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生活因梦想而芬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七(1)班 戴均语 指导老师 黄秀茹</span></p><p class="ql-block">"梦想是灵魂的氧气。"星辰指引迷途,烛火温暖寒夜,而我的梦想始终萦绕着茉莉的芬芳,在时光深处悄然绽放。</p><p class="ql-block">初遇舞蹈的那个午后,镜墙折射着细碎光芒。当老师的手指轻轻抵住我的脊背,冰冷的现实浇灭憧憬:驼背、腰板僵硬、双腿像被冻住的冰棱。同龄人轻松下腰时,我只能抓着把杆,看汗珠在地板上洇出歪扭的图腾。</p><p class="ql-block">可那缕茉莉香始终萦绕鼻尖。每日晨光未醒,我便将腰肢贴紧冰冷的墙面,数着瓷砖裂缝一寸寸下沉。瑜伽砖棱角硌着膝盖,疼得吸气都带着颤音,却执拗地把脸埋进练功服,任布料吸走眼角盐渍。镜中的倒影也从九十度的钝角,渐渐弯成柔润的弦月。</p><p class="ql-block">五年级的一天,校长推开训练室的门。我正悬空压着横叉,三块红砖在膝下垒成燃烧的阶梯。"这是当年那个'小冰人'?"她镜片后的惊讶凝成雾气。我咬着发绳含糊应声,忽然瞥见窗外白玉兰的瓣子,正以当年下腰的弧度亲吻春风。</p><p class="ql-block">系统训练如刀,细细雕琢着每个关节。当脚尖终于够到耳际,当向后翻起时发梢扫过地板,疼痛都化作掌纹里的茧花。汇报演出那晚,追光灯笼罩我的控腿特写,绷直的足尖挑起星河——虽然还不是最耀眼的星子,但已学会在黑暗中独自闪光。</p><p class="ql-block">多年后经过舞蹈学校,白玉兰依旧纷扬如雪。我已能轻松完成腕线过裆的标准,却仍记得那个与瑜伽砖较劲的下午:汗水滴落的声响,瓷砖缝里的微尘,还有始终未曾消散的茉莉香。原来梦想从不在云端,而在每个咬牙数拍子的清晨,在每滴渗入地板的汗珠里,在平凡岁月中执着绽放的芬芳。</p><p class="ql-block">此刻抚摸着褪色的练功服,忽然懂得:真正让生命芬芳的,不是抵达梦想的瞬间,而是那些与自己的笨拙较劲的日子。就像茉莉总要经过烈日炙烤才能吐露芬芳,平凡的我们,不正是在追逐星光的过程中,让每个脚印都浸染了花香么?</p> 02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经纬织就追梦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七(2)班 郭紫馨 指导老师 黄秀茹</span></p><p class="ql-block">"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泛黄的地理图册里夹着三年前的银杏叶书签,叶脉间仍能嗅到那个夏夜的气息。彼时蝉鸣正揉碎月光,十三岁的我趴在凉席上,指尖划过《中国国家地理》铜版纸的肌理,在"世界三极"专题报道里窥见地球的呼吸——青藏高原隆起的褶皱是大地年轮,亚马孙雨林蒸腾的水汽化作绿色云海,珠峰旗云飘荡处,恰是地球最接近星空的心脏。</p><p class="ql-block">地理于我,是暗夜里的萤火虫灯笼。当读到1953年科考队仅凭罗盘与等高线地图首测珠峰时,测绘仪器的反光仿佛穿透纸页,在台灯下折射出银色星芒。我把脸埋进等高线地形图,任鼻尖蹭过油墨凸起的山脊线,在等高距的韵律里听见科考队员的呼吸与心跳。那年生日许愿,我在蛋糕上插着自制的小旗子:珠峰顶的五星红旗,南极冰原的雪龙号。</p><p class="ql-block">这份热爱在初中地理课迎来蜕变。当老师展开褶皱地形模拟沙盘,我忽然读懂那些夏夜凝视的地图——背斜成山处,是大地积蓄亿万年的力量;向斜成谷间,藏着时光雕刻的秘密。梅雨季临窗画等降水量线时,我总在雨滴敲打玻璃的节奏里,听见亚马孙流域的暴雨正冲刷着热带乔木的阔叶,太平洋信风裹挟的水汽在安第斯山脉撞出回响。</p><p class="ql-block">去年秋天的地理比赛,让我真正触摸到梦想的温度。备赛三个月,我在晨光中背诵洋流图谱,路灯下推演黄赤交角。决赛实操环节需根据等高线还原地形,当裁判宣布"最高点海拔误差仅0.5米"时,指腹摩挲着立体模型的沟壑,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在等高线图里迷路的小孩。颁奖台镁光灯亮起的刹那,我看见观众席上的地理老师举起那期旧杂志,封面珠峰的旗云正在飘动。</p><p class="ql-block">而今我的书柜里,1953年科考报告与2025年珠峰生态监测数据并肩而立。周末参加少年科考团,我们用无人机测绘城市热岛效应,在电子等高线图上标注绿植改造方案。当老师夸赞我对莫霍面深度的敏感度时,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恍若亚马孙雨林的树冠层在传递讯息。</p><p class="ql-block">银杏书签上的叶脉已沉淀出琥珀色,但那些被等高线标记的夜晚永远鲜活着。地理教会我以褶皱拥抱压力,像向斜谷地积蓄能量;以耐心等待蜕变,如同喀斯特地貌亿万年的溶蚀。