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9日9:20开封北站出发,跟着康辉开启九色甘南六天之旅</p><p class="ql-block">九色甘南的含义</p><p class="ql-block">活力红:藏式建筑、僧人僧袍、丹霞地貌等体现出的鲜艳色彩。</p><p class="ql-block">功德橙:甘南盛产的珊瑚、玛瑙等,在佛教中被视为珍宝,代表着功德。</p><p class="ql-block">尊贵紫:藏族传统贵族服饰所用的紫色,以及紫色菩提、紫色蕨麻等,彰显尊贵。</p><p class="ql-block">神圣黄:黄教僧帽、寺庙金顶、转经筒、酥油等代表着崇高、圣洁和信仰。</p><p class="ql-block">深邃蓝:高原上的蓝天与碧湖,展现出深邃的蓝色调。</p><p class="ql-block">生态绿:甘南丰富的树种资源和纵横的河流,滋养出一片绿色的生态环境。</p><p class="ql-block">凝重青: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过渡地带的高山,呈现出凝重的墨绿。</p><p class="ql-block">神秘黑:牦牛和黑帐篷是甘南草原上的独特元素,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p><p class="ql-block">纯洁白:白塔、羊群、哈达等白色元素,在藏传佛教中被视为神圣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开封北站月台也有电子围栏了</p> <p class="ql-block">闲来无事,突然发现二等座的三个座位不一样宽。</p><p class="ql-block">二等座:通常采用“3+2”布局,座位宽度约为430mm,不过三人座中间的座位会稍宽5mm,为435mm。靠边的座位可以把胳膊往外延伸,中间的座位无处延伸,所以宽5公分,比较人性化。</p> <p class="ql-block">高铁到达天水南站</p> <p class="ql-block">天水南站见哈啰租车,第一次见。</p> <p class="ql-block">这次坐的保姆车</p><p class="ql-block">保姆车指一种座位布局为“2+1”形式的车辆,一排有三个座位,采用“2+1”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能提供更宽敞舒适的乘坐空间,车内座椅可调整至135度半躺半卧,还常配备有多媒体系统、USB充电口等,为乘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旅行体验,号称“陆地头等舱”,在旅游界常被称为保姆车。可能过去那种大巴四五十个座位太多,一般旅游团人数都三十左右,多余的座位也是浪费,不如去掉点儿座位,增加其舒适性。</p> <p class="ql-block">地接旅行社专门给安排的司机李师傅是河南老乡,他说这台保姆车整个办下来100万元。</p><p class="ql-block">这次旅行能碰上咱河南老乡司机,真是莫大的幸运!从出发那刻起,就用爽朗的河南话热情招呼大家,瞬间驱散了旅途的陌生感。搬运行李时,总是手脚麻利地搭把手,还细心地将大件物品固定好。您不仅是司机,更像一位亲切的家人,用点点滴滴的关怀,让整趟旅程充满暖意。为咱河南老乡的实在和贴心点赞,必须给您竖大拇指!</p><p class="ql-block">李师傅开车手握方向盘的样子像极了掌控全局的艺术家!无论是蜿蜒山路还是拥堵车流,总能用精准的操作让旅途平稳又安心,每一次刹车、转弯都流畅得像行云流水,连爱晕车的人都能安稳睡个好觉!李师傅的高德地图导航小团团语音包风趣幽默,消除旅途疲劳。</p><p class="ql-block">李师傅爱车如子,为了让我们在行驶中清晰拍到美丽的风景,把每个车窗擦得铮亮。</p><p class="ql-block">李师傅在一次从小路往主路拐的时候一直在等主路上的车过完后才进去主路,这种非常规范的路权意识在中国大陆的司机里是很少见的。</p><p class="ql-block">这位李师傅是本人走过国内外这么多地方遇到最好的司机,没有之一!</p> <p class="ql-block">车上还可以卡拉OK,音响效果还不错呢。</p> <p class="ql-block">一天一个垃圾袋,晚上到酒店下车时带走扔垃圾桶里。</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保存北朝造像体系最为完整的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现存窟龛221个。</p><p class="ql-block">中国几大石窟包括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它们既相互独立又存在一定联系。</p><p class="ql-block"> 时代背景与佛教传播</p><p class="ql-block"> 几大石窟的开凿都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密切相关。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统治者为了弘扬佛教、祈福等目的,大力支持石窟的开凿。例如,莫高窟始建于前秦时期,当时佛教在西域和中原地区逐渐兴盛,为莫高窟的开凿提供了宗教和社会基础。