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与神同行(六)德尔菲:认识你自己,找寻我的“神谕”

一方

<p class="ql-block">这次旅游,几乎每天一处古希腊文明遗址,高潮迭起。当你还沉浸在奥林匹亚体育精神的愉悦中时,接踵而来的德尔菲(Delphi)遗址,让你无暇回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尔菲陡峭的帕纳索斯山坡上,梯田式集聚了古希腊三大建筑形式:神庙、剧场和体育场。遗迹和与之相连的奉神宝库、七贤箴言、神谕与命运的故事,表现了古希腊人对神性的承诺,对命运的探求。令人想起尼采的话:“伟大的人是爱命运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途中在著名海战地纳夫帕克托斯(Nafpaktos</b><font color="#ed2308">)</font><b style="color:rgb(237, 35, 8);">停留</b></p> <p class="ql-block">在奥林匹亚的联欢午餐后,我们上车挥别奥运会发源地。大巴向东北穿过半个伯罗奔尼撒半岛,来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科林斯海湾。</span>到底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代富裕城邦之地,现今海港城镇,</span>车窗外的景色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大巴将驶过这漂亮的里翁-安提里翁大桥(Rion-Antirion Bridge),离开伯罗奔尼撒半岛。这座2004年建成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跨度斜拉桥,穿过帕特雷附近的科林斯湾,连接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大陆。它是</span>当代希腊的地标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遥想当年希腊古典时期(约公元前500年——前323年),本土几百个城邦国,分成两大阵营: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与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Peloponnesian League) 。两大联盟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断断续续打了约30年(公元前431-404年)。西西里远征使雅典联盟一蹶不振,战争最终以斯巴达人的胜利告终。从此,雅典式民主为代表的<b>古典时代</b>结束。但斯巴达的霸权也只持续数十年。接着马其顿的腓力二世崛起,其儿子亚历山大大帝随后征服了当时已知的世界边界。历史进入<b>希腊化时代(或泛希腊化时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这两天,我们在曾经的斯巴达联盟的地界,领略迈锡尼文明,敬仰奥林匹亚的热爱运动,平等竞争的精神。过了桥,就是曾经的雅典联盟的地盘了。</p> <p class="ql-block">过桥不久,大巴在柯林斯湾北侧的纳夫帕克托斯(Nafpaktos)停下。这个小镇以其威尼斯港口和中世纪要塞,以及1571年的莱潘托(Lepanto)战役而闻名。蓝绿的海湾,宁静平和。454年前,这里炮火连天,血染海水,是欧洲神圣同盟与奥斯曼帝国海军大战的战场,见证了历史上最后一场以桨帆船为主的大型海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科林斯湾的战略要地,纳夫帕克托斯在十字军东征和奥斯曼-威尼斯战争期间几易其主。16世纪时,它处于威尼斯的控制之下,名为莱潘托(Lepanto)。</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这里成了热门的打卡地。导游给我们约半小时,上厕所,参观要塞,拍照,喝杯咖啡。</p> <p class="ql-block">上车后,导游拿出一盒巧克力,说是司机请大家吃的。大家开心分吃,道谢。也许有人一边吃一边嘀咕 :“希腊人的礼物”岂能随便拿?哈哈,当年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的木马计,被引申为“希腊人的礼物——必有所图”,记得下车多付小费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夜宿热门小山城阿拉霍瓦镇(Arachova)</b></p> <p class="ql-block">傍晚,车到阿拉霍瓦镇(Arachova)。本来是要到这里看日落的,可惜晚了一点点。只抓住了夕阳的尾巴。</p> 远处夕阳中有一架直升飞机。<br> <p class="ql-block">所幸,还来得及拍到阿拉霍瓦钟楼在夕阳的余晖中,变成了熔岩红的倩影。</p> 美丽的小山城,距离德尔菲不到10公里,于是成了德尔菲遗址的连带目的地。也是富人和名人的聚集地。这里以纺织品、木制品、葡萄酒和被称为formaela的当地奶酪而闻名。小城街上的咖啡馆、饭店、礼品店鳞次栉比。 <p class="ql-block">小城的晚餐很可口。尤其是当地版的千层酥(Baklava),<span style="font-size:18px;">撒上了芝麻 ,</span>风味独特,很好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终于见到著名的阿波罗神庙,哦不,它的遗迹</b></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离开小山城,早早来到帕纳索斯山坡上的考古遗址。