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薪火工程”延安育才学校语文组教研活动

陆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为深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沃土,6月12日,一场汇聚智慧与匠心的“红烛薪火工程”语文教研组活动热烈召开,本次活动由语文教研组长郝晶晶主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们认真观摩了王崧舟老师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索。王老师反对功利阅读,强化浸润式体验,把阅读过程看作与生命对话,他提出的“三阶九策”、“导读激趣”、“聊书策略”更是让理论照进现实,<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工具性与人文性、认知发展与生命教育深度融合,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实践范式。</span></p> <p class="ql-block">史红老师谈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摩王崧舟老师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后,我深刻感受到“整本书阅读”是一条需要耐心、智慧和热情的道路。它没有固定的模板,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反思、调整。我坚信,当我们用心为学生打开一本本经典好书的大门,引导他们在书海中遨游、思考、碰撞,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教语文,更是在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奠基,培养他们成为终身阅读者和独立思考者。看到孩子们因阅读而闪亮的眼睛,因讨论而兴奋的脸庞,便是这份工作最大的价值与幸福。深耕书海,静待花开,我愿继续在这条路上探索前行。</p> <p class="ql-block">周月霞老师讲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名师风采备受启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本书产生了“我想读”的内在驱动力,后续的阅读推进和深度探讨才有了可能。避免把导读变成任务布置会扼杀兴趣。整本书阅读是“长跑”,需要持续的陪伴和引导。任务单是脚手架,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的方法,而非束缚,给予支持,保持阅读热情和思考深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场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中,每一位教师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她们面前的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笔记本和笔,专注的表情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窗外的阳光洒进教室,与室内的专注氛围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教科室魏竹娥主任总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们,此次“”红烛薪火工程”语文教研活动目标明确、内容扎实、参与深入,展现了语文教研组的专业凝聚力和探索精神。一本好书,就是一颗点燃心灵的种子;一次深度阅读,就是一场思维的远征。让我们以今日教研为起点,做学生阅读路上的“点灯人”“同行者”和“摆渡者”,让整本书阅读真正成为滋养生命、塑造人格的“语文力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红烛薪火工程″——延安育才学校语文专题教研活动是一次扎实、高效、富有成果的探索之旅。它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理念的更新、策略的补给和信心的提振,更为我校深入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全体语文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将学习所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整本书阅读的广阔天地里深耕细作,努力让阅读的种子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培养终身阅读者和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懈努力。</p> <p class="ql-block">编辑:郝晶晶</p><p class="ql-block">审核:魏竹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