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园闲谈

新年新气象

<p class="ql-block">  一个成都人在北京旅游见有茶铺便进去喝茶,一落座,女服务递上价目表一看顿时脸色变白,一壶茶最低280元,连忙说对𣎴起走错地方了,起身就跑落荒而逃。如果换着是我哪该咋个办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翻价格表肯定会咯噔一下,心想遭逑啰,几百块钱的茶咋个喝得起,就算绷起喝啰,回去一摆,肯定会被朋友洗惨。但又不能输面子,只好硬着头皮翻完价格表,假装遗憾,此刻千万不能冒皮皮问啥子有没有皇帝喝过的贡茶,只轻轻的用成都话问服务员“有加班茶没得?”保证把服务员豁倒,她只能摇头,这时才能潇洒的撤退,你店里没得我只好走,走到大门口时一定要回望一下,补充一句:“加班茶都逑没得,喝过铲铲”,这样不输面子撒。但也有例外,如果这个服务员刚好就是川妹子,那丑就丢大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虽是玄龙门阵,也说明啥子叫茶文化以及茶文化的根基。“加班茶”凡成都人都晓得,那是指舍不得花钱喝茶又想喝茶的人就在茶铺里晃,看见有茶客离开立即拣起剩下的茶碗端起就喝,这种现象如别人下班他来加班,美曰:加班茶。实属与在餐馆里讨食的人一回事,但成都人雅,对待捡剩物吃的人都一律称为“神仙”,一人吃饱全家饱岂不是快活的神仙。</p><p class="ql-block"> 成都茶铺多茶客多在于价格合理,现在一环路外小区喝茶一般5元,市内一般10元起,所以价格亲民有群众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书归正传,说起茶铺就该摆点从前茶铺里那些陈芝麻烂西瓜的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晓园茶铺是顺城街上有名的茶铺,紧邻上翔街边上的基督教教堂,邻街门面只有一个开间,大约三米多宽,茶铺两边是一家连着一家的卖包包的铺面。正值新春过后的星期天,顺城街街上人来人往,买卖包包的声音不绝于耳,讨价还价就为几块到十多块钱的一个人造革包包把顺城街都要掀翻似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晓园茶铺地处这个闹市,门面实在金贵,虽只有一个门面但拐进去却是庭院深深,进到里面却大得很,总能装过三四百人,像似过去的街道生产组的厂房改建的,喝茶的也打涌堂,这里三教九流啥人都有,本是去喝茶,刚好与好友路过上翔教堂,被站在大门外的宣传员劝进教堂,也算进去开一次洋荤,拿着发的歌本“圣哉,圣哉”的跟着唱了几句,隔了一会儿,一小布袋子击鼓传花一般传到我面前时知道有事啰,也只好学着教友把零钱放进去,我顿时觉悟,佛教的随喜功德是自愿,而洋教堂的布袋是不商量看着办。掏了两角钱好友问“撤不撤?”,这还用问,当然“撤”,再不撤这教堂的布袋子又会转过来,那不成了“尽掏”喽?轻轻的,于是离开了又唱起圣歌的教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教堂出来过大有巷就到晓园茶铺,一进茶铺顿时感觉精神气爽,整个屋子里虽然嘈杂声不断,除了茉莉花茶香就是浓烈的叶子烟加纸烟的味道,但这正是茶铺特有的滋味。诺大的房间内几十匹亮瓦把春光搬了进来,室内不用开灯一样明亮。临门前的位子都已人满为患,只好往里去,刚好一个熟人坐在那,他也看见了我,一招呼,原来他是一个人来喝茶的,我与好友便与他坐到了一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人姓范是我的一个老邻居,因在川师当讲师人称范老师,三十出头,未婚,属大龄青年,但他一点都不慌,他说等他干一件大事后再谈恋爱,啥子大事他没说别人也不好多问,于是他有了同龄人无法比的自由,可以随时坐茶铺,当听我们讲刚从教堂出来他的话匣子便打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们去的是基督教教堂英国人办的,白果林边上马道街还有一个平安桥天主教教堂那是法国人开的,对头,就是现在的铁路医院。清末洋人的势力逐渐深入,成都基本上是法国人的势力范围,所以天主堂多,除了教堂还有几所教会医院,育婴堂和教会办的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美国人来了,在华西办了一所医学院,为啥子他不办教堂喃?因为老美文化都是人家英法两家的,办教堂在中国整不赢英法,办现代医学多好,既能收买人心又不出钱,不晓得哇,办学的钱是 庚子赔款,洋人让赔好多清政府就赔好多,积贫极弱的国家麻就只有听话的份,这多得太多的赔款连美国国内自己都摆不平,就分了点出来说是返还但又说怕清政府贪污,那就修几所学堂培养点亲美的,北京大学也是返还的款建的,这样美国在中国人心里就成了好人,实质还是将就中国的骨头熬中国的油,我把它称为文化强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范老师越摆越起劲,我与好友出了点头称“是”就是在他的话中不断的“嗯,嗯”。他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话锋一 转,就扯到教堂里的布袋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们晓得的,不管是啥子庙子都是要说钱的,到佛家或道家大 殿前都有一个功德箱,那就是喊你赞助的,当然是随你意捐不捐看个人,遇大施主还愿那就盆满钵满,庙子香火自然旺。而洋庙子在中国很难遇到大施主只好玩击鼓传花挣票子,只要坐下多少你都得给点,这种积少成多的法子看是小财,日积月累也能成大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为了 敛财向教民发行 赎罪券。啥子叫赎罪券喃?因为我们是儒学讲的是“人之初,性本善”,道教讲的是修炼可以成仙,佛家讲因果轮回,行善积德下辈子会有好报,而基督教就凶啰,先把人定为有罪之人,你来到世上就是来赎罪的,而牧师是上帝派来管你们这些有罪之人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顺便说一下为啥子喊牧师?