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世代传承

穆怀书

<p class="ql-block">民族魂,世代传承</p><p class="ql-block">文/穆怀书 摄影/穆怀书</p><p class="ql-block"> 说起我下乡的呼伦贝尔草原新巴尔虎左旗不但是我的第二故乡,有蒙古族父老乡亲的情谊,而且新左旗民族发展史上也是有着厚重的历史印记,彰显着民族魂。当年,我被选调到旗乌兰牧骑作为演员,就听过蒙古长调的演唱方法。在蒙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据考证,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经存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蒙古族长调的产生与蒙古族游牧生活有关,字少腔长、舒缓自由,苍劲深沉的音色,浑厚的歌喉在草原辽阔的天空悠远回荡。新巴尔虎左旗长调演唱艺术并没有被历史长河所淹没,且得到发扬光大。最有影响力的是在当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亮相长调声乐演唱,淋漓尽致的发挥,为亿万观众所赞叹而声名远扬。</p><p class="ql-block"> 欣喜的是新巴尔虎左旗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蒙古族长调民歌之乡”、“中国蒙古族长调民歌长调文化保护基地”。新巴尔虎左旗长调民歌是民族文化艺术的一支瑰宝,我作为第二故乡曾经的乌兰牧骑演员,为家乡的荣誉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新巴尔虎左旗不但是长调民歌艺术之乡,在历史上也曾承载着蒙古民族历史发展的渊源。</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在旗乌兰牧骑时,就曾听说在旗食品公司院子里居住着一户人家,竟然是蒙古族草原英雄嘎达梅林夫人牡丹的娘家。不知道何种原因?嘎达梅林夫人牡丹的娘家竟然在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朗镇。在当年相当闭塞的巴尔虎草原深处不知道如何去了解这一个事实,但我却从心底非常崇敬这户人家。我被嘎达梅林为保护草原原生态而奋争献身精神所感动,我被“嘎达梅林”这首传唱不衰悲怆的歌曲所感染。“天上的大雁从北往南飞,是为了寻找太阳的温暖。要说造反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嘎达梅林在科尔沁草原与破坏草原生态的势力进行抗争的历史故事,让我对嘎达梅林的娘家产生敬畏之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乡四十年后回到曾经放牧过的蒙古包,接受牧民乡亲的热情接待,一切既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那铁炉子和烟囱,那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橱柜,那香喷喷的奶茶和已经有些听不懂的蒙古话,亲切又耳熟,真的再不能用母语来述说。陌生的是对着门的正中悬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当年,我们下乡还是在文革运动时期,很难了解蒙古族历史与发展。成吉思汗还只是在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诗章中知道。“大蒙古国”的开国奠基人成吉思汗在蒙古民族的每个家庭视为最尊崇的民族领袖。1170年铁木真(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号成吉思汗)娶弘吉喇部特薛禅之女孛尔帖为妻。从此黄金家族与弘吉剌部结为世代姻缘。殊不知,弘吉剌部落最早就是在新巴尔虎左旗西部与新巴尔虎右旗接壤的的乌尔逊河流域,现在的呼伦湖和贝尔湖世代游牧。后来被成吉思汗赐地海拉尔河、根河、额尔古纳河一片辽阔的草原,我所在的部队额尔古纳市根河湿地就有弘吉喇部遗址。我以为,说新巴尔虎左旗乌尔逊河流域是成吉思汗的娘家一点也不为过。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被第二故乡有着这么悠久的历史渊源而感到欣慰。看到海拉尔成吉思汗广场一组成吉思汗骑着骏马和戎装驰骋欧亚大陆的塑像,我还是想着这位民族英雄的娘家就在我下乡的地方,为第二故乡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感到骄傲。 </p><p class="ql-block"> 如今,呼伦贝尔草原牧业不断发展,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欣慰的是,新巴尔虎左旗为弘扬民族文化,把蒙古族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艺术蒙古长调继承和发扬光大,马背上的蒙古民族的历史发展彰显着民族之魂,世世代代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感谢《战友新报》刊发拙作!编辑老师辛苦!</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穆怀书 天津散文研究会理事、天津市河西区作协会员、天津知青文学社成员、《山西作家》创联编辑、《天津散文》编辑。文章散见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工人报、中老年时报及网络平台,著有原创文学《追梦呼伦贝尔》文集获第二届中国知青作家杯征文一等奖、另著有《闲草集》(散文辑)并部分文章获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