当我们用地理视角仰望星空,猎户座腰带三星正穿过大气折射层,而脚下地核涌动的岩浆,始终保持着46亿年前地球诞生时的温度。</p><p class="ql-block">或许每个追梦人都是行走的等高线,在生命的地形图上刻下属于自己的海拔。当我们在横断山脉标注生物多样性,在长江三角洲计算岸线变迁率时,那些曾在夏夜里悸动的地理梦想,正通过测量仪器的金属光泽,通过卫星云图的像素点,通过少年眼里的星光,续写着人与地球的永恒对话。这何尝不是对"匹夫不可夺志"的最新注脚——在经纬交织的追梦路上,每个怀揣热爱的灵魂,都是丈量世界的尺规。</p> 0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家的“淘宝”小侄儿★</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七(3)班 占宇思 指导教师 邱建红</span></p><p class="ql-block">在我众多的侄儿侄女中,有一颗“人形小行星”——占哲旭,小名“淘宝”。他撞进我的生活时,还附带一张淘气说明书:精力无限,创意十足,破坏力与可爱值成正比。</p><p class="ql-block">小侄儿占哲旭,读小学一年级,今年7岁,个头大约一米二。我常想:这个像装了马达似的小家伙,怎么个子总不见长呢?可别小瞧他,他5岁就学习网球了,现在打网球可厉害啦!球场上,他就像一只灵活的小猴子,左冲右突,把我这个姑姑,打得只剩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p><p class="ql-block">古人云“名如其人”,"他的淘气,从名字就可见一斑。若要细数他的“光辉战绩”,怕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尽。</p><p class="ql-block">今年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回下洋老家“做清明”。到伯伯家,大人们要上山扫墓去,爸爸说我年纪还小,交代我在家照看小侄儿。</p><p class="ql-block">大人一出发,占哲旭就拉着我上楼陪他看电视去。但见他,手上拿着遥控器,不断切换节目,换来换去,总算找到他爱看的。</p><p class="ql-block">我心想,今天可以轻松地完成爸爸交给我的任务了。可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接下来的举动碾得粉碎——“淘宝”的字典里,哪有“安分”二字?</p><p class="ql-block">我惬意地看着动画片,突然,画面没了。我脱口而出,怎么停电了!转头一瞧,原来是小家伙把电视关了。</p><p class="ql-block">只见他,他一个鲤鱼打挺从沙发上弹起来,一把把我拉到一个柜子前面,打开一个抽屉。我问他:“你又要干啥?”他说:“我爷爷的抽屉里有一些气球,宇思姑姑,给你一点。”说着便塞了一把给我。</p><p class="ql-block">我挑了一个黄色的气球,心想:这放了多久多了?臭烘烘的,洗一下再吹。我往水池方向走去,侄儿看见了,好奇地道:“姑姑,你干嘛呀?”我故意逗他:“我装点水在气球里,这更有趣儿。”</p><p class="ql-block">占哲旭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塞了一个气球给我,让我拉着这个气球口。旋即装了一大盆水灌进茶几上烧水壶,他提起水壶,对准气球口猛地一倾,水流哗啦啦冲进去,气球瞬间胀成一颗透明的水晶球。放下水壶,接过灌满水的气球,就往茶杯茶碗里倒水。</p><p class="ql-block">“气球是软的,哪能倒水?茶几上的水比杯子里还多,快停下!”我边说边赶紧整理茶几,倒掉杯中的水,用抹布抹桌面上的水。回头一看,他又用气球中的水,玩起了“人造喷泉”,弄得满地板的水。</p><p class="ql-block">我板起脸,故作严厉瞪眼对他说:“你瞧这一地的水,要是滑到怎么办?”他脖子一缩,声音像蚊子哼哼:“对不起,姑姑,我……我错了”。见我转身去拿拖把,他又凑过来,拽拽我的衣角:“姑姑,我帮你一起拖吧。”</p><p class="ql-block">水渍在地板上蜿蜒成小河,拖把划过的痕迹转眼就被新漫开的水吞噬。我甩开拖把,叉腰瞪他:“等你爸回来,看他怎么收拾你!”话音未落,自己先憋不住笑了——这场景,活像上周他妈妈训他时的翻版。占哲旭一听,吓得马上下楼去了。这下好了,能唬着他了。我拿出两本绘本,开始陪他看一会书,也让自己清净一会儿。</p><p class="ql-block">不到十分钟,他又开始作妖了。“宇思姑姑,我要喝蜂蜜水。”我只好放下书本,给他去泡蜂蜜水。唉,谁叫我是姑姑呢!</p><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泡好蜂蜜水,端给他时,他又嚷嚷:“我不喝了!我要看电视。”我一听,心想:我真服了你这个小祖宗了,随你吧,你想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吧。