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年春天的故事

牧之

<p class="ql-block">今年正值农历乙巳年,3月下旬供暖停止。在这乍暖还寒的时节,我满怀期待地开启了一年一度候鸟式的南下旅程。</p><p class="ql-block"> 这次行程分为三个阶段。</p><p class="ql-block">先是自助游览眉山、江油和成都;</p><p class="ql-block"> 之后在成都跟随玉屏旅行社去盐源(泸沽湖)、攀枝花、西昌;</p><p class="ql-block">返回成都后,再前往灵宝、许昌、郑州继续自助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旅行后,我都习惯制作一篇《美篇》,用文字与图片记录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而这一次,我为它取了一个温暖的名字:《乙巳年春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从成都双流机场乘高铁仅用20分钟就顺利到达眉山。</p><p class="ql-block">眉山古称“眉州”,是宋代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史称“三苏”)的故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进士之乡”,素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到眉山后,最先去游览《三苏祠》。清明假期游客陡增,我是第6198位,故事从这里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踏入正殿,三苏父子的塑像庄严肃穆。他们不仅是文学巨匠,更是胸怀天下的仁人志士。他们的诗词文章,或豪放激昂,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将历史的壮阔与人生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或婉约细腻,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尽了人间的挚爱深情。</p> <p class="ql-block">三苏祠院内,竹林簌簌,似在吟诵"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千古佳句。苏轼超然物外、坚守精神追求的品格,穿越千年,至今仍在启迪后人。</p> <p class="ql-block">走进启贤堂,陈列的一件件文物,从手稿到书画,从碑刻到器具,每一件都见证着三苏父子在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人生旅程中,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追求,用文字书写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国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来凤轩和披风榭等园林景观,营造出了宁静清幽的氛围。据说这是苏轼当年在此读书、吟诗、会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走出三苏祠,我心中满是感慨。这座祠庙,不仅仅是一处纪念性的建筑,更是一座承载着中华文化精髓的宝库。三苏父子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后世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耸立在眉山市中心的三苏雕像,是苏东坡、苏洵、苏辙父子的雕像。下面的石碑镌刻着朱老总的题词:</p><p class="ql-block">一家三父子,</p><p class="ql-block">都是大文豪,</p><p class="ql-block">诗赋传千古,</p><p class="ql-block">峨眉共比高。</p> <p class="ql-block">中国泡菜博物馆位于眉山中国泡菜城入口处,是国内首家以泡菜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第一次系统解读和传播中国泡菜文化与产业,由历史与文化、生产与加工,传承与创新、产品与品牌、品鉴与体验,质量与安全以及展望未来等展区构成。整个博物馆体现了文化性和知识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原创性和艺术性。是中国泡菜博览的标志性展馆。</p> <p class="ql-block">馆内序厅的"泡菜地球"装置尤为震撼,球面屏上滚动展示着全球泡菜地图,原来韩国辣白菜、德国酸黄瓜等竟与四川泡菜同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泡菜江湖"展区,一面墙的泡菜坛阵令人称奇——荥经砂器坛、重庆土陶坛、云南釉彩坛各有讲究,甚至能看到航天育种培育的"太空辣椒"制成的泡菜。</p> <p class="ql-block">临到出口的味觉体验馆,工作人员递来的脆嫩泡豇豆,酸香里带着眉山特有的山椒气息,让人忽然懂得,这坛坛罐罐里封存的,不仅是时光酿成的滋味,更是中国人"化平凡为神奇"的生活智慧。</p> <p class="ql-block">黄炎培专门为家乡泡菜撰写的诗文</p> <p class="ql-block">眉山东坡印象水街,又称大宋不夜城。紧邻岷江和东坡湿地公园,地处岷江右岸,分为东坡里、穿越盛世和东坡印象三部分。以丽江滨水风情为蓝本,东坡文化为内涵,宋代古韵建筑为载体,苏州园林景观为原型。以弘扬“三苏”文化为核心,打造了这条独具特色的街道。华灯初上,还有古装歌舞、乐器表演、祈福大典演出。</p> <p class="ql-block">北宋眉州 知州黎希声主持修建了远景楼。