云冈石窟是在北魏时期,佛教被尊为国教,文成帝大力推动下开始大规模开凿。龙门石窟则是在北魏迁都洛阳后,继续在伊河两岸的崖壁上开凿,其皇家佛教信仰和支持是重要的推动因素。麦积山石窟同样在佛教传播的影响下,历经多个朝代不断修缮和扩建。</p><p class="ql-block"> 艺术风格传承与演变</p><p class="ql-block"> 早期石窟如莫高窟,受西域佛教艺术影响较大,人物形象、壁画风格带有明显的西域特征。随着时间推移,各石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中原文化和当地特色。云冈石窟早期的昙曜五窟,佛像高大雄伟,具有浑厚、质朴的西域风格,后期则逐渐融入了更多中原文化元素。龙门石窟在北魏时期的造像风格逐渐从云冈石窟的粗犷转向秀骨清像的中原风格,到唐代则更加丰满圆润,体现出雍容华贵的大唐气象。麦积山石窟以精美的泥塑艺术著称,其佛像造型生动,表情细腻,展现出独特的地方艺术风格,同时也吸收了周边地区石窟艺术的一些特点。</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每个石窟都有这样的门,据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的,好有年代感啊,都快成文物了。</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素描女孩</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崖阁建筑独特:麦积山石窟的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阁独具特色,如第四窟上七佛龛,又称“散花楼”,是全国各石窟中最大的一座摹仿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洞窟,为研究北朝木构建筑提供了重要资料。</p><p class="ql-block">洞窟布局巧妙: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明显带有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 雕塑特色</p><p class="ql-block"> 泥塑艺术精湛:麦积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为主,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这些泥塑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充分体现了浓厚的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时代风格鲜明:不同时代的造像风格各异,北魏前期的魁伟雄健、北魏后期的秀骨清像、西魏的俊秀清朗、北周的珠圆玉润、隋唐的饱满圆润、两宋的写实求变等,全面展示了古代泥塑发展演变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壁画特色</p><p class="ql-block"> 题材丰富多样:虽受自然因素影响壁画保存较少,但题材丰富,如第127、135等窟的大幅经变和本生故事画,构图宏伟、人物众多,是中国北朝壁画艺术的典范之作。</p><p class="ql-block">技法独特创新:北周时期创作的第4窟“薄肉塑”伎乐飞天,将绘、塑技法结合在一起,使整幅壁画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效果,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 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 融合多元文化:麦积山石窟位居丝绸之路要冲,既受到来自西域的影响,也受到中原地区以及南方地区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雕塑和壁画艺术风格,是丝绸之路佛教艺术自东向西影响的转折性阶段重要遗迹。</p><p class="ql-block">反映社会生活:从壁画和雕刻石碑中反映佛本生和佛传故事,如睒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等,通过对佛、菩萨、飞天等形象的塑作,反映了佛教对现实世界的精神启迪,也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入住的金莎酒店,各种设施不错。</p> <p class="ql-block">安排好酒店房间,放下行李已经七点了,刚晚餐团餐吃个半饱,专门留着肚子吃麻辣烫,</p><p class="ql-block">天水麻辣烫是甘肃天水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和民俗风情,反映了天水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p><p class="ql-block">2024年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带动了天水市餐饮、零售、服务、文旅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当地麻辣烫经营主体和相关产业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来天水不可不吃麻辣烫。