</p><p class="ql-block">再次上楼看电视。这次,我拿出姑姑的权威,亲自掌管遥控器,调出我小时候爱看的《熊出没》,逼着他一起看。小侄儿也许是“淘”累了,终于认真看了起来。《熊出没》的片尾曲响起时,他已经歪在我肩上睡着了。指尖戳戳他软乎乎的脸蛋,我突然笑自己:明明刚才还发誓“明年一定要上山扫墓”,现在却开始盘算,下次该带什么玩具来“收买”这颗小星星了。</p><p class="ql-block">望着他的侧脸,荧幕的光映在他脸上,睫毛投下小小的阴影。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所谓“甜蜜的负担”,大概就是明知道会被他折腾得精疲力尽,却依然期待下次见面的心情。毕竟,这个让人又爱又恼的“淘气包”,是独属于我的小星星。</p><p class="ql-block">后来我才懂,“淘宝”不仅是“淘气的宝贝”,更是生活馈赠给我的宝藏——那种需要耐心挖掘,但越相处越珍贵的宝藏。</p> 04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生命之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八(6)班 黄悦妍 指导老师 倪合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每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题记</i> </p><p class="ql-block">那年的冬日好像没有尽头,直到二月初校园的柏树枝头还挂着雪。雪水融入枝头,渗入它木质的髓心,也拦住我的步伐,将我困在这无尽的冬季。原以为我会像一粒种子被埋入雪里,没曾想,一场名为“林老师”的春雨融化了这严寒,将我带离这凛冽的隆冬,走向暖春,行向芳华。</p><p class="ql-block">二月的初雪还未融化完全,空气还带着冬雪的丝丝凉意,钻进我们的衣领。大家不由得佝偻着背,一手攥紧衣服,像是被冬雪压弯的细枝。而推门而入的林老师,则像是一枝透着铮铮节气的青竹。</p><p class="ql-block">“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新老师,我的名字是林修竹,你们可以叫我林老师!”柔美的音韵在耳畔响起,她嗓音仿佛带着温度,一言一语一点点浸润那不愿离去的冬雪,驱散阵阵寒气。在她温润有致的嗓音中,教室里都好像透进来了半缕春光,寒意渐退。想到春,思绪却又飘到了一段令我挫败的经历,方才明媚了些许的情绪又褪去了温度。</p><p class="ql-block"> 大概是前一年的九月,我倾注所有心血和文采写出的《二月絮雪》被征稿的主办方寄回,那张纸上的评价不多,简短,却又刻骨铭心——“立意平庸,未见深新”。修改过27遍的稿子最终只得到了八个字。并不算犀利的评价,却在我心里形成了一个永恒的冬天,将我创作的热情掩埋在一场永远不停的大雪中,困在过不去的严寒里。冬季的湖面被冰冻,梦想的小舟停在冰面,难以驶向生机勃勃的春天。</p><p class="ql-block">有了那次被现实打击的经历,我变得不再敢拿起笔书写那些对事物的感触。我深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变得连尝试都开始抗拒,但骨子里对文学的那份热爱却是无法掩盖的。回家路上,看到春雨中爬了满墙的常青藤,我仍为它驻足,像写文章似的由它延伸出对生命、对成长的思考。我站在原地,眼神细致的在它身上观察,由它翠绿的枝叶,到柔韧的根,能联想到生命的常青不败与文的不朽。这墙常青藤好像又激起心里的千层浪花,带着不甘、眷恋与怅惘,重重击在礁石上。随着雨点,碰撞出剧烈响声。</p><p class="ql-block">或许是内心的波涛汹涌过于喧闹,我没注意到巷口的转角亭亭站立着一个修长的身影,没见她嘴角扬起的弧度和深邃的眼里流露的那份欣赏。</p><p class="ql-block">校园里绿意越来越浓,几天前一片惨淡的草木,现在一眼望去已是一抹淡淡的翠色。不知为何,那份被我收在柜子底层的《二月絮雪》原稿又被我摆在桌上,我用一封牛皮信纸浅浅压着它,想尽量降低它的存在感,却又不想像几个月前把它压进抽屉底部,或许是意识到冬离我渐远,我又不禁想透过那篇《二月絮雪》看看雪挂枝头的景象。课间,大家打闹着在教室奔跑,不知是谁撞到我的桌角,将那被浅浅压着的文稿抖了出来,飘到地上。我正想去捡,却有人比我先蹲下。林老师葱白的手指轻拈纸张,将它拾起,又放回我的书桌上,眼神在那张薄纸上多停留了几分。我心里忐忑,这篇曾被否定过的文章在我眼里已然成为失败品,我不知她要作何评价,没想她只是眼神温润的看向我,并未多说什么,还贴心的将它放归原处——那张牛皮纸下。</p><p class="ql-block">黄昏时分,飞鸟掠过绯红的云霞,象征着春天又离我将近。“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温和的声线在我耳边响起,我回头,林老师的发丝在残阳下像春日暖阳折射的光线,光芒四散。