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佯万荣山水间

山之雨/吴鹏

<p class="ql-block">  清晨,当阳光照射在所住酒店东侧的栅墙上时,楼前公路上还没有几辆车开过。万象作为老挝的首都,虽然规模不大,却有自身风格,城市高楼大厦不多,整体节奏相对缓慢,街道两旁绿树成荫,空气中弥漫着悠闲与安逸的气息,特别是那些充满地方色彩和历史韵味的老式建筑构成了万象独特的城市风光。</p><p class="ql-block"> 屹立在万象市中心的凯旋门始建于1957年,当时老挝王国结束了被法国殖民的历史,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为了庆祝这一国家复兴的伟大时刻和纪念战争中的牺牲人员,老挝王室挪用了当时美国援助修建机场的水泥,在首都万象市中心修建起这座建筑。虽然它的整体设计参考了法国巴黎凯旋门框架<b>​</b>​<b>​</b>​<b>​</b>​<b>​</b>​<b>​</b>​<b>​</b>​,但在基座上构建了老挝佛教的寺庙祭坛,仿佛是为凯旋门戴了三顶帽子。墙壁上也融入了充满佛教色彩的雕刻,成为老挝独立和自由的象征。1975年,老挝人民革命党解放全国,推翻了老挝历史上600多年的君主制度,宣布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成立。欢庆的游行队伍源源不断地从这里通过。可以说这座凯旋门见证了老挝的独立历程,是一座铭记老挝终于摆脱各种欺辱和多舛命运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中国与老挝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兄弟情谊,2000年前后,中国政府帮助老挝重修了整个凯旋门广场,并拓宽道路,重置园林景观,还增加了音乐喷泉,使其成为游客们观光和市民们闲暇休憩的首选场所。</p><p class="ql-block"> 蓝天白云下,面对这座敦厚靓丽的凯旋门却令人不禁产生一种疑惑,既然法国是对老挝的殖民者,这是老挝历史上的一种屈辱,为何老挝至今还保留着不少法式建筑,甚至聘请法国人在首都参照法国样式建造凯旋门来纪念推翻法国人的举动,并将其作为重要景点,这多少不是有点矛盾么?对此似乎难以用普通思维来理解,也许它包含着老挝对殖民者的双重看法及体现着这个佛教国家宽宏慈悲的复杂心理吧。</p> 万象的凯旋门 凯旋门内的雕塑 <p class="ql-block">  在凯旋门广场的西侧坐落着老挝另一重要建筑——国家主席府。这是一座古典装饰风格的法式连体大厦,建筑外观以白色为主,斜檐式屋顶则为红色,融合了欧洲和老挝的传统风格,这也是保留在首都万象的又一法国殖民时期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 老挝的主体民族为佬族,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哀牢人的后裔。我国现今云南省西南部气势磅礴的哀牢山曾是哀牢人古代世居的故地。哀牢人不仅是佬族人的祖先,而且也是中国傣族、泰国泰族、缅甸掸族、印度阿萨姆族的共同祖先。在中国东汉时期,哀牢国一度归汉,但后因反叛遂遭汉灭,哀牢人被迫逃离和迁徙,一部分演变为现代中国的傣族和布朗族等民族。另一部分则翻山越岭,来到东南亚地区。其中有些沿澜沧江往东,定居在湄公河上、中游一带,成为后来的佬族,并逐步依附于高棉人建立的吴哥王朝。随着高棉吴哥帝国的衰落,佬族开始脱离吴哥王朝,于1353年建立了老挝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澜沧王朝。</p><p class="ql-block"> 17世纪时,澜沧王国版图进入了极盛期,包括今天的老挝和泰国东北部,面积接近今天老挝版图的两倍。但即使如此,澜沧王国在半岛的存在感也不是很强,从来没有称霸过。后来由于内部矛盾导致王国一分为三,国力大衰,先后遭到暹罗(今泰国)及安南(今越南)等国的占领和控制,并于1778年沦为暹罗的属国。</p><p class="ql-block"> 19世纪中叶,法国殖民者进入,先是占领交趾支那(今越南中部地区),接着又将柬埔寨和安南变为其“保护国”。