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梁思成、林徽因在昆明龙头镇的旧居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街道北京路辅路与宝云路交叉口南180米,地处棕皮营村。</p> <p class="ql-block">1938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营造学社搬至昆明,梁思成、林徽因也随之来到昆明。1939年秋,夫妇二人用最后30银圆积蓄,在棕皮营李家花园租地建房,这也是他们一生当中唯一自己设计建造的居所。</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院内有两栋平房,青瓦白墙,朴素淡雅,两条石子铺砌的小路曲径通幽,院落布局精致。房屋融合了云南传统工艺,还带有菱形窗格与壁炉,虽面积不大,却满是故事。</p><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 ● 学术研究:在此居住期间,梁思成、林徽因完成了50余处云南古建筑的测绘,梁思成在油灯下撰写《中国建筑史》,林徽因也在此整理出相关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 ● 文化交流:这里曾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傅斯年、沈从文、朱自清、金岳霖等学者常在此谈笑风生、谈诗论学,使这座小院成为了战时文化据点。</p> <p class="ql-block">闻一多公园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辖区,是为纪念闻一多先生而建的集历史文化、运动休闲为一体的居住区公园。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1941年至1943年,闻一多先生曾在公园内的司家营61号居住,这里也是清华文科研究所旧址,先生在此完成了《楚辞校补》《乐府诗笺》《古典新义》等重要著作。</p><p class="ql-block">公园特色</p><p class="ql-block"> ● 建筑景观:公园占地约3.6万平方米,以新月亭、红烛亭、民主桥、民盟广场等历史文化元素命名园林建筑,还设有百米统战文化长廊、红色步道等,文化浮雕景墙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民主人士的联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主题展馆:主体建筑由清华大学团队负责设计,设计方案理念源自“红烛”。馆内设置四个展厅,布置了“闻一多生平展”和“云南民盟历史陈列展”,重点介绍闻一多先生在昆明九年的经历、红烛精神及学术、艺术成就。</p><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园通过展示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爱国精神,以及云南民盟的历史,成为了省内外各单位、团体以及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 西南联大文化传承:作为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闻一多公园与周边的名人旧居、历史建筑等共同构成了西南联大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对于传承和弘扬西南联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