相比迈锡尼和奥林匹亚两处遗址,这里山势雄伟险峻,<span style="font-size:18px;">环境更</span>恢弘<span style="font-size:18px;">壮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先看到的是毗邻正门的德尔菲古集市(Agora)遗址。这里既是市场,也是公共聚会场所,但更具有宗教意义,因为有许多崇拜众神的纪念碑和雕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上下图所示,集市盖有带柱廊的建筑,外墙有砌体装饰。</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图,古集市隔间墙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爱奥尼亚柱头,</span>拱门和墙砌装饰,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整个遗址场地呈梯田状。一条圣道(Sacred Way )蜿蜒通往阿波罗神庙。我们跟着导游,沿着圣道边走边看听。原来,圣道沿线的废墟,都是各地(如科西拉、阿尔戈斯、塔拉斯)来朝圣求取神谕人建的宝库、奉献祭品等许愿物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图,这块“神圣脐石”(Sacred Omphalos)是一定不会错过的。在希腊神话中,德尔斐是世界的中心,这块锥形的石柱,原本由两只金老鹰支撑,是“世界中心”的标志,由宙斯放置。</p> <p class="ql-block">“神圣脐石”的正后方,就是雅典宝库(The Athenian Treasury)——古代德尔菲的亮点。现在也是这片遗址上最完整的。这座建于公元前6或5世纪(学术鉴定510年到480年不等)的多立克建筑,是雅典人用于存放他们祭拜阿波罗神的贡品的。整个宝库,包括其雕塑装饰,都是用帕里安大理石建造。它位于阿波罗神庙的正下方。</p> 再向上,就是阿波罗神庙遗迹了。上下图,是遗迹中比较完好的部分。 <p class="ql-block">看得出来,阿波罗,这位掌管医学、治疗、音乐、诗歌、美术、口才和光明之神的圣殿,在德尔菲占据最重要的位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残存的神庙为多立克柱式,窄边六根立柱,长边十五根。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是在同一地点建造的第三座神庙。据神话传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一座神庙的地基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span>由阿波罗亲自奠基<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希腊文艺作品中,著名人物求取神谕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神殿内。据说,阿波罗的女祭司皮提亚(Pythia),坐在一个支在产生神谕的沟壑(Adyton)之上的三脚架上,从沟壑冒出的气体,使她陷入谵妄状态 ,发出含糊不清的呼喊,随后被祭司们转化为模棱两可的神谕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神庙内部,又得请出那位著名的古希腊地理学家和旅行家波桑尼阿斯(Pausanias),他的《希腊纪事》中的有些描述很有趣:(AI翻译+本人修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壁炉不远的地方,有一把Pindar的椅子。Pindar是来自底比斯的抒情诗人。椅子是铁做的。据说,Pindar每次来德尔菲,都会坐在那里,为阿波罗创作歌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德尔斐神庙的前殿,刻有一些有益人生的箴言。这些箴言由希腊人尊为智者的先贤题写。……,根据柏拉图(阿里斯通之子)所列的七贤名单,第七位并非西普塞洛斯之子佩里安德,而是来自奥塔山切奈村的迈松。这些智者曾亲赴德尔斐,将‘认识你自己’与‘凡事勿过度’ 这两句著名箴言献予阿波罗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这位“希腊徐霞客”的描述,供奉阿波罗神的,不只是金银财宝,战利品,还有诗歌和人生箴言。</p><p class="ql-block">中国人的古训“自知者明”、“中庸之道”,与神庙箴言“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 ,是那么一致。东西方人的智慧是相通的,就如作家史铁生所说:“人间的智慧必在某处汇合”。</p> <p class="ql-block">残存的阿波罗神庙的地基上的多边形墙, 据说是公元前6世纪的。由小岩石砌成如此平坦的立面,技术堪比15世纪的印加帝国的印第安人。墙上装饰着至今仍可辨认的铭文。铭文沿着整个墙壁的长度刻在石头上。</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波罗神庙遗址的中央,矗立着一截铜蛇形柱。该柱于公元前5世纪(约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希腊城邦在普拉提亚战役(Battle of Plataea)中击败波斯军队而铸造。