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父亲节想起父亲</p><p class="ql-block"> 中国有句话说,“父爱如山”。父亲常常显得更内敛、威严。父爱不像母爱般温柔易察觉,却如山一般在沉默中构筑起子女精神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世的时候,没有真正读懂了这份深沉?</p><p class="ql-block"> 有人将父爱提炼为一道“配方”:60%的严厉,30%的疏离,再掺入10%难以体察的温情。这看似戏谑的量化,却戳中了很多人心中那份厚重而复杂的情感。父爱总是沉在那些看似严厉的管教里,藏在那些不善表达的沉默中,潜在无数个略显笨拙的背影里。</p><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他心里明明为你骄傲,嘴上却总说“别翘尾巴”;明明心疼你熬夜,开口却成了“现在不吃苦,将来怎么办”。他很少把“爱你”挂在嘴边,但他的爱总在行动里,比如自己省吃俭用,却总是默默打钱给在外的你;平时忙着工作,但若你在外受了委屈,他定会毫不犹豫地挡在你身前。</p><p class="ql-block"> 也有一些父亲,或许不会轻易说“支持”,但当孩子回头时,会发现他们一直在身后。在电影《哪吒》中,李靖就是一位“父亲”,未曾言说爱,但处处都是爱。他可以为了哪吒跪求全城百姓,可以为了哪吒以命换命,但在孩子面前,尤其是在殷夫人母爱光环的对比下,他是沉默的、内敛的,甚至是似乎令人感受不到爱的。</p><p class="ql-block"> 或许等孩子们长大后才明白,那些年的严格要求,都是父亲用自己方式写下的“我爱你”。这就像一场漫长的捉迷藏,小时候躲着父亲的严厉、不懂父亲的关心,等有一天终于理解了父亲,想要好好说说话时,却发现父亲已经老了。</p><p class="ql-block"> 正如流传的一首小诗,曾看哭过不少人:“江湖四处闯荡,很少想到父亲。有他或者没他,似乎不必关心。一日忽然惊觉,父亲已是老人。看他蹒跚背影,默然泪流沾巾。”</p><p class="ql-block"> “父”的象形文字似一个肩披蓑衣、迈开双腿奔波做事的人,生动勾勒出父亲的形象。都说父亲是无所不能的,其实是父亲们毅然扛起生活重担,用一次次全力以赴的步履,踏出一家人生活的通途。</p><p class="ql-block"> 著名油画《父亲》中,黝黑的皮肤、千沟万壑的脸庞,描绘的不仅是背朝黄土面朝天的普通农民,更是天下千千万万饱经沧桑、坚韧奋斗的“老父亲”群像。正是这份平凡中的伟大,铸就了父亲深沉的精神底色。</p><p class="ql-block"> 许多父亲为了生计远赴他乡,或许不能在孩子身边陪伴成长,但他用奋斗打拼出了一片天地,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何为坚韧不拔。他扛起了家庭的担子,明明很重,却要装作云淡风轻,把委屈咽下。他把压力藏进回家前车内独处的放空中,将琐事浸在下班后的小酌里。这份隐忍克制的表达,这种矛盾的心情,常常需要等孩子长大后走进了“父亲”的角色中,才知道其中的深情。</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其实很平凡,什么都给不了我,却又什么都给了我”。</p><p class="ql-block"> 作家贾平凹曾说:“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对孩子而言,成长亦是“接近父亲,成为父亲,理解父亲”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父亲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更是人格之根、气节之骨,是关于“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指引。《诫子书》中,诸葛亮叮嘱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教的是做人立身之基;翻译家傅雷教子,“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强调的是立身先于成才的品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脾气也像我爸,甚至心软也是”!</p><p class="ql-block"> “你说你最讨厌他的脾气,其实你最像的是他的脾气”……小时候,孩子总想摆脱父亲的影子,长大后却逐渐发现,自己挤牙膏的方式、回短信的语气甚至皱眉的神情,竟越来越像他。曾经的“严父”也好,时代的“暖爸”也好,那份藏在细节里的牵挂始终未变。</p><p class="ql-block"> 当我终于读懂父亲的故事,那些曾经令人窒息的严厉都变成了珍贵的人生锦囊。他在等,等你勇敢地走好人生路,等你成为他的骄傲,等你也能撑起一个家。这份期待,不需要言语,却比任何誓言都更坚定,或许这就是父亲深沉的爱——不说,但一直都在。</p><p class="ql-block"> 父亲离开了,越过了山丘,但那个叫父亲的人,永远为你等候。</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门前的老树还在风中沙沙作响,饭桌旁却永远空着一副碗筷。父亲的身影化作墙上的相框,他的叮咛散在岁月的风里,只留下我对着旧物怔怔发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感谢,那些藏在心底的歉疚,都成了深夜辗转反侧的叹息。</p><p class="ql-block"> 老话讲:“父爱如山,沉默也重;父恩似海,深沉难量。”父亲的爱,是世上最笨拙的深情。他从不把疼你挂在嘴边,却默默活成你的登云梯。儿时你摔破膝盖大哭,他板着脸呵斥“男儿有泪不轻弹”,转身却蹲下替你拍净裤腿的灰;长大后你漂泊在外,他电话里总冷硬地说“忙就别回来”,却常对着你幼年的照片发呆半晌。他虽从不说爱,却把爱揉进每一粒米、每一本书、每一步送我远行的脚印里。他的肩膀是矮的,却托起了我看世界的窗台;他的手是糙的,却为我磨平了前路的荆棘。如今站在他站过的土地上,才听见当年他咽下的叹息有多沉重。那些被我误读的沉默与严厉,是他用脊梁扛起生活重压时,唯一能维持的尊严姿态。莫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面对父亲,我将他植入骨血的坚韧活成自己的脊梁,便是对父亲这座山最深的跪拜。</p><p class="ql-block"> 作家贾平凹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如今梯子撤了,老牛歇了,那个曾为我指明来处的人,最终走向了自己的归途。坟前的草青了又黄,祭奠的酒杯空了又满。思念是无声的呼唤,是深夜枕畔的潮湿,是节日团圆时那个永远的空位。多少个寻常的瞬间,我会猝不及防地勾起回忆:看到相似的背影,心头猛地一颤;闻到熟悉的味道,眼眶瞬间湿润。记忆一触碰,便是排山倒海的思念与无法言说的痛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远行,让我一夜长大,一夜变老,真正理解了生命的脆弱与亲情的珍贵。然而,父亲真的离开了吗?不,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他化作了我性格中的坚韧,处世时的担当,逆境中的不屈。他教导的道理,他做人的风骨,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当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不经意流露出相似的神情和话语,那便是父亲生命的延续。这份思念,不再是撕心裂肺的痛楚,而是化作一种深沉的力量。提醒我珍惜眼前人,好好生活,活出父亲期望的样子,这便是对他最好的告慰。他虽已远行,却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以精神烙印的方式,与我同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旅程已到终点,我的行路仍在继续。 点亮“爱心”,愿远行的父亲,在另一个世界,安宁、喜乐。</p> <p class="ql-block"> 感恩平凡的我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念父恩</p> <p class="ql-block">想父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