“那篇《二月絮雪》是你写的吗?”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她毫不保留的赞美,“这篇文章很有灵气,我觉得你的文字带着超乎年龄的敏锐。”她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与我畅聊。如青竹般挺拔的身型,却会在我抬头与她交谈时微微弯腰。</p><p class="ql-block">那一天,雪化了,在晚霞的灼热下深深融进土壤,成了滋养春天嫩芽的养料。直到那一天,那场冬天才真正过去。</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与她聊天时才偶然得知,在我盯着满墙的常青藤在心中撰写文章的那日,她已经在关注我,她说:“你的眼里藏有星芒,那是追梦路上的点点星光。”原来早在那天,我的春天已悄然来临,她只是站在远处静候,静候我有勇气与她一起走出严冬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那抹晚霞的滚烫我仍然记得,四年前那个站在常青藤前的少女和伫立在巷口静候的老师,竟是一场关于新生的故事的开头。我的冻土在此崩解,而东风已攀上眉睫,冬的句读在此封笔,此后的每一页都是春的新章。</p> 0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盏不灭的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八(6)班 黄婉婷 指导老师 倪合忠</span></p><p class="ql-block"><i>有那么一盏灯,静静亮着,不比太阳月亮,却能够照亮我前行的路。——题记</i></p><p class="ql-block">在人生的旅途中,有那么一道光,始终照亮我前行的路。无论风雨如何肆虐,始终散发出微弱而又坚韧的光,永不熄灭,如同一盏不灭的灯,温暖着我的心灵,那便是母亲的爱。母亲,有您在,灯常亮。</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雨夜灯明</b></p><p class="ql-block">阴沉沉的天空,宛如一个凶狠的猛兽,我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没带雨伞,任凭着这狂风刮在脸上,这暴雨打落在身上,渐渐地,雨水浸湿了我的衣裳,我的心情也如天气这般阴霾,我转身拐进熟悉的小巷子里,远远地就看见家里那扇透着亮光的蓝玻璃,我想,那一定是母亲在家里等着我回家呢。她知道我忘记带伞,定会满心牵挂。我不禁加快了脚步,朝着家赶去。当我打开家门的那一瞬间,妈妈正站在门口焦急地等我,此时我顾不上换下湿透的衣裳,一头扑在了母亲的怀里。只听见母亲的嘴里念叨着:“怎么这么晚才回来,都淋湿了,快去换衣服,别着凉。”话中露出责备与担忧,但又有着深深的关爱。那盏不灭的灯,在雨夜中为我指明方向,让在雨中漂泊的我有了温暖的港湾,感受到母亲的爱明亮而又温暖。</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黄昏灯柔</b></p><p class="ql-block">黄昏时分,我坐在书桌前,焦躁地抓着头发,为了即将到来的考试,焦急地复习着,争分夺秒,一刻也不敢停。全然没有注意到母亲已悄然走向我的身后,紧接着,她把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放在我的桌上,轻轻地拍了我,提醒我将牛奶喝掉,然后又坐在我身旁,注视着练习本上的一笔一划。沉默许久,说:“别太累了,休息一会儿。”片刻之后,母亲拿着我的书,和我一起回忆知识点。她的声音轻柔而坚定,使我原本烦躁的心平静许多。黄昏的光透过窗户洒在母亲身上,与屋内的灯光交织在一起,在这温柔的光线里,母亲的陪伴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学习的道路,给予我力量和战胜困难的信心,让我勇敢面对困难,不再害怕困难。</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寒夜灯暖</b></p><p class="ql-block">寒冬的夜晚,凛冽的寒风在窗外呼啸,拍打着窗户发出阵阵声响。屋内,昏暗的灯摇摇欲坠,我蜷缩在被窝里,却仍被寒意侵袭,冻得难以入眠。此时,房门被轻轻推开,母亲走了进来,她的身影在灯光下被拉得很长,她脚步轻柔,生怕惊醒了我,手中拿着一条厚厚的棉被,轻轻地盖在我身上,并用手轻轻抚摸我的额头:“冷了吧,不怕,快睡,妈妈就在这儿。”她的眼神中满是疼爱,在那一瞬间,我仿佛看见母亲的眼角已有了岁月的痕迹。母亲就这样静静地坐在床边,昏暗的灯光勾勒出母亲的身影,在这寒夜中,母亲的陪伴犹如一盏明灯,驱散了周围的寒冷,让我沉浸在温暖中悄然进入梦乡。</p><p class="ql-block">那盏不灭的灯,就是母亲的爱。它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温暖我的心灵深处。