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行(四)出埃及

木头脑子

<p class="ql-block">登上了卢克索飞往伦敦的飞机,脑子里还都是神庙、壁画和石刻,还有尼罗河边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黑土地,颇有些恋恋不舍,余韵未尽的感觉。天气极好,阳光灿烂。透过舷窗望去,飞机盘旋后向北飞行。城市已不见踪影,尼罗河在淡黄色沙漠中留下一条长长的暗影,有点模糊。要离开埃及了,心中涌起些许莫名的失落与惆怅。埃及,少年的梦想,中年的迷思。在心中沉浮隐匿了几十年,要在七八天的时间中梳理清楚,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文明的拼图</b></p><p class="ql-block">多年前怀着少年时代的梦想从长安出发,一路探寻金雀花王朝的建筑与律法,波磅王朝的艺术与奢华,哈布斯堡的旋律、奥斯曼的宣礼塔。沿着耶路撒冷的苦路、穿过君士坦丁的凯旋门,徘徊在雅典卫城,如今终于来到了尼罗河畔。几十年的旅程,几十年的思索。从科学理性出发,沿着存在主义、理性主义、经验主义,新柏拉图主义,认识论、本体论,形而上学,一路追本溯源。倒底是什么造就了古希腊三杰?是什么成就了雅典的辉煌?又是什么启迪了泰勒斯探寻的目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年前当我站在雅典卫城眺望远方时,我就想苏格拉底在这里都看到了什么?站在这里的他不可能只看到雅典与斯巴达的战争,他一定会把目光投向埃及。以环地中海当时的贸易与交流,雅典人不可能不受古埃及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于前2560年的胡夫金字塔,对生活在公元前470年至前399年的苏格拉底来说,就象我们看西汉。建于公元前1300年的阿布辛贝,对于苏格拉底来说就像我们看玄宗时代的大唐。我不相信一群精于几何学、天文学的人,一群能建造出金字塔和神殿的精英会没有逻辑,会思维不严谨缜密。更不相信壁画石刻艺术成就那么高的人群不探索世界的本源,不思考人生的真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没看到关于古埃及对古希腊影响的研究,无法评估古埃及文明对苏格拉底的影响。但是可以肯定,影响绝对是巨大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亚力山大几乎是与苏格拉底是同时代的人,公元前334年,亚力山大踏上这片土地时古埃及早已衰落。当他见到金字塔时,金字塔已经矗立在尼罗河畔两千多年了。古埃及对古希腊究竟意味着什么?没看到相关的研究,只能凭感觉、凭常识来推测。但可以肯定的是古希腊文明的前身,以克里特岛为代表的爱琴海文明,在公元前1450年鼎盛时期的建筑水平远远不如公元前2500年的胡夫金字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把古希腊与古埃及已知的重要事件按时间排列,我们会很自然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古希腊文明的源头一定是古埃及,至少受到古埃及文明的巨大影响。这并非牵强的想象,仅仅从保留至今的古建筑来看,雅典的多立克柱、科林斯柱中明显有卢克索神庙、哈特谢普苏特神庙的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悲的是珍藏在亚力山大图书馆中的《埃及史》,被那个杀千刀的凯撒付之一炬了!文明最后一块拼图,终究是泯灭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了。毕竟埃及文化没有那么幸运,没有类似百年翻译运动的事情为它保留火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信仰与传承</b></p><p class="ql-block">身为华人,生长在儒释道的土壤,东方传统是自己三观的底色。但是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始终对不同的文明充满了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西方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了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追本溯源都指向了摩西,而三教圣地的耶路撒冷又指向了埃及。摩西倒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先知?是什么样子的环境才能造就这样一位影响人类文明的巨子?好奇让我对埃及更加神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犹太人在埃及为奴四百年,出埃及时上帝显灵,让犹太人顺利进入西奈半岛。看地图从红海对面的图尔出发,沿亚喀巴湾北上到耶路撒冷,不过六百多公里,也就是七八天的路程。即便是从卢克索出发,不过红海,从陆地上绕行到耶路撒冷也就一千两百多公里,半个月也就足够了。可为什么犹太人却用了足足四十年?有人说是那些跟随摩西从埃及走出来的人奴性太重,不配拥有自由。半个月的路走了四十年,是让为奴的那一辈人都死掉。那么犹太人的领袖摩西为什么也不能进入应许之地?是因为他法老气太重。应许之地不需要也不能容忍法老,法老思维会毁了那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奴隶最渴望的不是自由,而是拥有自己的奴隶。法老即便再仁慈,法老模式也只适合统治奴隶。一想到这些,我就不禁问自己,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文化对我们倒底意味着什么?犹太人为奴四百年尚且如此,秦制两千多年下的我们又当如何自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摩西死后,没有法老气的领袖带着除去奴性的犹太人进入了流淌着蜂蜜的应许之地。然而,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后代幸福了吗?大流散,圣殿再次被毁,巴比伦之囚,奧斯威辛集中营……。不由得想起多年前耶路撒冷那个犹太导游的调侃,世界上那么多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上帝为什么就给了我们这个鬼地方。做为一个东方人、一个异教徒,我不知道犹太人被上帝选中,是幸运还是不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宗教战争死伤无数,巴以冲突生灵涂炭,仁慈的上帝、悲悯的诸神为什么都无动于衷?为什么不救救那些可怜的人?做为凡夫俗子,我无法揣度神明的深意。或许与当年走出埃及的犹太人一样,总有一些人配不上应许之地,总有一些人不配拥有某些东西。人性几千年来没有任何改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不是基督徒,我不理解在那么多英豪之中,上帝为什么会选择摩西。那时大多数犹太人并不信奉上帝,为什么上帝还会选择犹太人?这块养育摩西和拉美西斯二世的土地怎么会如此既富饶又贫瘠?金字塔没有答案,神庙没有答案,尼罗河也是默默无语。几十年的向往,七八天的寻觅,只看到金字塔的迟暮,还有神殿廊柱间散落的斜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个小时的航程,有足够的时间回味埃及的所见所闻,慢慢梳理累积多年的念头与思绪。我不禁自问,你走出了心中的埃及了吗?你配得上那些美好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带着莎草纸离开,了去自己心中的埃及情节。思诸万千,五味杂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于牛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