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百里畫廊位於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是大化水電站至江南鄉的紅水河段,全長約50公里,覆蓋範圍200多平方公里。這段河道因兩岸喀斯特地貌與清澈河水相映成趣,形成「船移景換」的山水畫卷而得名,享有「桂西風景新珠」的美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峽谷水庫寬300~500米,深30~50米,兩岸群峰屏立、竹木蔥蔥,乘船遊覽可觀賞「公雞報曉」「犀牛飲水」「孔雀開屏」等象形山峰,以及仙翁洞、仙女洞等溶洞奇觀。雨季雲霧繚繞時,山光水色如詩如畫,宛如仙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地以壯族、瑤族文化為主,游船中的民族歌舞互動、布努瑤簸箕宴,以及紅水河第一灣的銅鼓表演,都能深度體驗少數民族風情。此外,大化是「中國康養美食之鄉」,可品嘗七百弄雞、魚羊韭鮮湯等特色菜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氣候宜人,夏季適合水上活動,冬季雲霧景觀獨特。雨季(6~8月)需攜帶雨具,游船可能因天氣臨時調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是中國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重要乾流,發源於雲南曲靖,流經貴州、廣西,全長659公里(不計上游南盤江),因流經紅色砂貝岩層導致水色紅褐而得名。這條河流不僅以「百里畫廊」的喀斯特山水聞名,更承載著豐富的生態、文化與經濟價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排游船碼頭位於大化縣北景鎮六華村,緊鄰紅水河畔,是紅水河百里畫廊景區的核心碼頭之一。從大化縣城出發,沿G210國道向西北方向行駛約50公里即可抵達,車程約1小時。從百排碼頭出發,游船沿紅水河逆流而上,途經情人灣、馬鞍山、狗洞等景點,全程約2小時。兩岸喀斯特峰林倒映水中,形成「船在畫中游」的意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刁端屯緊鄰紅水河主河道,地處大化「百里畫廊」景區範圍內。紅水河在此段形成寬闊水面,兩岸峰林疊嶂,喀斯特峰叢倒映水中,構成「水繞山環、山水相依」的自然奇觀。憑借紅水河的天然饋贈與文旅融合的創新實踐,成為喀斯特山水間的「隱秘桃源」。無論是蕩舟碧波、探秘溶洞,還是體驗壯族風情、品味河鮮美食,這裡都能讓人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獨特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河道航標燈塔0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航標燈塔的間距以500米至1.3公里為常態,具體因河段而異:峽谷險灘段加密至500米左右,順直庫區段可放寬至1公里以上,橋區及碼頭區域則根據實際需求靈活調整。這一設計既符合內河航標規範,又充分考慮了紅水河「山高、谷深、流急」的地形特點,確保船舶航行安全與效率的平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紅水河上游為</span>南盤江,發源於雲南<span style="font-size:18px;">省東部</span>曲靖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沾益區(原沾益縣)</span>馬雄山東麓(海拔2444米),被《珠江水利簡史》認定為珠江正源。全長914公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從雲南流至廣西西林縣八大河鄉與清水江匯合,成為滇桂之間的界河;沿滇桂邊界往北流又與黃泥河匯合,成為黔桂的界河;然後沿廣西西林、隆林、田林3縣(自治縣)北部邊界和樂業縣西部邊界至貴州省望謨縣蔗香村雙江口與北盤江匯合,始稱紅水河。</span>流域面積5.68萬平方公里,以喀斯特低山丘陵為主,上游多盆地(如曲靖壩子),中下游切入雲貴高原,形成「V」形峽谷(如貴州安龍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盤江發源於雲南曲靖馬雄山西北坡,全長449公里,流經貴州六盤水、安順、黔西南,在蔗香鎮與南盤江匯合。流域面積2.65萬平方公里,地形更險峻,貴州貞豐至關嶺段形成深達300~500米的北盤江大峽谷,是喀斯特地貌的「天然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代文獻中,盤江是珠江上游的統稱,後因流向差異分為南、北兩支,二者共同構成珠江水系的核心源頭,被《元史》《明史》等典籍稱為「盤江二源」。作為珠江水系的核心源頭,南盤江與北盤江如同兩條交織的巨龍,從雲貴高原奔騰而下,共同孕育了紅水河,並最終匯成珠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水域暗流較多,禁止隨意游泳,水上運動需在指定區域進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代《徐霞客遊記》記載,左江上游曾被稱為「盤江」,但現代已不沿用。現代地理中,左江、右江是珠江支流郁江的組成部分,左江發源於越南,流經廣西崇左,在南寧宋村與右江匯合為郁江。右江發源於雲南廣南,流經廣西百色,於南寧宋村與左江匯合成郁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貫穿滇、黔、桂三省,流域內80%以上為山地,喀斯特地貌顯著,形成峽谷、溶洞、峰林等獨特景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流經廣西的樂業、天峨、南丹、東蘭、大化、都安、馬山、忻城、來賓、興賓區等市、縣(區、自治縣) ,至象州縣石龍鎮三江口為止。流域面積3.3萬多平方公里(廣西境內)。下游與柳江匯合後改稱黔江,在桂平市與郁江匯合稱為潯江,潯江過梧州改稱西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河道航標燈塔03</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情人灣國際休閒運動公園位於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貢川鄉,距縣城約18公里,是紅水河百里畫廊的核心景區之一。公園依託喀斯特山水與紅水河谷地資源,集水上運動、休閒度假、文化體驗於一體,尤其適合家庭、情侶及戶外運動愛好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園擁有專業的水上運動設施,提供多種刺激與休閒兼備的項目:皮划艇(25元/人)、摩托艇(65元/人)、香蕉船(48元/人)等,可單人或多人組隊體驗,適合親子互動和年輕人挑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單人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雙人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全提示:水上運動需穿戴救生衣,未成年人需成人陪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上燒烤船可在碧波中享受戶外燒烤,搭配紅水河鮮魚,別具風味;帆船項目需提前預約,適合進階玩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有項目均配備專業教練,提供救生設備,且划定專屬活動區域,禁止隨意游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人落水一人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左看一個男人睡著右看一個女人睡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樂業縣境內,為紅水河在廣西的起點,紅水河在樂業縣與望謨縣、羅甸縣邊界進入天峨縣境境內河段長度51公里,河寬約150米,落差31米,河段比降0.61‰。</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天峨縣境,紅水河歷史上稱烏泥河,從貴州省羅甸縣羊里鄉境自西北向東南流入縣內下老鄉,再沿黔桂邊界流經向陽鎮林潭村、牛場村,後沿斷層走向向南穿越境腹,經六排鎮、岜暮鄉從龍安村出境。縣境內紅水河段長度111.5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南丹縣境,紅水河經天峨縣從吾隘鄉古王屯入境,蜿蜒迂迴52.3公里後,經吾隘鄉獨田村拉仁屯出境入東蘭縣。境內河床為石底岩峰,河寬200~300米左右,洪水季節可通行70噸的機電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東蘭縣境,紅水河自縣境北部金谷鄉板丁村向南流經六隆村、長江、坡拉、東院、隘洞、長樂、三弄、四合、大同等鄉(鎮),在東南部大同鄉平勇村流入都安縣境。