1893年,法国打败暹罗,占领并统治了原老挝王国所辖的湄公河左岸,迫使暹罗放弃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后来,法国又迫使暹罗让出其占领老挝的湄公河右岸领土,包括老挝最南端和北端部分地区。如此,法国逐渐吞并老挝领土,并最终确立了其在老挝的殖民统治。到1954年老挝宣布独立时,法国已先后从暹罗和安南划回了原属老挝的多半领土,并在老挝实行了约90年的殖民统治,客观上也保全了今天老挝的版图。</p><p class="ql-block"> 尽管法国在老挝的统治本质上是殖民主义的,但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法国对老挝领土的维护确实发挥了作用。且在其统治期间,并未发生大规模屠杀等血腥事件,因此老挝人民对法国殖民者的情感是复杂的,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了。</p><p class="ql-block"> 这座建筑是法国占领并统治老挝时期的总督官邸,1975年以后,这里被改为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主席府,同时也成为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驻地。大门口还有英姿飒爽的士兵在站岗。一条笔直的澜沧大道从大门前横穿而过,建筑周围绿树成荫,花草点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p>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主席府 <p class="ql-block">  午后的阳光逐渐推高了地面的温度。或许是因为这座城市远离海洋,空气中的湿度已比在越南和柬埔寨时明显缓解。我们的目的地是老挝的前首都——朗勃拉邦,但在抵达那里之前,我们将先在小城万荣停留。</p><p class="ql-block"> 万荣是从万象到朗勃拉邦的必经之地,距万象约160公里,而到朗勃拉邦则还有260余公里。旅行车沿着公路向北,一路驰骋。万象与万荣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界限,景致悄然过渡,让人难辨始终。这是条普通双向柏油公路,不断有摩托车突然出现,并与汽车并驾齐驱,很快又稍纵即逝,不见了踪影。</p><p class="ql-block"> 明亮的车窗外是广阔的平原,水田中绿色的稻浪随风摇曳,有少量的牛羊在田野间悠闲地漫步。途经一些村落,能见到村民们过着宁静而质朴的生活。由于老挝是中南半岛唯一的内陆国,山地和高原面积占80%,平原面积不多,这种地理环境造成了交通不便。以前这个狭长形的国度仅有3公里的铁路,还是当年法国殖民时期留下的。直到2021年中老铁路的正式通车,才为这个国家打开了封闭的大门。老挝又是传统的农业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9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好在老挝的水力和旅游资源丰富,瀑布和寺庙很多,新兴的旅游业正在成为该国的支柱产业。</p><p class="ql-block"> 临近万荣,车窗外连绵不绝的山川与峡谷跃入眼帘,喀斯特地貌的独特韵味,加之湄公河支流南宋河的蜿蜒流淌,共同织就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卷。这里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枝叶茂密,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清澈的溪水在山谷间潺潺流淌,偶尔可见瀑布自峭壁顶端奔腾而下,如白练般挥洒,溅起晶莹水花。</p><p class="ql-block"> 旅行车到达万荣的一个叫拉布朗姆的小镇。按计划我们将去参观一所小学。由于学校地处山区,乡村道路狭窄,且是沙石路,旅游大巴难以通行,必须在这里改乘小些的旅行车。等我们全部下车并将行李也搬下来后,发现需换乘的车竟然都是卡车。