</p><p class="ql-block">这座楼始建于公元1078年,历经元、明、清三代多次重建,最终成为 眉州 的重要地标‌。远景楼的建造不仅展示了黎希声的工程才能,还为苏轼提供了创作灵感,苏轼在此写下了“登高远望乐且宴”的诗句,并留有《眉州远景楼记》一文,体现他的爱乡之情。</p> <p class="ql-block">李白故里诗的长廊,见证了李白诗歌的永恒价值,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国诗歌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漫步太白碑林,历代名家书写的李白诗篇,将诗歌与书法之美完美融合,让人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些刻在石碑上的诗句,此刻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李白的自信与豪迈。</p> <p class="ql-block">登上太白楼,凭栏远眺,江油的山水尽收眼底。遥想当年李白离开故乡,仗剑天涯,豪情万丈,留下无数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江油李白故里,不仅是诗仙的诞生地,更是一座承载着中华文化瑰宝的殿堂 ,让人在流连忘返中,与诗仙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独游江油李白故里邀月台时,我请一位过路游客帮录诵读《将进酒》的视频。此刻,仿佛穿越千年与诗仙对话,激情处难以自抑。 待细审视频,才发现念到“烹羊宰牛且为乐”时,竟漏了“烹羊”二字。反复查看,原来是录制操作导致“宰牛”前出现意外停顿,诗句就此残缺。无奈之下,我只好自行补录画外音。这份美中不足,倒成了此番诗意之旅最特别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陇风堂内的陈列布局匠心独运,以李白与陇西的渊源为脉络,通过丰富的文物展品、详实的图文资料再现了李氏家族的迁徙历程与文化传承。泛黄的古籍文献中,记载着李白自述“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的字句。</p> <p class="ql-block">江油李白纪念馆,坐落于四川省江油市区的昌明河畔,是一座为纪念伟大诗人李白而精心修建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珍藏于李白纪念馆的宝贵遗产,还有许多名家书画精品中的李白画像。</p> <p class="ql-block">刘旦宅作《醉仙图》</p> <p class="ql-block">蒋兆和作《李白饮酒图》</p><p class="ql-block">笔端未写峨眉月,</p><p class="ql-block">留待诗人万古吟。</p> <p class="ql-block">李白纪念馆内的“太白堂”,匾额为胡耀邦题写。</p> <p class="ql-block">公元744年,“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在洛阳相遇,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桩经典盛会。这一年,李白44岁,杜甫33岁。</p><p class="ql-block">1200多年后,李白与杜甫以另一种方式“重逢”。杜甫家乡的河南人援建维修江油李白纪念馆的过程中,还在馆内太白堂的对面增建了杜甫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尘轻拂建章台,</p><p class="ql-block">圣主西巡蜀道来。</p><p class="ql-block">剑壁门高五千尺,</p><p class="ql-block">石为楼阁九天开。</p><p class="ql-block">九天开出一成都,</p><p class="ql-block">万户千门入画图。</p><p class="ql-block">——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p> <p class="ql-block">成都博物馆的三件国宝级文物包括秦汉石犀、东汉陶俳优俑和三星堆铜人头像‌,它们分别代表了古蜀水利文明、汉代艺术成就和商周青铜文化。</p> <p class="ql-block">在天府广场出土的石犀</p> <p class="ql-block">‌陶俳优俑是汉代巴蜀地区曲艺文化与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历史见证、艺术成就和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铜人头像</p> <p class="ql-block">‌成都博物馆有一展品是 五代后蜀国国君 孟昶 创作的对联“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p><p class="ql-block">孟昶的这幅对联创作于公元964年除夕,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他将其写在桃木板上,让群臣效仿,最终流传至民间,成为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第一幅春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始创于1941年的成都“龙抄手”老店,历经八十余载风雨,从旧时街巷迁至繁华的春熙路。它曾是人们心中的美味圣地。</p><p class="ql-block"> 每来成都,我必至此,品尝红油抄手。可这次再来,却难寻昔日风味。价格悄然攀升,品质却大不如前。往昔每只抄手裹着完整的虾仁,如今竟换成了切段的鱿鱼。想来下次再到成都,这家老店,或许只能留在回忆里了。</p> <p class="ql-block">昭觉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初名建元寺,唐乾符五年(878年)改名为“昭觉寺”。