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染霜鬓,书香暖寸心——读《散文海外版》2023年精品集《若有光》感悟碎片

云淡风轻

卷首语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世界里,谁都不能永远风平浪静。但经常读书的人,内心会变得更有力量,他们在遭遇生活的风浪时,仍能波澜不惊;他们在人际的冷暖中,依旧心怀温柔;他们在挫折和苦难面前,不轻易言败,不轻易放弃。因为读书,让我们变得更柔软,也更坚定。</p> 作品简介 <p class="ql-block">  《若有光》是《散文海外版》2023年精品集,收录了贾平凹、李敬泽、陈彦、陆川、蔡瑛等多位作家的散文作品, 他们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细节,为我们展示最纯粹的生活及情感。《若有光》是一部以“光”为精神内核的年度散文盛宴,它汇集了当代华语散文的顶尖之作,在纷扰世界中勘探人性温暖、思想锋芒与文化薪火,为读者点亮一盏盏澄澈而深邃的精神灯盏。</p> 推荐理由 <p class="ql-block"> 本书精选2023年《散文海外版》刊发的散文的作品集,方便散文爱好者了解近一年来散文创作的基本面貌。所选作品均注重展现活生生的生活及情感,使充满生机、感人至深的作品长久流传。既有名家大作,又有文坛新秀,所有文章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这里的散文,都是充满地了积极的信号:人生必须有光,有爱。</p> 好句摘抄 <p class="ql-block">  散文总有一种特殊的魔力,用动人的文字打动你我,让我们投入其中,去体悟眼前的风景,去感受世间温暖的真情。</p> <p class="ql-block">《记黄河晋陕大峡谷》贾平凹</p><p class="ql-block"> “人生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中的一泓清泉不能没有月辉。”以生动的比喻强调了人内心保持纯净、美好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黄杨木绽放的情感与乡愁》南翔</p><p class="ql-block"> 可能有类似“黄杨木的纹理,如岁月的指纹,深深浅浅地记录着故乡的故事和我成长的足迹”的语句,将黄杨木的纹理比作岁月的指纹,形象地表达出乡愁与时光的交织。</p> <p class="ql-block">《一池清梦揽星河》王军</p><p class="ql-block"> “那一池清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满天星辰,将整个宇宙的温柔都拥入怀中,让人不禁沉醉在这如梦似幻的世界里。”运用比喻和拟人,营造出宁静美好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少年的沼泽》兴安</p><p class="ql-block"> 或许有“沼泽边的那片芦苇,在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大自然为我们演奏的美妙乐章,而我和金福,就是这乐章中最纯真的音符”,通过比喻展现出少年的纯真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p> <p class="ql-block">  《若有光》-蔡瑛</p><p class="ql-block"> “汪有明用尽全力把一个连路灯都没有的村子带进‘人间四月天’,他做了那个照亮更多家庭的第一束光。”将汪有明为村子带来的改变比作“人间四月天”,突出他的奉献如同光一样温暖和美好。</p> 阅读感悟 <p class="ql-block">  《若有光》不只是一本年度散文精选,它更是一部为迷茫时代点亮心灯的精神光谱仪。它汇聚了当代华语散文最璀璨的思想锋芒与情感温度,以“光”为隐喻,全方位启迪心智、涵养性情、连接世界、映照未来。对教师而言,它既是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滋养品,更是开展深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探寻生命意义与价值的丰富矿藏与指路明灯。开卷,即见光;共读,可传火!</p> <p class="ql-block">  翻开《若有光》,仿佛步入一条由文字铺就的时光小径。作者笔下的山川草木、人间烟火、故人旧事,并非仅仅是风景或故事的描摹,更像是一块块棱镜,折射着生活本身复杂而幽微的光谱。对于我这个在讲台上站了三十多载的“教书匠”而言,这束光,尤为珍贵,它穿透了日常的尘埃,照亮了内心某些久被忙碌覆盖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  书中的“光”,常常不是来自宏大的叙事或耀眼的主角,而是藏匿于最平凡的缝隙:一碟小菜的温度,一缕炊烟的升腾,一声久别重逢的乡音,甚至是一株野草在砖缝里的倔强生长。这与我们教师的生活何其相似!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琐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重复单调。