</p> <p class="ql-block">甜醅子历史可追溯至丝绸之路时期,当时商队与游牧民族为保存粮食,利用燕麦、青稞等谷物发酵创造出甜醅子。唐宋时酿酒技术发展,其制作工艺日益成熟,明清时融入西北人民日常生活,成为节庆聚会、待客迎宾必备美食。</p> <p class="ql-block">红景天只管吃点儿吧</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早餐在隔壁的魏家凉皮,一个人发一张早餐卷,面值16元,点餐时少补多不退。</p> <p class="ql-block">海拔高了,带的小食品也开始膨胀了。</p> <p class="ql-block">康辉的团餐还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官鹅沟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郊,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p><p class="ql-block">景区由官珠沟、鹅嫚沟、雷古山三个核心景区组成,核心景区总面积6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5.1%。</p><p class="ql-block">是集森林、草原、地貌、水体、天象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专业爱好者的指挥下,在车上练几遍。</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关键战役,发生于1935年9月,是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最后一道封锁线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县境内,是川西北通向甘肃的重要隘口,两侧悬崖峭壁如刀削,中间仅有一条宽约8米的小路,下方是腊子河,地势极为险要,国民党军在此部署重兵,以碉堡、机枪阵地严密封锁通道,扬言“腊子口是万夫莫开的天险”。</p><p class="ql-block"> 为打开北上通道,红军红四团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发起进攻。战斗中,红军战士冒着密集火力,从正面强攻吸引敌人,同时选派突击队沿悬崖峭壁攀爬,绕至敌军后方。勇士们用手榴弹炸毁碉堡,突破防线,经过激烈战斗,最终击溃国民党守军,占领腊子口。</p><p class="ql-block"> 此战役打破了国民党军堵截红军于川西北的企图,为中央红军北上陕北开辟了道路,是长征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展现了红军将士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入住的酒店不如第一天的酒店</p><p class="ql-block">这几天披星戴月的,晚上十点入住酒店,早上六七点就出发,好辛苦啊,跟团游省心省事儿,就是太赶。</p> <p class="ql-block">酒店外边的早晨,甘南旅游旺季也就是七八九三个月,要是旅游淡季人会更少。</p> <p class="ql-block">也许高原地区旺季时间短,接待能力有限,今天的早餐很一般,我历来都是奉行“好吃的饱嘴福,不好吃的减肥”。</p> <p class="ql-block">停车场有不少房车</p> <p class="ql-block">在扎尕那康辉赠送的藏服拍照</p> <p class="ql-block">藏语中的扎尕那,是石匣子的意思。这里就是一座天然的石头城,高高耸起的山峰半包围在村子一侧,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p><p class="ql-block">徒步阿尕那,在山腰上俯瞰村落,远处的房子变成暗红色的积木堆,点缀其间的是庙宇的金顶。</p> <p class="ql-block">黄河九曲第一湾有好多土拨鼠</p> <p class="ql-block">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是坐电扶梯上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一共有十四部电动扶梯</p> <p class="ql-block">从观景台下来是走木栈道</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晚上入住的酒店,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诺而盖县,刚到酒店下大巴时穿着皮肤衣,一下车感觉一种刺骨的寒冷,就像发高烧时一样,不停地颤抖,赶紧把羽绒服穿上,立马跑到酒店大堂。应该是感冒加高反,回到房间赶紧吃感冒药,好在酒店床上有电褥子。</p> <p class="ql-block">甘南的海拔普遍比较高</p> <p class="ql-block">房间还有自助吸氧,好在没有用上。</p> <p class="ql-block">这吸氧不算便宜</p> <p class="ql-block">旅行团不含晚餐,买的方便面,也算吃点汤汤水水的,让胃舒服点儿。