</p><p class="ql-block">昭觉寺整体布局非常完善,中轴线由大山门、八角亭、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组成,两侧是观音阁、御书楼、石佛殿(涅槃堂)、大师殿(御书楼)、先觉堂、钟楼、鼓楼、普同塔院、圆悟禅师塔、禅堂、客堂、僧房、斋堂、放生池等等。日本和东南亚一带的许多佛教寺庙仍把昭觉寺视为祖庭,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坐落于四川成都北郊斧头山,是全球闻名的大熊猫科研繁育、保护教育与公众教育基地,也是一处将自然生态与人文关怀完美融合的城市绿洲,被誉为“大熊猫的快乐家园”。</p><p class="ql-block"> 基地地形起伏,竹木苍翠,溪流潺潺,模拟出大熊猫原生的栖息环境。通过科学的人工繁育技术与精心养护,如今基地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200余只 ,成为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基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排队两小时看三分钟花花”。</p><p class="ql-block">熊猫花花走红的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外形特征、温顺的‘性格以及与饲养员的温馨互动,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情感需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泸沽湖,这颗镶嵌在川滇交界处的高原明珠,湖光山色变幻无穷,令人心醉神迷。这里不仅有绝美的自然风光,更是摩梭人世世代代栖息的“东方女儿国”。独特的母系氏族文化、浪漫神秘的走婚习俗,为泸沽湖增添了一抹别样的人文风情。</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前,我曾与女儿从云南踏上这片土地。那时,杨二车娜姆在《走出女儿国》中描绘的古朴纯美、原生态的神秘净土,与眼前的景象完美重合,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今,我独自从四川故地重游,却发现过度的商业化浪潮,早已将记忆中那片美好冲刷得荡然无存,令人不胜唏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婚桥坐落在泸沽湖东南水域的草海区域,是泸沽湖上唯一的座桥。走婚桥是摩梭男女约会的地方,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摩梭男女通过舞蹈、歌唱表达爱意的传统方式,感受“阿夏”与“阿注”之间独特的情感纽带。</p> <p class="ql-block">友人好荣请人用无人机拍制了走婚桥上的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泸沽湖最美的地方里格半岛</p> <p class="ql-block">参加摩梭人的篝火晚会,传说摩梭人会跳72种舞蹈。现在最流行的就是甲槎舞,意思是为美好时光而舞。</p> <p class="ql-block">攀枝花市(别称渡口、钢城)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是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金沙江、雅砻江在此交汇;是四川南向门户,是四川通往南亚、东南亚的最近点;是四川唯一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境内有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二滩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博物馆通过场景复原,逼真地再现了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作与生活场景。低矮的工棚、简陋的宿舍,让人真切感受到当时条件的艰苦。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建设者们却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在悬崖峭壁上开凿隧道,在荒山野岭中搭建厂房,用双手和智慧,在这片不毛之地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钢铁之城——攀枝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攀枝花绿石林景区 ‌位于 攀枝花市 盐边县 格萨拉彝族乡 大湾村,是一个以宝石山为中心的漏斗群景观和丛状、簇状石林为主要景观的自然景区。这里被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是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一部分。景区内不仅有石林盆景、望围谷石林、凝冰洞石林等典型景观,还有天坑地漏、高山草甸、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构成了一个集生态旅游、文化观光、猎奇探险、民俗大观于一体的独特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攀枝花米易县的傈僳梯田,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农耕文化的“活化石”时代。这里被誉为中国的最美梯田之一,梯田分布在海拔1000至3000多米的山坡上,是傈僳族人民世世代代辛勤耕耘的结晶。