流經縣內長度92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忻城縣境,紅水河從縣西北的馬山縣金釵鄉加麥村拉六屯入境,流經遂意、紅渡、寧江、新圩、果遂等鄉(鎮),於果遂鄉北隴屯注入合山市境,流經縣境長約56公里。河床最寬350米、一般150米,流域面積985平方公里,最大月平均流量10100立方米每秒,最小月平均流量321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687億立米。水源豐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人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主要支流有刁江、清水河、布柳河和靈岐河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刁江,發源於南丹縣東南的後岜山,流經南丹、河池等縣市,於都安瑤族自治縣百旺鄉匯入紅水河,全長229公里,域面積3585平方公里,是紅水河最大的支流。年徑流量25.3億立方米,徑流深705.9毫米。汛期4至9月的流量達19.7億立方米,佔年流量的84.0%。最大年徑流量38.7億立方米(1968年),最小徑流量10.7億立方米(1963年),差值28.0億立方米,是年均值的1.20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水河,發源於上林縣大明山的望兵山,流經上林縣境內的西燕、大豐、澄泰、覃排等鄉鎮,經賓陽縣鄒圩,進入來賓市興賓區遷江鎮匯入紅水河。全長187公里,流域面積4169平方公里。鄒圩站年均徑流量17.4億立方米,徑流深976.2毫米,徑流豐富,含沙量少,年平均含沙量只有0.066公斤/立方米,侵蝕模數61.5公斤/平方公里,是廣西含沙量最小的河流。汛期4~9月徑流量13.8億立方米,佔年徑流量79.6%。最大年徑流量為1959年24.3億立方米,最小年徑流量為1963年的10.2億立方米,差值14.1億立方米,為均值的0.81倍。利用清水河上源大明山的有利地形,可在大明山建立高水頭髮電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柳河,位於桂西北,發源於凌雲縣岑王老山西南側,流經凌雲、樂業等縣,於天峨縣的八奈村注入紅水河,全長160公里,流域面積351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4.8億立方米,徑流深422.2毫米;汛期4~9月徑流量11.8億立方米,佔年徑流量84.3%。年最大徑流量為1979年的25.6億立方米,年最小徑流量為1960年的5.98億立方米,差值19.62億立方米,為多年平均值1.40倍。多年平均含沙量0.48公斤/立方米,侵蝕模數199噸/平方公里,是紅水河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支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河道航標燈塔4</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靈岐河,發源於巴馬瑤族自治縣所略山,流經巴馬、田陽、田東等縣(自治縣),於大化瑤族自治縣的古龍村注入紅水河。全長168公里,流域面積170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8.1億立方米,徑流深473.9毫米;汛期5~9月徑流量6.21億立方米,佔年徑流量的77.7%。年最大徑流量為1979年的13.9億立方米,最小徑流量為1963年3.38億立方米,差值10.52億立方米,為多年平均值的1.32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田陽縣境,主要支流有:玉鳳河,紅水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巴馬瑤族自治縣那社鄉,於甲略鄉所略村集賢屯入田陽縣玉鳳鄉巴廟村那床屯,流經華彰、玉鳳、嶺平、長高等村入田東縣境後又折回巴馬瑤族自治縣,在古龍村匯入紅水河。田陽縣境內河段長27.5公里,流域面積155.2平方公里。坡降5.3‰,落差145.75米,可利用落差148米。最大洪峰流量960立方米每秒(1968年6月20日),最枯流量0.06立方米每秒,年平均徑流量6948萬立方米。1972年9月建成玉鳳水電站,裝機1台,容量125千瓦。此外,還建成一批小水電站,裝機容量共68千瓦;引水工程24處,引水流量0.5立方米每秒;機灌工程18處,裝機18台,總功率310千瓦;水輪泵站3處,裝水輪泵3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平果縣境,主要支流有平治河,發源於縣境西北同老鄉那祿村與田東縣交界處,自西北向東南流。由黎明河等3條小河匯合而稱平治河。經仕仁、香美、山環、甘河、百豐,在堆圩百豐村潛入地下,出境至大化瑤族自治縣,匯入紅水河。縣內長25公里,河面平均寬度70米,最寬126米,在鳳梧鄉香美村;最窄20米,在堆圩鄉百豐村的敢黑。洪峰流速4.17米每秒,枯水期1.11米每秒,年徑流量7.5億立方米。水利設施有黎明、達洪江蓄水工程,綠達引水工程,沒有通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天峨縣境,除布柳河外,還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牛河,是紅水河一級支流,發源於貴州省昌明,沿黔桂邊界自北向南由三堡納尤進入縣境,經頂換、甲板、龍茶、河口4村在小八臘注入紅水河,境內長度36公里。牛河在縣境積雨面積為365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1.43%。多年平均流量是135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徑流總量42.7億立方米,歷年平均水面寬67.4米,最大水面寬87.9米,平均水深6.40米,最大水深15.6米,平均流速0.35米每秒,落差為51.02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川洞河,是紅水河一級支流,發源於南丹縣境,上游乾流稱八貢河,中游稱坡結河,下游稱納益河,從玉里村邊境入縣地,經玉里、坡結、龍鳳3村從北酉渡口注入紅水河,境內長度30公里。縣境積雨面積297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9.3%,多年平均流量7.11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徑流總量2.01億立方米。因其流程短、水量小,水文部門沒有設立常年觀測站點。洪水期水深平均值約2.5米,枯水期平均深度約1米,可以徒步過河。水面最窄為3.5米,最寬為30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東蘭縣內,主要支流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英河,發源於鳳山縣長洲鄉,由西北向東南流入東蘭縣長江鄉那浪村,經巴英至板加村匯入紅水河。流經縣境長度21公里,縣內流域面積595.985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為12.19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為1271.6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為2.3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為38441.03萬立方米。1964年3月測枯流為2.2立方米每秒,至1977年4月實測枯流為1.2立方米每秒,減少1立方米每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板龍河,源出長江鄉文旺村,流向由西向東經板龍村匯入紅水河。全長15.45公里,流域面積57.573平方公里,最大流量為405.8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為0.142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為3857.4萬立方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坡拉河,源於東北部切學鄉板烈村,自源頭由東北向西南流經切學、建開至坡拉村注入紅水河。全長26.4公里,流域面積為147.125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為2.78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為669.1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為0.362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為8753.9萬立方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蘭陽河,源出長江鄉那洪村,由西向東流經蘭陽村匯入紅水河。