</p> <p class="ql-block">路上遇见牦牛群,汽车也不敢按喇叭,只能慢慢跟着走。</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3500米的地方的血氧饱和度</p> <p class="ql-block">花湖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213国道旁,处于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部。若尔盖湿地是红军三大主力唯一共同走过的草地,花湖所在的热尔大坝草原是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的重要区域。</p><p class="ql-block">花湖地区属于高原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红军过草地时多在深秋或初秋季节,当时湿地笼罩着迷雾,难辨方向。且该地为高原湿地,泥质沼泽广布,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形成了大片的沼泽地,一不小心就会踏进草甸陷阱。</p><p class="ql-block">红军过草地历程:在若尔盖草地行军数天之后,红军部队吃完了携带的粮食,战士们只能以野菜、杂草甚至皮带等充饥。过草地途中,至少有数以万计的红军战士长眠于此。花湖及周边的大草原见证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与英勇无畏。</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不仅是一座寺庙,也是一个位于甘肃、四川交界处的美丽小镇。</p><p class="ql-block">郎木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省若尔盖县接壤处,小镇以白龙江为分界线跨越川、甘两省。</p><p class="ql-block">“郎木”为藏语“仙女”之意,因其山洞中有石岩酷似亭亭玉女,民间谓为仙女所化,寺后林荫深处有一虎穴,藏语称“德合仓”,故该寺之名可译为“虎穴中的仙女”。甘肃郎木寺创建于公元1748年,创始人是赛赤坚赞桑盖大师;四川郎木寺则由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第一世格尔底寺活佛茸青更登降参在白龙江源头达仓郎木修建的隐修寺发展而来。</p><p class="ql-block">一条白龙江把郎木寺分为两部分,一个为四川达仓郎木寺寺院(格尔底寺),另一个是甘肃寺院(赛赤寺)</p><p class="ql-block">甘肃赛赤寺:主要有大经堂、续部经堂、弥勒殿、长寿殿、金瓦殿、护法殿、马头明王殿等十余座建筑和后山的天天葬台。</p><p class="ql-block">四川格尔底寺:主要肉身佛舍利、纳摩大峡谷、仙女洞和老虎穴等景点。</p><p class="ql-block">郎木寺院内有一段斜坡和台阶,在海拔3500米的地方上去比较费劲儿,拿着氧气瓶,走几步不舒服了吸几口洋气,下来没事儿。</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晚上入住酒店</p> <p class="ql-block">房间里也有氧气</p> <p class="ql-block">这次行程中唯一有智能马桶的</p> <p class="ql-block">酒店门口虫草早市</p> <p class="ql-block">美仁大草原的经幡隧道</p><p class="ql-block">经幡是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中极具象征意义的信物,多悬挂于山顶、圣湖、寺院等高处,以五色布料或纸张制成,承载着祈福、敬畏自然的信仰内涵,其核心信息如下:</p><p class="ql-block"> 核心构成与颜色象征</p><p class="ql-block"> 五色组合:固定为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按顺序排列,象征“天、云、火、水、地”,也对应五行(木、金、火、水、土)及自然界的元素循环。</p><p class="ql-block">形制分类:</p><p class="ql-block">悬挂式经幡:多为长条形布料,印满经文或图案,串成一串悬挂于绳索上,如“风马旗”。</p><p class="ql-block">立柱经幡:在固定立柱上悬挂成面状,常见于寺院或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纸经幡:以纸张印刷,用于撒放或张贴,多在法会中使用。</p><p class="ql-block"> 经文与图案内涵</p><p class="ql-block"> 经文:主要印有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佛经片段或祈福咒语,认为风吹动经幡等同于诵读经文,可积累功德。</p><p class="ql-block">图案:常包含龙、马、鹏鸟、狮、虎等吉祥动物,或佛教八宝(法轮、宝瓶等),象征驱邪、护佑与吉祥。</p><p class="ql-block"> 文化与信仰意义</p><p class="ql-block"> 沟通天地:藏族认为经幡随风飘动,可将人间的祈愿传递给神灵,同时祈求自然力量的庇护。