但当地人对这些产自日本的中型卡车已做了改装,车厢上面支起蓬杆,加装了篷布,车厢两侧加装了条橙和栏杆,并用铁丝拉上布帘,以抵挡风尘,车斗后面还用钢管和铁条焊成台阶。这可算适应当地经济条件应运而生的简易客车吧。</p> 由卡车改装的简易客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到我们把所有行李都搬进车斗,眉开眼笑的司机赶忙钻进驾驶室发动了引擎。中型卡车动力强劲,在乡村公路上自信地驰骋。车后面不时有摩托车顺路并行,但车后扬起的灰尘又使他们不得不减慢速度拉开距离。</p><p class="ql-block"> 开行约十分钟,忽然在路边的一个便利店门前停了下来,导游说我们将去的小学条件艰苦,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希望小学”,建议大家随意买些小食品,送给那里的小学生们。</p><p class="ql-block"> 在便利店里大家毫不吝啬地买了不少果冻、蛋糕和饼干一类小食品,而我则特意挑选了两盒签字笔,希望能对小朋友们学习有所帮助。</p><p class="ql-block"> 已进入山区,山峦在四周起伏。由于年久失修,乡村公路已经坑坑洼洼,坐在车里左右颠簸得厉害,我坐在右侧的条凳上,不得不一手抓住车帮,一手扶住身前竖立排放的行李箱,防止它们乘着箱底的滚轮四处冲撞。坐在对面的是一对老夫妇,女人说自己有腰椎间盘突出,忙不迭地从包里找出硬质紧固带扎在腰上。公路上有些水坑难以避开,车轮径直压了过去,激起泥水四溅。</p><p class="ql-block"> 卡车在一片草地中央停了下来。我们下车后环顾四周,场地很大,在一侧有一排简易平房,其他三面是用灰砖砌起的简易围墙。我们的站立点是学校的操场,如果不是导游提示,谁也不会认为这里是学校。</p><p class="ql-block"> 那一排灰砖搭建的平房就是学校的教室。从平房的一端开始分隔成小学一年级直到五年级的不同教室,每个班大约有十名小学生。从张开的窗户可看到教室的墙上用老挝语写的励志口号,并张贴着孩子们充满童趣的图画。小小的木制课桌椅都已十分陈旧,桌面上满是划痕,就像是老年人饱经沧桑的脸庞。看到我们来到,教室里的老师纷纷走出来,示意我们可以进去参观。</p><p class="ql-block">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们拘谨地坐在座位上,看到我们这群手拎塑料袋,向他们分发小食品的外国人流露出欣喜的神色。当走到他们面前时,有的伸出小手接过送给他的东西,欣喜地笑着,有的面露羞怯,拿着小礼品不敢抬头,质朴得可爱呵。</p><p class="ql-block"> 四五年级的教室略显得大一些,学生们也从容和开朗起来,接过我们递过去的东西会小声说着“谢谢”,相互间也有了窃窃私语。然而,从这些学生黝黑的肤色,瘦削的身形,不难看出他们普遍日常营养摄入的不足。不知是否因为我们的来访,他们都穿着白上衣,深色裤子,但原本纯白的衬衣已经泛黄甚至略带灰色。课桌上摊开的课本已经卷边,旁边还有小块的橡皮和半截的铅笔。在这样的国度,这样的山区,这样学校里的孩子,他们今天的生活境遇好像正是我们的昨天所经历的,甚至更加艰苦。然而,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今天的我们,一定也能够憧憬到他们自己的明天。</p><p class="ql-block"> 简易旅行车又发动了起来。孩子们在教室里又继续上课,有两位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向我们挥手告别。这次参观,使人心中不由得涌起一种怀旧的情感。</p> 参观万荣的小学校 &nbsp; &nbsp; &nbsp; 旅行车离开小学很快到达了“蓝色潟湖”。这实际上就是一处积满水的天然沟壑,由于水是由四周石灰岩渗出的,水质清澈碧透,带有几分天蓝色,可清楚瞥见水下一群群正在游泳的鱼。有人投下了面包屑,立即引来一群鱼上来争抢。边上老树参天,狭长的水面被参天的柏树遮蔽着,形成一片天然绿色的清凉场地。小湖里已有不少游客即兴脱了衣服下去游泳。岸边还出现了售货摊点,专门为到此的游客烧烤和售卖食品。<br>&nbsp; &nbsp; &nbsp; 一些勇敢者从树下搭建的木梯攀缘到树上的跳台。