全長12.55公里,流域面積43.45平方公里,最大流量為332.3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為0.107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3063.2萬立方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曲河,有兩源,南源出新煙溶洞,經巴拉、倫界至綠蘭林場場部(零公里);西源自達文溶洞東流至綠蘭林場。向東流至縣城有委榮溪注入,穿過縣城中心至安簍匯入紅水河,全長29公里,流域面積為335.8平方公里。據綠蘭水文站自1981年至1985年觀測,年平均流量為7.67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為1070.1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為0.827立方米每秒,年均水位為4.36米,最高水位為5.98米,最低水位為4.08米,年徑流量為24177.6萬立方米。1956年3月觀測枯水流量為0.823立方米每秒,1978年3月觀測枯水流量為0.56立方米每秒,二十年時間流量減少0.262立方米每秒。水呈鹼性反應,pH7.5,縣城下游生產、生活廢水污染嚴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板老河,源出香河側山頂山腳,由東向西流,經香河、拉板、同樂至板老注入紅水河。全長24.5公里,流域面積151.8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為9639.3萬立方米,年均流量為3.06立方米每秒。河流深切,河床陡峭,暴漲暴落,農業用水困難,但可用於水力發電,天然落差為311.8米,水能蘊藏量5299千瓦,已開發利用2236.6千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坡豪河,源於花香山腳,由東北向西南流經納標、坡索、納雄、更樂至永模注入紅水河。全長17.35公里,流域面積為66.65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為4532.2萬立方米,年均流量為1.44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為417.8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為0.164立方米每秒。1973年在河的中游修建江板水庫,庫容為402萬立方米,天然落差為220米,水能蘊藏量為1589千瓦,已開發利用80千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河道航標燈塔5</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甲河,源出坡峨鄉,由西向東經民和、和龍村匯入紅水河。全長16.15公里,流域面積48.9平方公里,最大流量為397.1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為0.12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3520.8萬立方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在貴州省河段的主要支流有北盤江、桑郎河、濛江及其二級支流格凸河、壩王河,曹渡河及其二級支流六硐河,流域面積均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以濛江為最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盤江,紅水河的大支流,發源於雲南省沾益縣烏蒙山脈馬雄山西北麓,流經雲南、貴州兩省,多處為滇黔界河,至雙江口注入紅水河左岸。北盤江全長449公里,總落差1985米,平均比降4.4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390立方米每秒,流域面積26557平方公里,在滇境河段稱革香河,習慣上稱北盤江上源。主要支流有:拖長江、可渡河、烏都河、月亮河、麻沙河、打幫河等,以打幫河最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桑郎河(桑朗河),發源於貴州省望謨縣打易鄉山王廟,匯入紅水河,主河流長92.5公里,落差1366米,平均比降14.8%0,流域面積726平方公里。河長10公里以上支流有長田河、納夜河、毛哄河(或三岔河)、樂寬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濛江,是紅水河上游段左岸的大支流。發源於貴陽市花溪黨武鄉擺牛,自西向東南流,經青岩鎮,至高坡河口折西南流,經惠水城、三都鎮,至拉林潛入地下,伏流出露後折東南流,至交練折西南流,至雲里折東南流,經八茂至油拉以下的雙江口注入紅水河。濛江的主要支流有孟關小河、小檬江、魚梁河、祟水、壩王河、格凸河及其二級支流擺所河,打扒河等,以壩王河和格凸河為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渡河,是紅水河北岸支流。發源於都勻擺忙鄉郭家洞,西北至打鐵折向西南而轉東南流,至堯上折西北復轉西南流,至掌布河口折南流,經卡臘至落由伏流一段,出露後由西南轉南流,至平岩下折西南流復轉東南流,匯入六桐河後至擺告南流,至八臘上大灣注入紅水河。平岩至河口八臘段為黔桂界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硐河,發源於貴州都勻市翁谷大橫山,東南流至墨衝折南流,彎曲度較大,至新橋折西南流,至米寅折南流,至者密下折西南流,經過兩段伏流後至芽林寨入廣西境,西南流於上大灣匯入曹渡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在貴州境內流域位於東經106°10'~107°40',北緯24°55'~26°25'。西與北盤江相鄰,北部與烏江和清水河的分水嶺為苗嶺山脈,東部與柳江相鄰,南部以紅水河乾流為界與廣西隔河相望。流域面積15948平方公里,包括望漠、羅甸、惠水、長順、平塘、都勻、貴陽、余雲、安順、貴定、平壩、獨山等縣、市的全部或一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流域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海拔為900~1600米,南部河谷230~300米左右。全流域內以山地為主,山地佔總面積的82%,山丘佔18%。貴州省境內紅水河流域位於雲貴高原斜坡地帶,系山盆期的古夷平面,由於第四紀地殼間歇式上升,水系發育,高原經受膚解破壞,地貌呈現砂頁岩侵蝕高山和灰岩峰叢山地和峰叢漏斗注地。出露地層有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老第三系、第四系等,以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地層為主,其它地層僅在局部地區出現。石灰岩分布面廣,岩溶發育。支流大都經過幾段伏流才匯入乾流,多岩溶井泉和峰林窪地。伏流河段大都集中數十米到百餘米落差,是中小水電開發的優越河段。地下礦產有煤、重晶石、鐵、硫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貴州省內流域有人口178.81萬人,腳農業為主,農業人口158.12萬人。耕地面積196.37萬畝,田85.86萬畝。水利化程度中等,有效灌溉面積56.93萬畝,保證灌溉面積43.18.萬畝。農作物以水稻、玉米、烤煙、油菜、花生為主。紅水河河谷為亞熱帶氣候,盛產亞熱帶水果、蔬菜。本區內平均降雨量1280毫米,西部望漠1400毫米,紅水河河谷1100毫米,平均氣溫18℃。流域內主要城鎮有望漠、惠水、平塘、紫雲、長順、羅甸等縣城和青岩、邊陽、三都等鎮。惠水地區有大型機械企業,其餘均為小型採煤、煉鐵、化肥、電力、機械、造紙、輕手工業。流域內交通以公路為主,已建成公路網。紅水河水運,清代已通木船,上溯到支流北盤江百層,紅水河蔗香至八臘全線通航至桂境,由於本河段灘多流急,建國前未經整治,通行船泊較小,1958年以來重點整治了一些險灘,使航道條件逐步得到改善,蔗香以下105公里枯水航道寬8~20米,水深1~1.4米,可全年通行5噸木船,豐水期可通行20-30噸機輪,是貴州省西南部煤炭南運的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河道航標燈塔6</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廣西境,紅水河乾流集雨面積52600平方公里,落差254米,平均坡降為0.38%。紅水河在天峨以上河段平均坡降為0.55‰,兩岸高山峽谷,灘多水急,人煙稀少,交通不便。