</p><p class="ql-block">敬畏自然:悬挂经幡的传统与高原自然崇拜结合,体现对天地、山水的敬畏,如在圣山圣湖旁悬挂经幡,是对自然神圣性的呼应。</p><p class="ql-block">集体祈福:经幡常以群体形式出现(如成片的经幡群),代表村落、家族或信众的共同祈愿,具有凝聚信仰的社会功能。</p><p class="ql-block"> 悬挂习俗与禁忌</p><p class="ql-block"> 方位与时机:悬挂经幡需选吉日,且多朝向东、南等吉祥方位,避免在凶日或傍晚操作。</p><p class="ql-block">维护与更新:经幡褪色破损后需及时更换,换下的经幡需焚烧或埋于洁净处,不可随意丢弃,以示尊重。</p><p class="ql-block"> 经幡不仅是宗教信物,更是藏族自然观与生命观的具象化表达,其色彩、形制与仪式都渗透着对宇宙秩序的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幡的颜色主要有蓝、白、红、绿、黄五种,每种颜色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 蓝色:象征着天空,代表着广阔无垠、纯净高远以及力量。</p><p class="ql-block">白色:象征着白云,寓意着纯洁无瑕、心灵的清净。</p><p class="ql-block">红色:象征着火焰,代表热情、活力,同时也象征着光明和温暖。</p><p class="ql-block">绿色:象征着绿水,代表生命力与希望,寓意着自然界的生机盎然。</p><p class="ql-block">黄色:象征着土地,代表着丰收、富饶,也象征着稳定和坚实。</p> <p class="ql-block">发现一个不文明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大草原使人顾不得规矩了</p> <p class="ql-block">美仁大草原上看似草垛的景观,实际上是一种被称为“冻胀丘”的独特地貌。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是多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地势与水分因素:美仁草原地势低平,部分区域排水不畅,属于低洼湿润的草原地区,这种环境容易发生草原沼泽化现象,为草包的形成提供了水分条件。</p><p class="ql-block">冻土因素:草原平均海拔3600米左右,冻土深度达150厘米,具有典型的冻土地貌特征。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面变形隆起形成小丘。</p><p class="ql-block">植物群落因素:美仁草原特有的植物群落在自然环境的变化过程中形成稳定的生态功能作用。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苔草)的根系和土壤长期积累,也参与了草包的形成。</p><p class="ql-block">外力作用因素:风力、水流侵蚀等地质营力对青藏高原剥蚀风化的岩土及上覆泥炭和草原纷繁生长的植物构成的物质基础进行塑造,在草包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今天午餐的包间厉害了,KTV大包间。</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坐落于甘肃甘南夏河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享有“世界藏学府”美誉。寺院初创于1709 年,历经岁月扩建,形成庞大建筑群落,涵盖六大学院、48座经堂等。其拥有世界最长转经长廊,环绕寺院,转完一圈需要一个半小时,信徒终年不息转动经筒。这里不仅是佛教圣地,更保存着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正月祈愿法会、辩经等活动,展现独特宗教魅力与深厚文化底蕴 。</p> <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寺院的盲窗是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功能的建筑元素</p><p class="ql-block"> 外观与装饰</p><p class="ql-block"> 造型多样:有方形、长方形、拱形等,须弥福寿之庙还有什锦窗形式的盲窗,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p><p class="ql-block">色彩丰富:窗框常以黑色、红色为主,底子或为湛蓝、绛紫等色,庄重神秘。</p><p class="ql-block">装饰精美:虽不具采光通风功能,但有精美的花棂和丰富图案,如常见的莲花、法轮、万字纹等佛教象征图案。</p><p class="ql-block"> 功能与作用</p><p class="ql-block"> 修行寓意:提醒僧人摒弃外界干扰,保持内心清净,专注于修行,达到更高精神境界。</p><p class="ql-block">防风沙:藏地风沙大,盲窗可有效阻挡风沙侵入,保护室内环境和建筑结构。</p><p class="ql-block">保障私密性:避免外界对寺院内部活动的窥视,维护寺院的庄严与神秘,为修行和宗教活动提供私密空间。