一年四季,梯田景色各异,每一天都有不同的风景,明净的天空下,千层万叠的梯田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阿惹妞彝文化风情实景火秀剧,在西昌火把广场演出。</p> <p class="ql-block">距西昌市南45公里的螺髻九十九里景区,由百瀑谷、螺髻第一峰、云端之上、原始森林四大景观群组成,集观赏、娱乐、养生于一体,是难得的温泉浴场,其水温常年保持39℃,泉水无色、透明、无味。</p><p class="ql-block">2013年被世界纪录协会认定为“世界最大温泉瀑布”,被国家旅游协会评定为“最美温泉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泡过温泉后大快朵颐,品尝网红美食“西昌火盆烧烤。”</p> <p class="ql-block">建昌古城,又名西昌古城,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市府街,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已有6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城内以四牌楼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其北称北街,其南称南街,其西为仓街,其东为府街,四条街呈“十”字形交叉而建。</p><p class="ql-block">明代文学家杨升庵、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清侍郎查俭堂以及近现代教育家黄炎培等都曾在建昌古城留下墨迹。建昌古城承载了一代代西昌人的记忆,是西昌市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西昌市民们的生活家园。</p> <p class="ql-block">安顺场地处大渡河中游,是大渡河畔的一个重镇,为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太平天国时期,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p><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渡过金沙江休息5天后,由会理沿安宁河谷抵达大渡河安顺场渡口。红一团挑选了17名勇士,于5月25日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登岸,并陆续渡过了一个师,取得强渡大渡河的首战胜利。由此,安顺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而驰名。</p> <p class="ql-block">这次参加旅行社跟团游时,遇到了一位年轻我九岁的学弟好荣,他热情、质朴、博学,一路上我们共同回忆母校回民学院的往事,还相邀秋天一起参加建校100周年的庆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灵宝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以险要地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既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道家文化发源地(老子在此著述《道德经》)。‌</p><p class="ql-block">其军事地位显赫,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自春秋战国起历经大小战役200余次。</p><p class="ql-block">‌春秋末年,老子西出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挽留,在此写下五千言《道德经》,奠定了道家思想基础。太初宫为老子著书地,现为海内外道家朝圣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紫气东来”(预示圣人到来)、“鸡鸣函关”(孟尝君脱险故事)等成语典故均源于此。‌‌‌‌</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老子圣像高33.3米,象征“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p> <p class="ql-block">复建的关楼再现古战场风貌,函关古道为古代交通咽喉,现存长约7.5公里。在这里演出的情景剧《楚汉争关》还原再现了历史战役。</p> <p class="ql-block">《史记》:《老子韩非列传》</p> <p class="ql-block">曹魏古城以护城河为界,分为核心区和协调区两大区域,总体形成“一轴一环六区”的功能分区。</p><p class="ql-block">一轴”即以春秋楼、曹丞相府等历史文化遗址为核心,形成贯穿南北1.3公里长的曹魏中轴;</p><p class="ql-block">“一环”即以水为脉,依托建成的护城河生态景观资源,打造5.3公里长的环护城河曹魏风情带;</p><p class="ql-block">“六区”即民俗文化风情区、古韵特色生活区、文化休闲生活区、特色滨水生活区、风貌协调宜居区、门户特色商业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昌丞相府(又称曹丞相府)原为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定都许昌(196年)后的丞相官署,是屯田令、求贤令等政策的诞生地,后随曹丕称帝演变为王府及皇宫。</p><p class="ql-block">如今这个丞相府是在曹操原办公遗址上重建的汉代仿古建筑群,其核心建筑包括求贤堂、议事厅、赋诗楼等。旨在还原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的霸业经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东征,下邳之战俘获关羽及刘备甘、糜二位夫人,为保护皇嫂安全,关羽“土山三约”之后暂且归附曹操,来到许昌。