我会格外珍惜这份爱,努力前行,走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p> 06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游游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八(10)班 陈屹韬 指导老师 孙建忠</span></p><p class="ql-block">罗曼·罗兰说:“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华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今年″五一",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p><p class="ql-block">那天上午,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去大游烧烤。我们的车辆一大早行驶过长长的城郊道路,不过十来分钟,便来到了县城东北的万安乡大游村。</p><p class="ql-block">大游村坐落在南浦溪边,我们在村口的停车场下车,只见青林翠竹间,一座座院子沿溪错落而去,溪边漫道旁高大的枫杨绿树成荫,河中央散落的小洲芳草萋萋。环村而过的南浦溪边,露营的人们轻啜香茗,畅快谈笑;幽深宁静的小河湾间,闲适的垂钓者甩去喧嚣,持竿静默……好一派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我们选定了一棵郁郁葱葱的枫杨树下作为野炊的营地,看到我们兴奋而陶醉的样子,热心的村民自豪地告诉我们:“枫杨耐水湿,这一排枫杨,是上世纪70年代村里种下的防洪林。在新农村建设中,原本有领导考虑防洪的需要,准备拓宽河道砍伐枫杨,村民们舍不得,就全部保留了下来,现在成为了大游村的名片,是村里最有标识度的风景。我心里一动:地理老师常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第一次理解这不是一句口号。</p><p class="ql-block">大人们开始布置烧烤架、铺垫子,准备食材,我和伙伴们则一边玩游戏。邱谦教我玩一个扑克游戏:36张扑克牌平均分成三叠,两个人轮流从这几堆牌里取牌,每次取一到三张,且只能从一叠牌中取牌,取最后一手牌者胜。第一局我率先开始摸牌,结果不一会我就输了。我不服气,第二局让他先手,结果还是我输。我心有不甘,思考其中的诀窍。忽然脑袋里灵光一闪,兴奋地对邱谦说:“再来一局,我必胜!”最后一局我让他先手,几番交手后,我终于拿到最后一张牌时,我和邱谦会心一笑,他明白我已经悟到了胜利的秘诀,我赢了!我们都知道:每一场游戏其实都是智慧的角逐。</p><p class="ql-block">不一会,大人们准备好了,叫我们开始烧烤。我们将备好的羊肉串、羊肝、韭菜、鸡翅、鸡腿、金针菇等一股脑地搬出来,将茄子、鱼、香肠和鸡翅切口后放到烧烤架上,时不时翻转,看着肉串在铁架上滋滋冒油,一阵阵烤香扑鼻而来,馋得我们口水直流。我好不容易将几串羊肉烤熟,再撒上一些孜然粉,蘸上椒盐,再刷点番茄酱,一串入口,浓香入心,真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自己做的烧烤,吃起来的确有种不一样的味道!</p><p class="ql-block">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就到了傍晚时分,大游村子里愈发的热闹,但闲适与惬意感受依然。你看,三五相约而来的伙伴,正用山泉煮清茶,让果盘浸在浅滩,沉浸的是人们的一片自在;南浦溪边的秋千,摇摇晃晃荡漾开的,不就是大游令人陶醉的夏天……</p><p class="ql-block">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游,但那些感悟却永存心间!</p> 07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鉴古创新,展时代新颜★</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高一(9)班 何叶芳 指导老师 吴鸯凤</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知来时路,可致远途。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其有中华的伟大复兴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似一座蕴藏无尽宝藏的巍峨山峰,吾辈青年,应赓续文脉,捕捉时代脉搏,鉴古创新,让古老文化因创新而更加绚丽多姿。