從天峨至來賓鳳凰峽河段平均坡降0.36‰,河道穿行喀斯特山區,河谷狹窄,谷坡陡峭,耕地分散,鳳凰峽至三江口河段,平均坡0.26‰,兩岸為丘陵平原,地勢較平坦,耕地相對較集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可開發的水能資源1000多萬千瓦,被稱為中國三大水力資源「富礦」之一。1981年規劃建設十個梯級水電站,即天生橋一級、天生橋二級、平班(以上均位於隆林各族自治縣)、龍灘(位於天峨縣)、岩灘、大化(均位於大化瑤族自治縣)、百龍灘(位於都安瑤族自治縣、馬山縣交界)、惡灘(位於忻城縣)、橋鞏(位於來賓市),以及黔江的大藤峽(位於桂平市)等。以上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232萬千瓦,年發電量為603億千瓦小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遷江站多年平均徑流量696億立方米,平均徑流深543.1毫米,是廣西徑流低值區之一。汛期4-9月,徑流量為544億立方米,佔年徑流總量的78.2%。徑流量最大為7月,達141億立方米;最枯流量出現在3月,只有12.6億立方米。河流平均含沙量遷江站為0.67公斤/立方米,侵蝕模數為316噸/平方公里;天峨站含沙量達0.91公斤/立方米。侵蝕模數444噸/平方公里,是廣西含沙量最高的河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徑流量年際變化以遷江站為代表,自1955年至1963年是一段低水週期,從1964至1971年是一段豐水週期。低水週期每年都低於平均年徑流量696億立方米,豐水週期則高於平均值。從1972年至1979年是豐水和枯水交替出現時期;1979年以後,除1983年、1986年外,歷年徑流量均低於696億立方米,為枯水期。最豐水年是1968年,該年徑流量為1030億立方米;最枯水年是1989年,該年徑流量只有364億立方米。豐枯差值達666億立方米,最豐年為最枯年的2.67倍,豐枯偏離均值達48%和45%。</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含沙量的年際變化,從紅水河遷江水文站資料(1954~1979年)可以看出:1954~1959年平均含沙量0.511公斤/立方米, 比多年平均值0.67公斤/立方米低23.7%,60年代平均含沙量0.655公斤/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低2.2%;70年代平均含沙量0.712公斤/立方米,比多年均值高6.3%。近30年來,紅水河含沙量呈增長趨勢。含沙量增加的原因,除了徑流年際變化外,人類活動,減少地表植被覆蓋程度或陡坡開墾,是加速水土流失的原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天峨縣境,紅水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499.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深667.6毫米。最大流量出現在1988年8月29日,量值為1.69萬立方米每秒,相應出現最高水位240.82米(天峨水文站以珠江作基面),這是1936年以來52年問的最大洪水;最小流量出現在1963年5月3日,量值為174立方米每秒,相應出現最低水位212.04米,最高與最低差28.78米。多年平均流量1580立方米每秒。除水量大的特點以外,夏季洪峰期含沙量大,最大含沙量出現在1987年5月28日,量值為25毫克每立方釐米;1988年9月13日,渾濁度高達4000度,夏季渾濁度是春季的1000倍。固體懸浮物質多,洪峰期間,密集的樹幹、浮渣阻礙河面交通。另外縣內紅水河的河床切割深,歷年平均水面寬度為110米, 最大水面寬153米,平均水深為23.61米,最大水深46.6米,落差(貴州省冊享縣至天峨縣城)為74.94米,平均流速0.90米每秒,最大流速3.23米每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東蘭縣內,流域面積2415平方公里,年徑流量5529600萬立方米,最大流量16555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1823立方米每秒。境內河床深切,高峰來岸,灘多水急,有里魚、六隆、瑤灘、獨田角、大黃牛、衝靈、誰同、那盤、衝機、陸洪、磨晃、磨塘角、布仙角、板文角、大同角、坡圩沙等16處險灘。但解放後經過疏通排險,水上交通得到改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從來賓市至武宣勒馬一帶常遭受洪災,以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最為嚴重,武宣站洪峰流量達5.1萬立方米/秒,受災農田達34.5萬畝。1988年8月29日至9月1日,紅水河先後出現建國以來的特大洪水。 最大洪水流量,天峨站16500立方米/秒,都安站及遷江站都足18300立方米/秒。是在底水較高的情況下,流域再降暴雨至大暴雨迭加而出現的。這次洪水連續出現3次洪峰,一次比一次大,是建國以來的特大洪水,也是造成災害廣泛,損失嚴重的一次特大洪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河水水質良好,除下游合山煤礦等個別河段受污染外,是污染較輕的一條河流。河水主要為重碳酸鈣水、重磷酸鈣鎂水,紅水河和黔江pH值一般大於7.5。</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0日8時至21日8時,受降雨影響,珠江流域紅水河支流盤陽河發生超警以上洪水。6月21日消息,水利部針對該區域啓動洪水防禦IV級應急響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上游航道進行適當整治,可通航150噸級駁船隊,承擔黔桂之間以煤為主的貨物運輸。龍灘樞紐建成後,上游可渠化航道359公里,加上其它梯級樞紐的建成,紅水河可實現全線渠化,通航500噸級駁船隊。紅水河可成為溝通大西南與兩廣的運輸大動脈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從上游南盤江的天生橋至黔江大藤峽,全長1050公里,年平均水量1300億立方米,落差760米,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在廣西境內的紅水河,可供開發的水力資源達1108萬千瓦,被譽為廣西電力資源的「富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區的水力資源集中分布在從南盤江和北盤江匯流處的蔗香村到柳江口以上的659公里長的河段內。在紅水河乾流10個梯級開發的水電站規劃中佔有6個:天峨縣的龍灘電站,裝機容量400萬千瓦;巴馬、都安瑤族自治縣的岩灘電站120萬千瓦;大化縣的大化電站60萬千瓦;都安瑤族自治縣、馬山縣的百龍灘電站18萬千瓦,忻城縣的樂灘水電站60萬乾瓦;來賓縣的橋鞏電站50萬千瓦,6座電站共裝機容量704萬千瓦。本區佔紅水河可供開發水力資源的63.5%,此外,天生橋一、二級電站、平班電站和大藤峽電站, 只佔404萬千瓦,為36.5%。因此,紅水河的水力資源約有三分之二集中分布在紅水河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據1981年國務院《關於紅水河綜合利用規劃報告》的批復中指出:「紅水河開發方針,總的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航運、灌溉、水產等綜合利用效益。」1983年建成發電的有大化水電站,第一期工程40萬千瓦已建成,第二期工程20萬千瓦正在建設之中,年發電量31.6億千瓦時。惡灘電站(現樂灘水電站)裝機容量6萬千瓦,1981年發電,正在擴建和改建之中。岩灘電站1985年開工,已經建成,裝飢容量120萬千瓦,年發電量70.50億千瓦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0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核准廣西岩灘水電站擴建工程項目。該項目利用原岩灘水電站已建大壩和水庫,在壩址右岸新建一地下廠房,安裝2台30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擴建後,岩灘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81萬千瓦,年均發電量75.47億千瓦時(龍灘水電站正常蓄水位375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廣西境內紅水河區水利設施,除發電為主的江河電站水庫外,以農業灌溉為主的大型水庫很少,且不在大江河上。屬億立方米以上的水庫有上林縣大龍洞水庫。本區因喀斯特分布廣泛,引水工程少,漏水嚴重;提水工程設施,因岸高水低,發展灌溉難度較大。根據統計:紅水河上游水田15.7萬畝,旱地30.2萬畝,設計灌溉15.95萬畝,有效灌溉11.56萬畝,有水利設施待發揮效益的4.39萬畝;紅水河下游水田238.3萬畝,旱地289.7萬畝,設計灌溉337.39萬畝,有效灌溉247.43萬畝,有水利設施待發揮效益的89.69萬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忻城縣,紅水河可通航300噸機帆船,水流落差大,利於興建梯級電站。