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家风纯正,如同润物无声的细雨,滋养着万物生长;而家风的兴盛,则能引领国风的浩荡前行。</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家风不仅关乎家庭的兴衰,更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深远影响。家风淳厚,家庭自然兴旺发达、和睦美满;而家风败坏,则可能贻害子孙,影响社会的安宁。正如古语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庭的和睦、幸福与文明,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安定、祥和与进步。</p><p class="ql-block"> 正如《人民日报》所强调的,“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无论是历史上的家教故事,还是传世的经典家训,都在向世人诉说着良好家风家教对于个人成长、家庭幸福乃至社会文明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父亲节,让我们一起走进建行人的家风故事传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书信】</p><p class="ql-block"> 2001年,我大学在读,突然收到一封信和一箱绿豆糕。 </p><p class="ql-block"> 万万没想到,这封信竟是半身不遂的父亲用左手写下的。我猜,这寥寥数行不足200字的篇幅,他也得写了小半天吧。更无法想象,绿豆糕是如何被父亲一瘸一拐地拎到邮局寄出来的。我只知道,我取回寝室的途中还歇过两次。</p><p class="ql-block">如今看来,这封家书,纸短情长。那泛黄的信纸仿佛时光的容器,不仅让我触摸到了父爱的温度,更读懂了家风的重量。</p><p class="ql-block">(供稿:财务会计部 侯宇)</p> <p class="ql-block">【怀表与家风】</p><p class="ql-block"> 在我童年时期,家中布局几经变化,但父亲桌上那块颇具年代感的怀表却从未缺席。我曾好奇地问:“这块怀表这么旧,为什么还在用着?”父亲摸着我的头,握着怀表说:“这是我爷爷年轻时买的。在我小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守时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与人约定,就要像精密的工作安排一样,每个环节都要精准,就算延后一分钟,也可能影响结果。这是我们的家风,你也要将故事讲给你的后代听,把家风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 十几年后,再次看到那怀表,我感慨万千。原来正是这种家风家教,让我在成长中养成了严谨、守信的品质,也成就了如今在建行工作的我。</p><p class="ql-block">(供稿:站前支行 章轩宇)</p> <p class="ql-block">【家史如炬:姥爷留下的精神火种】</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姥爷去世的第四年,犹记得姥爷离世前那几年,他的精神头还是很好的,一天他把小辈都叫到家里,说要以他口述我们记录的方式来撰写一部家史,第一次听到要写一本书,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感觉困难重重,毕竟一本书从撰写到排版,再到出版是需要经历许多的环节,可是看着姥爷那苍老的眼睛里满是坚定的眼神,我们瞬间充满了动力,在经过不厌其烦的纠正排版,最终这部家史在姥爷的带领下完成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部家史,已然是姥爷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里面记录了身为一名党员,姥爷幼年时贫苦却苦读成才的经历,青年时投身农业建设的壮志,中年时带领团队攻克困难的担当,以及晚年仍笔耕不辍、教诲子孙的慈爱。他写下的荣誉,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在于以勤勉浇灌理想,用汗水铸就丰碑。这份坚韧与担当,将如薪火般在世代血脉中不息传递,照亮前路,滋养未来。</p><p class="ql-block">(供稿:双塔支行 吴枋蓉)</p> <p class="ql-block">【红色家风是永不褪色的“传家宝”】</p><p class="ql-block"> 姥爷1967年6月24日入党,至此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优秀党员。家里挂了48年的毛主席像、铁柜里的一箱军服和几枚军功章是他珍藏的宝贝。</p><p class="ql-block"> 记得阅兵式时他坐在电视前目不转睛的注视,激动的攥拳;记得看抗美援朝记录片他偷偷的抹眼泪;记得他给子孙们从小讲到大的红军故事……</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问他党是什么?姥爷便说党就是人的精气神儿、是主心骨,党在家在,党兴家兴!</p><p class="ql-block">(供稿:北街支行 赵斯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秋千上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父亲用了一周的时间在自家门前的大树上,为外孙女精心打造了一个秋千。他仔细测量、捆绑,每一处都倾注了对孩子的爱。</p><p class="ql-block"> 秋千完工,外孙女兴奋地坐上去,笑声在院子里回荡。父亲的大哥见状,也忍不住上前,坐上秋千,父亲在他身后轻轻地推动,他们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回忆着儿时的趣事。</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一幕,我心中满是温暖。父亲用行动诠释着对晚辈的关爱,而他和兄弟间这份深厚情意,以及对往昔纯真岁月的珍视,正是我们家的家风。它不刻意宣扬,却在这平凡的日常中,润物细无声地传承着,让我们懂得珍惜亲情、保持童真,在岁月的长河里,守护这份最纯粹的情 。</p><p class="ql-block">(供稿:凤凰支行 李海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