</p><p class="ql-block">民族智慧结晶,照耀前进征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的历史积淀与智慧结晶,对我们的思想行为、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君可见,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城遗址,三面环山,形成宫殿区、内城、外城的三环结构,由古至今中国城市建设依然传承着这种模式。且看,三千多年前的殷墟遗址,那出土的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甲骨文灵活的造字能力,为汉字数千年进行持续稳定的演化注入强大基因。再看,两千多年前的诸子百家思想,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顺应自然,法家的法治变革等思想,至今依然对现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更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定基石,青年要从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p><p class="ql-block">厚植家国情怀,赓续历史文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涵养了深沉的家国情怀,文脉的赓续需要一代代人的奋斗坚守。君可见,常书鸿因对敦煌艺术的热爱,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国来到风沙弥漫的敦煌。用双手清除数百年堆积在洞窟内的积沙,完成壁画彩塑的临摹复制、修补,为敦煌文物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且看,郭汉中坚守修复三星堆文物长达30多年,他用精湛的技艺,完成了几千件文物的修复,让穿越历史的文物重放光彩。再看,张书岩举债修缮古民居、征集古文物三万多件,创办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留住了耕读文化的记忆。传承民族文化不仅能再现历史辉煌,还能增强民族自信,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青年的使命。</p><p class="ql-block">融创新元素,展文化新颜。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坚守传统并融时代元素进行巧妙创新,传统文化便会如有源头的活水生生不息。君可见,《哪吒之魔童闹海》用现代科技复现“山河社稷图”,把青铜饕餮纹、汉代漆器色彩转化为视觉特效的美学表达,备受好评。且看,永乐宫壁画借助数字修复,壁画重现神韵,AR识别展呈项目妙趣横生,通过数字技术,永乐宫主动“走”向更多人,封尘的文物又“活”起来。再看,“面人郎”第三代传人郎佳子彧,用面塑创作冰墩墩、灌篮高手,大受赞赏;他还通过视频教学,让更多人关注面塑技艺。创新是弘扬传统文化的翅膀,青年应以敏锐的智慧融汇时代元素,让传统文化绽放创新之花。</p><p class="ql-block">“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与源,创新则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时代瞬息万变,唯有创新,古老的智慧方能在现代重焕生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吾辈青年应扎根传统文化沃土,鉴古创新,让传统文化展现时代新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i>LOGO解析:</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i>中间一轮明月,象征着文学的启迪和思想的升华,传递出“星雨”的意境。其形状柔和,代表温暖和关怀,体现梦想与追求。周围环绕的星星,象征希望和未来。底部的波浪代表文学的流动和生命的律动。圆形整体喻示团结与凝聚力。上方的星星各自闪亮,又汇聚如雨的力量。深蓝底色显示夜空的深邃,给人宁静和沉思;月与星的黄色代表温暖与希望,传递文学的力量。</i></b></p> END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供稿:浦城二中语文教研组 星雨文学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期责编:九年级语文备课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初审初校:齐 政 陈艺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终审终校:孙建忠 姚晓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