</p><p class="ql-block">装饰美观:使建筑立面更丰富,高低错落的盲窗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和韵律感,与寺院整体风格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营造宗教氛围:盲窗配合经幡、殿堂布置等,营造出幽暗深沉的氛围,突出佛光,增强宗教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站在拉卜楞寺的转经长廊下,指尖轻轻抚过那些刻满经文的转经筒,古朴的质感从掌心传来,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信仰。风,携着远方的气息,撩动着经幡,猎猎作响。</p><p class="ql-block"> 忽然,天空像是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搅动,云层迅速翻涌汇聚,日光被严严实实地遮蔽,寺院被笼罩在一片暗沉之中。紧接着,细密的冰粒簌簌落下,敲打着寺院的金顶、红墙,发出清脆而密集的声响,宛如一场急促的鼓点。冰雹越下越大,砸在石板路上,迸溅起无数冰花,又瞬间滚落,堆积在路边。</p><p class="ql-block"> 僧人们身披袈裟,脚步并未因这突如其来的冰雹而慌乱,他们依旧专注地转动着经筒,口中喃喃念诵着经文,那声音沉稳而坚定,似要穿透这狂暴的天气,直达人心深处。游客们则纷纷躲进长廊,有人惊叹,有人拿出相机记录这难得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这场冰雹,是自然的一场即兴表演,也是拉卜楞寺独特的一幕。在这片充满信仰的土地上,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风雨交加,它都静静地矗立着,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接纳着世间万物的来来往往 。</p> <p class="ql-block">今天晚上10:50的K2188,放下行李立马到附近吃一碗兰州牛肉面。到了兰州就想这一口。</p><p class="ql-block">兰州牛肉面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国子监太学生、河南怀庆府(今沁阳市)人陈维精,将家传小车牛肉老汤面制作工艺传授给甘肃东乡族人马六七传入兰州,后经回族厨师马保子改良,将“热锅子面”改为“清汤牛肉面”,逐渐形成如今的风味。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融合了西北多民族饮食文化的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 特点:“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p><p class="ql-block"> 一清:牛肉汤清澈见底,以牛骨、牛肉为主料,加入花椒、草果等十余种香料慢炖而成,汤色清亮、味道醇厚。</p><p class="ql-block">二白:萝卜片洁白脆嫩,煮入汤中既能去腥,又增添了清爽口感。</p><p class="ql-block">三红:油泼辣子红亮诱人,选用甘肃本地辣椒面,用熟油泼制,辣而不燥、香气浓郁。</p><p class="ql-block">四绿:蒜苗、香菜翠绿点缀,提香解腻,让视觉和味觉更丰富。</p><p class="ql-block">五黄:面条柔黄透亮,选用高筋面粉手工拉制,根据粗细可分为“毛细”“二细”“宽面”等十余种形态,口感筋道。</p><p class="ql-block">在兰州,“早上一碗牛肉面”是当地人的日常,街头巷尾遍布面馆,清晨五六点便有人排队,一碗面搭配“三泡台”(盖碗茶),是最接地气的早餐仪式。</p><p class="ql-block"> 兰州牛肉面的面条按粗细可分为多种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类:</p><p class="ql-block"> 按粗细分类(常见类型)</p><p class="ql-block"> 毛细:面条细如发丝,口感柔软顺滑,适合喜欢细腻口感的人。</p><p class="ql-block">二细:比毛细稍粗,粗细均匀,筋道适中,是比较经典的选择。</p><p class="ql-block">三细:介于二细和细面之间,口感更有嚼劲。</p><p class="ql-block">细面:粗细接近普通面条,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p><p class="ql-block">二柱子:面条呈圆柱状,比二细更粗,质地扎实,嚼感十足。</p><p class="ql-block">薄宽:面条扁平较宽,宽度适中,吸汤能力强,口感爽滑。</p><p class="ql-block">宽面:比薄宽更宽,面片舒展,适合喜欢大口吃面的人。</p><p class="ql-block">大宽:宽度最大的面条,薄而宽,吃起来更有气势。</p><p class="ql-block">布遍全国的“兰州拉面”主要来自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p><p class="ql-block">青海化隆县过去曾以制造枪械闻名,其制造的非法枪支被称为“化隆造”。