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那掠黃花而去的自行车(副本)

🇨🇳 黉 序

<h3>  靉靆朝云,灿灿黃花。</h3><h3> 父亲骑着一辆光闪闪的永久牌自行车一掠而过,带得花摇云荡。俄顷,人又不见,急得我弯腰寻那车辙走向,再一抬头,黄花漫天,我喟然有叹。老人家说过,"为公事,用公车,也应是万不得已时才调用……"他,人去天国二十余载,还骑着上下班不离的老牌子自行车啊……<br></h3> <h3>  梦醒步入书房,又是一叹,梦里梦外,黄花灿灿。满窗夜雨后的黄刺玫树影繁花,蓦地搅起一阵悲怆袭上心头。啊,这眼前,就是那梦中掠过黄花而去的自行车啊!自老人家驭鹤西行后,它一直停在书房里。今夕,我又要临窗伏案将它与黄花一并写入文中……<br></h3> <h3>  <b><font color="#ed2308">一</font></b> 黄花滿窗。想来,这是当年父亲也曾见过的画意诗情,望得久了,又似一方渐渐转暗的银屏凸显出父亲年轻时的身影。 父亲,是位离休的抗日老干部。他接触自行车是在抗战胜利前夕的二十岁左右。据老人家回忆,有一次,他所在的抗日队伍接到命令,配合八路军作战,要刻不容缓地收拾掉所在地区活动的一组日寇通讯兵。于是,父亲等七人,虽六人受伤挂彩,但根据敌情线索,出色完成了任务,击毙了四人,活捉了一人,缴获了一些没开封的通讯器材及一辆八成新的自行车。在押送俘虏穿过一片黄刺玫灌木林的路上,那被枪逼着推自行车走的小鬼子突然扔掉车,搬起石头用生硬的中国话大喊着朝自行车砸去: "支那猪,只会骑驴子……" 父亲情急之中,从后面照准其屁股就是一脚。石头扔过了头,小鬼子被踹得虽趴在自行车上,但手指着车牌子还是哇哇个没完。父亲虽不通日语,却猜了个八九不离十。这是辆日本产的名牌"富士"自行车。小鬼子是认为中国人不会、也不配骑。</h3> <h5><font color="#808080">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寇骑着富士牌子自行车的罪恶身影,伴随着对中国无辜百姓的烧杀抢掠出现……</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老富士牌子自行车。</font></h5> <h3> 父亲天生性格倔强,战斗结束后硬是没按八路军冀中军区缴获车辆立刻上交的规定办,把自行车扣了一星期,带着腿部缠着绷带的伤,学会了骑车,不过,也因此受了连续站岗四个晚上的纪律惩罚。</h3><h3> 多少年后回忆起这事,老人家说,要不是军区催上交,我说不定在那个夏来刺玫一路黃的季节,还会有骑着日本"富士"打日本鬼子的故事今天给你们孩子讲呢!<br></h3> <h5><font color="#808080">  据父辈的老领导回忆,1957年8月,父亲在一次颁奖大会的讲话中,谈到诞生于1950年7月、我国解放后自行设计生产的飞鸽牌自行车,同时谈及他们13年前缴获日寇富士牌自行车的事儿。又过了9年的1966年,照片上的受奖人在发起成立造反组织的前夜,闯进我家,逼着母亲找出这张照片,剪走了有自己接受奖品的那部分,以示同被打成“走资派”、关进“牛棚”的父亲划清界线。因此,这残缺照片的保存价值就是父亲曾在这次大会上讲到本文提到的一段抗日史实……</font></h5> <h3>  <b><font color="#ed2308">二</font></b> 当年,父亲干部支边,出京城,走张家口,曾在察哈尔盟骑马工作过,后到了通辽市,一直是骑自行车上班。"文革"刚刚开始时,单位给作为领导配备的公用自行车被造反派头目在街头拦截抢走。父亲无奈,把多年积蓄拿出,又买了一辆自行车。可谁知后来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关进"牛棚"近七年之久,那车也就不知随何人去何处造反了…… 父亲爱车。我儿时经常看见他风雨中扛着心爱的车泥一腿、水一身地下基层回来往家走,上演着"车骑人"的一幕。每每车出了问题,父亲从来都是自己动手修,因此,家里的修车工具样样俱全。</h3><h3> 有一次,父亲下班回来停罢车,翻出紧辐条的钣子转身就走,母亲问其何故?他边走边说:</h3><h3> "路口修车摊儿上的师傅辐条扳手找不见了,活儿正急……"<br></h3> <h3><b><font color="#ed2308">三</font></b>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中国家庭风行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三大件"的年代。