错一针,错了必须拆掉重来,一双鞋底纳了好久,也因此第一次纳鞋底就纳出一双很像样的鞋底。</p> <p class="ql-block">  剪鞋样,给鞋面边缘包布条,对从小做针线活的我不难。上鞋面,把鞋面鞋底缝合让我吃尽苦头。明明前后对齐、固定的好好的,面底缝合一半不是鞋面多出来就是鞋面不够了,这样缝出的鞋一定是皱的或者是歪的,很难看也穿着不舒服,必须拆掉重来。我缝缝拆拆好几次才成功,幸亏我给鞋底鞋面都滚了边,否则就毛了。</p><p class="ql-block"> 做好了鞋,上上鞋楦,一双崭新漂亮的鞋摆在眼前,喜悦油然而生。当穿上自己做的鞋,更是挺胸抬头得意自豪的不行。妇女主任看着我做的鞋:嗯,这下不怕嫁不出去了。是呀,那时以为扎根农村一辈子,不会做鞋,谁会要这种婆娘。</p> <p class="ql-block">鞋底要纳的平整才漂亮,底面缝合要对齐才好看。做一双手工鞋现在很少了。</p> <p class="ql-block">  我觉得我在农村二年,取得的最大成绩就是做了一双鞋,一双自己动手,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做成的布鞋,那个成就感至今想来都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