</p><p class="ql-block"> 化隆县的黑枪制造可追溯到民国时期,当时军阀马步芳在此设有兵工厂,当地人学会了制枪手艺。新中国成立后,民间仍散落着一些猎枪和小口径手枪。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贫困,一些人开始将制枪作为牟利手段,形成了完整的制造、销售产业链。化隆县出产的黑枪,尤其是仿制的“64式”手枪,精准度和杀伤力都很强,在黑市上十分抢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化隆县又地处青海省东部,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自治县。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可耕种地少,常年干旱,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摆脱贫困,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扶植化隆人开始外出经营拉面生意。</span></p> <p class="ql-block">全国唯一写错字火车站,屡遭投诉却70年不改。</p><p class="ql-block">1952年兰州火车站建成,它作为一个新建的交通枢纽,肩负着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使命,其标志设计也是重中之重。多方考虑下,于是邀请了著名的书法家张邦彦先生进行题字,以展示甘肃特有的文化底蕴。 </p><p class="ql-block">他尝试了成百上千个模板,却始终不够满意,最初还尝试过使用繁体字进行题字,但毕竟火车站是面向大众,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p><p class="ql-block">但简体字又太过平常,缺乏艺术感和地方特色。因此,他决定对“兰”字进行重新设计,经过多次思考和修订,他将“兰”字的上方一横做得比下方的一横要长。</p><p class="ql-block">谁知投入使用后,这个小小的“错误”在过去的七十年间,每一代老百姓和各种社会群体,都曾建议或投诉,要求火车站能改正这一“明显错误”。</p><p class="ql-block">按理,面对如此多的投诉和社会压力,相关部门早就处理了,但兰州相关部门不仅没有改正,还把它当成了“宝”。</p><p class="ql-block">据张邦彦先生后来解释:“兰”字的三横倒置,寓意着兰州人民的互相谦让;而“州”字末尾的钩,则象征着兰州人民的刚劲坚毅。这种独特的书写方式,不仅赋予了兰州站独特的文化魅力,也展现了兰州人民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进站过安检时刷一次身份证,在候车大厅检票处刷了一次身份证,上车时又有列车员拿着手持仪器刷身份证,有必要刷这么多次吗?</p> <p class="ql-block">一个卧铺车厢只有三个充电口,只有列车开动时才有电。既然充电少,为啥不引进商家安排点儿自助充电宝呢?</p> <p class="ql-block">现在卧铺车厢的门有个橡胶放撞装置,以免晚上扰民</p> <p class="ql-block">有小二十年没有坐过绿皮车了,有点儿恍如隔世的感觉,冲便按钮找半天,这个“自助冲便器”是干啥用的?</p> <p class="ql-block">本来还准备向列车员请教呢,第二次去厕所发现使用方法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绿皮车也禁烟了</p> <p class="ql-block">快到华山站时,由于车厢里的充电插座太少,列车员说十二车厢(餐车)有自助充电宝,我就从我们所在的第四车厢穿个一次性拖鞋走到十二车厢,扫好充电宝后,一看列车到站了,心想从站台上过吧,车厢里不好走,一下站台没走两步发现前边车厢的门咋没开啊,心想不对,赶紧回头,发现我下来的车门已经关上门了,这是站台上的一个管事儿的赶紧把我领到候车室另外一个管事儿的办理补救手续,好在半个小时后还有一趟K292,候车室管事儿的填好手续(身份证号、车次信息)把我交给K292的列车长,,列车长把我安排在座位车厢最后一排不卖票的座位上,到开封站后列车长又把我交给开封站站台上管事儿的,一站一站交接,跟押解犯人一样。</p> <p class="ql-block">本来几块钱的充电费变成99块把充电宝买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西安站看来是新建的,明显比兰州站好得多。</p> <p class="ql-block">路上看到的货车车厢比过去可是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提前6分钟进郑州站,尽管月台建得不错,出站楼梯也是没有电梯。</p> <p class="ql-block">终于回到家了</p><p class="ql-block">此次甘南之行圆满落幕,特别感谢孙导、陈导专业细致的讲解与贴心安排,每一处风景都因你们的引导而更显生动!也感谢司机李师傅一路保驾护航和辛勤体贴的优质服务,让我们行程安全又安心。更幸运能遇见同行的团友们,旅途中的欢声笑语成为了最温暖的回忆。感恩相遇,期待未来再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