也是献给阿波罗神的战利贡品。 </p> 德尔菲的阿波罗圣殿最初被一堵墙包围,将圣殿与城市隔开。某些地方仍隐约可见墙壁。 <p class="ql-block">陡峭山麓下的这片废墟,与多少古人的命运相连!古希腊人相信,命运掌握在众神之手里。但他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并不认为“命由神定”,就无事可做。这</span>就是德尔菲这么神圣、热门的原因。他们来奉宝祭神,甚至贿赂祭司,以求神谕,试图实现或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神谕常常与命运开玩笑。这成了古希腊文史著作的一个主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经典的,要数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的父亲拉伊俄斯,到阿波罗神庙求得神谕,预言其会被长大后的儿子杀死。俄狄浦斯长大后也前往德尔菲,得知自己将“弑父娶母”。父子倆为避免神谕成真,各自作出了努力。一个弃儿于郊野;一个外出流浪,发誓永不再回。结果却反而应验了预言。这一古希腊经典悲剧,成了文学、影视作品的热门题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希罗多德《历史》的 第一卷中,吕底亚(Lydia)国王克洛索斯的故事,是另一种经典。<span style="font-size:18px;">吕底亚是</span>世界上最早的贵金属货币制造国,富庶而庞大。公元前547年,国王克洛索斯在与波斯的居鲁士二世会战后,去德尔菲求询神谕:是否该攻打波斯?神谕回答:“若你出兵,一个伟大帝国将毁灭。”他误以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伟大帝国”</span>指的是波斯,决然出兵,结果战败,自己的帝国覆灭。他的命运与预言既相合又相悖,被当做“反讽型神谕”的范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柏拉图的《申辩篇》中,记载了苏格拉底的一位朋友前往德尔菲向女祭司皮提亚询问,谁是最智慧的人。皮提亚说:“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智慧”。苏格拉底大感不解,于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始一系列拜访测试,哲学</span>诘问<span style="font-size:18px;">,结果发现</span>身边的“专家”和“权威”往往徒有虚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知半解,不懂装懂。而自己</span>在许多方面也知之甚少。但,他坦诚了自己无知。并进而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这就是神谕所说的最高的“智慧”。神谕推动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苏格拉底的求索,也自证了神谕的正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与命运,关系错综复杂,没有标准答案。但不管什么样的命运,古希腊人都拥抱以对,<span style="font-size:18px;">给后世留下雋永的启迪。</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剧场和体育场:皮提亚节 (The Pythian Festival)</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了神庙遗址,导游让我们自己沿着蜿蜒圣路,继续攀登,前往建在上坡的剧场和体育场。这是有点考验体力的,不想上去的人,就随导游一起在下面等。</p> <p class="ql-block">希腊人不仅在神庙里崇拜众神,也在剧场,通过诗歌、戏剧向阿波罗表达崇敬。山坡上,5000个座位的扇面露天剧场,面对神庙,俯瞰更新世河(Pleistocene River)的峡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剧场附近的圣道,曾装饰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形象,他是美酒、生育、戏剧和宗教狂欢之神,德尔菲第二大神。 </p> <p class="ql-block">剧场和运动场都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皮提亚</span>节(The Pythian Festival ,也译作女祭司节)的举办地。 虽然,皮提亚节的形式包括体育比赛,但强调剧场的表演艺术,以纪念和崇拜其赞助人阿波罗,他是音乐和诗歌之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希腊人认为,一个文明的城邦,它的人民一定要有教养。看戏,是受教育的过程,也通过戏剧表演,表达他们的内心和竞争。在西西里、土耳其、西班牙都见过希腊人的剧场遗址,每次都会激起对古希腊文明的崇敬。</p> <p class="ql-block">剧场再往上,就是皮提亚运动会场(Pythian Games ),这是德尔菲最高处的景点。据说这里可容纳7000人。皮提亚运动会是仅次于奥林匹亚运动会的古希腊文化活动。通过祈祷、献祭和体育比赛来崇拜众神,也为德尔菲人提供了满足野心,向上提升社会地位的机会。