《若有光》提醒了我,真正的诗意与力量,恰恰蕴藏在这份“重复”的深处。正如作者凝视那些微小事物时倾注的深情,我们面对学生每一次微小的进步、每一个困惑的眼神、每一句真诚的问候,若能以同样细腻的心去感知、去回应,这讲台生涯便不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一场与鲜活生命的深度对话,是于平凡中耕耘不平凡的“光”。这束光,是对职业本真价值的确认——在日复一日的浇灌中,见证生命悄然拔节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人到中年,经历世事浮沉,难免会沾染些尘埃,生出几分倦怠与困惑。《若有光》中那些对故人往事、乡土变迁的追忆,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澄澈与坚韧。这份澄澈,并非不谙世事的单纯,而是千帆过尽后的豁达与通透;这份坚韧,不是口号式的昂扬,而是如同溪水般,在生活的沟壑中依然执着向前的力量。这让我联想到自己的教育之路。教过的学生一批批离开,教育理念潮起潮落,社会对教师的期待也如风般变幻。有时,也曾迷茫,也曾疲惫。但书中那种对“光”的执着追寻,哪怕微弱,也要在尘埃中透出亮色,它深深打动了我。它像一剂温和的良药,抚慰着中年特有的疲惫,也重新点燃了那份初心:教育,不就是在无数的不确定中,努力守护和传递那些确定的价值——真、善、美吗? 这份守护,本身就是在对抗时间的磨损与世事的纷扰,是穿透岁月尘埃的、属于教育者的坚韧之光。</p> <p class="ql-block">  《若有光》中的许多篇章,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自己的生命片段:或许是童年故乡的某个黄昏,或许是初登讲台时的忐忑与兴奋,或许是对逝去亲人的绵绵思念,或许是对生命流逝的淡淡怅惘。作者细腻的笔触,精准地触碰到了那些共通的情感按钮,让我在阅读中不断与自己的过往相遇、对话。这种共鸣,超越了简单的“感动”,它更像是一种深刻的“理解”与“被理解”。它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丰富的生命体验本身就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讲述的知识,只有浸润了个人对生命的真切感悟,才能真正抵达学生的心田,成为他们成长路上可能被忆起的一束“光”。 我的阅历,我的悲欢,我对世界的理解,都可以在合适的契机下,转化为课堂上最生动、最有温度的养分。</p> <p class="ql-block">  书名“若有光”三字,带着一种温柔的期许、一种在幽暗处依然怀抱希望的信念。这三个字,特别契合我此刻的心境。五十知天命,深知世界并非总是阳光普照,人生也常有晦暗不明的时刻。教育之路,更非坦途,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挫败的无奈。但“若有光”,便是提醒我们:即使在最困顿、最迷茫的时候,也要相信光的存在,并努力成为那一点微光本身。对于教师而言,这份“光”,可能是课堂上一次成功的启发,可能是对一个“问题学生”永不放弃的坚持,可能是在浮躁社会中坚守知识尊严的勇气,也可能是用自己平和坚韧的生命状态,为学生默默传递的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未必能成为太阳,但可以努力做一盏灯,哪怕只能照亮方寸之地,温暖有限几人,这“若有光”的坚持,便有了沉甸甸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合上《若有光》,心中并非激情澎湃,而是充盈着一种温润、沉静的力量。它像一杯经年陈酿,滋味醇厚,余韵悠长。这本书,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描摹,更是对内心世界的烛照。它让我这个在讲台上行走了半生的“老教师”,在文字的浸润中,重新擦拭了蒙尘的初心,体味了平凡职业的深邃,获得了穿透岁月尘埃的澄澈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  教育,本就是一场“追光”的旅程。我们引导学生寻找知识之光、真理之光、人性之光;同时,我们自身也在这漫长的旅程中,不断被点亮,被温暖,被塑造。《若有光》这本书,便是在提醒我: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年龄如何增长,只要心中常怀对“光”的信念与追寻,并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束温暖、稳定、有力量的光源,那么,这三尺讲台,便是生命得以安放、价值得以实现的,最广阔、最明亮的天地。</p> 阅读寄语 <p class="ql-block">  往后余生,愿你活成一束光,温暖、通透;愿你活成一朵云,无拘无束,自在飘逸;愿你活成一朵花,花开成景,花落成诗。</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  越爱读书的人,越不容易受伤。不是他们不会疼,而是疼过之后,知道怎么疗愈自己;不是他们没遇到过烂人烂事,而是读书教会了他们,不把人生浪费在无意义的纠缠上。愿你我,都能做一个温柔而坚定的读书人。哪怕外界风雨交加,内心仍安然无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