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我一起在康百万庄园里继续跨越时空看康家人的生活处事情景。</p> <p class="ql-block"> 当年接待慈禧太后和皇帝时布置的行宫。</p> <p class="ql-block"> 院里有一颗三百年的葡萄古树,是清朝乾隆年间种植的,葡萄作为藤类植物能够长成树非常罕见,而像这样一棵枝干穿墙而过覆盖两个院落的葡萄树就绝无仅有了。葡萄树现在依然枝繁叶茂,每年硕果累累,是新疆的无籽葡萄,每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在结果,当葡萄成熟的时候庄园会举办活动分给游客吃。</span></p> <p class="ql-block"> 逛庄园的时候,发现匾额无处不在,悬挂在门头或嵌于廊柱,或文字飞扬,或图文并茂,每块匾额的背后,都记载着康家的历史和谆谆教导。</p> <p class="ql-block"> “涛平庶安”,记载了1841年、1843年,黄河两次决堤,康家捐巨资帮助修建堤坝,被朝廷授于匾额。</p> <p class="ql-block"> “毁家纾难”记载了康家第十八代在河南旱灾时积极救援、组织策划抗日救援运动,替国分忧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 “功垂桑梓”是南阳知府歌颂康家组织团练,对抗捻军,保护乡民的大型石碑。</p> <p class="ql-block"> 石刻拜月桌,桌底刻着石案铭,细读铭文很耐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 很庆幸请了讲解员,不然主宅区像迷宫一样,没人指路根本转不出来。</p> <p class="ql-block"> 各个院子里装饰不同形状的石头,好像没看到特别瘦透漏皱的太湖石。</p> 作坊区 <p class="ql-block"> 作坊区是康百万家族生产、生活的总部,由9孔砖券窑洞和青砖瓦房组成庆令居院、木作坊院、粉坊院和大伙房等5个院落。主要供给康百万家族的日常生产生活,自给自足,自产自销。</p> 南大院 <p class="ql-block"> 南大院面积约3000平方米,系康家在鼎盛时期修建的最为豪华的一处建筑。是康百万家族重视文化教育、追求艺术品味、传承儒家思想、崇尚何洛文化、注重搞好公共关系的重要窗口。内部砖雕、木雕、石雕异常精美。“丁字窑”、“方五丈”等特色建筑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佳品。</p> <p class="ql-block"> 南大院进去第一个就是康家的藏书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腴史华楼,康家世代都重视读书教育,</span>这是教书先生和康百万家族子弟读书的重要场所,是康百万家族为教育子孙而设立的家族公共图书馆,里面设有青年学馆、幼童学馆、教书先生房、故事展厅等,</p> <p class="ql-block"> 在南大院可以看到康家传承家学、教育子弟的深谋远虑、用心良苦,还可以感受到含而不露、直中藏幽的河洛建筑文化气息,更能体悟到康家治家的精妙,领略到财富传承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 这是私塾老师专门教育那些顽皮学生的罚跪石,体现了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p> <p class="ql-block"> 方五丈,高大宽敞,长宽高都是五丈,专门用于迎接达官贵人的,当年康家就是在这里和三十多位知县商议迎驾慈禧的有关事宜。方五丈也是体现康家地位的一种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丁字窑是整个庄园里最独特的建筑,庄园依山就势而建,脱离了几百年来一成不变的建窑模式,窑体呈“丁”字形状,窑内采光好通风好,且装饰豪华,显得宏伟壮丽、别具一格。康家第十七代庄园主康建德在此居住,“丁字窑”的自然地势虽欠佳,但它却创造出了筑窑史上一大奇迹,在中原乃至全国像这样的窑洞也是绝无仅有的。</p> <p class="ql-block"> 垂花门楼下一对门枕石上雕刻有“出畏之,入惧止”六个篆字,是说康家教育自己的子孙后代时刻要谨言慎行,无论出入或者在家里都要有所畏惧,做事要低调内敛,凡事不可张扬。</p> <p class="ql-block"> 康家第一代是个贫苦人家,明洪武七年第一代世祖康守信和母亲从山西迁至河南巩县,为了生计开了个饭店,逐渐积赞家底。到了第六代的时候,考出了进士康绍敬,他利用官场人脉经商,在原来漕运的基础上扩大了盐、粮食、棉花等生意,成功奠定了康家往后几百年的家族繁荣。到第14代传人乾隆年间的康应魁,进入全盛时代,积累了数不清的财富,此后又一直富裕到了民国。</p> <p class="ql-block"> 康百万家族从明朝末年开始以经营土地兴家,利用漕运发家,“留余文化”传家。财富的背后,浸透着汗水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 康百万家族秉承河洛文化之魂,以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读书为善的守业思想、留余宽忍的承业理念,铸就了一个历史奇迹,也给世人留下了一份珍贵教材。创业容易守业难,要保证祖宗基业长盛不衰,良好的家风家训至关重要。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也是康家迅速崛起且连续富庶四百多年的智慧源泉。</p> <p class="ql-block"> 康家有自己的传家密码——留余文化。康家家训“留余匾”主要经典话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p> <p class="ql-block"> 意思是做事要留有余地,不要把造物主赐予的巧妙使尽,要懂得还给自然界;不要把所得的俸禄花尽,要懂得还给朝廷;不要把社会财物占尽,要懂得还给老百姓;不要把祖上积淀的福份享尽,要懂得留给子孙后代。</p> <p class="ql-block"> 康家随处可见的对联和牌匾都在时刻警示教育子孙后代,甚至厕所里都在教育子孙珍惜读书时光。康家教育子孙坚持读书,不忘行善,不读书便无守业之智,不行善必缺守业之德。</p> <p class="ql-block"> 康百万庄园内雕刻内容丰富,有石雕、木雕和砖雕,具有深刻的寓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经历了上百年的风吹雨淋,这些雕刻依然完好无损,字体、轮廓依然醒目、美观。石雕充分体现在正面这两个门墩上,其精湛的雕刻工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且是我国一级石刻的定级标准,堪称国宝。</p> <p class="ql-block"> 另外还有大量的文物不再一一赘述。</p> <p class="ql-block"> 走出康百万庄园领悟到良好家风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康家落实得非常具象化,深深感叹一个家族的兴盛是靠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共同努力得来的,切实看到了家风家训的重要性,更看到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是如何和国运联系紧紧在一起的。</p> <p class="ql-block"> 尽管那个曾经连续富了三个朝代400多年的康家已成为过去,但康家留给后人以及国人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p> 备注 <p class="ql-block"> 中国三大庄园:河南康百万庄园、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氏庄园</p><p class="ql-block"> 中国三大匾额:故宫正大光明、秦皇岛天下第一关、康百万庄园留余匾</p><p class="ql-block"> </p>