1981年5月在縣境內興建惡灘水力發電廠裝機6萬千瓦。1974年4月在惡灘建成一座水輪泵站。 計劃灌溉3萬畝。由於河水含沙量多,機器磨損大,效果不佳。1982年改建電灌站,安裝24-9型抽水機3台、電動機容量3×680(瓩),揚程56.9米。因揚程高,耗電大,配套工程未搞好,成本高,加之經營管理跟不上,效益甚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流域以其豐富的生態環境多樣性,成為珠江流域淡水漁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同時也是眾多水生生物寶貴的天然種質資源庫。流域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中壯文化、山歌文化、銅鼓文化和長壽文化等備受矚目。還有貴州省羅甸縣紅水河景區和廣西大化七百弄國家岩溶地質公園等自然風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河道航標燈塔7</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景區,4A級景區,分南段和北段兩部分,南段主要包括由大化電站逆水至古河鄉的紅水河兩岸方圓200多平方公里風光。紅水河因水電站大壩攔水,形成了寬300米~500米、深30米~50米的峽谷水庫,青山綠水竹木蔥蘢,最是適宜舟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段主要指從岩灘電站壩首起,往北逆水100多公里,因攔水而形成的串珠長湖,並可上溯至板蘭與東蘭交界處。這一段景色更加清幽雄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化水電站位於大化瑤族自治縣縣城的紅水河上,1985年全部建成,總裝機容量60萬千瓦,年發電量為20.6億千瓦時,是紅水河上幾個梯級電站中第一個完成的大型水電站。攔河大壩長1000多米,高70多米。廠房為河床式,水輪發電機組為內軸流轉漿式。大化紅水河大橋與電站構成了這裡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電站氣勢雄偉,環境幽雅。電站廠內有小公園,園內有畫亭、雕欄、小橋。在壩首上,既可一覽縣城風姿,也可遠眺因建電站後新出現的湖光山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仙女洞位於縣城西北30多公里的古河鄉,距鄉政府約1000米,洞長1300多米,有出口。洞景奇異,有狀如仙女的鐘乳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姣洞位於縣城西北30多公里的古河鄉政府駐地,與「仙女洞」相近,可稱為姐妹洞。洞長約2000米,有出口。已探明景點有如「獅子迎賓」、「雙鷹臨門」、「老翁垂釣」、「六姣望月」、「擎天玉柱」、「水簾奇洞」等近百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岩灘水電站位於縣城西北78公里的岩灘鎮紅水河上,攔河壩長500多米,高120多米,廠房為壩後式、半封閉式,水輪發電機組為混液式,總裝機容量為121萬千瓦,年發電量為56.6億千瓦時,已全部建成投產。電廠開關站採用世界先進的六氟化硫全封閉式組合電器,主要發電設備的監控採用了計算機監控系統等高新技術。這裡,除了可觀賞國內聞名的大水電站雄姿外,更富旅遊情趣的是乘舟游湖。因為這裡水面平均寬約400米,最寬處達1700多米,既可飛舟掠水,又可傍島游弋,漫賞湖山翠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龜山位於縣城西8公里的雙排村,這裡有一座小山酷似一隻昂首向東的烏龜,龜頭三角形,左右兩側有凸起的石頭似龜眼圓睜;龜背高約20多米,身長約60米,背上紋路與真龜相似。其胸部有一溶洞,可容數十人避風遮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睡美人山位於岩灘水電站壩首西側。由連綿的山嶺構成,長近千米,高數百米。酷似美女臥姿,頭西腳東,雙足入水,胸乳顯露,兩手交叉於小腹上。曲線俏美動人。「美人」的「下體」有一個岩洞,中有15具棺木。初步考察後認為是宋代岩洞葬。據資料,岩灘附近的紅水河流域尚存宋代岩葬古墓17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河三峽位於南起北景鄉山腳彎口,北至板蘭鄉接東蘭縣界處的紅水河段,長約16公里。為河道式長湖,湖水蜿蜒曲折,面寬約100米~300米,最窄處僅60米。有三個峽——百愛峽、九龍峽、板蘭峽。高出水面五六百米的峭壁直插湖中,險峻陡絕。或有幾家瑤人木屋點綴在山腰、坳口或峽谷邊。玉米收穫季節,可看到崖壁間有猴群活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百里畫廊是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大化水電站至江南鄉的紅水河段景區,全長50公里,流域面積約200平方公里。該景區因大化水電站建設形成寬300~500米、深30~50米的峽谷水庫,兩岸群峰聳立,竹木蔥郁,四季景觀各異,春季木棉染江,秋季白絮漫河,素有「百里畫廊」之稱。2006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景區以乘船遊覽為主,沿途分布公雞報曉石、天犬吠月等象形山體,以及犀牛飲水、孔雀開屏等自然景觀。溶洞奇觀包括黃牛洞、古河仙人洞內的鐘乳石林與乳石編鐘。江南鄉設有龍泉山莊天然泳池,陸路返程可經十二坡龍眼莊園及瑤壯村寨田園風光。2015年官方資料系統介紹了其地理範圍與核心景點,2022年規劃公示新增公共體育設施,2024年冬季旅遊因山水景觀升溫。景區兼具科研與旅遊功能,1996年獲評省級風景名勝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天,木棉樹花紅染水;秋季,木棉樹白絮漫江。瑤壯村寨、田園、果木林斷續展現,乘船其中,修篁搖曳,粼波倒映。在煙雨籠罩下,山光水色撲朔迷離,如在夢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猿觀霧」是一座形似古猿蹲坐遠眺的石山,其輪廓清晰可辨:猿首微昂,長臂垂地,彷彿正凝神注視著紅水河上的裊裊雲霧。這種奇特造型是喀斯特地貌歷經數百萬年溶蝕、風化作用的自然傑作——紅水河兩岸的碳酸鹽岩在流水侵蝕下形成峰林、溶洞等形態,而「古猿」的輪廓正是岩石差異風化的結果,堅硬岩層保留下來,鬆軟部分被剝蝕,最終雕琢出惟妙惟肖的象形景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景區的景點密集,各具神態,爭奇鬥艷,船移景換,人稱「百里畫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為紅水河梯級開發的重要樞紐,大化水電站開閘放水通常與防洪調度、發電運行等需求相關。奔騰的水流從閘口噴湧而出,如銀龍呼嘯而下,激起層層白浪,水霧在陽光下折射出細碎的彩虹,那種萬馬奔騰般的氣勢,光是想象就讓人感受到大自然與人類工程力量交織的震撼。當巨大的水幕傾瀉而下,轟鳴的水聲遠遠就能聽見,河岸旁的空氣都彷彿因水流的衝擊力而震動,難怪會讓人覺得「驚心動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酷似新月的穿山洞與狀似寵物的山嶺組成「天犬吠月」奇觀;倒映在水中的馬鞍山無獨有偶,留下了優美動人的傳說;犀牛飲水、玉兔登塔、「五朵金花」、「梁祝相會」、孔雀開屏、仙桃競出和古猿觀霧等象形山惟妙惟肖,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情人灣的鐵索懸橋、貢川河畔的沙洲紅蓼、萋萋芳草,水上龍宮——趕馬洞,百馬竹林帶,不斷撩起遊人的無窮情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千畝的十二坡龍眼莊園、會發光的巴樓山,讓你溫馨、留連、探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捨舟登岸,可領略江南黃牛洞、古河仙人洞中的仙翁銀塔、夫妻惜別、七仙女聽經、鎮洞寶物、絕壁石林、洞中幽谷、乳石編鐘、仙姑帳幔、組合石塔和瑤台寶殿等洞中珍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河的龍泉山莊,山雄奇險秀,水冬暖夏涼,天然游泳碧池,可洗塵健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古河鄉沿陸路乘車回縣城,經過紅水河畔的十二坡龍眼莊園,這裡山泉淙淙,木棉競秀,遊客在飽覽山光水色之余,可盡情品嘗「龍眼」這南國珍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穿越延綿十二公里的「華善峰叢坡立谷地」,宛若飽覽一幅明麗清新的水墨畫,瑤壯村居點綴於山腳、路邊、田峒中,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陶醉了無數的遊客和騷人墨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雞報曉」是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境內的一處自然奇觀,位於大化電站至江南鄉的紅水河段。