曹操宠才爱将,遂拜关羽为偏将军,并赐府宅一处,让关羽和二位皇嫂同住,关羽为避嫌,将一宅分为两院,让二位皇嫂住内院,自己住外院,院中有一楼,关羽在此秉烛达旦,夜读《春秋》,春秋楼由此而得名。春秋楼又名“大节亭”。是关公“忠、义”文化的发祥地。自清代雍正年间列为“五大关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胖东来超市被誉为超市界的天花板。1995年,它从街头巷尾的一家糖烟酒店起步,一步步发展壮大,拥有员工1万多人,经营门店13家。胖东来就是对顾客好,服务好、东西真,凭借火爆人气频频出圈,被称为没有淡季的6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黄河决口处位于郑州市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花园口,是1938年国民政府为阻滞日军西进而实施的人工决堤历史事件现场。此次决堤导致黄河改道泛滥9年,形成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的黄泛区,造成89万民众溺亡、390万人流离失所。</p><p class="ql-block">黄河决口处遗址现存记事碑与雕塑墙等设施,已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郑州黄河文化园到处都浸透着黄河千年的雄浑厚重。炎黄广场,百米高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威严耸立。黄河碑林似文化宝库,石碑镌刻古今诗词,从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到王之涣“黄河入海流”,不同书法展现黄河在中华文化中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这座园区如立体史书,融合黄河风光、人文历史与华夏文明脉络。让我们领略了黄河壮美,领悟了黄河文化博大精深,感受到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黄河母亲雕像</p> <p class="ql-block">大禹治水雕像</p> <p class="ql-block">河南博物院主展馆的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冠部为方斗形,上扬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纳“地气”之意,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主馆正面从上至下有浅蓝色的透明窗与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整体建筑结构严谨、气势宏伟,造型古朴典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郑州大观音寺是一处以”观音菩萨“为主题的大乘佛教寺院。</p><p class="ql-block">大观音寺沿用唐式回廊建筑风格,规模为五进十一座殿堂及其一阁二楼六堂:天王殿、自在殿、钟楼、鼓楼、七佛宝殿、护法殿、东方三圣殿、西方三圣殿、大光明殿、观音阁、多宝阁、舍利阁、藏经阁、客堂、禅堂、念佛堂、法堂、戒堂等殿唐式建筑与明清石雕荟萃。寺内有国内最高大的室内观音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郑州二七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郑州中原福塔(河南广播电视塔),</p><p class="ql-block">占地141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顶部桅杆天线高达120米,总高度为388米,于2006年12月27日开工建设,2009年10月完工。</p><p class="ql-block">中原福塔由塔座、塔身、塔楼和桅杆四个部分组成。塔座为鼎,寓意为鼎立中原;塔身为古代的乐器组合“编铙齐鸣”,寓意着中原福塔的通讯传播功能。</p><p class="ql-block">2017年,中原福塔被评为河南当代最美建筑。</p> <p class="ql-block">中原福塔最令人震撼的《锦绣中原》全景画,是鲁迅美术学院李福来教授等13位国内知名画家历时五年精心创作而成。《锦绣中原》全景画呈360度环形闭合,高18.4米,长163.5米,总绘画面积3012.365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该画运用现实主义手法,以手绘油画为表现形式,配合声光电特效演示,集中展现了河南十八个省辖市的山川原野、城乡风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等。借助声光电投影技术,将这幅画由静态变为动态,画面上的汽车、人物、游船等都会动起来,游客仿佛进入了如梦如幻的时空隧道。</p><p class="ql-block">2011年4月26日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全景画,被誉为“当代的清明上河图”,是展现河南风采的艺术丰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终于完成了《乙巳年春天的故事》。特别以河南郑州中原福塔精彩的全景画作为收尾,希望这篇作品能如古人所说,以“豹尾”之势为这个春天画上圆满句号。</p><p class="ql-block"> 值得期待的是6月下旬,我将开启《乙巳年夏之旅》,前往心仪已久的黄河九曲、九色甘南、官鹅双沟、莲宝叶则等地。返程依然会途经河南,再回北京。旅途中的美好见闻,我都会记录下来,整理成新的《美篇》与大家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