在当时我们这个"自行车王国"里,自行车受到人们格外的珍爱。不过,父亲虽爱车,但又常常以车助人。在那个人们主要是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年代,有时这车还真真能助人一臂之力呢! 记得有一次,父亲推车出市委大院,正遇上三个大学生轮番背着一个上体育课不慎小腿骨折的同学往哲盟医院急赶。父亲二话没说,将车子交给他们,高兴得几个大学生直喊"敬礼!"后来,当大学生们按嘱咐将车子送交市委大院门卫处时,竟出了个戏剧性的小插曲。门卫认识父亲的车,接过来乜斜着几个毛头小伙儿连连强势发问: "咋摸到手的?" "知道是市委领导的?怕啦?又送回来啦?" "你们瞅瞅,这车把上的钢印号 137107!137107啥意思?"<br></h3> <h3>  "一个老十三级抗日老干部骑的车呀!137!一位领导干部骑的车呀!107!" 门卫如此解释,听愣了几个大学生。幸好其中的一个亮开了大红纸书写的《感谢信》念起来,才算使门卫心中"偷车贼"的怀疑烟消云散 "〈致词永久牌二八加重自行车之主〉……" 门卫不识这大学生们的文辞雅兴,一把接过《感谢信》说: "哎哟哟!感谢信,就卯足了劲儿,整几句感谢话呗!还,还什么支持(致词)、自助(之主)的?自助咋还把车抓上快两天了?" 几个大学生听任数落,也弄清楚了车主是谁,回到校园,直奔我读大学时住宿的112宿舍,说了这令人忍俊不禁的"钢印车号新解"小插曲,我笑着即兴解释道: "啊哈!137,其实是老爸一天三次要骑……"<br></h3> <h3>  <b><font color="#ed2308">四</font></b> 月光下,滿窗黄花像丝绸剪制而成般的柔美光亮。我凝眸书房里那在梦中随父亲掠黃花而去的自行车,屈指一算,从1977年购买至今,已是伟人诗词中所说的"弹指一挥间","三十八年过去"。父亲亦远去天国二十六年矣!<br></h3> <h3>  记得父亲去世后,是一位孙姓副市长将父亲从我家小二楼上的卧室一步步背下去。我跟在后面,父亲的手竟突然从孙叔叔的背上滑落在停放于楼梯拐弯处的自行车车把上。车铃发出了极轻微的响声。我赶紧将手托起,不知父亲是要最后抚摸一下他的"137107"号车,还是知道我跟在后面要将车托付给我?不知道他是有意再听听那近似呜咽的车铃还是想与车告别,将大去远行……<br></h3> <h5><font color="#808080">  朝暾夕曛,金黄紫红。投影在墙壁上的车轮,让人联想或是父亲清晨又骑车掠黄花而去的远行,或是父亲在抗日战场上铁血拼杀的英勇……</font></h5> <h3>  父亲的单位为之筹办丧事的过程中,母亲特别嘱我买辆纸扎的小汽车,以备祭奠时焚掉。母亲说:<br></h3><h3> "你爸爸这回要走远道了,也算是万不得已时才调用吧!"</h3><h3> 我应下来,在小城街衢转遍,竟没有能做这小汽车纸扎活计的作坊。无奈,便找了几个大纸箱子,含泪给父亲精心制作了"大红旗"黑轿车,一应俱全,连里面驾车司机也"配"上了,赢得家人亲属的夸赞。可是,在焚祭时,我潸然泪下,父亲一人远行,是不会动用这"大红旗"车的。果不出所料,今夕梦中的父亲,人在天国漫漫云路,掠灿灿黄花而去,依旧骑着他那"137107"号永久牌自行车……</h3> <h5><font color="#808080">  父亲去世后,家里再也没人去触碰他的这辆车,只是母亲经常为车擦拭除尘。记得有一次,邻家阿姨见了车惊喜地说:“哟!哟!哟!我四妹夫的三连桥的二叔是个收破烂的,就想找这么辆老永久的加重车,要不……”母亲听罢,擦车的手停下来,竟有些颤抖,久久未语。</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  还记得有一次,我突然想起了“钢印车号新解”的小插曲,扶着车把摆拍了一张照片,心中竟出现了一种永远失去父亲的空旷,遂决定因敬而将车高高悬挂……</font></h5> <h3>  墨竭笔枯。我推窗问向月下黄花,梦中的父亲该是要去哪儿啊?</h3><h3> 天上人间,孰能告知?</h3><h3> 我甚至想跪乞应答,更想再入梦乡,向父亲掠车而过的灿灿黄花索答……<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