景點以形似雄雞昂首啼鳴的天然岩石為核心,船行碧波,可近距離觀賞「公雞報曉」石的逼真形態,其喙部、雞冠與頸部輪廓清晰,彷彿隨時會發出啼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車近城郊在車上可觀賞到典型的壯族村莊,水塘映天,奇山點綴,亮山村附近30平方公里範圍內,夏季地下河多處露頭,泉水湧流;秋冬季,地下河道可作探險和科學考察旅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河道航標燈塔8</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邊有栩栩如生的金龜山,傳說是驅趕瘟疫的化身,當地祭祀者香火不斷,在金龜觀景台上以金龜為背景留個影,體會「金龜千年壽、金河萬古流」的意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山中睡著一個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百里畫廊中的隴丘村,位於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江南鄉,是紅水河核心景觀帶的重要節點,以喀斯特山水、瑤族文化和民俗節慶聞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崖壁上的國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右岸側睡一個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隴丘村地處紅水河百里畫廊中段(大化電站至江南鄉段),該河段長50公里,因大化水電站蓄水形成峽谷水庫,河水清澈,兩岸群峰屏立,竹木蔥蔥,被譽為「中國最美喀斯特水上畫廊」。隴丘村所在的江南鄉是布努瑤支系宮氼瑤(又稱黑瑤)的聚居地,保留著獨特的民族語言、建築和習俗,被稱為「喊歌文化之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湛藍的天空像一塊透亮的水晶幕布,輕盈的雲朵如絲如縷地飄浮著。中間那條蜿蜒的白色痕跡格外惹眼,像是飛機掠過留下的「時光絲帶」,邊緣被風輕輕揉出細碎的褶皺,彷彿在動態中定格。 這一幕讓人想起「雲淡風輕近午天」的閒適——晴朗的天色里,雲在舒展,風在悄悄改寫雲的形狀,連飛機尾跡都被暈染成詩意的模樣。彷彿天地間只剩純粹的藍與白,把喧囂都濾成了寧靜,讓人忍不住放慢呼吸,跟著那縷雲絲,讓思緒飄向遠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嵌於紅水河畔的喀斯特山體凹處的建築,被茂密植被環繞,平台式結構上似有供奉陳設,結合隴丘村的瑤族文化背景,推測這可能是瑤族祭祀建築(如瑤王廟、祖先祠),瑤族崇尚祖先崇拜與自然信仰,這類建築多選址於「藏風聚氣」的山水秘境,用於供奉瑤王、祖先或山神,是民族精神的物化載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張臉還是兩張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藏身的獅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鐵皮頂、帆布牆的簡陋構造,指向農作看護棚的實用屬性——結合隴丘村的 特色種植(板栗、八角、茶葉),這可能是村民守護山林作物的「駐點」:採茶季守鮮葉、掛果期防獸侵,甚至林下養殖(如蜜蜂、家禽)的臨時照料站。喀斯特山地地形破碎,固定居所難建,這類「隨用隨搭」的棚子,是山民應對分散農作的靈活策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幀畫面,是紅水河百里畫廊的「靜美切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岸漣漪輕舐天光,對岸喀斯特峰林如黛,層疊成瑤族人世代仰望的「山水圖騰」。雲絮在天際潑墨,水面化作流動的鏡,將峰巒、蒼樹、天光揉成一幅 「無筆之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大化電站蓄水後的紅水河段,水位抬升讓峽谷成湖,成就「水抱山流」的獨特肌理——山未改雄姿,水添了溫潤,才有這般「剛柔相濟」的喀斯特範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梁祝相會」由兩座緊鄰的山峰組成,山體輪廓神似一對戀人相依而立,彷彿梁山伯與祝英台在雲端傾訴衷腸,形態逼真,令人稱奇。這種獨特的造型是喀斯特地貌長期受流水侵蝕、風化作用形成的自然傑作。紅水河百里畫廊因峽谷水庫蓄水後形成的寬闊水面與兩岸陡峭峰林交相輝映,被譽為「不是灕江勝似灕江」,而「梁祝相會」作為其中的核心景點,以其淒美意境成為遊客打卡的焦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梁祝相會」的命名源於中國民間四大傳說之一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水河沿岸的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愛情傳說,與「梁祝相會」形成多元文化交融的獨特體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兔登塔」是紅水河兩岸群峰中一座形態逼真的石山,其山體輪廓酷似一隻玉兔攀附在高塔之上,栩栩如生。這種奇特的造型是喀斯特地貌長期受流水侵蝕、風化作用形成的自然傑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百里畫廊的游船路線主要集中在大化水電站至江南鄉的50公里河段,游船通常從大化縣城的碧水灣碼頭出發,途經情人灣、貢川鄉等地。在游船上,導遊會結合傳說故事介紹沿途景觀,當船行至貢川鄉坡了村附近時,「玉兔登塔」便會出現在視野中,其憨態可掬的形態令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外,游船還提供民族歌舞表演、特色簸箕宴等體驗項目,讓遊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受當地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隴丘村的瑤族先民,曾在這樣的山水間漁獵、祭祀,把對自然的敬畏刻進「喊歌」與節慶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象佤鉢節時,游船划過這片靜波,遠處銅鼓聲隨水紋漫開,便是「山水與人文共振」的現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民守護的板栗林、古茶園,或許就藏在岸畔綠蔭後,滋養著「一半詩意、一半煙火」的生存哲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汪靜水,既藏著喀斯特地貌的億年演化,也盛著瑤寨煙火的溫度,是紅水河「百里畫廊」里最溫柔的註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船槳划破鏡面,才懂為何山民把家安在山水褶皺里——因為這裡的每道波紋,都在訴說「人是自然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觀賞「美人關」「英雄峰」「文筆峰」等喀斯特地貌,以及「情人泉」「月亮山」等自然景觀,山水倒映如詩如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周環繞那馬水庫、帶林水庫,松濤林海與碧水相映,是垂釣、徒步的理想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佤鉢節(情人節):每年農歷六月六(2025年預計7月22日)舉行,是宮氼瑤紀念祖先堅貞愛情的節日。活動包括銅鼓舞、高山流水迎客、千人長桌宴、篝火晚會等,遊客可參與拋繡球、板鞋競速等民俗競技,體驗「喊歌」非遺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茶屯保留著青瓦白牆的傳統瑤居,青石板巷、古祠堂和百年茶樹構成「活著的瑤寨博物館」,遊客可探訪茶文化歷史,參與採茶、制茶體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戰時期,隴丘村曾是重要的游擊戰據點,流傳著「美人關阻擊戰」等英雄故事。村內現存的古戰場遺址和瑤王廟,見證了瑤民保家衛國的歷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犀牛飲水」位於大化水電站至江南鄉的紅水河段。因山體形態酷似犀牛俯首飲水而得名,是紅水河峽谷水庫中最具代表性的象形山之一。犀牛山獨立於紅水河畔,山體輪廓清晰,頭部前傾,彷彿正在低頭啜飲清澈的河水。當游船駛過,山體倒影與水面漣漪交織,形成「犀牛飲水」的生動畫面。