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博物馆之金字塔之巅(四)

考恩黛

第三节 第四节 <h1>用于开口仪式的石板(第6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h1><br><h1>按照埃及的习俗,人死之后,家人要表示哀悼。西罗多德说:当任何家中有人死亡的时,家中所有的妇女和男子到城中各处巡行捶胸哀悼,妇女们还要用泥土涂抹面部或头部,裸露胸部。然后,再将遗体送去制成木乃伊。木乃伊制成之后,还要举行木乃伊的开放仪式,即同通常所说的开口仪式。</h1><br><h1>每种礼仪均于身体的各个部位直接相关,包括头部的7个切口,内脏的4个,2只脚,2只臂,胸和背的开放。全部过程共需70日完成。所谓开口仪式就是对木乃伊,或者死者的浮雕和雕像注入生命力,以便保证死者的木乃伊在地下世界的生活。从古王国时代起,除了木乃伊之外,还要制作和安放死者的雕像,其用意是一旦遗体损伤或者消失时,他的雕像可作他的替身而维持存在下去。仪式中往往对木乃伊盆香料,洒水,用手斧触动木乃伊或雕像的口、手和足等,使死者的灵魂在入体内。</h1> 看细节 <h1><p>△尖顶碑首部分,两只狒狒(托特神)对着地平线上初生太阳膜拜:</p><p>左列:“敬拜在太阳升起时的太阳神拉”。这段铭文强调了太阳神拉在埃及宗教中的重要地位。</p>右列:“为他,对生活感到满意”。这段铭文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满足和对神的感激之情</h1> <h1>△碑身主图部分,右侧是献祭者,左侧则是伊西斯女神(见头部铭文,头顶王座标注),王座上的冥神奥西里斯。中间的铭文部分,从“眼睛”字符所在列开始,分为左右两部分。</h1><br><h1>左半部分,从右向左读,内容是:“奥西里斯神,他是肯悌伊门图,杰度的主人,阿拜多斯的主人”。这段铭文强调了奥西里斯神的重要地位和他在埃及宗教中的角色。</h1><br><h1>右半部分,从左向右读,内容是:“法老献上祭品,给奥西里斯神,他是肯悌伊门图。(神)给他一切美好的纯净的东西 ,献给阿蒙神的牛群计数书吏,塞提(转写sity-ti-y)的卡灵”。这段铭文详细描述了法老对奥西里斯神的献祭过程,以及塞提作为法老的特殊身份。</h1> <h1>△石碑中部描绘了两位女性手持餐刀,在仆从的服侍下准备享用美酒、面包等美食。</h1> <h1><b>△</b>石碑下部描绘了三位仆从依次捧着香草、美食、鸟侍立一旁。</h1> 长篇幅 <h1><b>地理纸草</b>(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地理纸草”是一个通用术语,用来描述包含地理信息的古埃及文献。虽然没有一卷莎草纸使用这个特定名称,但一些古埃及文本和文献提供了有关古埃及地理、地形和行政区划的宝贵信息。莎草纸通常以纸卷的形式保存,可以整张或切片使用。古埃及只有极少数人掌握书写文字的技能,纸莎草纸也相对珍贵,文字和图像被擦除后,许多莎草纸会被重复使用。</h1>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