</p> <font color="#ed2308"><b>德尔菲考古博物馆:“寻找我的神谕”</b></font> <p class="ql-block">德尔菲考古博物馆前的石棺,十分吸人眼球。(上图)这是19世纪20年,在德尔菲的西部一处家族墓葬地发现的。石棺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下半叶。死者也许是位女性,猜想石棺盖上的雕塑是她的形象。</p> 一进门,看到的是青铜展厅。一口青铜大锅,放在三脚铁棒架上,这是公元前7世纪的文物。 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的青铜盾,据介绍,是还愿者献的祭品。 这座司芬克斯狮身人面像(Sphinx of the Naxians),可追溯至公元前6世纪中期。据说可能是纳克索斯(Naxos)人献给阿波罗神庙的还愿礼物(votive offering),纪念某次神谕灵验或军事胜利。<div><br></div><div>古希腊的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与埃及的相比,秀气多了。</div> <p class="ql-block">上图,这就是此博物馆的珍品——著名的阿提卡白底基里克斯盘(Attic white-ground kylix ),描绘了阿波罗洒酒祭神的场景。阿波罗一边抚拨里拉琴,一边向神(猜想那只鸟代表神)倾倒酒,象征与神的沟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盘上的彩绘非常精美典雅,阿波罗的形象咋一看,像美少妇。</p> 锡夫尼亚宝库(Siphnian Treasury)墙上的浮雕(约公元前525年),非常生动地表现狩猎场、战争场面和男女装束,反映了各城邦通过艺术品竞向阿波罗致敬的风俗。 这是锡夫尼亚宝库的女像柱上半身。她的倾斜的宽松长衫,薄薄的波浪褶皱,很细致。据说,额头上波浪发绺上的小洞,是用来插入装饰金属附件的。 她的圆脸杏眼表明,这是一个出自小亚细亚文化熏陶的雕塑家。 <p class="ql-block">据介绍,1939年,在我们刚走过的圣道的铺路石下,考古学家发现了两个坑,装满了公元前8至5世纪的珍贵材料(金、象牙、银、铜)制成的物品,包括至少三座金石雕像的碎片,上下图。这些文物,为古代作家希罗多德,关于小亚细亚富裕统治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吕底亚的克洛伊索斯,以及弗里吉亚的迈达斯)曾</span>献给阿波罗的神话般的礼物,补充了证明。</p> <p class="ql-block">真牛尺寸的银片锻造公牛。</p> <p class="ql-block">这座《赛车御夫》青铜塑像,显然是此博物馆的另一镇馆之宝。大件青铜雕像,一般极难幸免于劫掠和毁坏。这座御夫像的幸存,得益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373年的大地震</span>,它被掩埋在地震后的废墟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96年,《赛车御夫》被发现,轰动考古界。因为之前,从没发现过任何古典时期的实体大小的青铜雕塑。同时出土的,还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条马后腿、一条尾巴、轭的碎片以及一只带着缰绳残骸的青年手臂。据此,</span>考古学者认为,御夫驾驭的是一辆四马战车,乃是一件更大青铜雕塑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图,是整幅作品的修复图。情景很像是比赛结束,获胜的御夫戴着冠军头带,停在了鼓掌欢呼的观众前。看来,这位皮提亚运动会的参赛者,是一位出身高贵的青年。他身穿典型的长袖束腰外衣,长至脚踝。衣衫的褶皱,精致逼真。他的头微微转向观者的左侧,形态自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同时发现的一块石基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大型青铜雕像,应是西西里岛锡拉库萨(或译:叙拉古)的波利萨罗斯献上的,以纪念他自己或其兄弟们获得冠军。</span>波利萨罗斯是锡拉库萨的僭主迪诺梅尼斯的四个儿子之一。有文字记载,公元前479年,波利萨罗斯及其兄弟们,在皮提亚竞技会和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有杰出表现。</p><p class="ql-block">感慨,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赛车御夫》青铜雕像,命运还算不错,逢灾,却免销毁融化做它物,虽残,却还能与千年后世人相见。</span></p> <p class="ql-block">德尔菲考古博物馆门廊的大海报,写着:“寻找我的神谕”(in search of my oracle),似乎在呼应阿波罗神庙“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一天的参观,深感这辉煌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遗址和文物,无不讲述人的命运故事,</span>吸引人的心灵多于眼睛。咱夕阳年龄的人,命运大致已成定局,但只要命还在,命运就在继续。像“老得慢,死得利索”这样的好命运,一大半不在自己的手中,不可捉摸,引人探索。哈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