其形態在不同天氣條件下呈現出豐富變化:煙雨朦朧時如隱於輕紗的剪影,晴空萬里時則稜角分明,宛如雕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地瑤族民間傳說賦予這座山神秘色彩,稱其能感知汛情變化,庇佑沿岸村民平安,因此被尊為「犀牛神」。這種人與自然的共生觀念,為景觀增添了文化深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來賓遷江鎮的「犀牛山」位於紅水河與清水河交匯處,被當地黃氏家族稱為「犀牛望月」,後因礁石灘形態變化改名為「犀牛飲水」,但地理坐標與文化背景均不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沿紅水河上行15公里至「百馬竹林帶」,這片明代古竹林綿延10公里,可體驗竹筏漂流,在搖曳的竹影中遙看孔雀山輪廓,感受「竹外桃花三兩枝」的詩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年來,隴丘村通過「旅遊+扶貧」模式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生態養殖、特色種植和民宿經濟,2023年村級集體收入超20萬元。政府持續修繕古宅、建設便民候車亭,並規劃將隴丘村納入「六大連湖」景區開發,未來將推出更多水上運動和文化研學項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隴丘村以其山水之靈秀、文化之醇厚,成為紅水河百里畫廊中不可錯過的人文生態明珠。無論是泛舟碧波,還是深入瑤寨,都能感受到人與自然、傳統與現代的和諧共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仙桃競出」是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紅水河段的一處喀斯特象形山景觀,其山體輪廓神似一顆巨大的仙桃從群峰中破土而出,形態逼真,寓意吉祥,被譽為「喀斯特地貌中的自然雕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仙桃競出」位於紅水河左岸的峰林群中,高約80米,寬約50米,頂部圓潤飽滿,底部微微收縮,整體形似一顆熟透的仙桃。其表面紋理細膩,局部岩石因風化作用形成類似桃紋的褶皺,在陽光照耀下更顯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馬鞍山」因山峰形似馬鞍而得名,其倒影清晰映於碧綠的河水中,形成「水中有山,山中有水」的奇幻畫面,被譽為「倒映在水中的馬鞍山」。乘船遊覽時,隨著游船行進,馬鞍山的形態會隨視角變化而呈現不同姿態,與周邊的象形山峰共同構成一幅動態的山水畫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馬鞍山不僅以形似馬鞍的山體聞名,更因當地流傳的動人傳說增添了神秘色彩。據記載,馬鞍山的倒影與周邊地貌共同演繹了一段關於愛情或自然神力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很久以前,馬鞍山腳下紅水河床十五灘頭,河床東岸的石縫里長出一條可以走人的藤條,當地人稱為蟒蛇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藤條橫跨紅水河,跟著水沈浮。」如此一來方便了兩岸群眾的來往,人們再也不用渡船過河了。然而這卻苦了水上的交通,每當船隻行至此處都要先將船停泊靠岸,卸載貨物待船通過大藤後再重新裝船起航。「因為通過麻煩,人們決定砍斷藤條。」但是藤條可不是這麼容易被砍斷的。有一次,船民們手執大刀闊斧來砍藤條,歷經七七四十九天都無法砍斷,還損壞了一萬八千多把刀斧,船民們只好掉頭離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後來有位老漢說,神仙托夢給他,告訴他有關藤條的事。」神仙用拐杖指了岸邊的山巒,又指了河床中的大藤說,這是天馬,是玉帝三女兒的坐騎,她到此觀光去了,她的馬在河灘飲水吃草,這條大藤是天馬肚皮底下的青筋寶物,不是凡夫俗子能砍斷的,需先用狗血貓湯淋過之後再砍才有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位老漢把夢中的砍藤之道說給了船民們聽,領頭的船老大聽罷立即宰殺狗和貓,用這些狗血貓湯淋到藤條上,然後選派一名身強力壯的船夫去砍藤。只聽見「嘭、嘭、嘭」三聲巨響,大藤瞬間斷開,鮮血汩汩流出,血水流了三天三夜,染紅了江水,一直到現在整條河水都還是紅的,紅水河因此得名。而此時,藤條斷後便沈入河底不見了,天馬也不知跑到哪去了,馬鞍尚在。天馬驚跑後,玉帝的三女兒回到河灘找不見坐騎無法返回天庭,化成一座石頭山,聳立在現在的馬鞍山與十五村之間的高坡上,彷彿還在眺望尋找天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貢川鄉板江村位於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貢川鄉等宦村,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自然屯。板江村緊鄰紅水河百里畫廊,河水清澈,兩岸峰林峽谷相映成趣,是垂釣、游船的理想之地。遊客可乘船遊覽「U」型大峽谷,欣賞「連體睡美人」「將軍帽」等自然奇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依託紅水河百里畫廊的旅遊資源,板江村參與了板江旅遊碼頭綜合服務區項目建設,涵蓋遊客服務中心、遊艇俱樂部等設施,計劃打造休閒養生旅遊目的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碧水如鏡,攬盡峰林翠色:翡翠般的河水靜臥山畔,將對岸喀斯特峰林的雄姿完整倒映,孤峰突兀的山體被濃密植被裹覆,在晴日藍天下,顯露出「石骨藏翠」的靈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喀斯特的詩意劇場:這是紅水河百里畫廊的典型景致——板江村所處的紅水河流域,以「峰叢峽谷、碧水丹霞」的喀斯特地貌聞名。眼前孤峰,或許正是遊客口中「將軍帽」般的象形景觀,藏著當地人代代相傳的山水傳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為壯族聚居地,板江村保留了豐富的民族文化。每年農歷三月三的歌圩節是壯族傳統節日,村民會舉行山歌對唱、拋繡球等活動。此外,布努瑤的「祝著節」(農歷五月廿九)也在此有廣泛慶祝,包括銅鼓舞、射弩等傳統競技項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內部分區域仍保留壯族桿欄式木樓,雖不及雲南廣南板江村集中,但周邊地區的吊腳樓群展現了壯族建築智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近的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以「天下第一弄」甘房弄為核心,擁有高峰叢深窪地地貌,適合徒步探險和攝影。此外,岩灘庫區的湖光山色和大化彩玉石景區也是熱門旅遊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游船划過(板江旅遊碼頭已在規劃建設),山風掠過岸邊竹叢,水面漣漪輕晃倒影,恍惚間,能體會到板江村「藏在山水褶皺里」的寧靜。這裡既是壯瑤同胞世代棲居的家園,也是遊客邂逅「廣西版山水長卷」的秘境——順著河水溯源,還能串聯七百弄地質公園的奇絕窪地震觀,感受「山水+民族」的立體體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外觀和環境看,這建築可能是水利設施管理用房,比如小型泵站、水質監測站或水閘控制室。周圍有河流,建築規整且帶防護圍牆,適合開展與水域管理、水利運維相關工作;也可能是鄉村特色民宿/休閒驛站 ,依託山水風光,圓形造型有設計感,能改造成觀景住宿空間,不過從實用功能看,水利管理用途的可能性更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臨水而建的建築,像被喀斯特群山與碧水溫柔環抱的「時光容器」。它或許曾是旅人歇腳的碼頭旅館,見證過紅水河航運的熱鬧,如今在山水倒影中,靜靜訴說著「從前慢」的歲月——那時,船是主要交通工具,旅人在此停留,聽山風、數漁火,把旅途故事留在臨水的窗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山神間的對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炮壘山位於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貢川鄉,是紅水河百里畫廊風景區內的一處自然與人文交融的景點。這座山峰因形狀如迎風招展的旗幟,當地俗稱「旗山」,其山脊上保存著一段數百年歷史的古石牆,見證了明清時期抵御匪患的烽火歲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炮壘山的古石牆沿山脊呈「Ⅴ」形分布,總長數百米,採用乾砌工藝建造,部分段落至今仍穩固。據當地老人回憶,石牆是村民躲避土匪的防禦工事,山頂的牛脖仁處曾設有嘹望口和藏身洞穴。