那棵老树敦实粗壮,主干从岸边向湖中斜伸过去,在上面有人用木头搭建上一个三面有围框的小平台,距水面约有五六米高。这些跳水者大都是不同国籍的游客,被好奇心驱使攀到跳台上,或坐或站地跳了下去,溅起巨大的水花,也吸引了两岸众多人聚集观看,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众目睽睽之下,一位女孩也上到了跳台,但轮到她时却忽然心生恐惧,在跳台上似乎进退两难,几次上前,又几次后退。下面观看的人们都静默下来,不断出现英语的鼓励声。终于踌躇再三后,她站到了跳台边缘,大叫一声,闭着眼睛跳了下去,激起了大片水花和一阵欢笑。一些人跳过一次后又上到跳台,明显变得沉着和大胆,甚至能做出滑稽的动作轻松地跃入水中。 蓝色潟湖 &nbsp; &nbsp; &nbsp; 在万荣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山间漂流。旅行车沿着山边公路开行,这里是一片崇山峻岭,山谷中蜿蜒出一条清溪,它实际上是湄公河的一条支流,叫南松河。清澈的溪水在山峦间蜿蜒,远方山峰云雾缭绕,近处山峦倒映水中,高大的乔木撑开庞大的树冠,投下一片阴影,悠闲的黄牛在岸边缓缓踱步,不时地低头吃草,一幅浓妆淡抹的乡村景色,宛若仙境。<br>&nbsp; &nbsp; &nbsp; 很快,我们来到岸边的一处小码头,这里已经停了20余艘长尾船。细细的船身前方是尖尖的船头,就像是改良过的独木舟,整个船体约八米长,全身涂满红红绿绿的颜色。船身中间依次设有两个座位。见有游客过来,船老板忙不迭地招呼着船工带着乘客上船,并把船推进深一点的水中,发动了马达。随着一艘艘长尾船有序离去,小码头安静了下来,溪水中却充满了活力。这些船由船尾的日本雅马哈油机驱动,安装在长杆前端的小螺旋桨斜着伸入水中,船工可根据水深灵活地调整入水角度,每艘长尾船后面都飞溅起白色的水花。<br>&nbsp; &nbsp; &nbsp; 长尾船轻盈地在水面上前行,偶尔可见几只水鸟掠过,留下一串串涟漪。河水清澈,波光粼粼,倒映着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木和错落有致的山峦。两岸附近有简朴的村落依山傍水而建,炊烟在袅袅升起,仿佛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长尾船偶尔从竹木混搭的小桥下穿过,可见一群水牛在河里乘凉,浑身都浸泡在水中,只有牛角和半个牛头露在水面,远远看去还以为是一片浅露的礁盘。岸上忽然有人簇拥在一起,他们在放热气球,前方已有几个花花绿绿的热气球在空中飘荡。不禁想起在土耳其的棉花堡,也有热气球的项目,地形地貌似乎与这里很有相似之处。&nbsp; &nbsp; &nbsp;&nbsp;<br> 长尾船 竹木桥 水里乘凉的牛 &nbsp; &nbsp; &nbsp; 到终点了,收船的老板站在浅滩上小心地把游客扶上码头。简易旅行车已在此等候,并径直开向一家特大的餐厅。那里主打的是自助火锅。整个大厅里已摆满长长的条桌,大厅的顶端是舞台,背景写着“龙吟阁”。这里大概能容纳数十个团队同时就餐。音乐声中,晚餐开始,舞台上的表演也同步展开。台上舞女们的年龄好像不过十七八岁,穿着很有特色的民族服装,可以看出老挝为了吸引外国游客所做出的努力。按照导游的推荐,我们去吧台购买了老挝啤酒。据说这里的啤酒位列世界啤酒前十名。虽然无法验证这一说法的真实性,但可以感受到细腻的泡沫在舌尖轻轻破裂,麦芽的香甜与酒花的微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醇厚顺滑的口感。<br>&nbsp; &nbsp; &nbsp; 在步行回宾馆路上,导游特意引领大家从万荣的酒吧街穿过,道路两边排满了各种烧烤、小吃摊和不同风格的酒吧,特色餐厅也鳞次栉比。路边排列着的美食广告竟然大部分都写着中文,但真正来这里吃饭的人似乎并不很多,可能夜幕降临时才是这里的高峰期。衷心祝愿万荣能够持续繁荣,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去老挝旅行之二,<div>&nbsp; &nbsp; 202503草记,202506整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