上帝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是 赎罪的,是一群要教化的羊,牧师代表上帝来鞭策羊,也就是说教会与教民是羊和牧羊人的关系。既然是管理被统治的对象那么只有被训得听说听教的份,现在教会代表上帝说话,给诸位开后门,只要交钱交银子买我的赎罪券,你们的灵魂就能安息也才能上天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欧州全民信教,教会就凭几张白飞飞硬是从老百姓中巧取豪夺大量财宝,其实这跟诈骗差不多,属于团伙作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要夺财先列名目,把你划到十八层炼狱里,然后再一层一个价的往上走,要想上天堂非得倾家荡产。所以,今天看到的欧州教堂个个金壁辉煌都是那时收刮民财的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范老师有点激动,刚好渗茶的师傅来渗茶,我忙帮范老师把茶盖掀开,开水从渗茶师傅的壶中凌空飞射下来,顿时一股冒着热气的水雾腾的一下升起,室內屋顶上的亮瓦透出的一道阳光正好打在雾气上,折射的阳光中雾气中混入了无数飞舞的尘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稍作停顿,范老师把语气放平缓的说,信啥子教哦,摆起来都是血泪史,一句话都是豁人的,还好我们中国人大多是不信的,即使信都不会那么 痴。一般实用主义者,想要生娃娃拜送子娘娘,想发财拜财神,想求学拜文曲星,就是进庙子拜 观音菩萨也是保一家平安,过了就算啰,如果一拜就灵,那肯定也要还愿,如不灵,换一家再试,一般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这也好,起码不会遭豁,象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必然是少数,怕死后被两个男人争只好捐了一道门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讲到这,他又停顿下来,望着我说,你听说过意大利作家卜伽丘没有,我不好意思的说,最近常有人给我提起雨果,狄更斯,托尔斯泰,但丁,卜伽丘还真没听说过。他脸上被折射的阳光扑打着,从我的位子看去,那是光亮中透着油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很宛转的说,晓得但丁的《神曲》应该知道中世纪文艺复兴前还有一个与教会走扭的作家卜伽丘,他的代表作《十日谈》,但遗憾这本书在中国目前还是禁书。我们禁它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书中露骨的性描写,文革前我在学校图书馆读过,其实也没有很露骨,还比不上红楼梦贾宝玉梦游太虚宫那一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部小说讲述中世纪的意大利遭了一场瘟疫,成千上万的人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十个从佛罗伦萨逃出的青年男女躲在一个郊外空无人烟的别墅中,为了渡过漫长的疫情期开始轮流讲故事,都是短故事,内容都是摆教堂或修道院那些正人君子说一套,做一套只能别人照他说的做,不能照他做的做,为啥子喃?因为牧师说的是不许你男贪女爱,要禁欲,要勤俭,但他做的却是放纵自己偷情,搞有夫之妇的事,教士的逻辑是你们都吃喝玩乐老子还有啥子搞头喃?所以你们要禁欲,我才有机会,你们要勤俭要向教会捐款我才能消费撒,实质是揭露和批判教会的虚伪,贪婪,荒淫,歌颂了男女的爱情,宣扬人性,提倡平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我们也有点乱来,把男女青年想穿好点喊成操哥操妹,还有人家耍朋友拉了一下手,亲了一下嘴硬是喊人家是 梭叶子,这就不对啰。我讲《十日谈》中的一个小故事,你们听听,这个故事黄的部分我不摆,只讲点不黄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话说有个教士为了他的人性禁欲试验,把一个小男孩从小养在一群教士的神学院里,春去秋来时间一年又一年,小男孩就在完全是男人的世界里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天神学院人去楼空,只有试验者和被试验两人,眼看冬季快到,储存的食物不多了,教士也老了不能一人下山到镇上买粮只好把男孩带上,不,这时他已是英俊少年一起下山运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少年从无下山,更不知外面世界是啥子样子异常兴奋,教士许愿,准许他在镇上买一件喜欢的东西。到了镇上,他眼里被这花花世界惊呆了,原来这就是人间?这就是世界?少年感叹,迎面走来两位穿黑裙的妇女,少年更惊,忙问教士这是何物?,教士豁他说:这是黑天鹅,于是少年啥也不要就想要教士给他买黑天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试验到此结束,说明男女互爱是人的本能,千万不能存天理,灭人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概范老师也觉得把我们当学生啰,自嘲起来,职业习惯哈尽我一人说了,我发觉你们很喜欢听这些内容麻,一顶高帽子就这样戴上咯,说真的听范老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刚开春,回到成都的感觉一切都是新鲜,有激情,有温度,就像这春光一样,使人兴奋。茶喝到这才感觉它的味道,如春潮涌来,我感觉我的脉膊和这个朝气蓬勃的社会都在剧烈的跳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年的冬天,范老师出国了,带着批判的眼光去了一个新教的国度,从此再也没有联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