如今,石牆雖因年久失修部分倒塌,但藤蔓纏繞的殘垣斷壁仍散髮著滄桑的歷史感,成為徒步探險和歷史愛好者的獨特打卡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炮壘山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峰叢地貌,登頂後可俯瞰紅水河蜿蜒如帶,群峰倒映碧水的壯麗景色。清晨時分,雲海翻湧於山谷之間,與石牆遺跡相映成趣,宛如一幅水墨畫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炮壘山的古石牆不僅是防禦工事的實物見證,更是紅水河流域民族融合與生存智慧的縮影。其「隧洞+天井」的建築結構與新疆坎兒井異曲同工,體現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技術創新。目前,當地已將古石牆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並計劃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推動其活化利用與可持續發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地政府計劃對古石牆進行保護性修繕,並規劃建設登山步道和觀景平台。同時,依託紅水河百里畫廊的整體開發,炮壘山將與情人灣、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等景點串聯,打造「徒步探秘+山水觀光」的復合型旅遊線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9日,大化縣將舉辦「騎聚大化·活力瑤鄉」騎行大會,路線涵蓋情人灣、美女峰等景點,炮壘山作為沿途景觀節點,可順路探訪。此外,每年農歷五月的布努瑤祝著節期間,周邊村落會舉辦民族歌舞表演和長桌宴,遊客可沈浸式體驗瑤族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象和小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貢川鄉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西南部,坐落在紅水河畔,東與大化鎮、南與南寧市馬山縣相連,西接共和鄉,北鄰平果市,總面積102.91平方公里。這裡以喀斯特地貌為主,東南部為丘陵,西部為大石山區,紅水河貫穿全境35公里,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貢川鄉歷史可追溯至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鄉,歷經多次行政區劃調整,1988年劃歸大化瑤族自治縣管轄。截至2020年,全鄉轄貢川、清坡等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地距縣城20公里。其名稱來源於鄉政府駐地貢川街,歷史上曾是那馬縣的水岸港口和交通樞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貢川鄉享有「四鄉一廊」美譽(旅遊之鄉、紗紙之鄉、魚米之鄉、水電之鄉、紅水河百里風情畫廊),旅遊資源豐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龍眼村地下暗河是大化縣最大的地下河入口,龍眼河穿山洞、過天坑,形成獨特地質奇觀;紅水河沿岸風光秀麗,是國家4A級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龍眼洞內壁有清嘉慶年間題刻「瘴地靈岩」及十餘首詩詞,形成詩壁;革命時期曾是蘇維埃政權和地下交通站所在地,紅色歷史底蘊深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水河流域是壮族、瑶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文化底蕴深厚:</p><p class="ql-block">铜鼓文化:东兰县是「中国铜鼓之乡」,可观赏铜鼓制作技艺和节日表演。</p><p class="ql-block">蚂拐节:壮族传统节日,以祭祀青蛙祈求丰收,2005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p><p class="ql-block">长寿文化:巴马盘阳河流域是世界长寿之乡,可探访长寿村,体验火麻养生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雀開屏」是大化瑤族自治縣紅水河段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象形山景觀之一,其山體輪廓宛如一隻昂首挺立、尾羽舒展的孔雀臨水照影,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雀開屏」位於貢川鄉坡了村附近的紅水河南岸,是二疊紀灰岩經兩億多年地質演化的產物。其形成過程融合了海底滑坡、重力流侵蝕和多期構造變形等複雜地質作用,最終在崖壁間塑造出孔雀頭頸高昂、尾羽層疊的形態。尤為精妙的是,山體南側的岩柱與灌木點綴形成「靈龜望獅」的次生景觀,與孔雀造型相映成趣,構成「一景雙意」的視覺奇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地流傳著「仙女平息九獅鬥一龍」的神話:遠古時期紅水河惡龍興風作浪,九隻神獅與之惡鬥,仙女以法力將爭鬥的獅龍化為山峰,其中一隻神獅在轉身回望時定格為「孔雀開屏」的形態。這一傳說賦予自然景觀以人文溫度,使孔雀造型不僅是地質傑作,更成為守護一方安寧的文化符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孔雀在壯族文化中象徵吉祥,開屏姿態被視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兆頭,每年農歷三月三歌圩期間,當地民眾會在孔雀山對面的沙洲舉行祈福儀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蒙著面紗的神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船後可前往距孔雀山3公里的「龍眼洞」,洞內鐘乳石群如「孔雀翎羽」般晶瑩剔透,與洞外的孔雀山形成「內外雙孔雀」的奇妙呼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化縣城的俊美大酒店設有孔雀主題客房,房間落地窗正對紅水河,清晨可在床榻上觀賞孔雀山雲霧繚繞的景致;貢川鄉的「竹溪民宿」則提供竹樓住宿,夜晚可聆聽竹林風聲與紅水河流淌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船提供的簸箕宴包含紅水河魚生、竹香糯米雞等特色菜,其中「孔雀開屏魚」以本地芝麻劍魚為食材,造型與景點呼應,寓意吉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4月木棉花開時,孔雀山被火紅的木棉花環繞,形成「火樹銀屏」的壯麗景象;10~11月秋高氣爽,山體輪廓清晰,適合拍攝全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是中國水電資源最密集的河流之一,已建成天生橋、龍灘、大藤峽等十個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1367萬千瓦,年發電量約500億千瓦時,相當於每年節約標煤1500萬噸。其中,大藤峽水利樞紐是珠江流域防洪核心工程,其船閘通航能力提升至3000噸級,大幅降低西江航運成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困擾紅水河二十年的斷航問題迎來突破:龍灘水電站1000噸級通航設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獲批,預計2025年內開工,建成後將銜接上下游航道,實現紅水河全線通航。同時,岩灘、大化等水電站通航設施升級改造計劃同步推進,未來可實現1000噸級船隊直達粵港澳大灣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期間,紅水河中游開展大規模增殖放流活動,投放三角鯉、卷口魚、稀有白甲魚等珍稀魚類超53萬尾,旨在恢復水生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此外,龍灘、岩灘等水電站庫區通過生態調度,逐步恢復魚類產卵場,目前紅水河流域已記錄魚類192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桂大化貨2018</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水河百里畫廊將喀斯特山水、水電工程與民族文化完美融合,無論是游船觀景、騎行探險還是美食體驗,都能讓人流連忘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資料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碼頭路42號碧水灣大酒店旁 互聯網</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