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23日到达大连,在大连休整10天后,于5月3日早6点30分告别亲人前往鲅鱼圈。五一休假期间的高速公路非常拥挤,双向8车道的沈大高速,路面每个车道都排满了车辆,实速在80迈左右。实践再次正明,节假日干万不要开车出行,道路拥挤景区人山人海不说,而且全国所有酒店行业全面涨价,高速公路免费的那点费用,全让酒店住宿费用吃掉了还不够,所以一定要错峰出行。</p><p class="ql-block"> 大连和鲅鱼圈都是省亲地点,鞍山主要是看望老战友,没有去景区拍摄,因此《2025返乡之旅》到此就结束了。共计编发了十一期,再次感谢朋友们的欣赏、分享与支持、关注!下一个摄影主题再见!</p> 鲅鱼圈望儿山 <p class="ql-block"> 山海之间的母爱图腾:望儿山记</p><p class="ql-block"> 辽东湾畔的鲅鱼圈,有一座形似老妇翘首的山峦——望儿山。这座海拔仅百余米的小山,却承载着渤海湾最动人的传说:一位母亲日日伫立海边,凝望远方,等待远航未归的儿子,最终化作山石。</p><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望儿山没有险峻的峰峦,却因这个质朴的传说而成为辽东湾沿岸最具人文底蕴的景观。拾级而上,山径两侧的槐树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那个穿越时空的母爱故事。山顶的"慈母像"用现代雕塑语言重新诠释了这个古老传说,青铜塑造的母亲面容沉静而坚毅,目光永远望向海天相接处。</p><p class="ql-block"> 站在望儿山顶,咸涩的海风扑面而来。远处,渤海湾的波涛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金光;近处,鲅鱼圈新区的现代建筑勾勒出优美的天际线。这座因母爱而生的山峦,如今已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地标。每逢母亲节,当地民众仍会来此祭拜,延续着对母爱的永恒礼赞。</p><p class="ql-block"> 望儿山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将地理景观升华为文化意象。在这里,山海不仅是自然存在,更成为了情感的载体。那个等待的母亲,早已化作辽东湾最温暖的文化记忆。</p> 盖州光辉码头 <p class="ql-block"> 休渔期的盖州光辉码头:一场与海的短暂告别</p><p class="ql-block"> 每年五月,当渤海湾的风裹挟着初夏的暖意吹过盖州海岸,光辉码头便迎来了一年中最安静的时节——休渔期。 </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码头不再有往日渔船竞发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静谧的等待。数百艘渔船整齐地停泊在港湾里,随着潮水轻轻摇晃,桅杆上的旗帜偶尔被海风掀起,发出轻微的拍打声。往日热闹的卸货区空荡荡的,只剩下几缕阳光斜斜地洒在潮湿的水泥地上,映出粼粼波光。 </p><p class="ql-block"> 码头上,渔民们并未闲着。大都蹲在自家渔船旁,仔细修补着渔网,粗糙的手指在网线间灵活穿梭。“休渔期不是休息,而是让大海喘口气,也让咱们的船和网具修整修整。”岸边的大吊车,正在从船上往卡车上吊装渔网,船上的渔民与车上的装卸工通力合作,一卡车的渔网即将装满,然后运到厂区进行修补。修船、吊装、拉网、补网的劳动场景,仿佛在演奏一首休渔期的劳动协奏曲。 </p><p class="ql-block"> 海鲜市场也比往常冷清了些,几乎没有商贩在售卖海鲜。休渔期虽然生意少,但这是好事,海里的鱼虾能长大些,等开海了,渔民们的收获才更丰盛。 </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码头渐渐被夕阳染成金色。三三两两的渔民坐在岸边,喝着茶,聊着今年的收成和下一季的打算。海风依旧温柔,潮声依旧舒缓,只是少了机器的轰鸣,多了几分宁静的意味。 </p><p class="ql-block"> 休渔期,是光辉码头与大海的短暂告别,也是下一次丰收的酝酿。当秋风再起,千帆竞发时,这里的喧嚣将重新点燃,而此刻的安静,正是为了未来更热烈的重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摄 影:福气和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视 频:福气和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字编辑:李 福 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