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情思之二)爹爹留下无价宝

溪之源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的父亲节,父亲生前那些如烟的往事便一幕一幕地在我眼前浮现,万般思绪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父亲名茂光,字德成,生于1916年12月2日(农历丙辰年十一月初八),卒于1998年4月8日(农历戊寅年三月十二)。</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重大变革。先是军阀混战,接着日寇入侵,继而又是三年内战。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三反”“五反”、公私合营、反右斗争,“四清”“文化大革命”运动。而只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父亲才得以过上了安稳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父亲出生在地主家庭。祖父本来不够地主的资格,常年下地劳动,而且有瓦匠手艺,那个地主的头衔确实是祖上留下的,所以父亲的家庭出身自然成了地主。1934年父亲高小毕业独自进城谋生,先在县城“福永兴”商号学徒,后个人做些零星的小买卖,1941年8月在县城煤炭组合当工人,1942年又在阁东的“永丰厚”油坊当小活计。1948年6月,父亲和文国华等几家股东在县城西关开了一家从事粮油加工的前店后厂的店铺“义聚隆”,父亲担任会计。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父亲一直待在这个店里。</p><p class="ql-block"> 1955年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国家在“义聚隆”的基础上成立了县公私合营粮油加工厂。作为资方人员,父亲仍然担任会计。因父亲工作认真负责,多次被评为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和县粮食局先进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四清”时,因为当年在“义聚隆”拥有258元股份被定为资本家成分,1966年9月因此被“红卫兵”“造了反”,被迫回到老家参加农业劳动,1973年11月才被落实政策恢复工作。</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个办事极其认真、处事严谨的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丝毫都不含糊。“四清”运动时,会计作为“清经济”的对象理所当然地成为运动的“重点”。面对几十名“四清”工作队员和省、地、县三级查账人员三个多月的“隔离”审查,父亲始终泰然处之。任凭工作队昼夜不停轮流威逼诱惑,父亲因自身没问题始终没有说假话。工作队无奈,他们把父亲几年来用公用信笺给叔叔、大哥、大姐写信的信纸、墨水、封口用的糨糊折成钱,把厂子里给职工发的土粮按好粮价格给父亲折成钱,把厂长安排父亲在食堂招待上级领导陪客的酒饭折成钱,把父亲下车间参加劳动发的工作服以干部不应享受此劳保待遇为名也折成钱,七折八算,共计算了21元2角钱,40斤粮票和54尺布票的“贪污”罪行。</p> <p class="ql-block">  经此变故,父亲以后变得越发谨小慎微了。我们参加工作后,说什么也不让我们弟兄姊妹几个到银行、财政等与钱打交道的地方上班,更不允许我们当会计。</p><p class="ql-block"> 父亲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把讲德行放在首位,要走得正,行得端,凭个人本事吃饭,不贪无义之财。逢年过节父亲都要把我们哥四个叫在一起,以自己亲身经历,千叮咛,万嘱咐,生怕我们利用国家和企业赋予的权利谋取私利而遗臭万年……</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一生是极其平凡的,他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也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的家财,可他老人家通过自己艰辛经历积累起的经验教训对我们的谆谆教诲,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那就是父亲给我们留下的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  在父亲的教育和感召下,我们哥姐弟妹七个都努力工作,六人入了党、提了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大哥在国务院引进办公室工作,负责全国进口电子元件、汽车的初审和报批工作,在多批一只显像管就能生产一台彩电的年代,办公室好几位同事因经不起诱惑“进去了”,但大哥却能做到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二哥曾在张家口市第一家合资公司担任董事、副总经理,负责财务、生产、供销工作,为企业盈利操透了心,在企业改制时,因看不惯个别人在改制过程中伤害下岗工人的利益,毅然辞职下海;四弟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担任物资部部长,掌管企业物资采购和管理,是公认的“肥差”,但四弟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p> <p class="ql-block">  我自己是一个小学四年级都没毕业的农民,参加工作四年就进入企业中层管理行列,先后主管企业商品进销存业务24年,每笔业务都清清楚楚。几年来经历了历次企业改制再改制,改革再改革,主持参与了企业业务管理流程的再造,默默无闻地为企业奉献着,这些,都写进了我的回忆录《情系中石化》中。</p> <p class="ql-block">  父亲离开我们多年,我们也都步入老年,但父亲的教诲永远鞭策和激励着我们。我们永远都会像父亲教导的那样善待他人,善待生活,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无愧于我们的时代,无愧于人的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